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8 毫秒
1.
在介绍李白文化研究现状的基础上,阐述了建设李白文化数据库的意义和作用,指出建设一个功能完备且数据丰富的李白文化数据库,是李白文化研究的内在要求,也是弘扬李白文化之必须,它将会为李白文化研究者和爱好者研究李白文化提供极大方便,并促进李白文化研究的发展。  相似文献   

2.
中国古代用月意象来抒发感情的首创虽不是李白,但李白却是写月最多亦最传神的诗人。李白视月为知己,月亮是李白情感的寄托与归宿,月亮这一意象在李白的笔下惟妙惟肖。李白对月深厚的感情是由其内在和外在的原因所决定的。李白诗中的月亮有着丰富的内涵,并为李白的诗作提供了创作源泉。李白赋予月亮全新的内涵,李白终其一生都在与月亮为伴。  相似文献   

3.
余光中强调"纵的继承",李白诗歌是其重要的取法对象,而余氏向李白致敬的代表作是《寻李白》、《戏李白》、《念李白》(论文称之为"李白三部曲"),因此先运用修辞学"引用格"知识,地毯式地分析"李白三部曲"对李白诗歌的引用情形,其次运用意象学知识,以"典故意象"的角度切入,探究出"李白三部曲"对于李白诗歌不仅有所继承,更有所开创,其中探讨"复合意象"和"主意象"时,还辅助运用了章法学、文法学知识。从这样的考察中可以发现:"李白三部曲"从古典中镕铸现代文学的新生命,这才是"纵的继承"的真正精神,"李白三部曲"可说是一次非常精彩的示范。  相似文献   

4.
郭沫若在<李白与杜甫>一书中对李白家室问题作了细致认真的索隐.詹锳<李白诗文系年>对此也有片断的考证.周勋初<李白两次就婚相府所铸成的家庭悲剧>一文则对李白婚姻问题作了颇有意义的探讨.结合李白诗文,参酌以上三位先生的考证,评论其得失,勾勒李白家室的大致轮廓.  相似文献   

5.
郭沫若在《李白与杜甫》一书中对李白家室问题作了细致认真的索隐。詹锳《李白诗文系年》对此也有片断的考证。周勋初《李白两次就婚相府所铸成的家庭悲剧》一文则对李白婚姻问题作了颇有意义的探讨。结合李白诗文,参酌以上三位先生的考证,评论其得失,勾勒李白家室的大致轮廓。  相似文献   

6.
李白一生与剑形影相随,诗中多次歌咏剑侠精神,反复抒发自己的侠义豪情。李白爱剑、抚剑、舞剑,是因为剑寄托着李白的抱负、志向和悲愤的情绪,说明剑也象征着李白的豪迈,展示着李白行侠仗义思想所由产生的行为的时代性。  相似文献   

7.
】《谢眺与李白研究》一书的编者作者们,基于对李白诗作《宣州谢眺楼饯别校书叔云》中“小谢”的误释,大做李白与谢眺关系如何如何的文章。本文从以下四个方面论证其错误:1从李白作品所涉谢眺者看,没有一首是李白以谢眺自拟;2从李白的思想抱负看,他也绝不会以谢眺自拟;3从李白的行文习惯看,他从不以大小谢指谢灵运和谢眺,更不以之谕指叔侄关系;4从诗的内容看,“小谢”应指“大谢(灵运)”之族弟谢惠连,李白用之指叔父李云之弟李华。结论:李白当时在宣州谢眺楼所饯者有李云及族弟李华,此二人均为李白叔父行  相似文献   

8.
李白文化的地位是崇高的、影响是深远的,不过,李白文化当前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本文运用后现代主义文化理论对李白文化的现实处境进行研究,剖析当前李白文化所处的尴尬处境,分析其原因,并尝试提出解决问题的思路,进而探讨李白文化在后现代主义思潮下的走向。  相似文献   

9.
唐代诗人李白以出色的诗歌闻名于世,华裔新移民作家哈金从"边缘人"的视角,探讨了李白的人生际遇与诗歌特点;美国汉学家宇文所安则从知人论世的角度,以"他者"的眼光探究了李白的新观念。两位学者从人物形象、诗歌形象入手,在西方塑造了李白浪漫潇洒、特立独行的形象。细致分析二者对李白形象的差异描写、研读二者译介的李白诗歌,可以指出作者的身份认同、文化认同、写作视角在李白西方形象建构过程中的影响作用。  相似文献   

10.
唐代是诗歌繁荣的时代,也是小说兴盛的时代.唐人小说中不乏记述演绎当代诗人之事的作品,其中以李白为主人公或涉及李白的故事有三十则左右.这些小说从生平经历、才艺诗情、声名影响等多侧面多角度地刻画了李白形象,对于扩大李白诗歌的传播、增进读者对李白其人其诗的深入认知、考订相关事实、拓展李白研究及唐代文学研究领域等等,都具有重要的价值意义.  相似文献   

