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02 毫秒
1.
ZrO2增韧Al2O3复相陶瓷中氧化锆相分布的分形维数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研究了氧化锆增韧氧化铝复用相陶瓷中氧化锆相分布的分形维数随氧化锆含量,烧结温度,保温时间的变化规律,通过与该材料的力学性能比较,该变化规律不但反应了相分布特征,而且与力学性能的变化规律一致,提出了利用相分布的分形维数作为一个参数来定量分析相分布对力学性能的影响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2.
电容式两相流相浓度传感器的仿真及优化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采用有限元法,对电容式两相流相浓度传感器引入计算机辅助设计。建立电容传感器理论模型,对两相流各种典型流型进行仿真.分析了传感器各结构参数对测量的影响,为传感器的优化设计提供了依据。研究了一种均匀旋转电容敏感场的多电极传感器,有效地减少了两相流流型变化和不同的相分布对测量的影响,使得传感器性能有明显的改善。  相似文献   

3.
宾汉流体与颗粒间的密相两相湍流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参照密相液固两相湍流方程,并考虑到宾汉流体的本构关系,建立了描述汉流体与颗粒间的两相湍流流动的控制方程,编制了计算程序,为数值计算奠定了理论基础,采用IPSAR(Inter Phase Slip Algorithm Revised)算法,对直圆管内的宾汉流体与颗粒间的两相湍流流动进行了数值计算研究。结果表明:在直圆管中,颗粒相的速度分布比较均匀,且其在壁面处高于宾汉流体,随着屈服应力的增加,两相主流速度均减小,同时宾汉流体动能有减小的趋势,而颗粒相体和浓度则呈现出增加的趋势,因此宾汉流体的了应力及对其湍流流动有重要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以岩心和测井分析为基础,通过对84块沙三四段的岩石类型及其组合,沉积韵律,原生沉积构造,砂岩粒度分布特征、古生物化石和体形态等沉积相标志的研究,确定其为一套扇三角洲相沉积,可进一步分为扇三角洲平原,扇三角洲前缘及前扇三角洲三个亚相。  相似文献   

5.
为得到垂直管道内液-固两相的流动特征,采用电阻层析成像方法对流动的相分布和含率等进行测量,并采用无量纲参数对流动的压降进行分析。研究表明,垂直管道内液-固两相流动中固相颗粒均呈非均匀分布,且浓度呈近似轴对称分布;不同颗粒粒径的液-固两相流动中的相间速度滑移程度不同;液-固两相流动中,粒径较小固相颗粒的掺入可有效降低流动的摩擦压降,具有湍流减阻的作用,而由于粒径较大固相颗粒间存在频繁碰撞,会增加流动压降;对于相间速度滑移较小的液-固两相流动,可采用均相流模型对流动的压降等参数进行精确计算,为准确预测液-固两相流动的压降,合理设计海洋资源生产及输送系统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6.
通过简要回顾国内外煤相的研究历史,系统总结了煤相研究的主要内容及研究方法,对煤相的划分依据进行了论述,在此基础上提出以煤层成因类型为主要依据的煤相划分方案,最后对煤相研究的现状进行了归纳,并对其今后的发展方向进行了预测。  相似文献   

7.
激光熔覆金属陶瓷复合层中陶瓷相的分布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系统研究了不同含量和粒度WC颗粒以及不同熔覆方式与工艺参数下,激光熔覆层中陶瓷相的分布状态,采用图像分析仪测定了陶瓷的分布密度与间距,并依据定量金相原理提出了陶瓷相间距计算公式,理论值与实测值符合很好。  相似文献   

8.
利用径迹显微照相技术系统地分析研究了硼在转炉22SiMn2TiB钢中的存在形态、分布特征及各种热处理工艺对硼相析出溶解规律的影响。结果表明:在试验成分范围内,奥氏体化温度越高、冷却速度越慢,硼相的析出量越多、粒度也越大,贫硼区越明显;对钢进行多次热处理时,钢的最终热处理工艺是决定该钢中硼相分布形态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9.
在忽略径向惯性力项的条件下,建立了稀相气固两相垂直管流内充分发展段的固相浓度分布模型,并在对模型进行分析的基础上,得出了浓度分布模式的成立条件。运用Hirze-Tchen公式及混合长理论得到固相湍流粘度的计算模型,通过计算得到固相湍流交换系数随Reg,dp/D及ρ^-p/ρ^-g等数的变化规律。  相似文献   

10.
管道输送因其具有高效、安全、环保等诸多优势已成为固液两相流体的主要运输方式,管道内的速度分布对管道的沿程阻力损失及压降有直接影响。在参考国内外相关文献的基础上,通过“浑浊模式”和两相分离模式两种分析方法,综述了多种管道内固液两相流体的速度分布公式和模型,归纳出固液两相流体的速度分布规律及影响因素,为固液两相流速度分布的进一步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胜坨油田特高含水期储层岩石物理相研究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应用沉积岩石微相与成岩储集相叠加法对胜坨油田沙二段1^4,2^3小层进行了岩石物理相分类及储集层综合评价,并研究了储层孔隙网络非均质性,岩石物理相带对剩余油的控制作用。研究结果表明,1^4小层岩石物理相可划分为6类;2^3小层可划分为5类。各类岩石物理相之间的储集性能有明显差异。对特高含水期不同岩石物理相带的剩余油分布的分析表明,1^4小层的第4类和2^3小层的第3类岩石物理相带的剩余油饱和度最高,说明在相同成因的储集层中,中等物性的岩古物理相带的非均质现象较严重,其剩余油较富集,因而在此相带布井采油,油井含水率比同期老井降低13.1%,这进一步说明用岩石物理相来预测特高含水期的剩余油分布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12.
本文总结了利用自己研制的高时间分辨率电子自旋共振波谱仪,在研究均相溶液与微复相体系中光解自由基的化学诱导动态电子极化(CIDEP)方面所做的主要工作首先介绍了高时间分辨电子自旋共振波谱仪的原理与结构,然后报道对多种敏化剂分子的CIDEP研究。在乙二醇均相溶液中,苯醌、蒽醌、萘醌等为三重态极化的中性自由基。在表面活性剂TX-100胶束体系中,获得了这些分子的负离子极化自由基。研究了含硫酸溶液中极化的  相似文献   

