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 毫秒
1.
“science”(科学)一词,源于拉丁文“scientia”“scientin”,系指知识、学问之意,相当于希腊文的“sophia”,乃“智慧”之意,叠词的“philosophia”系为哲学,18世纪后,在西方演变为广义的“科学”。法文为“science”,德文为“Wissenschaft”,俄文为“Hayka”。  相似文献   

2.
以前,整个地球历史年代分为五个代:太古代(Archaeozoic)、元古代(Proterozoic)、古生代(Palaeozoic)、中生代(Mesozoic)、新生代(Cenozoic)。后缀“-zoic”本义是“动物”,在这里泛指生物,在5个前缀中前4个都是意译,而“新生代”的前缀却是音义双译。“cen-”或“ceno-”都来自希腊语“kain-”“kaino-”,就是“新”“现在”的意思,“cen-”发音也是[si:n],与汉语“新”很相近,所以,“新生代”一词的前一半(前缀)是音义双译的,意思是“新近的”“近现代的”。  相似文献   

3.
以前,整个地球历史年代分为五个代:太古代(Archaeozoic)、元古代(Proterozoic)、古生代(Palaeozoic)、中生代(Mesozoic)、新生代(Cenozoic)。后缀“-zoic”本义是“动物”,在这里泛指生物,在5个前缀中前4个都是意译,而“新生代”的前缀却是音义双译。“cen-”或“ceno-”都来自希腊语“kain-”“kaino-”,就是“新”“现在”的意思,“cen-”发音也是[si:n],与汉语“新”很相近,所以,“新生代”一词的前一半(前缀)是音义双译的,意思是“新近的”“近现代的”。  相似文献   

4.
文章根据构词法、国际共识和中国实践,再次讨论“生态环境建设”提法,并认为:“生态环境”不应成为环境领域和生态领域的术语;“生态”与“环境”的具体含义应视其用于生态学抑或用于环境科学而定;“ecological restoration”(生态恢复)不应包含“新建”与“创建”;应放弃“生态环境建设”而保留“生态建设”,后者应主要用于人工生态系统,并可英译为“ecological construction”。  相似文献   

5.
“工艺”一词学界聚讼难休,其内涵厘清至今未竞全功,将之置于中国历史—文化语境下进行察考在所必行。“艺”初为“祭农、减涝、祈丰收”之义,次为“栽种”,后引申泛指为现代认可的“种植”。周代以前“艺”字单用,春秋战国时期以后,与“材”“道”等字以“近义聚合”原则方始衍生合成词,其词语发展脉络与过程:艺——材艺——艺人艺事——道艺——术艺——艺术——工艺。现代研究一般认为“工艺”成词于唐代封演,似可商榷,至迟南北朝《宋书》已见,究其源头则在《尚书》“工执艺事”。古汉语一词多义现象较为普遍,将本源与历史流变勘明,则“工艺”涵义即可厘清为四:“工与艺(联合)”“工于艺(动宾)”“工巧之艺(偏正)”“百工技艺(偏正)”。  相似文献   

6.
编辑先生:最近,各大媒体对“嫦娥一号”的报道中,我时常会听到一些天文学范畴的术语,但是我查阅全国科技名词委公布的《天文学名词》,发现里面并未包含,比如“撞击坑”“极轨道”等。另外,关于已公布的“凌日”这个术语,既然天文学中有“日食”“月食”,为什么不能是“日凌”呢?  相似文献   

7.
仡佬族习俗     
胡杨 《科学大观园》2009,(12):27-28
仡佬族是贵州最古老的少数民族之一,自称“木地人”即土著居民。古代为白越的“俚”、“蜒”部落中的一支,商周至西汉时期的“百濮”,东汉至南北朝时代的“濮”、“僚”,魏普后称僚人,“仡佬”是隋唐以后各个时期对他们的称谓。仡佬族有自己的语言,没有本民族文字,以汉字为共同文字,属汉藏语系,目前也只有少数老年人通仡佬语。  相似文献   

8.
affluenza 是由 affluence 和 influenza 缩合而成的英语新词,其中文译名有多个版本:“富恙”“富贵病”“富人病”“富裕病”“富裕流感”与“流行性物欲症”。文章认为最佳译名应该是“流行性物欲症”,而从译名地道性与可读性角度出发,建议将该译名简化为“物欲症”,这样读起来更朗朗上口,符合目的语构词规则。英汉词典在修订时,应该从历时角度,将“物欲症”列为affluenza 的第一词义,便于该译名在目的语中的传播与接受。  相似文献   

9.
图形图像类图书中,经常会看到“贝塞尔曲线”“贝济埃曲线”“贝齐尔曲线”“贝兹曲线”这样的字眼,其中,“贝塞尔曲线”“贝济埃曲线”出现的频率最高。而它们源于同一外文词“Bezier curve”。  相似文献   

