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5 毫秒
1.
2008年中国科技工作者状况调查   总被引:4,自引:3,他引:1  
中国科协会同中国科技发展战略研究院,于2008年下半年组织开展了第2次全国科技工作者状况调查.本次调查依托中国科协分布在全国的209个科技工作者状况调查站点.通过随机抽样方法选取样本.共发放问卷32 100份,回收合格问卷30 078份.回收率为93.7%.与2003年进行的第1次全国科技工作者状况调查结果相比,2003-2007年间科技工作者队伍快速增长,科技人力资源数量从2002年末的2 959万人增长到2007年末的5 160万人,增长74%;年轻化趋势日益突出,40岁以下的达3 700万人,占总量2/3以上;高学历化趋势明显,调查者中硕士,博士学位获得者从2002年末的11.4%提高至2007年末的25%;科研产出可观,2005-2007年间54.5%的科技工作者发表过学术论文,人均发表论文2.91篇:近50%科技工作者对中国创新政策环境给予较高评价,4/5的科技工作者关注党和国家大政方针,77.5%愿意参与公共事务管理.本次调查结果基本反映了中国科技工作者队伍素质、职业认同、工作压力、科研效率、微观环境、学术交流、继续教育、科技奖励、资助经费、知识产权、产学研合作等方面的状况及需改进的问题.  相似文献   

2.
<正>2013年下半年,中国科协组织开展了第三次全国科技工作者状况调查。调查表明,学术评价制度不合理是导致急功近利行为的根本因素。68.2%的科研人员认为科技评价导向不合理是我国科研领域存在的突出问题。首先,各类评价过多过滥,使一些科研人员发表论文和出版著作的主要目的是应付各种评价而不是开展学术交流,81.7%的科研人员发表论文是为了完成各种考核要求。其次,我国学术评价制度主要以论文、著作等量化指标作为评价依据,使得科研  相似文献   

3.
<正>中国科学技术协会2013年下半年,中国科协组织开展了第三次全国科技工作者状况调查。调查表明,科技工作者期待拓宽个人职业发展空间。调查发现,科技工作者对目前工作总体满意率为54.9%,其中职称、职务晋升(26.3%)、收入(25.2%)、单位学术氛围(32.3%)、单位组织进修培训(28.5%),20.0%的科技工作者明确表示对个人发展空间不满意。  相似文献   

4.
《甘肃科技》2006,22(5):I0001-I0001
中国科协全国科技工作者状况调查2002年启动,至今5年间先后实施了非公有制企业、民办非企业单位科技工作者状况和需求调查,全国科技工作者状况调查,西部科技工作者政策环境状况调查,科技工作者权益保障状况调查和影响科技工作者自主创新的主要因素调查等。已公布的调查结果  相似文献   

5.
 基于政策文本分析和文献资料研究,梳理了1978年以来激发科技人员积极性创造性改革相关政策,简述了2016年以来有关方面的主要改革行动。通过对中国科协第3次全国科技工作者状况调查(2013年)、第4次全国科技工作者状况调查(2017年)相关数据的比较分析发现,激发科技人员积极性创造性改革已取得阶段性成效,科技工作者对激发科技人员积极性创造性改革相关问题的评价明显提高。  相似文献   

6.
中国科协于2003年进行了第1次全国科技工作者状况调查。为准确了解之后5年来中国科技工作者的整体状况,及时掌握科技工作者群体的变化趋势,中国科协会同中国科技发展战略研究院,于  相似文献   

7.
一、杭州市科技中介机构调查分析为更深入地了解本市科技中介服务机构的现状,为制定促进科技类中介机构发展壮大的政策措施提供依据,课题组进行了问卷调查。整个调查回收问卷62份,有效问卷60份。(一)机构概况60家科技中介机构,创立时间以1-3年较多,有34家,占60家机构的56.66%。从调查对象的所有制结构来看,事业性质的机构17家,占有效问卷总数的28.33%;企业性质的36家,占60%;社会团体组织2家,占3.33%,其他5家。机构经济性质分布:国有23家,占38.33%;集体11家,占18.33%;个私9家,占15%;股份制13家,占21.67%;三资1家,占1.67%;其他3家。本市科技中…  相似文献   

