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系统、正规的体育燃烧与运动训练对大学生的心脏储备功能产生明显的影响,采用定量递增负荷的实验对学生运动中心率、血压值进行测定,并以此进一步估测运动中输出量的变化。试图采取这种方法实现对学生心脏储备功能进行评价之目的,并作为指导他们制定训练计划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2.
李芳成 《甘肃科技纵横》2015,44(1):98-100,9
论述血乳酸的产生和消除的过程以及在极限量、亚极限量、有氧运动、无氧和有氧混合运动训练中利用血乳酸指标指导运动训练、评定运动员训练水平、训练负荷状况等。同时论述了增加一些补充物对运动训练中、训练后人体血乳酸浓度的影响状况,阐述血乳酸在运动实践中的运用。  相似文献   

3.
为进一步了解递增负荷运动对大鼠脾脏和胸腺免疫功能的影响,设计训练方案,采用电子天平对大鼠的脾脏和胸腺质量进行测定,换算成脾脏和胸腺系数,对实验数据进行分析,从而了解不同组别两个系数的变化情况,结果显示:(1)递增负荷运动后,WK2、WK3、WK4、WK5大鼠脾脏系数都显著下降,且随着负荷的递增,WK3、WK4、WK5大鼠脾脏系数与WK0运动前相比,差异更加显著。表明递增负荷这种运动刺激影响了大鼠脾脏的免疫功能;(2)递增负荷运动后,WK2、WK3、WK4、WK5大鼠的胸腺系数都显著下降,且随着负荷的递增,WK4、WK5胸腺系数与WK0运动前相比,差异更加显著。表明递增负荷这种运动刺激影响了胸腺的免疫功能,且随负荷的增加和训练时间的延长,大鼠的胸腺系数受的影响加大。  相似文献   

4.
本研究的目的是用脉搏图法估测13岁男孩对递增负荷运动的心血管反应和评价心血管对运动训练的适应。结果表明,安静时和较小强度运动时,训练前和训练后的心血管动力学参数没有明显的差异(P>0.05)。但进行较大强度运动时,心率和平均动脉压明显较低(P<0.05),而每搏输出量明显较大(P<0.05),心输出量没有明显差异(P>0.05)。这些结论提示,训练前递增负荷运动时的心输出量的增加主要依赖于心率的提高,而训练后主要依赖于每搏输出量的增加。这是训练引起的心脏工作效率提高的一个有力证据。  相似文献   

5.
力竭性运动影响血液流变性的相关因素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观察了一次性递增负荷至力竭运动对血液流变性的影响,同时测定心率、血乳酸、血氧饱和度、血清丙二醛和最大吸氧量等指标,并对血液流变学指标与最大吸氧量、血乳酸、心率等指标进行相关分析.发现:力竭运动引起全血粘度、血浆粘度增加等血液流变性质的改变,运动后心率、血乳酸、血氧饱和度、血清丙二醛浓度的变化与血液流变性改变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6.
通过建立长期递增负荷训练、力竭训练游泳运动模型,探讨牡蛎提取液对长期训练小鼠运动耐力、血液生化指标影响.研究表明:运动训练的小鼠比安静状态下的小鼠血红蛋白水平显著降低,血中乳酸、肌酸激酶和尿素氮的水平显著升高;而补充牡蛎提取液可使运动训练小鼠血红蛋白的水平显著升高,血中乳酸、肌酸激酶和尿素氮的水平显著下降,并可使小鼠力竭运动时间明显延长.因此,牡蛎提取液可提高机体的造血功能和循环系统功能,增强机体的运动能力.  相似文献   

7.
短期运动训练对运动员心脏功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短期运动训练前后力量和耐力组运动员心脏功能变化的比较,发现短期运动训练后力量和耐力组运动员心脏功能都发生了变化,变化程度非常显著.结果表明短期运动训练就可以使心脏功能发生明显变化,说明大学体育专业运动员的心脏功能潜力很大,建议在教学训练时可以加大训练的强度以及增加训练的时间.  相似文献   

8.
30只雄性Wistar大鼠按体重随机分为安静组、力竭运动组、训练加力竭运动组.前组在安静时,后两组跑台力竭运动后,即刻取股四头肌测定红、白肌肌纤维线粒体Ca2+-ATP酶活性.结果表明:(1)安静时白肌肌纤维线粒体Ca2+-ATP酶活性较红肌的高;(2)力竭运动使白肌肌纤维线粒体Ca2+-ATP酶活性降低,红肌的则升高;(3)5周的递增负荷训练对白肌肌纤维线粒体Ca2+-ATP酶活性的影响较大,而对红肌的几乎没什么影响.此结果提示了递增负荷训练中可能慢运动单位较少参与运动,所以该训练方式可能只对白肌起到积极的锻炼作用.  相似文献   

