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34 毫秒
1.
早期的鸟类     
《科学之友》2005,(21):57
哪个先出现?是鸟,还是恐龙?在漫漫历史长河中,我们还没有找到一个清晰的类鸟动物形象,证明今天我们所看到的鸟类是由它进化而来的.不过,仍然有很多古类鸟动物的羽毛与今天的鸟类极其相似.  相似文献   

2.
四海 《科学之友》2005,(8):29-29
据《科学》杂志报道,中国台湾和加拿大的古生物学家发现了窃蛋龙骨盆部位的化石标本。在一对输卵管内保存着带壳卵,这种生殖构造介于原始爬虫类与鸟类之间,这个重大发现同时支持并强化鸟类是由兽脚类恐龙演化而来的假说。鸟是由恐龙演化而来的吗?近几年来,这已成为古生物学界的热门话题。古生物学家一直积极寻找更多的证据以支持鸟是从恐龙演化而来的假说,但恐龙到底如何演化成为鸟类,在科学上仍有许多失落环节有待衔接起来。古生物学家根据在江西挖掘到的7000万年前恐龙化石,从窃蛋龙骨盆腔内发现两颗接近成熟的恐龙蛋,也首次证实兽脚类恐…  相似文献   

3.
关于现代鸟类的祖先问题还在科学界继续争论。有的科学家相信鸟类是由古代的恐龙动物进化而来的 ,但有的科学家认为鸟类是单独进化的。最近的发现看来已经证明了这样一种理论 ,即鸟类是由恐龙进化而来的。 4月 2 6日出版《自然》杂志刊登了由中国和美国科研人员撰写的论文 ,描述了有关带羽毛恐龙的第一个明显证据。中国地质科学研究院的季强和美国自然历史博物馆的马克·诺利尔共同撰写了这篇论文。化石是无数年以前埋在地下的无机骨骼遗体 ,带有羽毛的恐龙化石是在中国东北部辽宁省发现的。这一地区已经发现好几具带有羽毛的恐龙化石 ,但要…  相似文献   

4.
《大自然探索》2005,(4):7-7
最近,科学家对一块早期鸟类化石作了进一步研究,结果发现鸭子的祖先可能与恐龙生活在同一时期。如果这一结论成立,就意味着鸟类并非是直到恐龙灭绝之后才进化成今天这种特殊形式的。这是1992年在南极洲维佳岛上发现的一具不完整的鸟类骨骼化石。此前,这种鸟被认为是属于一个早已灭绝的鸟种。但是对这具化石进行的新  相似文献   

5.
中国古鸟类研究进展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侯连海  周忠和 《科学通报》1999,44(13):1378-1383
近年来中国发现的大量中生代鸟类及研究成果填补了鸟类进化研究的许多空白,孔子鸟类群的出现,将鸟类起源的历史向前大大推移,辽宁鸟的研究证明鸟类从爬行动物分出不久即分为两大支系向前演化,中国中生代鸟类的形态特征支持鸟类飞行树栖起源理论,中华龙鸟系小型兽脚类恐龙,尾羽鸟与原始祖鸟,如确为带羽毛的恐龙,将为鸟类的恐在起源假说提供最直接、重要的证据  相似文献   

6.
徐星 《科学》2007,59(4):13-13
[本刊讯]在中国内蒙古二连盆地晚白垩世大约8500万年前沉积的岩石中,发现了巨型似鸟恐龙化石,这一发现为恐龙向鸟类演化过程中似鸟特征的进化模式提供了重要信息,代表我国学者在鸟类起源研究领域取得一项新的重要成果。这一成果由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研究员徐星和内蒙古国土资源系统的学者合作完成,并发表在6月14日出版的英国Nature杂志上。  相似文献   

7.
去年夏天,在加拿大的艾伯塔恐龙公园内发现了一块食肉类恐龙的头颅骨,一位古生物学家菲利普·柯里发现,它的内耳窦——使空气进入中耳的房室系统——与鸟类是完全一致的,这进一步证实了鸟类是由恐龙进化来的。柯里将它的上下颚和牙齿与其它食肉类恐龙的一家作了分析,发现食肉类恐龙的牙冠与牙根间有道缢痕,这说明食肉类恐龙比其它兽足类恐龙更接近于鸟类。另一明显特征是食肉类恐龙与鸟类的上下颚间无牙间平板,而其它大多数的恐龙都有。  相似文献   

8.
徐星 《科学》2002,54(2):33-34
鸟类起源的研究是进化生物学研究中的一个热点问题.在过去的几十年内,由于鸟类恐龙起源说的复活和兴起,这一方向的研究取得了巨大进展.尤其是上个世纪末期以来,我国辽西地区带羽毛恐龙化石的发现一次又一次震惊了世界,为我们了解恐龙向鸟类的演化过程提供了有史以来最重要的信息,使得鸟类恐龙起源说建立在了更加坚实的化石证据的基础上.最近,辽西的恐龙新发现再次引起了各国古生物学家的关注.  相似文献   

9.
据<科学>杂志报道,中国台湾和加拿大的古生物学家发现了窃蛋龙骨盆部位的化石标本.在一对输卵管内保存着带壳卵,这种生殖构造介于原始爬虫类与鸟类之间,这个重大发现同时支持并强化鸟类是由兽脚类恐龙演化而来的假说.  相似文献   