8.
文林 《今日科技》2010,(6):24-24
<正>6月11日,由浙江省科协和浙江大学统计研究所合作开展的第二次浙江省科技工作者状况调查发布。本次调查是在2005年开展首次浙江省科技工作者状况调查基础上进行的。突出了调查方法的科学性、数据可比性和样本代表性。  相似文献   

9.
 目前中国科技人力资源总量接近6800 万。为促进科学技术人才的成长和提高,反映科技工作者的建议、意见和诉求,中国科协于2002 年建立了科技工作者状况调查制度,目的在于调查科技人员在就业途径、生活水平、科研条件、事业发展等方面的情况和需求,准确把握科技界的结构规模、流动趋势、学术环境,为党和政府制定相关政策提供决策参考。为更好推动这项工作,中国科协于2005 年设立全国科技工作者状况调查站点系统。经过10 年努力,国家级调查站点现已增长到504 个。同时,站点的类型也得到一定补充,包括了全国学会、地方科协、高等院校、普通中学、大中型企业、科研机构和高新园区。这些站点帮助基层工作者向决策部门反映相关意见和建议,为党和政府与科技工作者之间建立畅通稳定的双向沟通渠道提供了强力的支撑。  相似文献   

10.
最近,我们对杭州市科技中介服务机构的现状作了问卷调查,调查回收问卷62份,有效问卷60份,有效率达96.7%。在此基础上进行剖析及评价,以期为制定促进科技类中介机构发展壮大的政策措施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心理健康素养主要指有助于维护和促进心理健康的知识、行为和意识,是影响心理健康的重要因素。为了解科技工作者心理健康素养的现状,2017年,依托全国调查站点对1.3305万名科技工作者进行心理健康知识调查;2018年,依托网络对2531名科技工作者开展了心理健康素养全面调查。调查发现:中国科技工作者的心理健康素养整体状况较好,高于其他职业人群,但是对心理健康知识的掌握不均衡;科技工作者的心理健康素养水平存在一定的群体差异:女性高于男性,25~44岁年龄组高于其他年龄组,学历越高心理健康素养水平也越高,其中硕士和博士最高,高中及中专以下最低。地区差异方面,东部地区最高,东北和西部地区次之,中部地区最低;北京、上海、广州和深圳等一线城市高于其他省会或直辖市、地县级城市。职业差异方面,教学人员最高,专业技术人员次之,卫生技术人员最低。  相似文献   

12.
 青年科技工作者作为科研事业的主力军,承受了更多的工作任务和压力,也面临更多的心理健康风险。为了解青年科技工作者的心理健康状况及影响因素,对中国35岁及以下的青年科技工作者分别在2009年和2017年进行两次大规模调查。研究结果显示:青年科技工作者中有21%存在着不同程度的抑郁表现,47.9%存在不同程度的焦虑问题,11%的青年科技工作者在最近1年中有过自杀意念,青年科技工作者整体心理健康状态呈现下降趋势;青年科技工作者比其他年龄的群体有更多的抑郁倾向和自杀意念,但焦虑水平无显著差异;女性和低学历青年科技工作者有更多的自杀意念,低学历青年科技工作者还有更多的抑郁情绪;婚姻状况、婚姻满意度、情绪调节方式和工作环境均显著影响该群体的心理健康状况。  相似文献   

13.
调查时间:2005年8月5日-2005年8月24日调查对象:深圳市重点发展高新技术企业,包括通信、电子产品、IC设计和生产、计算机软硬件、装备制造、生物医药、新材料等领域。一、企业基本情况调研活动共发出问卷124份,回收问卷35份,调查的对象是深圳市重点发展高新技术企业。被调查的企业中83%属于研发型,平均每家企业的研发人员约占本企业总人数的15%。在第三位的是市场信息,约占51%。对于不同类型的信息资源,众企业的支持率如入下图所示:80%70%60%50%40%30%20%10%0技术信息支持率分布图科技图书期刊学位论文会议论文专利技术标准科技报告科技成…  相似文献   

