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光谱添加剂在粉末样品分析中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模拟实验,研究了具有不同作用的4种光谱添加剂对铁矿粉末样品分析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最佳载体效应和最佳缓冲效应所对应的添加剂质量分数一般不同。  相似文献   

2.
本文描述了一种探索非线性光学晶体材料的有效方法——粉末倍频效应,并给出用此法探索一种新型非线性光学晶体——二氯二硫脲合镉(BTCC)的粉末倍频结果。结果表明,该方法是一种探索非线性光学晶体材料的准确、简便、迅速的方法。  相似文献   

3.
采用PEG溶胶-凝胶法制备Ni1-xZnxFe2O4,Ni0.65-xZn0.35CuxFe2O4纳米粉末,在不同温度下进行热处理,测定其磁性能;对NiFe2O4纳米粉末,测定XRD谱、TG-DTA曲线和红外吸收光谱,分析其物理、化学过程;测定其红外漫反射谱,分析其红外特征.结果表明,凝胶自燃烧后有机物已全部去掉;200-600℃之间的热处理对粉末的长大和晶化过程的影响,并不表现明显的差异;800℃处理后,晶化程度增强,粉末粒径也显著增大;红外漫反射谱可以较好地反映粉末的尺寸效应和形态效应,粉末粒径越小,漫反射函数值越大;铁氧体纳米粉末的磁性能与热处理温度、化学组成、粉末的形态及粒径大小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  相似文献   

4.
目的对纳米二氧化钛荧光粉末、黑色磁性指纹粉末和红色荧光指纹粉末显现非渗透性客体上潜在手印进行比较研究,探讨新显现方法的优势及不足。方法使用3种指纹粉末分别显现玻璃、塑料片、透明胶带滑面、塑料包装、彩色易拉罐5种客体上遗留时间为1 d、4 d、7 d、15 d和30 d的潜在手印,拍照记录并统计分析显现结果。结果3种指纹粉末中,黑色磁性指纹粉末显现效果最差,纳米二氧化钛荧光粉末和红色荧光指纹粉末的显现效果因检材不同而略有差异。结论纳米二氧化钛荧光粉末在多种非渗透性客体上的手印显出数量及质量均强于黑色磁性指纹粉末和红色荧光指纹粉末,具有背景污染少,粉末组分安全、环保等优势。  相似文献   

5.
二元合金超微粉末中化合物相生成规律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感应加热式的气相蒸发法制备了 Mg- Sb,Bi- Mg,Pb- Mg,Mg- Zn和 Sb- Zn五种合金的超微粉末 ,研究了超微粉末中的相生成规律及粉末粒子的形貌和组织特征 .在 5种合金的超微粉末中均未出现在其合金相图上不存在的化合物相或固溶体相 .在 Mg- Sb合金超微粉末中生成了β-Mg3Sb2 高温相 ,在 Bi- Mg合金超微粉末中生成了 γ- Mg3Bi相 ,在 Mg- Zn合金超微粉末中生成了ε- Mg Zn2相 ,在 Sb- Zn合金超微粉末中生成了 Sb Zn,Sb3Zn4 和 Zn3Sb2 化合物相 ;对于在相图上同时存在固溶体相和化合物相的 Pb- Mg合金 ,超微粉末中只生成了β- Mg2 Pb相 ,未发现固溶体相 .各种合金超微粉末粒子的形貌与相应的纯金属超微粉末的形貌不同 ,形状不规则 ,表面粗糙 ,含有化合物相的粒子衬度不均匀 ,为复相混合组织  相似文献   

6.
研究并给出了自制压力传感器的设计原理及性能指标、利用自行设计的传感器,预埋在用细质土模的粉末材料中,测在常温下成型过程中加、卸载时压坯内的应力分布,重点研究对成型后的残余应力分布的影响,得出了材料成型过程中残余应力分布规律和裂纹成因,解决了粉末材料成型开裂问题,实践证明自行设计的传感器稳定性能好,适应性强。  相似文献   

