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采用2种方法对家鸽的红细胞血型进行了初步研究.方法一:血清平板凝集试验.取家鸽的红细胞分别与家兔以及其它家鸽的血清进行混合,结果有些家鸽的红细胞与有些家兔的血清发生了凝集反应,而另一些则不发生;家鸽的不同个体之间也存在红细胞凝集现象.这表明家鸽的红细胞表面存在凝集原.方法二:异种动物免疫.将家鸽的红细胞注射到家兔体内,然后取家兔产生的免疫血清与该家鸽的红细胞混合,结果发生了凝集反应.这进一步表明家鸽的红细胞表面存在凝集原,即家鸽具有红细胞血型.  相似文献   

2.
探究桂附地黄丸对环磷酰胺致免疫抑制小鼠的血常规及血清生化指标的影响。将24只雌性的昆明种小白鼠分为对照组(CT)、模型组(CTX)和给药组(GDT)。按照1.82 g/kg·d体重剂量给GDT小鼠灌胃桂附地黄丸悬液;在灌胃的第12 d,将环磷酰胺按照50 mg/kg·d体重剂量给CTX和GDT小鼠进行腹腔注射,连续注射3 d。最后一次用药12 h后,称重后采集血液检测血常规及生化指标。结果显示,与CT相比,CTX小鼠白细胞总数、单核细胞总数、淋巴细胞总数、血小板分布宽度、总蛋白含量显著降低(P <0.05),尿素氮含量显著升高(P <0.05);与CTX相比,GDT小鼠单核细胞总数、中性粒细胞总数、中性粒细胞百分比、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含量、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浓度、肌酐含量显著提升(P <0.05),淋巴细胞百分比、谷草转氨酶含量显著下降(P<0.05)。因此,桂附地黄丸可以有效改善环磷酰胺引起小鼠血常规和血清生化指标的异常变化。  相似文献   

3.
目的为了探究金匮肾气丸对环磷酰胺造模小鼠血常规的影响。方法将30只雄性小白鼠均分为空白组、模型组和治疗组。治疗组小鼠给予1.2g/kgb.w.剂量的金匮肾气丸进行灌胃,1次/d;在治疗的第7d,模型组和治疗组小鼠给予50 mg/kg b.w.剂量环磷酰胺进行腹腔注射,1次/w,连续用药35 d。实验结束后对所有小鼠称重并采集血液进行血细胞分析。结果与空白组相比,模型组小鼠的体重、中性粒细胞总数、中性粒细胞百分比、单核细胞百分比、血小板总数和血小板压积显著降低(P 0.05),白细胞总数、淋巴细胞总数、淋巴细胞百分比、单核细胞总数、红细胞压积、红细胞分布宽度变异系数和平均血小板体积显著增高(P 0.05);与模型组相比,在治疗结束后,小鼠的体重、中性粒细胞百分比、单核细胞百分比、血小板总数、血小板压积显著升高(P0.05),白细胞总数、淋巴细胞总数、淋巴细胞百分比、单核细胞总数显著降低(P 0.05)。结论金匮肾气丸能有效改善环磷酰胺导致小鼠血常规,对肿瘤性疾病治疗过程中应用金匮肾气丸防治环磷酰胺毒副作用具有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4.
本文以罗非鱼、虎纹蛙、中国水蛇、家鸽、家兔等5种脊椎劝物为实验材料、应用目测、分光比色和红细胞计数相结合的方法测算出红细胞渗透脆性与NaCl浓度呈线性关系,并算出各自的脆性范围。  相似文献   

5.
体重8~12 kg长白仔猪12头,随机分成实验组(8头)和空白对照组(4头),实验组按60 mg/kg体重口服醋酸溶液,历时14周.每25 d采集仔猪耳静脉血,用不同方法测定红细胞平均血红蛋白浓度、红细胞平均压积、血液平均血红蛋白浓度、平均血红蛋白量以及红、白细胞数量.结果判定仔猪实验性铅中毒为小细胞性、低血素性贫血,在血液中可见中、晚幼红细胞增多,并在濒死期实验仔猪血液中可视嗜碱性点彩颗粒红细胞.  相似文献   

