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每年一次的水文数据库更新是水文数据管理和维护的重要环节,传统的工作流程复杂且较多依赖于人工,容易影响到数据更新的效率和质量.面向水文数据库的更新问题,分析了水文数据潜在的质量问题及控制方法,结合面向异构数据库系统的通用水文数据引擎、数据检查与入库的并行优化算法和人机交互的质量控制机制等关键技术的研究,提出了兼顾数据质量的水文数据库自动化更新机制,将水文数据库的更新流程划分为数据接收、数据检查、人工交互数据修正、数据入库、可视化检查与修改5大关键环节,有效提高入库效率的同时确保水文数据库的更新质量.在此基础上研发的水文数据接收系统,能有力地支持可靠、高效的水文数据库自动化更新,已经在长江水文数据管理中得到应用,在水文行业具有较大的应用与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2.
水文模型:回顾与展望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梳理和总结了水文模型发展的历史,对水文模型的主要分类方法与类别进行了系统的归纳和总结.从当前水文科学研究的热点问题出发,总结了水文模型在水文预报、水资源规划与利用、土壤侵蚀、非点源污染模拟等传统水文问题,以及解决水文学当前面临的一些热点问题包括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对水循环的影响中具体的研究与应用现状以及主要进展,分析了水文模型今后可能的发展趋势以及所存在的主要难点问题和关键技术.  相似文献   

3.
水文预报不确定性的研究进展与展望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归纳了水文预报不确定性的来源与分类,综述了国内外对水文预报不确定性的研究进展以及相关文献、方法与模型,展望了水文预报不确定性研究的发展前景.水文预报的不确定性始终存在,并制约防洪调度决策的正确性,水文预报结果应该描述为概率的而不是确定的形式,概率水文预报实现了预报与决策的耦合.  相似文献   

4.
森林生态水文研究进展与发展趋势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基于国内外近几十年森林生态水文学的研究成果,概述了森林生态水文学的发展历程,介绍了森林生态系统水文过程和流域水文过程以及生态水文模型等方面的最新研究进展.基于存在的森林生态水文过程研究不系统、缺乏水文过程对生态过程影响研究、生态水文的尺度限制、水文模型的研究仍不完善等问题,提出了加强多学科综合研究,生态系统水文过程和机理研究,水文尺度研究,生态水文与气候变化的研究;同时指明了重视恢复生态水文学的研究、生态水文与水环境的研究、生态水文与生态用水的研究、生态水文学与高新技术结合研究等生态水文的发展趋势和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5.
尉颖琪 《科技资讯》2011,(28):143-143
国际水文计划(IHP)是一个长期的国际水科学权威合作研究计划,从国际水文十年(IHD)计划实施后,IHP已经执行六个阶段,设置不同研究主题与项目,充分反映了国际水文研究的趋势:日益重视研究人类活动对水文情势的影响以及与环境的相互作用,并逐渐由传统水文向资源水文、环境水文、生态水文转变。  相似文献   

6.
王涛 《甘肃科技》2012,28(12):28-29,13
根据中央文件精神和水文工作现状,参照有关书籍和文献阐述了水文发展的一些见解、观点和认识,提出了由于水文工作特殊性决定了实施数字水文站网建设必要性.并系统阐述了数字水文站网构建框架,粗略勾勒出水文现代化、数字化的发展趋势和方向.  相似文献   

7.
水文模型模拟预报的多源数据同化方法及应用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了水文遥感数据同化中常用的数据同化方法,总结了变分和顺序两类数据同化常用方法的优势与不足;以土壤湿度与径流两个水文变量的数据同化研究为重点,探讨了土壤湿度、径流、降水、蒸散发、积雪等多源数据在水文模型模拟预报中的同化研究进展及其在同化应用中存在的问题;最后,从数据同化方法、多源数据同化应用方面总结了水文遥感数据同化的未来发展方向,提出遥感、地面等多源数据的同化在改进水文模型模拟预报方面的应用潜力将会随着遥感观测技术与反演方法的改进、水文模型结构的完善以及数据同化方法的优化而不断增大,多源数据在水文模型模拟预报中的综合应用将是水文遥感数据同化发展的必然趋势。  相似文献   

8.
该文简述了福建省水文行业的历史沿革,分析了水文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作用、存在问题以及面临的发展机遇,提出水文行业发展思路.  相似文献   

9.
水文资料整编是水文测量的重要内容,水文资料整编的内容和方法关系到水文工作在社会中的地位。分析了汾河二坝水文站整编资料的程序和内容,提出了今后汾河二坝水文测站水文资料整编的可行办法。  相似文献   

