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以异丙醇钛为钛源、三乙醇胺为稳定剂,采用凝胶-溶胶法通过改变体系的pH值合成了从颗粒状到棒状形态径向比逐渐增大的锐钛矿型TiO2纳米粒子。通过不同形态的TiO2在紫外灯下光催化降解阳离子型染料亚甲基蓝(MB)、孔雀石绿(MG)、罗丹明B (RB)与阴离子型染料甲基橙(MO)、刚果红(CR),探究TiO2的形态对其光催化性能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随着棒状二氧化钛纳米粒子的径向比的增加,其对碱性阳离子染料的光催化活性随之升高,而对酸性阴离子染料的光催化活性则随之降低。在阳离子染料中对MG的降解率最为显著,紫外光照2 h内降解率可达100.0%;而在阴离子染料中对CR的效果最好,紫外光下照射2 h后的降解率可达68.0%。通过对比二氧化钛的形态,可见二氧化钛纳米粒子的各个晶面中c面所占比例大小决定了TiO2纳米粒子的选择性吸附,从而影响其光催化性能,而其中同种类型染料的降解速率的不同与染料自身结构有关。  相似文献   

2.
以FeCl3·6H2O和FeCl2·4H2O为原料,在碱性条件下水解制备磁流体Fe3O4,然后通过正硅酸乙酯水解在磁流体外层包覆一层SiO2.采用静态吸附的方法吸附溶液中的孔雀石绿,考察相关因素对其吸附性能的影响.结果显示,Fe3O4@SiO2粒子对孔雀石绿的吸附在40 min基本达到吸附平衡,pH为7.0时吸附效果最佳.吸附动力学研究表明,吸附过程更符合Lagergren准一级动力学模型.实验数据与Langmuir方程有很好的拟合度,吸附是单分子层吸附.  相似文献   

3.
文章以硫酸亚铁为铁源、L-半胱氨酸作为硫源,通过水热法合成了一种具有花瓣形态的3D-Fe3S4微米粒子(3D-Fe3S4FMSs),利用扫描电镜(SEM)、X射线衍射(XRD)、傅里叶红外光谱(FTIR)和振动磁强计(VSM)对其形貌、结构和性质进行了表征,并考察了其对刚果红(CR)的吸附性能。结果表明,3D-Fe3S4FMSs对刚果红的吸附过程符合准二级动力学模型和Langmuir等温方程,最大吸附量可达45.49mg/g。对3D-Fe3S4FMSs作为吸附剂的重复利用性能进行了考察,结果显示经过4次吸附-解吸附之后,吸附能力仅有微弱的下降。  相似文献   

4.
通过水热法制备Fe_3O_4/MnO_2复合纳米材料,并研究其对阴离子染料刚果红的吸附性能。考察了溶液初始pH、吸附剂用量、吸附时间和温度等因素对刚果红吸附的影响,在最优条件下测定Fe_3O_4/MnO_2复合纳米材料对刚果红的最大吸附量为103.1 mg/g,吸附等温线符合Langmuir吸附模式。结果表明,Fe_3O_4/MnO_2复合纳米材料可望作为一种高效吸附去除染料废水中刚果红的吸附材料。  相似文献   

5.
为实现农林废弃物的资源化利用和开辟廉价、高效的染料吸附剂,将通过Zn Cl2溶液化学改性的柚子皮和花生壳用于刚果红的吸附。主要研究了吸附时间、吸附剂投加量、刚果红溶液p H值和初始浓度等因素对刚果红吸附性能的影响,对比分析了柚子皮和花生壳对刚果红的吸附性能并探讨了其原因。实验结果表明,柚子皮和花生壳均可以作为刚果红的吸附材料;柚子皮对刚果红的吸附饱和时间为2 h,而花生壳为1.5 h;两种吸附剂均在酸性条件下对刚果红的吸附性能较好;在刚果红初始浓度相同情况下,单位质量柚子皮和花生壳对刚果红吸附量随投加量增加而降低;单位质量柚子皮和花生壳对刚果红的吸附量随溶液初始浓度的增加而增大,最大吸附容量分别为20.39 mg/g和29.83 mg/g;Langmuir和Freundlich等温吸附模型均能较好地描述柚子皮和花生壳对刚果红的吸附过程,以Freundlich模型略优。  相似文献   