6.
不同大小草鱼血液学指标研究 (动物科学)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讨论体长(L)对草鱼(Mylopharyngodon piceus)血液学指标的影响,采集体长范围为9.4~30.7 cm的草鱼61尾,按体长分为5组,分别测定各组鱼体内红细胞的数量、长径、短径、面积和血红蛋白含量(Hb)。结果表明,草鱼红细胞的数量、长径、短径、面积和血红蛋白含量的平均值分别为2.33×109个.mL-1、14.3μm、9.2μm、96.1μm2和83.77 mg.mL-1;草鱼的血红蛋白含量随体长增加而增加,二者之间的关系可以描述为方程Hb=1.47L+55.1(n=61,r2=0.307,p<0.01),而红细胞数量、长径、短径和面积随体长增加均无显著变化;红细胞数量和长径均分别与血红蛋白含量显著正相关(p<0.05),红细胞短径与红细胞数量显著负相关(p<0.05)。结果提示草鱼血液的载氧能力随体长增加而增强,血红蛋白含量越高,红细胞数量越多,红细胞形状越趋于椭圆。  相似文献   

7.
以雌性异育银鲫为研究对象,对其性成熟前后(卵巢发育分别为Ⅳ期和Ⅴ期)红细胞数量(RBC)、血红蛋白(Hb)含量、红细胞比容(Ht)、红细胞渗透脆性及红细胞沉降率(ESR)进行测定。结果表明,雌性异育银鲫卵巢从Ⅳ期发育至Ⅴ期,血液中的RBC、Hb含量和Ht值均显著(p<0.05)降低,其中Ht值降低尤为明显(p<0.01);红细胞渗透脆性的变化不是很明显,开始溶血的浓度几乎没有变化,而完全溶血的浓度则有所升高,说明红细胞的渗透脆性有所增大;1h的红细胞沉降速度明显加快,2 h的则略有增加。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细胞大小随体质量增长的异速规律。【方法】以鲤(Cyprinus carpio)和鲫(Carassius auratus)为对象,测定不同体质量个体的红细胞数量、大小及血红蛋白含量,分析各参数随个体生长的异速规律,为检验细胞代谢假说提供基础资料。【结果】鲤红细胞大小随体质量增加的异速指数仅为0.037,鲫红细胞大小不随体质量增加而变化;估测它们的代谢率异速指数预测值分别为0.987和1,大于文献实测值。鲫红细胞面积大于鲤的红细胞面积,可能与二者基因组大小差异有关。鲤血红蛋白随体质量增长而增加,但在鲫中无明显变化。【结论】研究结果不支持细胞代谢假说,推测分别与鲤红细胞随体质量增长而增大而鲫红细胞无明显增大有关。
  相似文献   

9.
几种脊椎动物红细胞血型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采用两种方法对脊椎动物各纲的代表动物小白鼠、家兔、家鸽、蟾蜍、鲫鱼的红细胞血型进行了研究 .方法一 :采用人类抗A、抗B标准血清与上述动物的红细胞进行反应 ,结果均未出现凝集现象 ,表明 :这几种动物的红细胞膜上 ,没有与人类抗A、抗B标准血清起反应的A凝集原和B凝集原 .方法二 :采用同种动物的血清与同种动物不同个体的红细胞进行反应 ,结果 :上述几种动物的红细胞与同种内不同个体的血清均不发生凝集反应 .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细胞大小随体质量增长的异速规律。【方法】以鲤(Cyprinus carpio)和鲫(Carassius auratus)为对象,测定不同体质量个体的红细胞数量、大小及血红蛋白含量,分析各参数随个体生长的异速规律,为检验细胞代谢假说提供基础资料。【结果】鲤红细胞大小随体质量增加的异速指数仅为0.037,鲫红细胞大小不随体质量增加而变化;估测它们的代谢率异速指数预测值分别为0.987和1,大于文献实测值。鲫红细胞面积大于鲤的红细胞面积,可能与二者基因组大小差异有关。鲤血红蛋白随体质量增长而增加,但在鲫中无明显变化。【结论】研究结果不支持细胞代谢假说,推测分别与鲤红细胞随体质量增长而增大而鲫红细胞无明显增大有关。  相似文献   