7.
对比研究了两种不同成分铁基粉末烧结材料和粉末烧结热锻材料的显微组织和机械性能。结果表明,粉末烧结热锻材料综合机械性能显著高于粉末烧结材料。粉末烧结热锻材料的显微组织近似致密组织,密度可达7.60—7.70g/cm^3;表观硬度增加约50%;摩擦学特性显著提高。  相似文献   

8.
以喷雾干燥法制备的(W,Ni,Fe)复合氧化物粉末为原料,采用700℃、保温90 min的条件进行氢还原,研究稀土La不同含量对还原(W,Ni,Fe)复合氧化物粉末的影响;采用X射线衍射及高倍扫描电镜分别对还原后的复合粉末进行物相分析、晶粒尺寸测试和形貌观察,并对还原复合粉末的粒度、比表面进行测定与分析.研究结果表明:不加稀土La时还原粉末由W和γ-(Ni,Fe)两相组成,添加一定量的稀土La后还原粉末由W,γ-(Ni,Fe)和La(Nio75W0.25)O3三相组成;当La含量在0~0.8%范围内,随着La含量的增加,还原粉末粒度由96.6 nm降到60 nm,粉末Fsss粒度由0.64 μm降到0.36μm,粉末晶粒尺寸由26.1 nm降到22 rm未添加稀土La时还原粉末颗粒呈球形,添加一定量的稀土La,粉末颗粒呈球形或近球形;添加一定量的稀土La不仅可以有效地抑制晶粒的长大,还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提高粉末的分散性.  相似文献   

9.
采用机械合金化法制备AlVFe纳米粉末,通过测定Mssbauer效应,研究了不同球磨能量对制备AlVFe纳米粉末的影响·结果表明,振动球磨与高能球磨所制备的AlVFe纳米粉末结构均由非晶和αAl纳米晶组成,其非晶含量随着球磨能量的增加而有所不同·  相似文献   

10.
W-Ni-Fe复合氧化物粉末的还原工艺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利用两阶段还原法对W-Ni-Fe复合氧化物粉末进行还原,控制还原工艺的参数制得纳米级W-Ni-Fe复合粉末.采用XRD对粉末进行物相分析,并计算晶粒尺寸;采用高倍SEM观察粉末形貌;对复合粉末的费氏粒度、比表面面积、氧含量等进行测定与分析,研究还原温度和还原时间对粉末性能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当还原温度高于600℃时制得的复合粉末由W和(Ni,Fe)两相组成;粉末颗粒呈球形或近球形;还原温度和还原时间都对W-Ni-Fe复合粉末的性能有显著影响,当还原温度为700℃,还原时间为90 min时,制备的颗粒为平均费氏粒度低于0.65μm,平均BET粒度小于100nm,晶粒粒径小于30 nm,粉末氧含量小于0.23%的纳米级W-Ni-Fe复合粉末.  相似文献   

11.
微细石墨粉表面镀覆Cu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采用化学镀Cu和电镀的方法,对微细石墨粉表面镀覆Cu层进行了研究,并扫描电镜(SEM)和金相显微镜直接观察了Cu镀层的外貌,结果表明,在石墨粉表面可以直接化学镀覆金属含量达到30-98%,完整、均匀、致室的Cu镀层。  相似文献   

12.
提出一种电爆金属丝制备超细粉的新方法,金属丝不与电极接触而是在高压电场中爆炸形成超细粉.研制试验装置,电爆不同直径和长度的铜丝,并获得超细粉末.在扫描电镜下观察粉末形貌,结果显示,粉末颗粒为圆球状,多数处于纳米级,且分散良好.采用对数正态分布算法分析粉末粒度分布.结果表明,粉末的粒度分布集中,平均粒径较小.进一步研究发现,铜丝直径越小,电爆制备的粉末中位径就越低、粒度分布越窄;电极间距一定时电爆长度适中的铜丝,可获得中位径小、粒度分布窄的纳米粉.  相似文献   

13.
精细陶瓷原料硅酸锆高纯超细粉的研制周歧发,潘幸,林光明,张进修(中山大学超细材料研究中心,广州510275)关键词硅酸锆,超细粉分类号TQ174·758硅酸铬(ZrsiO;)具有优良的耐热性、耐磨性和耐腐蚀性,它属于四方晶系,具有岛状结构,化学稳定性...  相似文献   

