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盐城市生态足迹动态分析及预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生态足迹理论作为一种定量评价区域可持续发展状况的尺度,反映了人类对自然资源的利用程度.本文根据1996-2008年<盐城统计年鉴>中相关数据,对盐城市1995-2007年的人均生态足迹和人均生态承载力进行了计算,运用回归分析对盐城市2008-2012年的人均生态足迹和生态承载力作出预测.结果表明盐城市人均生态足迹从1995年的0.9464hm2/人增长到2007年1.5607hm2/人,中间出现小的波动;人均生态承载力从1995年的0.8485hm2/人增长到2007年的1.2879hm2/人,但幅度较小;生态赤字在过去几年逐步增大,未来仍有增大的趋势.通过对13年来的万元GDP生态足迹的计算,发现盐城市的资源利用效率不断提高.  相似文献   

2.
为保证西南地区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需开展水源地保护,以实现西南地区水资源与社会、经济和生态环境的协调发展.在测算西南地区2003—2018年水资源生态足迹、水资源生态承载力和水资源负载指数动态变化特征的基础上,运用综合自回归移动平均模型(ARIMA模型)对2025年西南地区水资源生态足迹、水资源生态承载力及水资源负载指数情况进行预测分析.结果表明:(1)2003—2018年,西南地区总水资源生态足迹有较大的区域差异,贵州、四川水资源生态足迹呈上升趋势;2019—2025年,西南地区总水资源生态足迹呈上升趋势.(2)从水资源承载力来看,四川水资源承载力最高,云南较高,贵州第3,重庆相对较低,西藏最低,在一定程度上与水资源承压指数的趋势相反;从空间分布特征来看,西藏水资源承载力最低,四川水资源承载力最高.(3)2003—2018年,西南地区水资源负载指数整体在Ⅱ级以下水平.研究显示,西南地区水资源承载能力较大,如不加以保护规范,必然会抑制经济社会的发展,因此协调好水资源同经济社会发展的互动关系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3.
李新尧  孙小舟 《河南科学》2014,(9):1884-1889
利用生态足迹评价模型,计算了湖北省1990—2012年的生态足迹和生态承载力,并通过灰色GM(1,1)预测模型预测了湖北省2013—2020年的生态足迹、生态承载力和万元GDP生态足迹.结果显示:①1990—1995年的人均生态足迹低于人均生态承载力,资源环境能够满足社会经济发展的需求;②2000—2012年的人均生态足迹均高于人均生态承载力,社会经济发展处于不可持续状态;③万元GDP消耗的生态足迹由3.92 hm2下降到0.49 hm2,资源利用效率显著提高.④对生态足迹的预测表明,短期内湖北省生态赤字继续存在,其经济社会的持续发展依然面临挑战.  相似文献   

4.
江苏省可持续发展和生态安全的生态足迹评价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应用Wackemagel等提出的生态足迹评价方法对江苏省2003年的生态足迹和生态承载力进行分析和计算.利用生态足迹分析方法从宏观上度量了江苏省社会经济发展的可持续性以及生态状况.评价结果表明,江苏省可持续发展面临较大的困难,生态安全受到胁迫,生态赤字高达2.2713hm2/人.  相似文献   

5.
计算和分析了海口的生态足迹、生态容量、生态盈余及赤字状况,并对2010-2012、2038年的生态足迹情况进行了预测.分析结果显示:2000-2008年,海口生态足迹增长96.72%,年均增长10.75%,生态容量维持在7.4×105~7.9×105 hm2之间;人均生态足迹由0.245 1 hm2增长至0.3963 ...  相似文献   

6.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水资源越来越紧缺,正威胁着人类的生存,已成为全球共同关注的问题。生态足迹作为区域可持续发展能力的测算方法,已广泛应用。运用水资源生态足迹概念模型,计算了江西省2004-2013年水资源生态足迹和生态承载力,计算结果表明:2004-2013年江西省水资源生态足迹、生态承载力和生态盈余呈现波动,水资源生态承载力、生态足迹和生态盈余最高和最低分别为6.530亿hm2、0.207亿hm2、6.323亿hm2和1.164亿hm2、0.174亿hm2、1.35亿hm2,但总体均呈上升态势。最后,从科学调整产业结构、提高农业灌溉效率、提高工业用水效率、加强城市公共用水管理等方面提出江西省水资源可持续发展对策。  相似文献   

7.
在介绍生态足迹模型计算方法的基础上,将重庆市的生态足迹分为生物资源、能源、环境污染消费3个方面,对重庆市2003年~2005年的生态足迹进行了实证研究.结果表明:重庆市2003年~2005年人均生态足迹从1.526 665 hm2/人增加为1.80 hm2/人, 重庆市可利用的人均承载力较低,总的生态赤字逐年增加,2005年达到为1.342 527 hm2/人,表明重庆市生态占用已远远超过生态承载力,处于不可持续发展状态.针对其状况,提出相应的可行性对策:改善农业生产条件,加快生态环境建设;加强产业结构调整;充分应用GIS (地理信息系统);充分发挥政府的监督、引导作用;实施以"技术"为导向的对策;搞好城市规划,减少生态需求.  相似文献   