9.
在800米运动项目中,为了实现训练和比赛的目标,科学地制定运动负荷量十分必要。负荷适宜且恢复措施及时,机体就会出现良好的适宜性变化;训练负荷太小,运动能力提高则不明显;训练负荷过大,会出现过度训练,免疫力低下等问题。本文通过文献资料法、实验等方法来探讨高校800米运动员大强度训练前后外周血中细胞的变化特征并根据变化特点科学的控制运动员的训练负荷。  相似文献   

10.
在800米运动项目中,为了实现训练和比赛的目标,科学地制定运动负荷量十分必要.负荷适宜且恢复措施及时,机体就会出现良好的适宜性变化;训练负荷太小,运动能力提高则不明显;训练负荷过大,会出现过度训练,免疫力低下等问题.本文通过文献资料法、实验等方法来探讨高校800米运动员大强度训练前后外周血中细胞的变化特征并根据变化特点科学的控制运动员的训练负荷.  相似文献   

11.
根据有关文献资料的统计结果,进一步分析各负荷因素对V·o2max的影响,揭示V·o2max增量规律,掌握改善V·o2max的训练方法和运动处方,为发展耐力素质和科学健身提供研究资料和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2.
以鲤鱼(Cyprinus carpio)幼鱼为研究对象,在25℃条件下将90尾体重为(8.12±1.30)g的实验鱼平均分成0 h锻炼组(对照组)、6 h锻炼组和12 h锻炼组,以60%临界游泳速度(Ucrit)持续运动锻炼15 d,每天锻炼时间分别为0、6和12 h;随后对实验鱼进行Ucrit、耗氧率(MO2)和快速启动(Fast-start)的测定。结果显示,经过运动锻炼鲤鱼幼鱼的Ucrit和Fast-start与对照组相比,均没有显著提高,但6 h锻炼组的实验鱼在30和36 cm.s-1的流速下MO2显著降低,而12 h运动锻炼组的MO2始终处于较高水平。研究认为可能是由于在低于Ucrit流速下的适度的运动锻炼可能会提高鱼类在该流速下的能量利用效率,而高强度的锻炼则会使它们的基础代谢处于较高水平。  相似文献   

13.
目的::通过实验法,测定运动训练专业组、体育教育专业组和普通院系组的女大学生安静状态的心率和定量负荷运动后的心率,探讨不同训练水平的心率差异。方法:采用实验法、数理统计法、文献资料法等,对运动训练专业、体育教育专业、普通院系的女大学生之间的安静和定量负荷运动后的心率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运动训练专业组的女大学生安静心率最低,定量负荷运动后心率恢复最快;普通院系组的女大学生安静心率最高,定量负荷运动后心率恢复最慢;体育教育专业组的女大学生处于两者之间。结论:长时间运动可以明显降低安静心率,有利于运动后心率的恢复,从而改善心脏功能,提高身体机能状况。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择时运动对青年男子运动员组织损伤和氧化应激的影响,为科学指导训练提供理论依据.方法:25名青年男子足球运动员进行两次Wingate实验(两次测试的间隔为3d),测试时间分别在清晨(7:00~9:00)和傍晚(17:00~19:00).测定受试者口腔温度并取静脉血测定,测定血常规、血生化、组织损伤和氧化应激标志物.结果:1)受试者最大功率、平均功率和疲劳指数以及RPE值在傍晚高于清晨(P<0.05);2)安静时(运动前),傍晚口腔温度、WBC及其亚群、血生化(GLC和CRE)、组织损伤标志物(CK,LDH,AST和ALT)和氧化水平(MDA)高于清晨(P<0.05),RBC,HCT和抗氧化水平(T-AOC,TBIL和UA)低于清晨(P<0.05);3)清晨运动后除抗氧化参数外均显著性升高(P<0.05),傍晚运动后所有指标均显著性增加(P<0.05);(4)傍晚运动后除抗氧化参数和HCT外其他各指标均高于清晨运动后水平(P<0.05).结论:1)青年男子足球运动员的无氧运动能力和运动性疲劳程度在傍晚高于清晨,其原因可能与安静状态下组织损伤和氧化应激水平具有日节律波动性有关;2)一次高强度运动后组织损伤与氧化水平的日节律变异依然存在,而抗氧化水平的日节律变异则减弱.  相似文献   

