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剡文霞 《甘肃科技》2012,28(21):157-158
近年来,小麦白粉病在秦州区呈加重趋势,已上升为影响小麦安全生产的重要病害之一。对小麦白粉病进行及时准确的监测预报,是科学指导大田防治,抗灾保产的关键。通过对十多年来病害发生流行规律的总结及其流行因子的分析,提出了秦州区小麦白粉病的监测预报应以春季温度、雨量、日照为主导因子,以越冬菌源基数及冬温、积雪等为辅助因子。  相似文献   

2.
基于PHI高光谱影像的植被光谱特征应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探讨了植被冠层的光谱反射特征和诊断性光谱吸收特征。从连续统去除的光谱吸收特征中获得了波段深度、连续统去除后微分反射比、波段深度比和归一化波段深度指数等光谱特征变量。应用染有病害的多时相小麦PHI(Pushbroom hyperspectral imager)航空高光谱影像数据,分析了小麦病害对小麦光谱的影响及其光谱特征;运用微分光谱特征分析了监测小麦病害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3.
小麦根病是小麦生产中的严重病害之一,在我市随着灌溉面积的不断扩大,根病危害逐年加重,为了尽快摸清本市小麦根病发生种类,病原组成,给防治工作提供依据,由小麦根病研究组对三县一区根病发生情况进行了普查工作和室内病原菌的分离鉴定,基本摸清了病害情况。  相似文献   

4.
为了进行进出境小麦籽粒病害的智能化识别,运用计算机图像处理技术对进出境小麦籽粒常见的三种病害(小麦印度腥黑穗病、小麦矮腥黑穗病和小麦普通腥黑穗病)作了研究。本文通过使用灰度共生矩阵的方法提取出小麦籽粒病害细胞的纹理特征,并对各个特征进行详尽的分析,最终选择最有效地区分三种病害的特征值。该研究为后期的模式识别提供了重要的特征参数。  相似文献   

5.
张庆勤 《贵州科学》2000,18(2):108-111
在同一小麦生态区往往数种病害同时发生,用兼抗性小麦品种进行防治是最经济有效的方法,可减少环境污染.用小麦近缘种属与野燕麦的不同种杂交、具有普通小麦不同染色体的近缘属间杂交,杂交后代一般不要进行回交,而且容易稳定,育成系列兼抗性普通小麦型的优质、高产的品种和品系。  相似文献   

6.
胡德荣  刘国庆 《汉中科技》2009,(5):25-25,34
为解决汉中盆地小麦湿害和病害问题,总结制订出稻茬小麦规范化高产栽培技术,主要是选用优良品种,开沟排湿,精细整地.种子处理,适时适量播种,抓好冬前管理、春季管理和防治病虫害。  相似文献   

7.
小麦兼抗性抗源的选育,鉴定和利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张庆勤 《贵州科学》2000,18(1):108-111
在同一小麦生态区往往中病害同时发生,用兼抗性小麦品种进行防治是最经济有效的方法,可减少环境污染。用小麦近缘种属与野燕麦的不同种杂交、具有普通小麦不同染色体的近缘属间杂交,杂交后代一般不要进行回交,而且容易稳定,育成系列兼抗性普通小麦型的优质、高产的品种和品系。  相似文献   

8.
介绍了世界检疫性病害小麦印度腥黑穗病的生物学特性、危害特点及其分布,重点分析了该病害流行趋势和所需的气候条件,为防治该病传入我国,更好保护我国的小麦生产安全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9.
杨芳 《科技信息》2009,(27):353-353
小麦条锈病是世界小麦生产上的一种重要病害,流行范围广,危害重,对小麦产量构成严重威胁。本文阐述了小麦条锈病的症状、病原、流行规律及防治技术。  相似文献   

10.
关于大麦伪条斑病毒感染大麦的情况,经过调查和试验观察, 已有报道(见本刊1973年第2期《大麦伪条斑病初步观察》。近几年来,本省各地发现小麦的一种叶部病害,不象小麦叶枯病,也不象其他小麦病害,主要特征是叶片形成斑驳及不规则枯斑。小麦这种病害究竟与大麦伪条斑病有没有关系?我们对此作了接种试验和田间调查,结果表明,大麦伪条斑病毒能够感染小麦。现简述如下。  相似文献   

11.
今年6月2日,滨州市高新区小营潘家村村民彭吉昌家小麦麦穗干枯现象严重,非常着急。一个电话后,滨州市农业局信息中心及时组织农技站副站长和植保站副站长奔赴该村进行现场出诊。经现场调查和诊断,该村民种植的小麦麦穗干桔为小麦赤霉病所致,赤霉病病株率占到2%左右,同时还伴有白粉病发生,周边大约100亩小麦都有不同程度发生这两种病害。  相似文献   