8.
福建省水资源生态足迹时空差异及演变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水资源生态足迹的基本原理和计算模型,对福建省2004-2012年水资源生态足迹和生态承载力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福建省水资源生态足迹在0.86~0.92 hm2之间,呈现周期性变化,农业用水消耗生态足迹占50%~60%.在水资源生态承载力上,年际变化差异大,受年降水量影响作用显著,且主要以地表水为主.在空间上,水资源生态足迹和水资源生态盈余均差异明显.闽西地区人均水资源生态足迹较高,闽东地区较低.各地市均为水资源生态盈余,且闽西盈余值大.在收敛与发散中,闽西3市总体上为向上发散状况,即人均生态足迹向上偏离全省平均值,闽东基本处于向上收敛的情况,闽南的厦门、漳州2市则为向下收敛.在时序演进上,福建省和各地级市万元GDP水资源生态足迹均为下降态势,其中福州下降相对值在20%左右,其余地市保持在60%以上.  相似文献   

9.
生态足迹是定量评价区域生态状况和可持续发展能力的重要模型.本文利用生态足迹模型对2011年的山西省生态足迹供需量进行计算与分析.结果显示2011年山西省的生态供需状况严重失衡,人均生态足迹需求量为5.677 7 hm2,而人均生态承载力仅为0.755 8 hm2;山西省该年处于不可持续发展状态,人均生态赤字高达4.921 9 hm2;全省的生态需求结构以能源消费需求量为重心,特别是煤炭资源;生态供给结构则以耕地为主,林地、建设用地次之.  相似文献   

10.
贵州省水资源生态足迹评价与预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水资源是人类生产生活最关键的资源,对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是实现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社会基础。依据水资源生态足迹的原理和模型,对贵州省2001—2012年水资源生态足迹、生态承载力进行分析。在此基础上,采用指数平滑法对贵州省2013—2016年水资源生态足迹与生态承载力进行预测。结果表明:在2001—2012年间贵州省人均水资源生态足迹总体上呈上升趋势;贵州省历年人均水资源生态承载力均大于生态足迹,存在一定的生态盈余,水资源可持续开发利用情况较好;2013—2016年贵州省人均生态足迹呈上升趋势,2013年人均生态承载力略微下降,水资源仍处于生态盈余状态,但生态盈余量有所减少。水资源生态足迹的变化与社会经济发展密切相关,应该充分考虑贵州省水资源的时空分布情况,调整产业结构,合理调度、利用水资源,促进贵州省整个社会经济的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1.
江苏省水资源生态足迹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对1998-2008年江苏省水资源生态足迹现状进行分析,并且利用Origin软件对生态赤字进行预测,结果表明:(1)江苏省的水资源生态安全一致处于不安全的状态,水资源压力指数较大,在1.67和6.55之间波动;(2)水资源的利用效率逐年提高,由1998年的0.97 hm2/万元提高到2008年的0.30hm2/万元;(3)2012年江苏省水资源生态赤字达到最大值,2013年开始下降。期待能够为江苏省水资源的合理利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基于生态足迹理论构建区域生态安全评价模型,并对河南省1995—2008年的生态足迹和生态安全变化进行了动态的定量评价.研究结果表明:河南省人均生态足迹从1995年的1.258 8 hm2增加到2008年的2.613 2 hm2,其中同期化石能源足迹增加了3倍,是人均生态足迹迅速提升的主导因素.人均生态赤字在2000年后进入快速增长阶段,8年间从人均1.161 6 hm2提高到2.113 7 hm2,导致省域生态安全指数从-1.675 0迅速降低到-2.373 5,表明快速城市化进程中河南省域社会经济发展具有鲜明的不可持续性特征,生态环境始终处于极不安全状态,且有恶化趋势.最后提出了削减生态足迹、降低能耗和维护生态安全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3.
西安市生态足迹和生态承载力动态测度分析   总被引:6,自引:3,他引:3  
目的对西安市可持续发展状况进行定量评价。方法运用以生态足迹、生态承载力为理论基础测度生态赤字的一种生物物理学方法。结果西安市1997—2005年的人均生态足迹从1997年的0.8542hm2增加到2005年的1.7575hm2,表明生态承载力的供给不能满足生态足迹的需求,得出西安市9年来生态赤字由0.528hm2增加到1.4671hm2,表明西安市的发展已经处于一种不可持续状态。结论分析西安市发展不可持续的原因,提出实现可持续发展应从降低生态足迹和提高生态承载力入手的对策。  相似文献   

14.
运用改进的生态足迹模型计算了2005—2012年南宁市的生态足迹,利用灰色系统理论对南宁市生态足迹中各影响因素进行关联度分析,并对生态足迹进行预测。结果表明:人均生态足迹从0.735 8hm2上升至1.285 9hm2,化石能源消费与生态足迹、生态赤字的关联度最大,2013—2020年间人均生态足迹将从1.779 172hm2上升至2.535 383hm2,生态压力将进一步增大。提升农业科技水平、降低化石能源消费等可降低南宁市人均生态赤字。  相似文献   