6.
考察了由Bacillus sp. SL合成的硒纳米颗粒(SeNPs)吸附染料特性.菌株SL合成的SeNPs以球形为主,粒径为100~200 nm.选用阴离子染料刚果红和阳离子染料亚甲基蓝作为底物.亚甲基蓝在碱性条件下更易被吸附,酸性条件更适合刚果红的吸附.准二级动力学模型能更好地描述SeNPs对两种染料的吸附过程(R2>0.99).吸附等温线更符合Langmuir模型.318 K时,刚果红和亚甲基蓝的最大吸附量分别为1 158.30 mg/g和1 721.10 mg/g.该吸附过程自由能变化(ΔG)小于零,焓变(ΔH)及熵变(ΔS)均大于零.CaCl2处理后的SeNPs在5次循环后,对刚果红的吸附率保持在80%以上,对亚甲基蓝的吸附率下降到38%.综上,菌株SL合成的SeNPs对刚果红和亚甲基蓝表现出良好的吸附性能和重复利用性能,是有潜力的微生物合成的染料吸附剂.  相似文献   

7.
为有效处理阴离子型染料刚果红废水,消除其带来的环境污染问题,本文以硫酸钛为主要原料,以改性煤系高岭土为载体,通过水热法制备出了TiO2-煤系高岭土复合物,采用X射线衍射(XRD)、比表面及孔隙率分析(BET)、扫描电镜(SEM)等手段对样品进行了表征,考察了该复合物对刚果红染料吸附的影响因素和再生性能。结果表明,在煤系高岭土上负载TiO2,可以得到一种比表面积为259.1 m2/g,最大孔径为3.5 nm的高效阴离子型染料吸附剂。该吸附剂最优用量为0.05 g/20 mL,吸附60 min基本达到吸附平衡,吸附率可达96.1%;刚果红染料浓度低于500 mg/L时,吸附量呈现递增趋势,最大可达118.0 mg/g;pH值为3~10之间时,酸度提升有利于吸附,吸附率高于94.0%,吸附等温线为LangmuirIV型,吸附符合拟二级吸附动力学方程;同时吸附剂具有较好的再生性能,可重复使用。  相似文献   

8.
以TiO2粉体为前驱体,用水热法制备了TiO2纳米纤维,用扫描电镜、x-衍射和红外光谱对产物进行了表征,考查了合成产物对刚果红溶液的光催化降解性能.结果表明:合成产物属锐钛矿相TiO2,产物结晶完好;TiO2粉体和纤维对刚果红水溶液的降解率分别为89.1%和97.4%.  相似文献   

9.
五边形石墨烯具有多种优秀的特性,其较大的比表面积和非直接带隙可能有利于气体分子的吸附. 本文利用基于密度泛函理论的第一性原理计算方法,逐步研究了两种常见的气体分子CO2和CO在五边形石墨烯表面的吸附行为. 根据五边形石墨烯的结构特点,以及CO2和CO的分子形态,CO2总共有四种吸附方式,而CO则有六种吸附方式. 通过计算吸附能、电荷转移、吸附距离、能带间隙、电荷密度和态密度、分波态密度等指标,探究这两种气体分子不同方式的吸附情况. 结果显示,气体分子的不同吸附方式对吸附行为有明显的影响. 而且在同种情况下,CO普遍比CO2分子有更好地吸附效果. 但由于气体分子与基底之间未能形成化学键,CO2和CO在五边形石墨烯表面的吸附是比较弱的物理吸附.  相似文献   

10.
以牛血清白蛋白(BSA)为目标蛋白,考察时间、BSA质量浓度、pH值、温度等条件对磁性纳米粒子吸附BSA的影响,并对吸附有BSA的磁性纳米粒子的解吸附情况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在25~45 ℃内,温度几乎不影响吸附过程;pH值为4.0~4.5达最大吸附量,该吸附过程满足准一级动力学方程和Freundlich等温吸附模型;Na2HPO4对其有较强的脱附作用,但粒子与BSA之间不是简单的物理相互作用,而是静电相互作用,导致其脱附水平依然较低,仅为20.06%.  相似文献   

11.
针对Al2O3和膨胀石墨(EG)单独作为吸附剂时存在不易分离和吸附性能较差等问题, 以EG为骨料、  Al(NO3)39H2O为铝源、  NH3H2O为沉淀剂、  无水乙醇为分散剂制备纳米Al2O3/EG, 并用Fourier变换红外光谱(FT-IR)、  X射线衍射(XRD)和扫描电子显微镜(SEM)等方法对吸附剂进行表征; 以Al2O3/EG为吸附剂, 对刚果红溶液进行吸附, 并考察加氨水方式、  活化温度、  活化时间、  Al2O3与EG质量比和浸渍时间对吸附性能的影响. 结果表明:  纳米级Al2O3成功负载在EG上; 逐滴加入氨水、  活化温度170 ℃、  活化时间3 h、  Al2O3与EG质量比为0.06∶1、  浸渍时间为20 min时, 吸附效果最好, 脱色率约为86%;  Al2O3/EG明显优于EG的吸附效果, 其脱色率是EG的2倍以上; 与Al2O3相比, 在吸附后的分离操作中, Al2O3/EG更易分离.  相似文献   

