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冯新平 《科技信息》2012,(8):183-184
萨特的存在主义人学强调行动、自由和责任,这三者构成了其责任伦理学的基本维度。萨特认为"行动"是人的唯一希望,是人生中唯一真实的。而他的"自由"则是一种被限制在"人道主义"之中的"相对自由",与"相对自由"紧密相连的则是他提出的"绝对责任",人自身对自己,对他人,对整个世纪所负的完全责任。  相似文献   

2.
自由是萨特最为关注的哲学问题。萨特认为人的自由之根源在于人的意识的虚无性和否定性。认为人作为自为的存在与物作为自在的存在之差别在于人的存在先于本质,这正是人的自由的根本所在。人的自由在于选择的自由,并认为这种自由是绝对的。萨特的自由哲学脱离了人的社会实践,最终不过是抽象的个体自由与精神自由。  相似文献   

3.
《小城畸人》是美国现代作家舍伍德.安德森的代表作。作品描绘了伴随现代文明的人类的高度异化给人类本身带来的痛苦,这种心灵的隔离和异化使得他们成为众多的"畸人"形象。凯特.斯威夫特就是舍伍德.安德森笔下的众多畸人之一。她对生活的洞见,对爱与理解的追求使得她在小镇上苦苦的寻觅知音。但现代社会中人与人之间的隔离与异化使得她满腔的悲哀,失望和情欲无处诉说,成为寂寞无人识的现代社会荒原上的孤草。  相似文献   

4.
自由观是萨特存在主义思想的核心,萨特以“存在即自由”为基础提出人就是自由,自由是人具有的天然属性,被后人称为“绝对自由”观。然而这种自由是以个人的主观意识为基础,是本体论意义上的自由。本文正是以马克思主义自由观为指导来分析萨特自由观中存在的“不自由”,以反思萨特的绝对自由是否真的是绝对的。  相似文献   

5.
萨特的自由观是他的存在主义哲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西方思想界,人们除称萨特的哲学为“存在主义”之外,不少人又称萨特哲学为“自由哲学”,可以说,“自由”是萨特哲学的主要标志之一。本文试就萨特的自由观,作一简略的评介。 要搞清楚萨特自由观的实质与特征,须从了解萨特哲学的出发点开始,这也是把握萨特哲学的全部结构的前提。  相似文献   

6.
本文认为,萨特肯定了人的存在与人的自由具有同一性,把自由视为一个本体论问题,确认了自我意识在本体论上占据着先在性的位置,目的是为自由的本体论地位建立根据。在对自我意识内在结构分析的基础上,着重论述构成萨特自我意识理论的思想背景,通过对笛卡尔以来近代哲学中的自我意识问题的批判反思,萨特从存在哲学的角度完成了哲学研究的本体论转向。  相似文献   

7.
萨特的自由观是他的存在主义哲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人的“自由”问题是他的哲学的主要标志 ,它构成了萨特从事文学、哲学乃至社会政治活动的一个中心论题。本文从唯物辩证法出发 ,把其分为两个阶段加以分析评价  相似文献   

8.
康德确信 ,人具有普遍目的 ,人之自由意志可自我立法 ,并形成有普遍约束力的道德律令。萨特从绝对自由 ,存在先于本质等理论出发 ,反对康德道德规范对人之成为的限制。这种批判为我们展示了不同的思维视角 ,但和康德一样 ,萨特并未能为人之发展寻找到理想的解决途径。二者留给我们的仍是启示而非答案  相似文献   

9.
《手》是安德森的代表作《小城畸人》中开篇的第一个故事,其中的自然描写不仅提供了故事发生的背景环境,而且提供了解读安德森创作意图的线索。在《手》中,安德森并不直接抨击讽刺那些迷失在虚妄之中的"常人",也不直接评价肯定那些探寻真理的"畸人",而是间接地利用自然描写来阐释创作意图。安德森赋予自然以净化虚妄、展现真理的特殊意义,"畸人"比德尔鲍姆只有在自然环境中才能抛弃自卑懦弱,而充满激情地追忆心中的真理。  相似文献   