10.
恐龙无疑是古代动物中一支庞大的类群。人们通常认为,一亿年前,即中生代时期,生活在地球上的恐龙是一种体形庞大而多数又是非常凶狠的爬行动物。在那遥远的古代,它们无边无际地从北极到南极独霸整个地球,而无一类动物敢与其抗衡。恐龙绝迹于白垩纪末期,那时在地球上已普遍地出现了哺乳类和鸟类动物。这些生物的古代代表曾是恐龙的同代者。但现在有人生动地说:只有恐龙的绝迹,才为现代脊椎动物界开辟了生活的场所。这种推测的可能性大概只有一点点。古生物学家和动物学家都知道,恐龙是多种类型的动物,其中只有一个类群是过着肉食性生活方式的。有趣的是,肉食性恐龙都是两足行走的,而两足行走的也有很多是植食性恐龙,其中包括鸭嘴龙(硬化的颚前部象鸭的喙)。但它又不同于鸟类,其颚的后部长着无  相似文献   

11.
说到恐龙,人们往往想到凶猛的霸王龙或者有着长长脖子的梁龙,这些古代的庞然大物给人们的印象是笨重和迟钝;谈起鸟类,我们的头脑中会浮现出天空中飞翔的鸽子或者五彩斑斓的孔雀,这些生命世界中的精灵带给人们的是美丽和轻巧。把亿万年前的恐龙和生活在我们身边的可爱的鸟儿联系在一起似乎有些牵强,但科学家们的持续努力确实证明了这样一种假说:在很久以前,有一种恐龙变成了第一只鸟,然后经过亿万年的繁衍,形成了今天的庞大鸟类家族。  相似文献   

12.
《大自然探索》2014,(6):13-13
正一项新研究发现,人类祖先(指人类最早的祖先,其外形并不像人。如图)曾经与恐龙分享地球。这种人类祖先是最早的胎盘生动物,它生活在8830万年前~9160万年前。今天的胎盘生动物包括人类和除了产卵或有袋动物之外的其他所有哺乳动物。这项研究推翻了之前的基于化石证据的研究结论:"一切胎盘生动物之母"是在恐龙灭绝后才出现的。当然,如果恐龙没有灭绝,胎盘生动物也不可能发展到今天这样的多样化,也就不可能进化出人类。  相似文献   

13.
正通过上篇,我们知道,狗(即家犬)都是由灰狼进化而来。而且直到今天,它们依然没有生殖隔离,可以进行基因交流,产生后代,因此,狗是灰狼的一个亚种。如今,作为一种家养动物,狗狗的身上已被人类打上了深深的烙印。我们可以从狗的进化以及狗和人的交流中,理解到很多狗的行为和特征,如狗的身体结构及其肢体语言等。  相似文献   

14.
守望扬子鳄     
鳄鱼,形象丑陋、性情凶残,有谁,会对这"恶魔"有好感呢?鳄类爬行动物从2亿年前的三叠纪走来,它们曾与恐龙并肩,曾见证了鸟类的起源,曾历尽哺乳动物的进化,也曾与人类的祖先见面。  相似文献   

15.
辽宁西部热河生物群已有70年研究历史,最近几年北票市四合屯地区多门类脊椎动物化石的大量发现,使热河生物群的研究出现了前所未有的高潮,其中尤以兽脚类恐龙和原始鸟类化石的发现意义重大.中华龙鸟(Sinosouropteryx)、原始祖鸟(Protouchaeopteryx)和尾羽鸟(Coudipteryx)化石,  相似文献   

16.
徐星  赵祺 《科学通报》2016,(7):695-700
动物巨型化是一个重要的演化现象,其中最著名的例子是恐龙巨型化.恐龙的三大类群(植食性的蜥脚类和鸟臀类以及肉食性的兽脚类)都出现了巨型代表,其中蜥脚类演化出了地球历史上体型最大的陆生动物.许多研究试图从环境和生物自身两个角度,回答恐龙为什么会演化出巨型体型和如何演化出巨型体型这两个问题.尽管恐龙巨型化研究取得了重要进展,但目前还没有统一的认识,原因之一在于现代动物当中没有能够类比的物种,环境背景资料也相对匮乏.未来的研究仍将会在环境和生物自身因素这两个方向进行探讨,解决方案将是采用整合方法,建立综合模型.  相似文献   

17.
科学家的最新研究揭示,大型的肉食性陆生恐龙在超过5千万年的时间里体型不断地缩小并最终演化成为鸟类。兽脚类恐龙在演化成为现代鸟类的过程中,它的体型从163公斤缩小到0.8公斤。此外,研究人员还发现兽脚类恐龙是恐龙家族中唯一体型不断缩小的成员。兽脚类恐龙骨架结构的变化速度要比其他种类的恐龙快4倍,这有利于其生存。  相似文献   

18.
从目前对世界各地的化石研究发现,科学家们普遍认为恐龙是鸟类的祖先,把鸟类称为"活着的恐龙"或是"会飞的恐龙".但是恐龙是如何脱离地面演化成蓝天中的精灵--鸟类的?演化的具体环节是什么?这些问题却一直是个谜.  相似文献   

19.
科学发现     
恐龙为"求爱"生双翼在过去的数十年里,古生物学家们一直对部分恐龙,即现代鸟类的祖先进化出双翼的原因存有异议。其中,获得广泛认同的解释是,部分恐龙进化出翅膀是为了躲避捕食者的攻击。  相似文献   

20.
多年来,人们一直认为蛇是从低等的穴居晰蜴演化而来的。现在发现的证据表明,这种动物是从水生动物谱系中进化而来的。 所有陆生动物,包括人、短吻鳄以及鸟类,都被统称为四足动物。只是人的两腿已经演化为手臂,鸟的则演变为翅膀了。而蛇呢,四肢干脆退化掉了。但是,它体腔里残存的退化了的髋骨,仍能表明它们原是有肢体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