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6 毫秒
1.
【目的】丙烯(C3H6)是一种重要的烯烃原料,在实际生产中去除其中的丙烷(C3H8)杂质非常重要。金属有机框架材料(metal-organic frameworks, MOFs)对于C3H6和C3H8的分离纯化有着极大的前景,其中C3H8选择性吸附剂可一步获得高纯C3H6产物,有着极高的工业价值。MIL-126(Fe)由于富含的低极性苯环提供了密集的电负性结合位点,对于烷烃的优先吸附有很大潜力。【方法】采用溶剂热法合成了MIL-126(Fe),对其稳定性及C3H8/C3H6吸附分离性能进行了研究。【结果】MIL-126(Fe)有优异的稳定性;298 K和1 bar下C3H8吸附量为185.37 c...  相似文献   

2.
乙烯属于具有高附加值的化工产品之一,从乙烷蒸汽裂解产生乙烯后的混合气体中分离乙烯具有重要的应用,筛选用于C2H6/C2H4吸附分离的高性能金属有机骨架(MOF)材料迫在眉睫.通过先前文献报道从CoRE MOFs(2019)数据库中得出的重要结构吸附性质关系(SAPR),随后用于在G-MOFs和hMOFs数据库中筛选高性能MOFs.综合考虑热稳定性和吸附剂性能评分(APS),筛选出6种有希望用于C2H6/C2H4分离的MOFs,其中C2H6吸附量均大于1.05 mmol/g,选择性均大于1.99,其性能优于大多数文献报道的框架.研究发现这些MOFs对C2H6,C2H4的吸附等温线属于I型曲线,C2H6/C2H4...  相似文献   

3.
采用密度泛函B3P86和含时密度泛函理论(TD-DFT)方法, 在6-311++G(2-df-)基组水平上计算尼古丁分子(C10H14N2)第1至第10个激发态的激发能、 波长和振子强度, 并考察外电场对C10H14N2分子激发态的影响规律. 结果表明, 在电场强度逐渐增加的过程中, 最高占据分子轨道 最低未占分子轨道(HOMO-LUMO)之间的能隙呈逐渐减小趋势, C10H14N2分子的激发能呈急剧减小趋势, 即在外电场作用下, C10H14N2分子易被激发和离解.  相似文献   

4.
研究北祁连造山带玉石沟橄榄岩中富甲烷流体包裹体。激光拉曼光谱原位分析结果显示, 这些流体包裹体主要由液态或气态 CH4+C(石墨)组成, 次要成分为N2, H2O, C2H6和C3H8, 代表还原性的C-H流体形式。根据石墨的拉曼特征谱峰, 利用石墨化碳质拉曼光谱(RSCM)温度计计算石墨形成温度, 结果指示石墨在流体中沉淀的最低温度介于430~590°C之间, 表明CH4+C是非生物成因的, 并形成于地幔环境。  相似文献   

5.
运用Monte Carlo方法,模拟了300 K、101 kPa条件下丙烯(C3H6)和丙烷(C3H8)单组分以及二元混合组分气体在DD3R、ITQ-32、Si-CHA、Si-SAS、ITQ-12和ITQ-3共6种纯硅分子筛上的吸附过程。Si-CHA和Si-SAS分子筛对C3H6和C3H8单组分气体的吸附量较大。6种分子筛在300 K时的吸附等温线均属于Ⅰ类Dubinin-Radushkevich(D-R)型,揭示了吸附质在微孔内发生体积填充的过程,Si-SAS分子筛对C3H6的吸附量随温度升高而降低。Si-SAS分子筛对C3H6/C3H8二元混合物的C3H6吸附量为2.26 mmol/g,选择性为3.94,是分离二者的最佳吸附剂,进一步发...  相似文献   