10.
安德森在<小城畸人>中成功地塑造了一群生活在美国俄亥俄州温士堡小城上的"畸人"形象.本文试图通过对其中的<母亲>这则故事的个案研究来探讨作家是如何通过捕捉"畸人"们生活中的一些"瞬间"来揭示他们的追求、失败、痛苦以及内心深处的奥秘的.  相似文献   

11.
<小城畸人>是美国现代作家舍伍德·安德森的代表作.作品描绘了伴随现代文明的人类的高度异化给人类本身带来的痛苦,这种心灵的隔离和异化使得他们成为众多的"畸人"形象.凯特·斯威夫特就是舍伍德·安德森笔下的众多畸人之一.她对生活的洞见,对爱与理解的追求使得她在小镇上苦苦的寻觅知音.但现代社会中人与人之间的隔离与异化使得她满腔的悲哀,失望和情欲无处诉说,成为寂寞无人识的现代社会荒原上的孤草.  相似文献   

12.
运用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分析萨特的自由观,从而划清资产阶级自由观同马克思主义自由观的区别,澄清一些人的模糊认识。  相似文献   

13.
论萨特小说《墙》的人学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萨特的学创作中,短篇小说《墙》隐含了其诸多的人学命题与思想。本从人物形象分析的角度切入,透过人学的视角,在学与哲学的融汇点上,剖析了萨特的存在主义人学观:人的本质是自由的,人人都有自由选择的权利;焦虑是对自由进行反思的一种意识;小说中荒谬的结局充分验证了世界是荒谬的,人生是痛苦的。  相似文献   

14.
文章探讨了萨特自由现的主要思想来源和出发点;指出其自由现的本体论基础和伦理学意义;并重点说明萨特自由观的局限性以及对广大青少年的危害性所在.  相似文献   

15.
迟春艳 《科技信息》2011,(32):I0077-I0077
《人性的污秽》这部小说是美国犹太作家菲利普罗思的重要作品,本文主要从萨特的存在主义来分析这本小说。通过自由选择理论和他人的观点来体现人对自由的追寻以及在社会中人与人之间复杂的关系。  相似文献   

16.
黄琳斌 《凉山大学学报》2001,3(4):116-118,98
畸人是《庄子》中极具代表性的意象,有心理、思维、社会和文献的多元背景。浓重的感情色彩、大幅度的变形和多种艺术技巧的运用使畸人意象呈现出浪漫主义的文学特征,这是齐文化和楚文化双重作用的产物。畸人意象体现了庄子对人之美的看法,即重视精神美,否认形体美的独立价值。  相似文献   

17.
《科技智囊》2009,(12):12-23
"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的自由发展的条件。"——《共产党宣言》"实现物质财富极大丰富、人民精神境界极大提高,每个人自由而全面发展的共产主义社会,是马克思主义最崇高的社会理想。"——胡锦涛  相似文献   

18.
本文论述萨特的“学格”形成过程,以及其在哲学、文学史上的重要地位。萨特的文学和哲学是有机结合的,他的“学格”与他独特的童年、成年乃至老年的“自由之路”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9.
李慧 《科技信息》2010,(17):I0142-I0142
马克思"现实的个人"思想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中得到完整而科学的概括,是唯物史观确立的前提和出发点。"现实的个人"是"有生命的个人的存在"、"现实的个人的物质生活条件"和"现实的个人的活动"三个方面的统一体,正确理解"现实的个人"对于我们今天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促进经济社会发展以及人的全面自由发展都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0.
《菊》是约翰.斯坦贝克的优秀短篇小说,其主人公爱丽莎就像一朵菊花,而她的生活却像那套上"手套"的手,得不到自由。主要着眼于"手套"的象征意义,力图从象征视角探讨生活在男权社会中渴望自由生活的爱丽莎的心弦是怎样一步步被撩动,她那一"戴"一"摘""手套"的过程又是如何体现她的心灵波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