15.
为了解广州市生态可持续问题,运用生态足迹模型对广州市2003—2013年的人均生态承载力和人均生态足迹进行了模拟和分析,在此基础上运用ARIMA模型预测了2014—2020年的生态足迹变化趋势. 结果表明:2003—2013年人均生态足迹呈上升趋势,增幅达到6.7%,人均生态承载力呈下降趋势,人均生态承载力远远小于人均生态足迹,导致生态赤字状态,广州市处于严重不可持续发展状态;2014—2020年人均生态足迹呈上升趋势,2020年达到4.201 8 hm2/人,是2013年的1.02倍,人均生态承载力基本保持不变,人均生态赤字不断增大. 针对广州市严重不可持续发展的现状,提出加大环境生态保护力度、控制人口规模、优化产业结构和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等实现广州市可持续发展的建议.  相似文献   

16.
基于“国家公顷”计算城市生态足迹的新方法   总被引:33,自引:4,他引:29  
在简要介绍生态足迹概念的基础上,提出以"国家公顷"(nha)为计量单位计算城市生态足迹的模型·用gha和nha两种方法分别对沈阳市2001年生态足迹进行了计算,说明gha和nha两种方法的异同·计算结果表明:沈阳市2001年生态足迹需求采用gha方法计算的结果为1 2372hm2·cap-1,nha方法计算结果为0 7418hm2·cap-1;生态足迹供给前者为0 7496hm2·cap-1,后者为0 6219hm2·cap-1;前者计算得到沈阳市生态足迹赤字0 4876hm2·cap-1,后者为0 1199hm2·cap-1·并对两种计算方法产生的结论差异进行了详细的分析,进一步说明采用nh...  相似文献   

17.
为弥补水足迹单纯考虑经济发展对水资源占用的缺陷,结合"水生态足迹"与"脱复钩"理论,从水资源(用水量)和水环境(污染物排放量)的综合视角,评价贵阳市2002—2014年水生态足迹与经济发展的脱钩水平。研究表明:2002—2014年贵阳市水生态足迹与经济发展除2011年扩张性水环境负脱钩外,其余年份为水资源和水环境强(弱)脱钩,且历年脱钩指数时间序列上波动明显,其平均值为0.138;贵阳市单位GDP水生态足迹由2002年的3.588 hm2/万元下降至2014年的0.637 hm2/万元,年均下降率达12.9%;由于贵阳市GDP增速稳定于13%~17.1%之间,故水资源与经济发展的脱钩程度取决于水资源和水环境生态足迹的变化特征;上述研究表明,水生态足迹的角度衡量水资源与经济发展的脱钩态势具有科学、全面、客观的特点。  相似文献   

18.
邬浩  方朝阳 《江西科学》2015,33(3):428-434
区域可持续发展定量评价是目前可持续发展研究的一个热点。基于生态足迹模型,对江西省2004-2013年人均生态足迹需求和人均生态承载力进行测算和分析。计算结果表明:江西省人均生态足迹从2004年的1.017 8 hm2/人上升至2013年的1.512 4 hm2/人,年均增幅达到了4.86%,人均生态赤字由0.513 6hm2/人扩大到0.897 7 hm2/人。江西省生态赤字水平较低,但总体呈递增的态势,表明江西省的发展处于不可持续状态。万元GDP生态足迹从2004年的1.261 2 hm2/万元减少至2013年的0.477 0 hm2/万元。万元GDP生态足迹值逐年递减,但人均生态足迹逐年升高,反映了资源利用效率的提高和经济增长方式由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最后对江西省今后的可持续发展提出了简要的对策和建议,包括改变消费方式、减少能源消费等。  相似文献   

19.
基于修正的生态足迹区域可持续发展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针对传统的生态足迹模型在区域可持续发展评价中存在的不足,将其分为消费性生态足迹和生产性生态足迹,并以苏州为案例,计算分析了其1993年~2002年的可持续发展状况,测算了其历年的生态经济系统发展能力.结果表明:苏州十年的人均生产性生态赤字均小于全球人均生态赤字0.4 hm2,人均消费性生态赤字则均大于0.4 hm2,其生态环境是区域可持续、全球不可持续型,且生态效率逐年提高;生态经济系统发展能力逐年上升,增加生态足迹多样性是增强发展能力的有效途径;修正后的生态足迹模型及采用的发展能力测算方法可较准确评价区域的可持续发展状况.  相似文献   

20.
通过对岷江上游地区黑水县2012年经济发展情况调研和生物消费资料的数据收集,运用生态足迹的理论和方法,计算了黑水县行政区域内各类生物生产性土地的生态足迹和生态承载力.结果显示:黑水县2012年总的生态足迹为71 276.212hm2;总的生态承载力为187 778.85hm2;总生态盈余为116 502.66hm2.从生态盈余情况看出,黑水县总的生态承载力约是总生态足迹的2.6倍,这一地区的发展处于可持续阶段,提出促进土地资源高效利用等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