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采用文献法、文本细读法、比较法等来探究新疆草原文化审美意蕴,新疆草原文化以其鲜明的民族特征、地域特征、人文特征、现实特征及文化特征体现出独特的美学意蕴.新疆草原文化既具有阳刚之美,同时也不乏阴柔之美,二者相互融合呈现出刚柔相济的美学风格,其形成原因有创作主体、接受客体、文本与世界.研究新疆草原文化的审美意蕴是对历史的负责和民族的尊重,也是建构充满活力的中华文化的现实需要.  相似文献   

2.
审美人类学是美学中的人类学旨趣同中外人类学历史上审美习俗研究资料与理论积累相互交汇的逻辑结果 ,注重理论思辨的美学研究与强调田野调查的人类学研究的相互补充和相互阐发 ,激发出一些意蕴深厚的新的学科生长点。社会现实当中的文化建设、旅游开发和文化语境包含着许多可供审美人类学研究的广阔学术空间。审美人类学的深化发展对于美学和人类学的学科建设 ,都大有裨益。  相似文献   

3.
李清照用清新自然的高雅之词书写人生真实的生命情感体验,体现出她独特的审美意蕴追求.其审美意蕴表现在:以阴柔之美为主,同时兼容阳刚之美,二者相互渗透融合,呈现出刚柔相济的美学风格,雅俗共赏及审美性与功利性的完美融合亦是其突出特点.她用词作通过形而下的方式追问形而上的价值和意义,展示出宋王朝独特的词学审美意蕴与民族文化心理结构,词是李清照的写作方式,亦是其生命本真状态之体现,泽被后世,影响深远.  相似文献   

4.
现代城市广场文化建设已成为城市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部分.在发扬民族传统精神,继承民族传统文化的同时,积极发掘民族传统体育的美学价值,发挥广场民族传统体育的美育功能,作用于广场文化建设中,将成为增进广场文化内涵,提升市民精神文明水平的有效途径.本文运用文献资料法、逻辑分析法、归纳演绎法着重分析民族传统体育的美学意蕴以及在广场文化建设中的美学教育功能,结果发现:民族传统体育具有动作美、音乐美、人体美、服饰美、人文美、社会关的特性,广场文化具有直接真切的不隔之美、热烈壮观的恢弘之美、斑斓多彩的复合之美的特征,由于两者有着精神文明建设和健身娱乐的共振点,可在建设广场文化的同时融入民族传统体育,二者得以在协调相宜情况下相辅相成,共荣共存.进而提出充分利用民族传统体育的美学教育功能加强现代城市广场文化建设的合理化建议,为提高全民美学欣赏水平与现代社会文明建设水准献计献策.  相似文献   

5.
以中国武术和西方体育为研究对象,运用文献资料法、逻辑分析法等研究方法,从哲学、文化学、美学的视角,以天人关系和身心关系为主线,通过对中国武术与西方体育文化进行比较,认为中国武术与西方体育的审美方式不同是因为哲学起点不同而导致的,而且中国武术的美学特征是辨证统一的关系,而西方体育的美学特征是二元对立的关系。通过比较以揭示中国武术审美特征来促进武术美学的发展,弘扬中国武术文化优势,为中国武术文化的交流、传承、发展提供一些现实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6.
以中国传统美学中的核心范畴意境作为切入点,从中西传统服饰美学的不同审美取向探讨当代中国服饰美学的发展现状.通过逻辑分析法、演绎法和史料分析法进行论证,得出当代中国服饰意境美缺失的结论.分析造成缺失的经济因素、历史因素和文化因素,从而达到校正当前服饰审美观念的目的,呼吁建构新的具有民族文化特征和时代精神的服饰美学体系.  相似文献   

7.
论"霸王鞭舞"的文化内涵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霸王鞭舞”不仅能够直观地反映出白族的区域特征和动作特点,而且也浓缩积淀着民族历史的、社会的、习俗的、宗教的诸多文化意蕴,体现了一个“洁白”纯朴的民族所独有的文化情趣、审美习惯、审美追求和审美理想,甚至体现了一定程度的社会文化模式、民族心理结构和礼仪伦常制度。  相似文献   

8.
现代中国文学中关于精神病书写的文学文本在美学特征上表现为境界线美学.这一美学特征主要集中在文本中的精神病人形象这一艺术符号上,其独特的精神气质和言行特征带给文本异样的美学样态,同时带给读者独特而深刻的审美心理体验.因此,精神病人形象是精神病书写文本中重要的美感催生剂和发生器.  相似文献   

9.
身体运动、身体动作带有明显的族群记忆和参与意识,是一种可供他人观赏的身体运动文化,天然地蕴含了以身体体验为主要感受形式的美好生活意蕴和身体审美内涵。研究通过对体育人类学审美维度的深入探讨与分析,有效回应了中国民族传统体育所涉及的身体审美性、表演性主题以及民族传统体育审美意识、审美文化等问题,为推动我国体育人类学、体育美学学科发展,促进体育理论探索争鸣和美好生活的实现提供有益参考。  相似文献   