6.
The solid-solid phase transitions in the perovskite type layer materials (n-C12H25NH3)2ZnCl4 (C12Zn) and (n-C18H37NH3)2ZnCl4 (C18Zn) that are one kind of potential thermal storage material, were synthesized and, at the same time, a series of their mixtures C12Zn/C18Zn were prepared. The experimental binary phase diagram of C12Zn/C18Zn was established by means of differential scanning calorimetry (DSC) and X-ray diffraction. In the phase diagram a stable solid compound (n-C12H25NH3)(n-C18H37NH3)ZnCl4 (C12C18Zn) and two eutectoid invariants were observed. It is noticeable that the phase diagram contains solid solution ranges.  相似文献   

7.
氢迁移反应是最基本、最重要的化学反应之一,它的发生可诱发碳氢分子产生特殊的碎裂通道,表现出独特的动力学特征。近些年来,随着实验技术以及理论手段的发展,对碳氢分子解离中氢迁移过程背后微观物理机制的理解逐步深化完善。本文以参与碳氢分子解离的氢迁移过程为综述对象,简要介绍了研究氢迁移动力学的实验和理论方法,总结了当前对C2H2、C2H4以及C2H6等碳氢分子解离产生碳碳键对称/非对称断裂通道和H+3离子形成通道的机制的认识,并对后续研究内容作出展望。  相似文献   

8.
利用溶液晶体生长法,将8-[4-吡啶]-1,3,5,7-四甲基-2,6-二溴氟硼二吡咯甲川(BDP-Br2)溶于乙醇-水混合溶剂中,自然挥发,可获得BDP-Br2单晶.X-射线晶体学分析表明,BDP-Br2晶体属单斜晶系P21/c空间群,分子式为C18H16BF2N3Br2,Mr=482.97.其晶体学参数如下:a=1.500 7(1)nm,b=1.129 5(1)nm,c=2.225 9(2)nm,β=90.949(8)°,Z=8,ρc=1.701 g·cm-3,R=0.073,Rw=0.164,拟合优度(GOF)=1.010.在BDP-Br2晶体结构中,每个BDP-Br2染料分子通过分子间C-H…F氢键和C-H…π超分子作用,组成Z形分子链反向交替堆积的三维分子阵列结构.固相和溶液相的BDP-Br2染料分子可分别于550和561 nm处观察到光致发光现象.  相似文献   

9.
 基于Vesovic-Wakeham理论,建立CO2/HCs二元混合物黏度预测模型,对CO2/CH4,CO2/C2H6,CO2/C3H8,CO2/n-C4H10和CO2/iso-C4H10这5种重要CO2/HCs二元体系的黏度进行了预测,温度范围为273.15~973.15 K,压力范围为0.1~200 MPa,最大黏度预测值达140 μPa·s。与大量文献实验数据的比较表明,所预测的黏度计算值具有较高的精度,可以满足工程应用的实际要求。  相似文献   

10.
采用计算机辅助药物设计(ONOIM)方法, 对基质金属 蛋白酶(MMPs)与其小分子化合物抑制剂的相互作用进行计算, 筛选出F-,C5H5N-6,NO-3和C2H4NO-2为能力较强的基质金属蛋白酶抑制剂(MMPIs).  相似文献   

11.
采用溶液法合成具有一维链结构的铜配位聚合物{[Cu2(BPIPH)(C5H5N)2(H2O)]·3H2O}n(H4BPIPH=二丙酮酸缩间苯二甲酰腙,C14H14N4O6).研究结果表明:该化合物属正交晶系;空间群为Pccn;晶胞参数为a=1.694 21(8)nm,b=2.485 80(11)nm,c=1.372 05(8)nm,V=5.778 3(5)nm3,Z=8,Dc=1.581 g·cm-3,μ=1.536 mm-1,F(000)=2 816,R1=0.043 0,wR2=0.090 6;该标题配合物是由2个中心Cu(Ⅱ)原子,1个BPIPH4-配体,1个配位水分子,2个吡啶分子和3个游离水分子组成;双核铜配合物分子之间通过BPIPH4-配体中羧酸根的桥联作用,将化合物连接成一维链状结构.  相似文献   