11.
《洛阳文化与洛阳经济》是紧扣洛阳未来命运而撰写的学术专著。专著作者纵论洛阳古今的沧桑变化 ,从古都洛阳文化的独特性出发 ,作出了振兴洛阳现代经济的战略思考。作为区域文化和区域经济的研究成果 ,专著高度重视对史实和资料作理论上的概括 ,从文化与经济的互动关系出发 ,提出了一些带规律性的见解。专著采用文化学、历史学、经济学、社会学多学科交叉研究的方法 ,具有极大的开拓性和参照价值  相似文献   

12.
北宋中期的洛阳耆英会,是一个以优游真率为宗旨的老年会社.但由于其主要成员均为反对王安石变法的主力.故其实质为反变法群体的核心组织.它使其时的洛阳成为与政治中心汴梁抗衡的一个重镇,并对"元祐更化"产生了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13.
论"天子驾六"车制产生的年代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天子驾六”车制产生于何时?自西汉以来学术界就有不同的看法。洛阳王城广场东周车马坑发现的“天子驾六”,位于东周王城东北部的王陵区内,说明这种车制早在春秋中期就已产生。它对研究我国古代的车舆制度,有着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4.
以"咏洛赋"为个案,从内容主题的改变、艺术手法的改变、审美方式的改变等3个层面上分析了汉代到魏晋赋的风格的变化.以此来说明一种文体的变革和衰落是必然的趋势,后代对前代的因革才是一种文体生命得以保存的最终途径.  相似文献   

15.
论洛阳古代墓葬在我国古代墓葬中的地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洛阳古代墓葬资源丰富而独特,在全国墓葬中皇家墓葬堪称最多,是中国古代墓葬的“首善之区”;洛阳地理位置得天独厚,是适合墓葬的“风水宝地”;洛阳出土墓志,尤其是唐代墓志,学术价值高,可以补史、证史;洛阳出土文物精品多,丰富了我国的艺术宝库;洛阳地灵人杰,有众多的名人墓葬。洛阳墓葬资源的综合实力在全国属于上乘,有独特的、持久的文化吸引力和巨大的开发利用价值。  相似文献   

16.
运用古都城市旅游竞争力分析模型,将古都洛阳与西安在城市旅游竞争力各方面的要素与指标进行评价.结果表明,与西安相比,洛阳旅游竞争力的优势不突出,洛阳应该围绕城市旅游竞争力的核心内涵来确定古都旅游发展的战略定位并完善旅游体制创新.在保持古都特色同时,深入挖掘几千年来形成的悠久历史文化底蕴;另外要加大对外宣传力度,通过"千年帝都"的品牌打造,提高洛阳在国际旅游市场上的知名度.  相似文献   

17.
以顾颉刚先生为代表的疑古思潮,对现代史学研究影响颇大,但疑古思潮的局限也是十分明显的,其主要问题是文化建设方面不足,造成了古代历史的很多空白,对古代典籍搞了很多“冤假错案”,极需反思。“走出疑古时代”,重建古代历史系统,是目前史学界的共识。由洛阳大学东方文化研究院主编的《疑古思潮回顾与前瞻》是应运而生的一部学术力作。  相似文献   

18.
也谈唐代太原"黄坑"葬俗的宗教属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唐代太原有过宗教徒“尸体送近郊以饲鸟兽”的葬俗,有两位学者认为是中亚袄教葬俗。袄教葬俗是:由办理丧事的专门人员前往收取尸体,放置到城外特建的处理丧事院落中,由院内所养家狗吃掉尸体上的肉,然后将骸骨埋葬,不用棺材。太原葬俗和这种情况不一样,应是佛教“野葬”葬俗,即僧人尸体由其弟子或同寺僧人放置于郊野、山谷,施舍给鸟兽(包括野狗)作食物,然后收遗骨起塔埋葬。这种佛教葬俗隋唐时期实行于长安、洛阳地区,太原佛教氛围浓厚,当不例外。  相似文献   

19.
陆机入洛疑案新断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陆机入洛是研究其生平的一个关节点。陆机自太康元年至元康七年5次入箔,皆与其出处行藏相关,是解读陆机“诗缘情”主张的思想基础。  相似文献   

20.
郡县治则天下治。县城作为农村之首,城市之尾,聚集了不少非农业人口,是地域性经济文化中心,是城市化发展的节点,是大城市连接小城镇的桥梁和纽带,在推动城镇化战略中必将扮演重要角色。在中原城市群中以郑州、洛阳、许昌三市为顶点的三角区域里,有六个文化相同、地理位置相连的县(市)的发展尤其令人瞩目,被称为区域经济强县统筹发展组团——中原组团,这六个县(市)连同龙头巩义市一起,形成了中原城市群的隆起区,为郑州、洛阳、许昌三市国内生产总值(GDP)名列河南省的第一、第二和第四位作出了贡献,而这三市GDP的总和占中原城市群的57%,约为全省的三分之一,使郑、洛、许三市经济发展成为名副其实的中原金三角。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