12.
以七钼酸铵((NH4)6Mo7O24·4H2O)为钼源、硫脲(CH4N2S)为硫源兼还原剂,控制Mo:S为2:1(摩尔比),采用水热法合成纳米MoO2@MoS2,使用XRD、SEM、BET、EDS和Zeta电位法对样品进行了表征.考察了吸附时间、罗丹明B(RhB)初始浓度、吸附温度和溶液pH值对MoO2@MoS2吸附RhB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所制得的MoO2@MoS2纳米粒子为花状,MoS2以2H型存在,微量的MoO2以斜方晶型存在,组成纳米花的纳米片厚约7.8nm,平均约12-13层.吸附过程较好地符合准二级动力学方程和Langmiur吸附等温线方程,吸附过程为放热的化学吸附过程,MoO2@MoS2对RhB的最大吸...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冰模板法制备的多孔地聚合物对CO2的吸附性能,从而提供一种制备CO2吸附剂的新方法,进一步拓宽地聚合物的应用范围。【方法】以水玻璃、矿渣为基本原材料,利用冰模板法制备多孔地聚合物,通过压汞法和N2吸附/脱附法表征其孔结构,采用热分析仪研究其对CO2的吸附性能。【结果】冰模板法制备的多孔地聚合物孔径呈三峰型分布,尺寸能从纳米到几微米再到几百微米变化,介孔结构呈现层状结构;多孔地聚合物对CO2的吸附量达到4.07 mmol/g,吸附过程符合准二级动力学模型,其中物理吸附量和化学吸附量分别占总吸附量的7.28%和92.72%。【结论】与其他CO2吸附剂相比,用冰模板法制备的多孔地聚合物具有较高的CO2吸附量,其结合地聚合物本身耐高温和化学稳定性好的特性,可以实现在特定环境条件下的应用,是一种非常有潜力的CO2吸附材料。  相似文献   

14.
先以天然鳞片石墨为原料,硝酸与磷酸为插层剂,高锰酸钾为氧化剂制备膨胀石墨,再与壳聚糖按一定的配比制备壳聚糖/膨胀石墨复合吸附剂;利用Fourier变换红外光谱(FT-IR)、扫描电子显微镜(SEM)、X射线衍射(XRD)对壳聚糖/膨胀石墨进行表征;以壳聚糖/膨胀石墨为吸附剂,对刚果红废水进行吸附,考察壳聚糖/膨胀石墨的配比、吸附剂用量、刚果红质量浓度、吸附时间对吸附效果的影响. 实验结果表明:壳聚糖已与膨胀石墨成功结合;当m(膨胀石墨)∶m(壳聚糖)= 3∶1、吸附剂用量为1.75 g/L、刚果红质量浓度为250 mg/L、在室温下吸附40 min时,吸附效果最好;吸附过程更符合Lagergren准二级动力学方程;实验数据与Langmuir等温吸附模型拟合度更好,壳聚糖/膨胀石墨对刚果红的吸附过程为单分子层吸附.  相似文献   

15.
钢渣对阴离子染料刚果红的吸附特性和机理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研究了钢渣对阴离子染料刚果红的吸附,并考察了初始刚果红浓度、钢渣投加量、钢渣粒径等因素对吸附过程的影响.试验条件下,钢渣可以吸附去除95%以上的刚果红,且吸附过程不受pH值和温度的影响.钢渣单位吸附量随初始刚果红浓度的增加而增加,随钢渣投加量、钢渣粒径的增大而减少.钢渣吸附处理刚果红过程符合准二级吸附速率方程及Freundlich等温吸附方程.对比试验发现钢渣对阳离子孔雀石绿染料的吸附效果优于阴离子刚果红染料,但对同为阳离子染料的亚甲基蓝吸附效果却很差.电镜扫描(SEM)及红外光谱(FTIR)分析进一步表明,钢渣吸附处理阴、阳离子染料的效果,与染料在钢渣表面的结合方式密切相关,结晶体的形成有利于染料分子的吸附.  相似文献   