12.
采用水热技术合成一例含钴的有机-无机杂化多钒氧簇,其分子式为[Co(C8H20N4)]4[V13V5O42(Cl)]·6H2O(1).研究表明,化合物1中[V13V5O42(Cl)]8-阴离子簇表面的富氧原子使其具有一定的Lewis碱性,其在苯甲醛与丙二腈的Knoevengel缩合反应中表现出优异的催化性能.室温下,30 min内反应转化率和选择性可分别达到98%和100%;催化剂回收后至少可以重复使用4次,具有较好的循环稳定性.  相似文献   

13.
以四水合乙酸镍(NiC4H6O4·4H2O)、氨水(NH3·H2O)和乙二醇甲醚(C3H8O)为前驱体,采用溶胶–凝胶提拉涂膜法制备NiO纳米薄膜,考察了提拉速度与涂膜层数对NiO纳米薄膜形貌结构与NO2气敏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提拉速度为400μm/s,涂膜层数为2层的条件下可获得表面形貌均一、疏松多孔的NiO纳米薄膜,其主要由直径为20~30nm面心立方结构的NiO晶体颗粒构成.气敏检测结果表明,NiO纳米薄膜呈现p型半导体特性,在工作温度150℃条件下对NO2表现出良好的响应-恢复特性与可逆性,并对其气敏机理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4.
采用密度泛函理论方法,研究了一类新型含平面四配位碳、硅和锗的化合物的结构、成键、稳定性和光谱性质.通过结构优化和振动分析表明,这类含有平面四配位结构单元CB4、SiN4、GeN4、GeB4的分子具有稳定的电子和几何结构.这些稳定体系均存在中心原子与周围4个原子间的共轭π键,其中中心原子C为π电子给体,Si为π电子受体,而Ge可以是π电子受体也可以是给体.对于含平面四配位硅和锗的分子C20H16N4Si和C20H16N4Ge,中心原子采取sp2d杂化方式与周围的N原子形成σ键,而由于C原子价层无d轨道且s和p轨道的能级差相对较小,近似采用sp2杂化与周围的B原子形成多中心σ键.  相似文献   

15.
利用较温和的溶剂热法合成了砷硫属化合物As9Cl20Cs25Mn2S18,从X-射线衍射得知As9Cl20Cs25Mn2S18属六方晶系,P6(3)/m空间群,晶胞参数为a=1.725 1(4)nm,b=1.7251(4)nm,c=1.953 7(5)nm,γ=120°,Z=2.含有零维孤立结构的砷硫属化合物由Cs阳离子、(AsS45-阴离子、Cl阴离子和[Mn(AsSCl3)3]4-阴离子簇组成,其中[Mn(AsSCl33]4-阴离子簇是由三个四面体(AsSCl32-通过S原子和Cl原子共边连接一个六配位的过渡金属Mn而形成.紫外-可见漫反射光谱表明,化合物As9Cl20Cs25Mn2S18为半导体.  相似文献   

16.
为研究不同种类绝缘油在热故障下油中溶解气体差异,对山茶籽绝缘油、FR3绝缘油、25#矿物绝缘油及油纸绝缘体系进行了90~250℃及300~800℃模拟变压器热故障试验,使用色谱法分析了热故障下油中溶解气体,得到相应气体组分、百分含量同热故障温度的对应关系。实验表明,热故障下山茶籽绝缘油的主要溶解气体为H2与C2H6,FR3绝缘油为C2H6;矿物绝缘油低温(<300℃)热故障下为H2与CH4,中、高温(≥300℃)热故障下为CH4与C2H4。植物绝缘油与矿物绝缘油热故障特征气体的差异表明,在变压器故障诊断中应根据绝缘油类型建立适用的油中溶解气体分析方法。  相似文献   

17.
B型Anderson结构Cr-Mo杂多化合物的合成、晶体结构及性质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在水溶液中合成了一个B型Anderson结构Cr-Mo杂多阴离子的二甲亚砜溶剂化合物,其分子式为: (NH4(CrMo6O24H62(C2H6SO)6. X射线单晶分析表明, 该化合物属三斜晶系, P1空间群, 主要晶胞参数为: a=1.428 9(3) nm, b=1.429 5(3) nm, c=1.626 3(3) nm, α=63.93(3)°, β=90.00(3)°, γ=60.05(3)°, R=0.039 8. TG曲线表明, 化合物失重分三步进行, 化合物最后分解温度在494.41 ℃.  相似文献   