10.
基于RVA的水库工程对河流水文条件的影响评价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应用变化范围法(RVA)评估水库运行对河流水文条件的影响.通过对水库出库站水文序列进行水文改变指标(IHA)评价,量化河流流量受影响的程度,进而分析水库建坝前后河流水文条件的改变情况,说明水库运行对下游河道的水文影响.以龙羊峡水库为例进行计算,结果表明,龙羊峡水库调节后,其出库站-贵德站的水文年极值出现时间变化不大,而对月流量、年极值、频率、延时和变化率指标产生了显著影响,改变了黄河干流贵德站原来的水文条件,加剧了黄河下游河道的生态危机.  相似文献   

11.
孙娟  张双翼 《科技资讯》2011,(36):19-19
现代信息技术在水文领域中的应用不断完善和发展,特别是在最近几年之中,ANN技术、3S技术与水文模型的整合研究的发展,有助于开创水文研究的新领域。本文主要通过对RS、ANN、GIS、GPS等技术的研究,从防汛抗旱、水文预报、保护水环境生态、水土保持这四个方面,阐述了现代信息技术在水文领域的应用。  相似文献   

12.
贾卫星 《科技资讯》2012,(18):29-29
随着21世纪IT信息产业快速发展现状以及水文行业滞后的实际情况,结合水环境不容乐观的现实和水资源稀缺趋势,对"数字水文"和"水文社会化"近几年出现的一些新问题、新现象、新技术、新概念进行阐述。肯定了信息产业在水文行业的作用和地位,粗略地勾勒出水文发展的自动化、信息化的趋势和方向。  相似文献   

13.
数字时代水文模拟技术的变革   总被引:28,自引:1,他引:27  
从科学哲学方法论的角度,阐述了水文模拟技术从原子时代到数字时代的变革发展历程,简要回顾了数字水文学的由来,并对数字水文模型的基本内涵、基本框架和科学意义以及数字水文的研究内容、在数字地球中所处位置进行了探讨。得出:数字信息技术将变革水文科学研究的手段,促使水文模型有更大的发展;数字水文在数字地球中扮演重要角色,应用前景十分广阔。  相似文献   

14.
通过工程实例,对目前深井冻结工程中的水文孔不溢水原因进行了较详细的分析,提出了应该从水文孔报道层位的设计、水文孔的结构、冻结管的偏斜控制、钻孔的施工质量控制、地下水流速度控制和根据不同工程和地质条件对水文孔溢水时间的预测以及加强冻结信息化监测和分析等方面采取措施,来保证水文孔的正常溢水和冻结井筒按时开挖。  相似文献   

15.
水文监测工作水文事业的重要一环,是一项基础性的公益事业,能够在社会公众服务以及政府决策中起到积极的作用。可靠、翔实的水文监测数据,是工程建设管理,水资源管理以及水利规划设计等工作的重要保障,水文监测工作中遇到的问题,对如何提升水文监测质量做出了探讨。  相似文献   

16.
蔡哈特 《广东科技》2007,(10X):265-267
水文尺度问题是当今水文系统研究的前沿。水文系统是由各种不同级别子系统组成的复杂系统。本文详细阐述了水文尺度问题与水文模型的概念、原理、结构等,并分析了两者的关系及尺度转换问题,提出了水文尺度模拟的概念和必要性,详述了其方法与转换等问题。  相似文献   

17.
张星星  陶二永 《科技信息》2010,(27):65-65,73
针对水文钻孔情况,从钻孔井身设计原则、钻进方法、下套管固井、洗井等方面对水文钻孔施工工艺、技术进行概述,总结了影响水文资料真实性的关键环节。  相似文献   

18.
针对水文仪器的可靠性问题,将可靠性工程引入水文仪器的设计、生产、运行过程,以提高水文仪器系统的可靠性.通过建立可靠性指标评估模型,设计了一种基于水文仪器结构检测的可靠性数据分析系统,论述了建立该系统的数据库关键技术.通过实例,验证了该系统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19.
基于2019年逐月Sentinel-2遥感影像,采用基于图论的景观连通度指数,分析了黄河口湿地水文连通的年内动态变化及水文连通频率变化,计算了不同湿地斑块的重要性指数,评估了水文连通的分布格局.结果表明:黄河口湿地水文连通具有明显的季节变化特征,汛期和生态补水期的水文连通整体增加;湿地斑块的重要性指数分布特征与水文连通频率分布特征较为一致,水文连通性较高;连通频率高的斑块主要分布在黄河南岸恢复区、近海潮滩与主潮沟,这些区域对整个研究区的水文连通起到重要作用.该研究结果可为黄河口湿地生态保护与修复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0.
水文测验为水资源开发利用、保护与管理提供了大量可靠、翔实的科学依据,发挥了不可替代的行业作用,取得了很大成效,但是,水文测验工作发展还不平衡,传统的水文测报方式已不适应时代进步对水文的需求,这就需要我们转变传统的水文测报思维,去思考如何利用水文有限的人力资源去向社会提供最优质的水文服务。为此,加强对水文监测方式的转变显得意义重大,而且刻不容缓。我们依据《水文巡测规范》,对南营水库(南斗)渠进行间测分析论证,为下一步开展水文巡测探索途径和积累经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