11.
本文报导了虎纹蛙、黑眶蟾蜍的血象、血清蛋白,中国雨蛙的白细胞分类计数和罗非鱼、家鸽、家兔的血液流变学的研究结果,为比较生理学研究提供基础资料.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外周血白细胞计数及其亚群与冠脉病变之间的关系。方法:收集本院2009年3月至2010年5月所有进行冠脉造影患者的相关数据,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和冠脉造影正常者(n=20)相比,冠心病患者(n=52)外周血白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比例、中性/淋巴细胞比例显著升高,淋巴细胞比例显著降低(P≤0.03)。对冠脉病变范围与白细胞计数及其亚群的分析发现,与冠脉无病变者相比,冠脉病变者外周血白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比例、中性/淋巴细胞比例显著升高,淋巴细胞比例显著降低(P≤0.02)。结论:外周血白细胞计数及分类可能有助于预测冠状动脉病变及其严重程度。  相似文献   

13.
研究了除草剂“精克草星”对鲫鱼外周血红细胞的微核率、核异常率、总核异常率以及血红蛋白含量、红细胞数和白细胞数的影响。结果显示:在精克草星的作用下,绝大部分加药组的微核率、核异常率、总核异常率都上升;所有加药组均能影响鲫鱼的血红蛋白量、红细胞数和白细胞数。而且具有较为显著的剂量效应和时间效应。随着毒物浓度的增加和染毒时间的加长,血红蛋白量和红细胞数大都随之下降,呈现较为明显的负相关。而白细胞数则随着毒物浓度的上升及处理时间的加长而上升,呈现较为明显的正相关。  相似文献   

14.
铜离子对鲫鱼红细胞、白细胞和血红蛋白量的影响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南旭阳 《江西科学》2002,20(1):38-41
研究了铜离子对鲫鱼的生理毒害性。测试显示:铜离子对鲫鱼的血红蛋白量、红细胞数和白细胞数均有一定的影响。所有处理组的白细胞数均比清水对照组高,而且具有较为明显的剂量效应和时间效应。在较低浓度时,大多数铜离子处理组的红细胞和血红蛋白数比对照组低,而随后逐渐回升;而所有染毒8d的红细胞和血红蛋白量均急骤下降。  相似文献   

15.
原尾蜥虎(Hemidactylus bowringii)血细胞的形态学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报道了原尾蜥虎外周血细胞的显微观察结果。用 Wright氏染料染色 ,原尾蜥虎的外周血中可区分出下列各类血细胞 :红细胞、嗜中性粒细胞、嗜酸性粒细胞、嗜碱性粒细胞、单核细胞、淋巴细胞和血栓细胞 ,还可见到较多的幼稚红细胞。原尾蜥虎血细胞的一大特点是嗜碱性粒细胞较多 (约占白细胞总数的 10 % ) ,这可以为研究嗜碱性粒细胞的功能提供一个较好的动物模型  相似文献   

