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唐宁 《世界知识》2008,(24):38-38
早在印度独立前,尼赫鲁就预言:“印度是不能在世界上扮演二等角色的,要么就做一个有声有色的大国,要么就销声匿迹。”这句话,是印度大国战略的最好注释。  相似文献   

2.
和中国一样,印度是一个发展中的人口大国和文明古国,但同时也是一个值得关注的亚洲科技大国。在许多领域,印度的科技发展已经处于国际领先地位,除了众所周知的IT产业,庞大的软件人才库外,其核技术导弹火箭技术也处于国际先进水平。和中国不一样的是印度的国民经济水平和其科  相似文献   

3.
印度是世界第一电影大国,每年生产近九百部电影,是好莱坞的四倍。印度每年看电影的人次也是最多的。一位印度电影导演曾说过:“印度电影既是夜总会又是神庙,既是马戏场又是音乐厅、比萨饼店和诗歌研讨会。”  相似文献   

4.
赵萌 《世界知识》2023,(9):56-57
<正>联合国人口基金会4月19日发布的《2023年世界人口状况报告》显示,到今年年中,印度人口将达14.286亿,从而超过中国成为世界第一人口大国。自1950年联合国开始统计人口数据以来,中国一直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印度的人口快速增长始于20世纪下半叶,每年增长近2%。2011年,印度人口达12.1亿。联合国《世界人口展望2022》报告显示,印度人口数量未来还将继续增加,2050年或达16.7亿,2064年达到峰值。此外,印度人口结构呈现年轻化特征。统计数据显示,印度人口的年龄中位数为28岁,超过40%的印度人在25岁以下。  相似文献   

5.
印度不仅专利申请量显著低于中国,在其知识产权挖掘、部署、养护能力方面也落后于中国,但从国际市场的知识经济竞赛能力看,印度仍被看作是知识产权大国。其原因主要是,在知识产权产业链上,印度更注重知识产权的创造、经营能力的发展。本研究深入分析了印度知识产权发展的策略与成为知识产权大国的缘由,并对中国防范知识经济的结构性风险提出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6.
软件大国的梦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即使印度人自己对本国软件产业的发展也评价不一。一家国际信息技术研究机构Gartner印度分公司的一位副总裁认为,印度的软件产业已经在世界上稳居主导地位,就如同中国在世界玩具产业中的地位一样。而信息技术系统公司(Infosys)的董事长则认为,印度的软件产业还正处于蹒跚学步阶段,离真正实现世界软件大国的梦想还早得很。尽管大部分印度人更乐于接受前一种说法,但后一种说法可能要更接近于事实。在世界软件产业的总收入中,印度只占2%,即使在它所擅长的客户化服务领域,占世界的份额也还不到20%。而且就这部分服务而言,在很大程度上与中国的…  相似文献   

7.
向“有声有色的大国”挺进——印度战略地位日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长期以来,印度国家战略的重要目标是成为“有声有色的大国”。然而由于种种原因的制约,这一愿望一直没有实现。近年来,随着经济、军事、科技实力的不断增强和外交影响力的不断扩大,印度再次提出了成为“世界六大力量中心之一”的战略目标。印度是一个实行议会民主制的国家。半个多世纪以来,尽管它的民主政治经历了各种严峻的考验与挑战,但是这种制度已经得到了广大民众特别是中产阶级的普遍认同。在过去的50多年时间里,印度共经历了13次大选,每一次都保证了国家政权的平稳过渡。尽管90年代中期以来印度出现政府频繁更替的局面,但每…  相似文献   

8.
毛克疾 《世界知识》2023,(10):35-37
<正>近日,印度是否将超过中国成为世界第一人口大国的话题引起国内外舆论的高度关注。4月19日,联合国人口基金会发布《2023年世界人口状况报告》,预估印度人口将在2023年年中超过中国,达到14.286亿。而在年初,一系列国际人口统计研究预测,印度人口将在今年4月中旬超过中国。在中美战略竞争加剧、  相似文献   

9.
世界第二大国,大在哪里?德国一家名为别尔杰尔斯曼基金会的新闻调查机构于今年开展了一项国际社会调查,调查小组对来自美国、俄罗斯、中国、印度、日本、德国、法国、英国的1万名调查者进行调查,结果显示:美国依然是世界上最主要的大国,中国和日本则名列第二、三位。81%的被调查者认为,美国是世界上最主要的大  相似文献   

10.
今年对印度来说可谓大国外交收获颇丰的一年。3月克林顿访印,不到半年瓦杰帕依总理就实现了回访。5月印度总统纳拉亚南访问了中国。8月日本首相森喜朗访印。6月印度与欧盟召开了印欧首脑会议。10月2日~5日,俄罗斯总统普京又对印度进行了国事访问。普京这次为期四天的印度之行引起国际舆论的广泛关注。人们纷纷猜测,印俄战略伙伴关系的发展将在多大程度上影响世界各主要大国之间力量的平衡,以及在多大程度上影响世界多极化格局的形态。特别是这次访问紧跟在瓦杰帕伊刚刚访美之后,就更加引起人们的种种议论。冷战后,印度冲出印苏的联盟格局,全面外交攻势凸显冷战时期,南亚地区的战略结构呈现以印度与苏联为一方,巴基斯坦与美国为男一方的“双打对抗”格局,印苏之间保持着涵盖政治、经济、军事和安全领域的特殊关系,印度军事装备的70%以上来自苏联。冷  相似文献   