16.
使用动态反应釜制备得到磁性粒子,与静态反应釜相比单次制备量提高20倍;通过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傅立叶红外光谱(FT-IR)、X射线衍射(XRD)、振动样品磁强计(VSM)等手段对产物进行表征,证明获得了粒径200 nm左右的单分散Fe3O4粒子,并具有超顺磁性;对其表面进行SiO2包覆,获得具有良好分散性的Fe3O4@SiO2粒子。研究发现Fe3O4@SiO2对DNA提取具有可重复利用性,并且质粒DNA吸附到Fe3O4@SiO2上后可直接加入聚合酶链式反应(PCR)体系作为扩增模板。  相似文献   

17.
采用分子动力学(Molecular Dynamics,MD)模拟方法,研究了1-丁基-3-甲基咪唑四氟硼酸盐([BMIM][BF4])离子液体在不同尺寸的金纳米粒子表面的结构性质.计算结果在分子水平上揭示了咪唑类离子液体在Au纳米粒子表面的结构特征与纳米粒子尺寸密切相关.通过分析,发现阳离子中的烷基侧链在小尺寸Au13纳米粒子表面聚集的最多,然而阳离子中的咪唑环则在大尺寸Au309纳米粒子表面聚集的最多.同时,取向分布也表明阳离子中的咪唑环倾向于分布在大尺寸Au309纳米粒子周围而不是小尺寸Au13纳米粒子.进一步的能量分析表明,阳离子中的烷基侧链与小尺寸的Au13纳米粒子相互作用能要强于阳离子中的咪唑环,而Au309纳米粒子则与咪唑环的相互作用能最强.此外,无论是对于小尺寸的Au13纳米粒子还是大尺寸的Au309纳米粒子,阴离子的相互作用能都是最小的.这预示着阴离子对于Au纳米粒子表面结构性质是典型的间接作用.  相似文献   

18.
将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CTAB)修饰前后的灭活烟曲霉菌丝体用于对阴离子偶氮染料刚果红的脱色,结果表明改性前烟曲霉菌丝体(AFB)和改性后的烟曲霉菌丝体(MAFB)均可有效去除染料溶液中刚果红.整个吸附过程的动力学过程符合伪二阶动力学模型,吸附数据符合Freundlich等温线模型,表明为多层吸附.采用不同的化学反应封闭烟曲霉的氨基、羧基以及羟基,结果表明烟曲霉氨基是吸附刚果红(CR)的主要基团,而羟基和羧基则起着一定的作用.烟曲霉菌丝对刚果红的脱色机理主要是零电荷点以下pH时,生物吸附剂的氨基、羟基和羧基发生质子化,带正电荷生物吸附剂与带负电荷CR通过静电吸引而被吸附,其次,吸附剂上的氨基、羟基和羧基与刚果红之间形成氢键而进一步被吸附;而零电荷点以上pH时,则主要通过形成氢键进行吸附.  相似文献   

19.
在紫外光作用下,采用静态方法研究了氧化剂和金属离子对刚果红光化学反应的影响.结果表明,氧化剂对刚果红光化学反应的影响较大,其加速降解顺序为KIO4>K2S2O8>KBrO3>H2O2,加速脱色顺序为KIO4>K2S2O8≈KBrO3>H2O2;金属离子对刚果红光化学反应的影响较小,Fe2 /Cu2 /Al3 /Y3 /La3 易与刚果红生成配合物,Mn2 /Zn2 能够稍微加速刚果红光化学脱色且作用相似;HO·是导致刚果红发生光化学脱色的一个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20.
先以天然鳞片石墨为原料,硝酸与磷酸为插层剂,高锰酸钾为氧化剂制备膨胀石墨,再与壳聚糖按一定的配比制备壳聚糖/膨胀石墨复合吸附剂;利用Fourier变换红外光谱(FT-IR)、扫描电子显微镜(SEM)、X射线衍射(XRD)对壳聚糖/膨胀石墨进行表征;以壳聚糖/膨胀石墨为吸附剂,对刚果红废水进行吸附,考察壳聚糖/膨胀石墨的配比、吸附剂用量、刚果红质量浓度、吸附时间对吸附效果的影响. 实验结果表明:壳聚糖已与膨胀石墨成功结合;当m(膨胀石墨)∶m(壳聚糖)= 3∶1、吸附剂用量为1.75 g/L、刚果红质量浓度为250 mg/L、在室温下吸附40 min时,吸附效果最好;吸附过程更符合Lagergren准二级动力学方程;实验数据与Langmuir等温吸附模型拟合度更好,壳聚糖/膨胀石墨对刚果红的吸附过程为单分子层吸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