15.
目的:长期递增负荷运动中雌性大鼠骨超微结构的变化的影响。方法将200只3月龄经过17周递增负荷训练后,利用透射电镜(TEM)和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和观察长期递增负荷跑台运动对雌性大鼠股骨的超微结构的影响、测试分析骨形成和骨吸收生化标志物的变化。结果:(1)根据大鼠动情周期抑制率BUN、体重、BMD等指标的检测结果可判断出本实验动物模型建造成功。(2)透射电镜(TEM)实验结果表明,4、9周时的运动训练对大鼠骨超微结构无明显影响,13、15、17周大强度递增负荷运动对大鼠骨超微结构影响显著,定性比较,超微结构损伤较同期对照组差异显著;(3)生化指标变化趋势表明随着运动强度的加大骨处于高转换状态,结合BMD结果判断骨吸收大于骨形成。结论:实验中运动性动情周期抑制检查BUN、BMD变化结果证实,随着运动强度的加大,大鼠动情周期显著紊乱,明显抑制了下丘脑垂体性腺轴的正常生理功能。9周前的运动组大鼠骨超微结构较同期对照组无显著差异,证实了适宜的运动强度对大鼠骨组织有较好的促进作用,9周后大强度递增负荷的运动对大鼠股骨超微结构的负面作用显著;大鼠骨超微结构的异常具有位点特异性。17周大强度递增负荷的运动导致大鼠骨处于高转换状态,骨吸收占据优势。  相似文献   

16.
研究间歇式短距离训练对贫血患者重组促红细胞生成素的影响,为了便于分析,选用50只患有贫血症的Wister雄性大白鼠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将其划分成对照组和间歇式短距离运动训练组,间歇式短距离运动训练组进行相应训练,对照组在实验期间不进行任何训练,饲养环境和间歇式短距离运动训练组相同。和对照组相比,间歇式短距离运动训练组运动2~3周的体重明显更低,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间歇式短距离运动训练组在实验4~7周时的体重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非常显著性(P0.01)。当实验时间为1周时,对照组和间歇式短距离运动训练组大鼠血清EPO浓度、骨髓细胞EPO mRNA表达和蛋白表达无显著性差异(P0.05);当实验时间为2~7周时,间歇式短距离运动训练组大鼠血清EPO浓度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显著性意义(P0.05),间歇式短距离运动训练组大鼠骨髓细胞EPO mRNA表达和蛋白表达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训练1周后,间歇式短距离运动训练组大鼠骨髓细胞中有少量表达EPO细胞,训练2~3周后,训练组大鼠骨髓细胞中的表达EPO细胞有所增加,随着训练时间的逐渐增加,大鼠骨髓细胞中表达的EPO细胞越来越多,对照组大鼠在训练结束后骨髓细胞中仍有较少的表达EPO细胞。间歇式短距离运动训练有助于贫血患者促红细胞生成素的重组。  相似文献   

17.
军队院校思想政治教育是帮助青年学员提高思想政治道德素质,培养高素质新型军事人才的重要手段。当前,军队院校思想政治教育中还存在着“首位”意识不强、政治理论课教学改革力度不够、合力育人机制不健全、全方位育人氛围不浓等问题。要充分发挥思想政治教育育人功能,应谋划好“全方位育人”思路,建立好“一体化育人”机制,处理好“多途径育人”关系,运用好“递进式育人”步骤。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不同海拔交替训练对运动员肺功能的影响。方法:长期生活在平原的男子运动员19人,分为两组:高原-平原交替训练组和高原-亚高原交替训练组。采用德国产Cortex MetaMax 3B心肺功能遥测仪同步实时检测运动员在进行1500m测试过程中的各项气体交换参数。结论:(1)高原-平原交替训练组运动员在高原期间峰值摄氧量水平要低于在平原时,运动强度很难保持和在平原一致;运动员训练水平提高后更易受缺氧的影响,峰值摄氧量水平下降更快;运动员在平原进行相同负荷运动时,更易达到更高的运动强度;(2)高原-亚高原交替训练组在亚高原训练后可以更好的过渡到高原进行训练,减少高原训练的适应期,容易保持较高的运动强度;(3)同等负荷运动时,在高原期间运动员的每份通气量水平要低于在平原或亚高原,下到平原或亚高原后显著升高;(4)通过两阶段交替训练,运动员肺功能适应性增强。教练员应根据训练计划和比赛情况选择不同的交替训练模式。  相似文献   

19.
为研究高负荷无氧运动训练对肥胖人群自由基代谢的影响,按照肥胖标准选择某高职院校肥胖学生80名,随机将其划分成高负荷无氧运动训练组和对照组,对照组在实验期间不进行任何形式的运动,高负荷无氧运动训练组通过Monark功率自行车进行急性高负荷无氧运动训练。实验发现,高负荷无氧运动训练能够有效降低肥胖人群的体重等,帮助改善肥胖人群的身体形态,同时促使肥胖人群MDA含量增加,但无统计学意义,SOD、GSH-PX、T-AOC活力显著增加,由此说明肥胖人群在短暂缺氧的情况下能够增强清除自由基的能力和快速应激能力。  相似文献   

20.
情绪智力受到社会各界越来越多的关注。本研究运用体验式培训课程对大学生进行团队训练,并采用《SCL-90》和《EQ-i》量表对学生的情绪智力进行研究。结论:体验式培训对学生的情绪智力起到积极作用,特别是情绪智力的个体成分、人际成分、适应成分、压力管理等维度得到显著性提高;女生情绪智力受良性影响程度高于男生;大一学生情绪智力受良性影响程度高于大二学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