16.
目的对不同性别的4周龄、8周龄C57BL/6-Kdrem1(h KDR)/NIFDC(以下简称hVEGFR2-KI)小鼠的血液参数进行测定,分析性别以及年龄对于该品系小鼠血液参数的影响。方法分别取20只4周龄、8周龄小鼠雌雄各半,采静脉血。用日本光电Mek7222血细胞分析仪测定hVEGFR2-KI小鼠的生理指标,奥林巴斯AU400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测定生化指标。结果在所测得的生理生化指标中,4周龄的hVEGFR2-KI小鼠雌雄之间于血红蛋白浓度(HGB)、总蛋白(TP)、总胆固醇(CHO) 3项指标有显著差异(P <0. 05),在红细胞计数(RBC)、红细胞压积(HCT)、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MCH)、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浓度(MCHC) 4项指标上有极显著差异(P <0. 01)。8周龄的hVEGFR2-KI小鼠雌雄之间共有11项生理生化指标有极显著差异(P <0. 01),分别是RBC、HCT、HGB、血小板计数(PLT)、血小板压积(PCT)、中性粒细胞绝对值(NEUT)、单核细胞百分率(MON%) 7项血液生理指标和CHO、碱性磷酸酶(ALP)、葡萄糖(GLU)、甘油三酯(TG) 4项血液生化指标;有5项具有显著差异(P <0. 05)的指标,包括淋巴细胞百分率(LYM%)、中性粒细胞百分率(NEUT%)、TP、尿素(BUN)和磷(P)。不同周龄hVEGFR2-KI小鼠之间的差异分布更广,其中具有极显著差异(P <0. 01)的有RBC、HCT、MCH、HGB、白细胞计数(WBC)、平均红细胞体积(MCV)、红细胞分布宽度(RDW)、平均血小板体积(MPV)、血小板分布宽度(PDW)、淋巴细胞绝对值(LYM)、单核细胞百分率(MON%)、TP、CHO、白蛋白(ALB)、ALP、肌酐(CREA)、GLU、P共18项指标;具有显著差异的为PLT、LYM%、NEUT%、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TG共5项指标。结论本次研究测定了不同性别的4周龄、8周龄的hVEGFR2-KI小鼠的生理生化指标,为hVEGFR2-KI小鼠的应用以及正常血液参数标准提供一定参考。  相似文献   

17.
东北虎幼体血象测定与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13只东北虎幼体的血细胞数、血红蛋白含量、白细胞分类计数和血细胞直径进行了测定,用SPSS软件对实验数据进行统计处理.结果显示:东北虎幼体红细胞数(6.82±0.60)×1012/L,血小板数(415.38±71.51)×109/L,白细胞总数(16.95±2.74)×109/L,血红蛋白含量(118.92±17.24)g/L,嗜中性粒细胞(62.52±9.32)%,嗜酸性细胞(2.88±2.32)%,嗜碱性细胞(0.44±0.58)%,淋巴细胞(28.96±7.50)%,单核细胞(5.32±3.73)%;血细胞平均直径分别为:红细胞6.7μm、嗜中性粒细胞11.0μm、嗜酸性粒细胞11.7μm、嗜碱性粒细胞12.5μm、淋巴细胞8.6μm、单核细胞12.9μm.结论:所测的血液指标在东北虎幼体雌雄性别间均无显著差异(P>0.05).  相似文献   

18.
利用多平台法部分剥夺小鼠睡眠,在此基础上给予酒精灌胃,观察上述处理对动物血常规参数和血沉的影响.结果显示:睡眠剥夺使小鼠血液白细胞、淋巴细胞含量及百分比显著降低,红细胞、血红蛋白含量,红细胞压积显著升高;在此基础上再给予酒精灌胃,上述参数恢复至正常水平,但血沉显著升高.结果提示部分剥夺小鼠睡眠能抑制其免疫能力并可导致血液浓缩;而在此基础上再给予适量酒精灌胃可上调机体的免疫能力,但此时机体处于血沉加快的病理状态中.  相似文献   

19.
红花黄色素抗凝血作用及对血小板聚集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目的研究红花黄色素抗凝血作用及对血小板聚集的影响。方法大鼠心脏采血,取血浆检测凝血酶原时间(PT),凝血酶时间(T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血浆纤维蛋白原(Fib)含量;家兔颈动脉采血,取富血小板血浆(PRP)及穷血小板血浆(PPP),描记聚集曲线,计算聚集百分率,最大聚集百分率及药物的聚集抑制百分率。结果红花黄色素明显延长大鼠血浆凝血酶时间、凝血酶原时间、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明显降低大鼠血浆纤维蛋白原含量,显著抑制由二磷酸腺苷引起的家兔血小板聚集。结论红花黄色素具有抗凝血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