13.
空位晶体相场模型模拟二维晶体相形貌图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目的]揭示空位晶体相场模型(VPFC)中二维周期性晶体相空位缺陷结构形貌。[方法]对标准晶体相场模型的自由能函数进行修正得到空位晶体相场模型,再利用空位晶体相场方程,研究二维相图中不同相晶体结构形貌图,以及晶体结构中出现空位的条件。[结果]当平均原子密度数值位于不同晶体相时,呈现出不同的二维周期性晶体结构形貌图。[结论]将晶体结构形貌图与其原子密度曲线对照,可见该模型中晶体相结构主要有六角"凸起"相、条状相和六角"凹坑"相。当平均原子密度数值位于相图中局部粒子相和六角"凸起"相之间时,二维周期性晶体结构中将出现空位,并且晶粒内部空位随机分布,空位数目与原子密度值有关。  相似文献   

14.
研究了950℃保温6min时Fe对金刚石的刻蚀反应,用AES微区成分分析给出了金刚石晶格中的C原子,自金钢石与Fe的相界面溶入Fe中的分布,并通过AESCKLL谱确认了溶入Fe中C的存在状态是石墨,而无碳化物相形成。  相似文献   

15.
对空气在垂直环空泥浆中流型分布规律及运移规律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气体在泥浆中流型分布与在水中流型分布相比差别很大,同样流型下气体在泥浆中的上升速度比在水中上升速度略低,但基本接近,然而二者的数学表达式却相差甚远.这是因为在同样的含气率的情况下,在空气-泥浆两相流系统中,从泡状流向团块状流过渡要比空气.水两相流系统中早得多.实验还发现,在常温常压且泥浆粘度高的情况下,空气泥浆两相流系统中不存在泡状流,气体含量小时即为弹状流,因此.气体在水中的流型分布规律及上升速度模型不能简单地用于泥浆作为液相的气液两相流中.  相似文献   

16.
以无压烧结方式制备了Al2O3/20%Ni(Ti)(体积分数)复合材料.通过分析Ti元素的分布状态,研究了Ti添加剂对Al2O3/20%Ni复合材料相界面润湿及力学性能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Ti元素集中分布在Al2O3/Ni相界面附近,并通过促进相界面润湿,强化相界面结合而显著改善复合材料的力学性能.实验成分范围内,随Ti含量增加,三点弯曲强度提高,而断裂韧性在3%Ti(质量百分数)时具有最大值,为6.2MPam12.断口形貌分析表明,复合材料的增韧机理为桥接机理  相似文献   

17.
工业用电容式两相流相浓度传感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解决工业管道内气固两相流体的离散相浓度的在线测量问题,研制了一种非接触式电容传感器。通过计算机辅助设计优化电容传感器测量探头的结构,配置高频抗杂散电容的信号检测转换电路,已制成原理样机。静态实验和初步动态实验表明,此传感器性能稳定,满足工业应用要求。  相似文献   

18.
气水两相水平流动测井的流型实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为研究生产测井过程中气水两相水平流动介质分布变化特征及影响因素,建立与产出气井流动状况相似的模拟流动环路,以实际生产测井仪器串测量混合流体,同时观测实验流型并绘制出实验测井流型图。实验揭示气水两相分布的变化趋势与流体动力学的普通实验结果相似,说明测井条件下的气水两相流动依然满足一般规律,但流型变化边界产生的位移反映了气水两相流动在生产测井过程中的分布特征。研究结果对正确认识及把握气水两相水平流动测井条件下的两相介质分布及分析方法提供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19.
综合应用岩心、测井、分析化验等资料,对湿地扇扇中辫状水道粗碎屑沉积特征进行了详细研究,提出了沉积微相-岩石相的划分方法.根据不同岩石相的物性、电性及含油性特征,将扇中辫状水道微相细分为辫状水道砂砾岩相、辫状水道粗砂岩相和辫状水道细砂岩相.研究结果表明,沉积微相-岩石相对油水分布具有明显的控制作用,其中以辫状水道砂砾岩相单井日产油能力最高,辫状水道粗砂岩相次之,辫状水道细砂岩相最低,比较符合油田的开发实际.辫状水道粗砂岩相因物性最好,剩余油丰度高,可作为下一步挖潜的主要目标.  相似文献   

20.
从岩心观察入手,综合运用地质、测井曲线及测井资料数字处理成果,详细研究了飞雁滩油气田明下三段的沉积微相类型及其平面展布特征,研究结果表明,飞雁滩油气田明下三段属曲流河沉积,可细分为河道、河道边缘、废弃河道和洪泛平原四个亚相。其中.主要发育废弃河道和洪泛平原两个亚相。这两个亚相又可进一步细分为废弃河道、废弃河道边缘、河漫滩地和河漫洼地四个微相,由构造特征及少量的试气资料分析发现,天然气主要分布于废弃河道微相中,其次是废弃河道边缘微相和河漫滩地微相,河道边缘亚相是较有利的储集相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