11.
国家经济规模是影响一国经济运行的重要因素。大国效应是大国经济的外部体现,大国经济的特性决定了其具有不同于小国经济的内在规律和外部特征。本文从规模效应、创新效应、空间效应和外部效应四个角度,对大国经济引致大多效应的发生路径进行学理探讨。  相似文献   

12.
随着美国越来越强地介入南亚,并且更多地从其全球战略来看待印度,中美印关系可能成为南亚最复杂、最难解的一组三角关系,这一组大国关系所散发出来的热力, 可能从不同层面推动中俄印和中印巴关系的发展。  相似文献   

13.
印度是一个有悠久历史的大国,要在这本只有197页的小书里把它详细介绍是不可能的。但是作者以精炼的、扼要的材料,给这个国家描绘了一道清晰的轮廓。关于印度的经济情况,作者一方面指出了英帝国主义的长期统治和掠夺造成了印度在经济上的落后,一方面又介绍了印度从事发展独立经济的努力。作者引用数字说明英国资本在印度国民经济中投资的比重,并指出五年多来外国私人投资约增加了三分之一。英国资本增加到将近三十五亿盧比,它在外资总额中的比重由72%增为83%;美国资本增为三亿一千万盧比,其比重由5.6%增为7.3%。这些外资的利润率有多大呢?单是英国私人在印度的投资的利润和利息,每年就达二十亿盧比之多。印度要求在经济上摆脱帝国主义的控制,要求实行工业化。从这种要求出发,印度实行了有计划的经  相似文献   

14.
正4月27日和28日,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同印度总理莫迪在武汉举行非正式会晤,就当今世界之大变局以及中印关系未来发展的全局性、长期性、战略性问题深入交换意见,达成了广泛共识。中印作为当今世界两个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和领土相接的新兴大国,两国关系的意义已超越双边范畴,对全球多边治理产生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15.
一一个国家规模的大小是其特有国情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影响着这个国家的具体发展进程.无论小国还是大国都有自己特有的优势和不利之处.片面地强调任何一方面都是不可取的.中国是一个大国,因之所形成的大国综合优势和大国综合症表现得也尤为充分.因此,正确地认识大国综合优势与大国综合症,不仅有普遍的理论意义,而且有助于全面、准确地把握中国国情,这是确定中国合理发展模式的一个重要的前提性条件.  相似文献   

16.
让我从两个重大事件讲起。一个就是今年1月26日发生在印度古吉拉特邦的那次强烈地震,再一个则是2月17日印度在其南部港口城市孟买举行的声势浩大的国际海军检阅活动。印度以及来自美国、俄罗斯、法国、日本、南非等19个国家的120余艘海军舰艇  相似文献   

17.
印度,是世界上软件产业尤其是软件出口发展最为成功的国家之一;印度,是世界上获ISO9000质量认证的软件企业最多的国家;印度政府雄心勃勃,要成为IT时代全球IT的超级大国及领先者;比尔·盖茨预言,印度将成为世界第一软件大国……为什么这个貌似贫穷的国家软件业如此发达?为什么中国的软件就是硬不起来?为什么中国的信息产业与发达国家的差距还在不断拉大?知己知彼,方能百战不殆。  相似文献   

18.
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需要与时俱进的中国外交话语体系。构建中国特色大国外交话语体系,应丰富其内涵,坚守中国文化特色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学理特征,保证中国外交理念与政策的制定,与执行保持始终一致的连贯性与稳定性,增强中国特色大国外交话语体系的理论说服力;还应拓展外延,创新外宣话语表达与传播的路径、方法,增强其世界辐射力。只有从内涵与外延两个层面共同构建中国特色大国外交话语体系,体现中国特色与世界情怀,中国才能主动打破西方国家的话语垄断,以更为鲜明的国家形象、更为有效的外交路径介入国际新秩序的制定过程,展现负责任的大国担当。  相似文献   

19.
周鑫宇 《世界知识》2013,(21):68-68
关于中美建立新型大国关系,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有句名言:“太平洋足够宽广,可以容得下中美两个大国。”这句话向我们提示了新型大国关系与地理的联系。  相似文献   

20.
几百年来,俄罗斯一直在不懈地追求海洋大国地位。在苏联“超级大国”时期,其海上力量一度达到顶峰。然而,苏联的解体使这一势头严重受阻。如今的俄罗斯不甘心失去海洋强国的地位。从1998年起,一系列有关海洋战略的文件陆续出台,标志着俄罗斯的海洋战略逐渐形成。这一战略是在俄罗斯走出解体带来的振荡、开始追求大国地位的背景下制定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