14.
科技进步与人才战略--太原市科技工作者问卷调查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树人  区桂恒 《山西科技》2005,(4):125-129,132
科技工作者是科学技术的载体,是推动科技进步和技术创新的关键。研究报告以太原地区科技工作者调查问卷汇总统计为依据,以科技工作者的基本情况为切入点,对科技工作者的基本特征和科技工作者问题进行了全面、细致、深入的分析,提出了推进科技进步与人才战略的主要结论与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5.
<正>高校科技工作者状况调查有助于进一步密切高校与科技工作者的联系,及时、动态地了解和掌握高校科技工作者的状况、需求、意见和建议,问需、问策、问效科技工作者,更好地调动高校科技人才创新创业积极性和主动性,营造良好的科技创新环境,激发高校科技人才的创造活力,对深化高校科研管理机制和人才发展机制改革、提升高校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现代化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6.
 为了解中国科技工作者的心理健康状况、需求以及相关服务工作的现状,中国科学院心理健康重点实验室分别在2009、2014和2017年进行了3次调查。研究结果表明:近1/5的科技工作者存在一定程度的抑郁表现,11.2%在一年内产生过自杀意念,48.1%具有不同程度的焦虑问题。总体上,男性的平均抑郁水平高于女性,中青年科技工作者的焦虑程度更高;科技工作者存在心理健康服务需求,特别集中在调节情绪、人际交往、教育孩子、职业指导、婚姻家庭、心理疾病的治疗与预防等方面;科技工作者对心理健康服务存在顾虑和观念上的误区,主动求助的阻力较大。与此同时,针对科技工作者的心理健康服务资源仍十分有限,大约67.2%的科技工作者感到无法便利地获得心理咨询服务。由此可知,目前中国心理健康服务体系不系统、不完善,无法满足广大科技工作者的相关需要,建议有针对性的开展和加强科技工作者的心理健康服务建设,注重心理健康知识的宣传和普及。  相似文献   

17.
依托广西科技工作者状况调查站点体系对广西高校、科研院所、企业、中学等单位一线科技工作者进行调查,结果显示广西科研激励存在以下问题:科技工作者对广西科研激励政策的认可度不高、对科研激励政策的认知度不高;政府、单位政策宣传力度、深度不足;单位科研奖励激励机制制度缺失;"弱势"科技工作者群体科研付出与回报不匹配,奖励资源被"压榨"情况较严重;科技工作者科技成果转移转化奖励率低等。文章根据调查结果提出了加快推动广西科研激励政策改革及落地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8.
正发展民生科技,倡导低碳生活,是应对气候变化的重要途径。为及时了解公众对气候变化科学基本知识的掌握程度,挖掘民生领域对气候变化的科技需求,安徽省应对气候变化科技发展战略研究课题组开展了问卷调查。问卷设计了12个方面的问题,调查对象涵盖全省范围内党政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企业经营管理者、专业技术人员、在校学生、农林牧副渔生产人员、其他社会人员。此次调查共发放问卷150份,回收问卷141份,相关调查结果主要包括以下方面。  相似文献   

19.
 为考察工作家庭外溢对科技工作者身心健康的影响,在2009年分别采用了工作家庭相互作用问卷、中国心理健康量表、流调中心抑郁量表和匹兹堡睡眠质量问卷对1.4165万名科技工作者进行调查,利用结构方程模型分析了工作家庭外溢对科技工作者心理健康、抑郁以及睡眠的影响。结果发现:工作家庭外溢显著预测心理健康指数、抑郁和睡眠问题;虽然男科技工作者自我报告经历的工作家庭冲突更高,但是他们从工作家庭积极外溢中受益更多,女科技工作者受到的工作家庭消极外溢的不良影响更大。因此,工作家庭的积极外溢有益身心健康、消极外溢有害身心健康。男性更多地从工作家庭的积极外溢中受益,而女性深受工作家庭的消极外溢的损害。  相似文献   

20.
 心理健康对科技工作者发挥创造力和生产力至关重要。一项针对科技工作者心理健康的大规模调查表明:逾1/5科技工作者存在抑郁表现,10.6%一年内有自杀意念,55.5%具有不同程度的焦虑问题。男性抑郁得分高于女性,中青年、中级职称和无职称科技工作者的抑郁和焦虑程度更高,科研人员抑郁高于支撑和管理人员;工作、经济和生活的压力是科技工作者心理健康的风险因素,工作获得的支持、自我更好的调节、适应和应对能力等是保护因素;目前的心理健康服务工作无法满足科技工作者的相关需要,建议建立和加强相关服务的建设,同时注重相关知识的宣传和普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