12.
小麦是略阳县主产粮食作物,其产量的高低直接影响到全县粮食总产的丰欠和群众的生活。2000年以来主栽品种绵阳19号严重感病(主要指小麦条锈病),而高产抗病小麦品种面积极少,致使小麦产量难以继续提高。为实现小麦高产,生产上采用以药剂防治控制病害的发生为手段,延长小麦品种的使用年限,同时引进高产抗病品种,进行试验示范,试图筛选出取代绵阳品系的高产抗病品种,通过儿年的工作,在此方面取得了显著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相似文献   

13.
小麦是我省的主要冬季作物,小麦条锈病是冬作小麦的主要病害,一旦发生,对小麦产量影响很大,1999-2002年我省条锈病已连续四年大发生,发病面积分别为1999-1000万亩、2000年700万亩、2001年900万亩,2002年是发病最重的一年,全省发病面积超过1500万亩,造成10%左右的田块基本绝收,20%左右的田块产量损失在30%以上。因此,必须引起足够的重视,强化防治技术,确保增产增收。  相似文献   

14.
为研究冬小麦赤霉病、白粉病和纹枯病三种病害的潜在适宜分布,从冬小麦病害发生的气象因子角度出发,利用World Clim-Global Climate Data(1970~2000年) 30年全球平均气象数据资料,通过最大熵物种分布模型,研究了三种病害的分布区域和影响冬小麦三种病害适宜分布的主要影响因子,分析病害潜在分布的气候因子效应。结果表明:小麦赤霉病潜在适宜分布区主要分布在苏南、苏中地区,风速、温度等气象要素影响其适宜分布区;小麦白粉病的潜在分布区以苏南、苏中为主,范围较大,江苏的北部和中部地区以块状分布的形式,分散在各主要城市周围;小麦纹枯病的适宜分布区主要集中在苏南、苏中城市周围一带,苏北主要分布在连云港、宿迁一带。研究结果可以为江苏省冬小麦这三种病害的预防及防御提供一定的气象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5.
小麦锈病、白粉病、雪腐病是新疆南北各地常见的病害,研究病害的成因、寻求解决的措施对农业的稳产、农民创收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本文新疆各地常见病害做一些粗略的探讨,寻求预防病害的有效措施为主要目的。  相似文献   

16.
小麦茎基褐腐病的发生特点及其对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小麦茎基褐腐病在江苏省48个县(市)的发生情况进行了调查研究,结果显示:沿江、沿海及苏商丘陵地区(镇江)病害一般发生较重,病株率48%~90%;里下河和沿洪泽湖地区病害发生多属轻到中等,病株率10%~39%;苏北的徐州、连云港、宿迁等地病害发生很轻微,病株率在1%以下,调查发现:小麦茎基褐腐病发病程度与小麦纹枯病发病程度呈负相关,产量损失测定表明:小麦茎基褐腐病对不同小麦品种影响不一,扬麦158产量损失率较高,达8.5%,豫麦18产量损失率最低,仅0.19%。  相似文献   

17.
朱育红 《科技信息》2012,(27):464-465
小麦赤霉病是典型的气候型病害,其流行程度主要取决于三个方面的因素,即气候条件,菌源数量和感病期及其吻合程度,其中,气候条件是决定流行与否的主导因素,另外还受品种抗性及栽培生态环境及管理措施等因素影响。扬花期是小麦最易感病的生育期,扬花期遇连阴雨有利于病菌侵入,灌浆期遇连阴雨有利于病害扩展,小麦抽穗扬花期高温、多雨、高湿、寡照是造成小麦赤霉病流行的主要原因。防治对策主要是加强预警、选育品种、田间管理、喷药防治。了解和认识小麦赤霉病的发病症状,流行规律及危害性,对今后做好小麦赤霉病预报和防治工作具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18.
小麦赤霉病毒素研究进展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小麦赤霉病是小麦生产中的重要病害之一,可造成小麦产量的损失和严重的毒素污染.关于小麦赤霉病菌产生的毒素,国内外已有大量研究.本文主要以脱氧雪腐镰刀菌烯醇(DON)为主,对镰刀菌毒素的污染情况、在小麦赤霉病发生过程中的作用、生物合成、毒理学作用、检测方法及其分子生物学研究进展作一总结.  相似文献   

19.
小麦兼抗性抗源的选育、鉴定和利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同一小麦生态区往往数种病害同时发生 ,用兼抗性小麦品种进行防治是最经济有效的方法 ,可减少环境污染。用小麦近缘种属与野燕麦的不同种杂交、具有普通小麦不同染色体的近缘属间杂交 ,杂交后代一般不要进行回交 ,而且容易稳定 ,育成系列兼抗性普通小麦型的优质、高产的品种和品系。  相似文献   

20.
小麦散黑穗病、玉米瘤黑粉病和丝黑穗病是我垦区粮食生产上的重要病害。因长期使用拌种双,病菌产生了抗药性,发病率在逐年加重趋势。95年应用12.5%速保利(日本产)与拌种双作对照,防治小麦散黑穗病防效100%;防治玉米丝黑穗病、瘤黑粉病防效为80.95%,优于对照,防效极显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