10.
从审美人类学的角度,对中国传统饮食活动中的文化意蕴作了全面的审视。揭示了中国饮食对味道的追求,是产生原始美意识的直接动因;而古典美学中"和"之美学范畴,也是建立在中国烹饪调和鼎鼐基础上的。中国饮食文化具有浓厚的社会功利性特征,这对古典美学也产生了难以磨灭的深层次的影响。  相似文献   

11.
广告文本的翻译属于应用翻译范畴,以宣传商品、说服顾客、刺激消费为目的。翻译美学是运用美学和现代语言学的基本原理和信息,来探讨和研究语际转换的具体过程中的美学问题,帮助译者了解翻译审美活动的一般规律,从而提高语际转换能力和对译文的审美鉴别能力。从翻译美学的角度来看,中文广告语翻译的内涵美主要包括意蕴美、文化美和个性美这三个方面。  相似文献   

12.
视野融合是接受美学的另一条重要原则。译文一旦形成,只有在目的语读者能动地参与中文本才有意义。目的语读者接受文本,也就是译文和目的语读者之间的视野融合,同时也是一种文化价值实现、文化增殖的过程。在对外宣传文本翻译的活动中,只有充分考虑目的语读者的语言习惯、文化心理、审美情趣等诸多因素,才能实现该文本的审美追求。以福建土楼...  相似文献   

13.
语言美学是一门通过文本语言研究文学之美的边缘学科。本文以语言美学为研究方法,李清照词为研究对象,通过文本细读,从语音和语象两个层面,论证了[i]韵在李词表情上具有特殊的审美功能,发现隐性意象在意蕴生成中起着决定作用。  相似文献   

14.
当代中国民族声乐艺术的美学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代中国民族声乐艺术秉承了我国传统的和谐统一的审美追求的同时,也受到了西方音乐美学思想的巨大影响,是中国古代音乐美学思想与西方音乐美学思想交融的产物,形成了如下的美学特征:“词情、曲情、声情相触合”的情感美学特征;“古为今用、洋为中用相交融”的创造性美学特征;“传统风格、时代气息相共存”的现代性美学特征.  相似文献   

15.
通过对2010年上海世博会中国馆的形象特征、设计理念、文化内涵和美学特征的解读和分析,论述了中国馆体现在地域性、民族性和时代性等方面的建筑美学意义,突出了中国馆多元丰富性的建筑美学内涵与建筑艺术的文化价值和审美价值.指出建筑的形式和风格在适应自然条件、社会和人文环境等方面的重要作用;建筑本土化意味着地域性民族文化传统、...  相似文献   

16.
审美人类学的重心是用人类学的方法和视野研究不同民族的“美学”现象 ,它的一个基本的方法论前提是在承认和尊重不同民族审美现象的差异性的基础上来研究人类美学的共同特征或本质。审美人类学以对传统美学研究的反思为出发点 ,是生活世界的美学 ,同时也是一种经验研究 ,它有助于把西方传统的美学研究从形而上学转变为一种确切的知识  相似文献   

17.
灿烂耀眼的华夏古典诗词,历经风雨,载入了人类文化的辉煌史册,展现出一个民族的审美品格和心灵之光。教学中,若能充分运用电影蒙太奇手法揭开其神秘面纱,其中的美学内涵和深层意蕴便得以体悟,进而提升学生的审美境界,培养其鉴赏美的能力。  相似文献   

18.
工业技术并非文明暴力的代名词,而是人类突破自身局限的能动体现.工业技术文化与生态文明之间,也不是非此即彼、非黑即白的二元对立,而是可以实现共生共存、相互促进的和谐对象.从生态审美的角度来看,工业技术文化既是认知论美学的认知领域,又是存在论美学的现实场域.技术审美文化不应当成为一种脱离身体、灵肉、大地的美学异类,而应当回到自然与人共生和谐的生态审美世界中来,回到人类自身的感官存在中来,在生态文明时代确立新的美学标准.  相似文献   

19.
徐发顺 《科技信息》2012,(8):303-304
现代青花装饰艺术是在继承传统青花文化以及现代陶艺之始深受现代艺术观念影响的背景下发展起来的。本文从现代青花装饰的艺术意蕴的角度关照现代青花装饰的审美特征,以期挖掘青花材质背后的文化意义和深层美学价值。  相似文献   

20.
现代中国文学中关于精神病书写的文学文本在美学特征上表现为境界线美学。这一美学特征主要集中在文本中的精神病人形象这一艺术符号上,其独特的精神气质和言行特征带给文本异样的美学样态,同时带给读者独特而深刻的审美心理体验。因此,精神病人形象是精神病书写文本中重要的美感催生剂和发生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