14.
Amorphous spherical silica powders were prepared by inductively coupled thermal plasma treatment at a radio frequency of 36.2 MHz.The effects of the added content of hydrogen and nitrogen into argon (serving as the sheath gas),as well as the carrier gas flow rate,on the spheroidization rate of silica powders,were investigated.The prepared silica powders before and after plasma treatment were examined by scanning electron microscopy,X-ray diffraction,and laser granulometric analysis.Results indicated that the average size of the silica particles increased,and the transformation of crystals into the amorphous state occurred after plasma treatment.Discharge image processing was employed to analyze the effect of the plasma temperature field on the spheroidization rate.The spheroidization rate of the silica powder increased with the increase of the hydrogen content in the sheath gas.On the other hand,the spheroidization rate of the silica power first increased and then decreased with the increase of the nitrogen content in the sheath gas.Moreover,the amorphous content increased with the increase of the spheroidization rate of the silica powder.  相似文献   

15.
粉体流动性能的测试研究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运用Carr和Jenike两种粉体流动性能的测试方法对水泥生料的流动性能进行了测试研究,并就相关结果进行了比较,研究表明Jenike法能更全面的反映出粉体的流动性能。  相似文献   

16.
采用传统氧化物工艺,用精铁矿粉代替Fe2O3、用Mn3O4代替MnCO3制备出高性能功率软磁MnZn铁氧体,研究了精铁矿粉和Mn3O4制备MnZn铁氧体的固相反应及预烧温度、烧结温度和掺杂对样品磁性能的影响,选择合适的配方及制备工艺,用精铁矿粉和Mn3O4可以制备出综合性能达到日本TDK PC30材料性能水平的功率软磁MnZn铁氧体。此项目研究成功可使功率铁氧体成本大幅下降,促进精铁矿资源深度开发,具有显著的社会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7.
液相还原法制备纳米铜粉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本文研究了以CuSO4为原料、以KBH4为还原剂,在液相中还原制备纳米铜粉的实验方法。主要讨论了KBH4与CuSO4的反应过程,以及络合剂EDTA、分散剂PVP、表面修饰剂SMA对反应过程和产物的影响。最终两条反应路线都得到了分散性好的铜粉,平均粒径分别为28.4 nm和40 nm。  相似文献   

18.
BaTiO3微粉的溶胶凝胶制备与表征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采用溶胶凝胶工艺制备BaTiO3超微粉,利用XRD技术研究了不同工艺条件下BaTiO3微粉的结晶结构。根据Scherrer原理计算了BaTiO3微晶的晶粒尺寸效应。  相似文献   

19.
超细粉润滑剂的稳定性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为解决超细金属粉固体润滑剂的稳定性问题,分析了单个粉末颗粒和超细金属粉末在液体中实现稳定分散和悬浮的条件,结果表明,表面未包覆的粉末在液相中很难稳定存在,而表面包覆的超细金属粉末由于粉末表面吸附层产生的空间位阻效应,且在只附层厚度大于4.2nm时,超细金属粉末才能在润滑油中实现稳定的悬浮。  相似文献   

20.
纳米铁粉燃烧特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粒径为50,100,500和20×10~3nm铁粉的比表面积实验(BET法)、燃烧热值实验和热分析实验,得到不同粒径铁粉的表面微观结构、燃烧热值和失重曲线,分析粒径对比表面积、燃烧热值的影响,研究不同粒径铁粉在10,20,30和40 K/min升温速率下的燃烧特性参数和动力学参数.结果表明:粒径减小,铁粉比表面积和燃烧热值均增大,当粒径为50 nm时,燃烧热值最高,其值为6 792.1 J/g.粒径增大,着火点温度、最高燃烧速率对应温度、燃尽温度升高,燃尽时间延长;升温速率增大,相同粒径铁粉的着火温度、最大燃烧速率对应的温度和燃尽温度升高,纳米铁粉的最大燃烧速率增大,而微米铁粉的最大燃烧速率减小.随着粒径和升温速率的增大,活化能和指前因子都增大且存在互补偿效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