18.
外尔半金属Co3Sn2S2是一种新型的拓扑量子材料,具有独特的拓扑能带结构,被认为是一种非常有潜力的自旋电子材料,而制备电子器件的重要一步是该材料的薄膜化.采用磁控溅射方法分别在Si O2(300 nm)/Si(100)和Al2O3(0001)衬底上生长Co3Sn2S2薄膜.X射线衍射(XRD,X-ray Diffraction)显示Co3Sn2S2薄膜的结构随厚度而变化.在不同衬底上,Co3Sn2S2薄膜的生长情况也不同,较薄的Co3Sn2S2 (<200 nm)适合生长在Al2O3(0001)衬底上,而较厚的Co3Sn  相似文献   

19.
采用密度泛函理论中的B3LYP方法, 在3-21G基组水平上优化气相S型苯丙氨酸(S-Phe)手性对映体的几何构型, 计算Phe分子轨道波函数及片段轨道间的电荷分解分析(CDA), 并给出片段COOH,C6H5和NH2形成过程中片段间的轨道相互作用图. 结果表明: 片段COOH,C6H5和NH2基于CDA的ri项最大正值分别为r19,r17和r15, 即分子轨道的形成导致占据片段轨道的电子向交叠区域转移; 片段COOH和NH2基于CDA的ri项最大负值分别为r44和r35, 即分子轨道的形成导致片段间占据片段轨道的电子从交叠区域移走.  相似文献   

20.
 多金属氧酸盐作为一种无机金属-氧簇化合物,在抗肿瘤、抗病毒等药物化学领域引起广泛关注。研究了以下5种含5-氟尿嘧啶稀土磷钨酸盐K9(C4H4FN2O22La(PW11O392·18H2O,K9(C4H4FN2O22Ce(PW11O392·23H2O,K9(C4H4FN2O22Nd(PW11O392·25H2O,K9(C4H4FN2O22Sm(PW11O392·11H2O和K9H(C4H4FN2O2)Eu(PW11O392·11H2O(FLnPW,Ln=La、Ce、Nd、Sm、Eu)对HeLa细胞凋亡和周期的影响,以5-氟尿嘧啶为阴性对照,同时比较了含5-氟尿嘧啶磷钨酸盐K11C4H4FN2O2(PW11O39)·7H2O(FPW)及磷钨酸H3PW12O40(PW)的生物活性。细胞形态检测表明,化合物作用于HeLa细胞后均出现明显凋亡形态特征,细胞核染色质呈高度浓缩和边缘化现象(PW除外)。流式细胞周期检测表明,化合物作用后HeLa细胞均出现S期阻滞,与5-氟尿嘧啶相比,FPW作用后S期阻滞增强,而FCePW、FNdPW和FEuPW组同时出现S期和G2/M期阻滞。流式细胞检测表明,化合物诱导HeLa细胞发生凋亡(PW除外),且诱导凋亡活性顺序为FLnPW > FPW > 5-氟尿嘧啶。Caspase 3检测表明,化合物作用后Caspase 3活性增强(PW除外),活性顺序与凋亡活性顺序相同,其中FCePW组和FEuPW组Caspase 3相对活性显著增强。实验结果表明,所考查化合物(PW除外)能诱导细胞周期阻滞、诱导凋亡活性以及激活Caspase 3,且FLnPW的活性均高于FPW和5-氟尿嘧啶,而PW只能使肿瘤细胞发生坏死,说明5-氟尿嘧啶和稀土元素对化合物的抗肿瘤活性发挥关键作用,FLnPW可能是通过诱导细胞周期阻滞以及激活Cas-pase 3细胞凋亡通路,实现显著抑制HeLa细胞增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