10.
目前,西方逻辑悖论研究最具活力的表现是一系列“语境敏感”方案的提出,典型者当推“情景语义学”方案。它认为,把“P而非P”改变成“P1而P2”,悖论便无从产生。但是,该方案只是对一些例子而言“非常自然”,对另一些例子,如“强化谎者”悖论的解决,便很有“特设性”了。  相似文献   

11.
在目前所见的网页、教材、科学和技术文献中,大多数作者用“组播”“多播”“多点传送”和“多点播送”来表示“muhicast”。笔者觉得这些术语是收发关系颠倒的术语,建议使用“多目标广播”来表示“multicast”。同样,IPmulticast用“IP多目标广播”来表示。尽管平常习惯使用2~3个字构成的中文术语,但“多目标广播”是“顾名”就可“思义”的术语。  相似文献   

12.
新兴人类增强技术(HET)直接作用于“人”自身,使人从“自然人”逐渐转向“技术人”,从而引发人类对其产生深度的人文主义焦虑。道家生命文化将“生命”与对“道”的追求关联起来,并更注重对生命的人文价值的追寻,因而可以为人类增强技术提供更具人文主义色彩的价值指引。在目的论层面,道家生命文化中“养生”“心斋”等概念为HET在人类物质与人文层面提供了“目的校正”;在认识论层面,道家生命文化中“真知”“物化”等范畴引导HET消解“是非之争”,打破“成心”;在方法论层面,道家生命文化以“道”为宗,以“以明”和“因是”为HET提供了方法论规范。总体上,从道家生命文化对HET进行人文主义审视,具有鲜明的自然主义色彩。从道家生命文化中的人文主义思想资源可以得出,对于HET,并不在于一味地摒弃此类技术,而是“人文地”引导技术服务于人类最为“本真”的需求,服务于人类自身成长尤其是人文进步的过程。  相似文献   

13.
人们关注的常常是病菌作为“病原体”“毁灭者”方面,但对于其参与历史、文明塑造作用的揭示不够。按照科学实践哲学的“行动者网络理论”,既有可见的生产者历史人物、技术实践工具,还有隐秘的不可见的各种各样病菌微生物,都是“异质”“要素”“行动者”参与历史事件的“冲撞”“博弈”,深远地影响历史文明进程。我们必须正视人与病菌的“行动者网络”关系,维护生物安全、生态安全。  相似文献   

14.
试论"自由时间"的双重内涵及两种价值趋向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从辨析鲍德里亚休闲及自由时间理论出发,通过对马克思相关文献的梳理和分析,揭示马克思所论“自由时间”实际上包括“从事较高级自由活动的时间”与“闲暇时间”两种,前者是“生产性的自由时间”,后者是“消费性的自由时间”。消费主义价值趋向片面强调“消费性自由时间(闲暇时间)”,而马克思“生产主义”价值观则还强调“生产性自由时间”及“自由生产”的重大人文价值。辨清“自由时间”的双重内涵。有利于新兴的休闲学学科的健康发展,同时也具有重要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5.
历史事件可被“删除”英国伦敦大学帝国理工学院的科学家提出,利用传统的光导纤维技术,打造“时空隐形斗篷”,从而实现时空穿梭的梦想。这听上去就像是来自科幻电影的概念,不过有朝一日,“时空隐形斗篷”或能通过“删除”时间隧道,实现“隐藏”历史的创举。  相似文献   

16.
学界在谈论庄子“技术”思想时,常从现代技术概念出发,或认为庄子反技术,或认为其推崇技术,使其“技术”观呈现出二元悖论的局面。通过对《庄子》的系统梳理,发现“技术”作为复合词并不见于文本,庄子“技术”思想主要凝结于他关于“技”或“术”的观念或寓言中,与“道”密切相关。庄子并不是最终指向技术本身,而是在“道”的宇宙观下,借技术活动来关注人的生命,追求技艺自由、回归自然与人文生态。抑或说,借贬“技术”来反对通往“道”的一切藩篱,借褒“技术”来赞扬一种近乎超功利、超结构的技术来体道、悟道,以求养身、养生、养神,最终达到关注人、人的生命本真。这种技术思想对当代人们克服异化和实现生命本真具有重要启示。  相似文献   

17.
笔者在查阅文献时,发现有些论文在阐述一种物质被另一物质抑制时所用的专业词汇是“颉颃”,经进一步查阅,多数论文使用了“拮抗(作用)”,但也有部分刊物使用了“颉颃”“颉颃菌”等,究竟在前面所提的条件下能否使用“颉颃(作用)”“颉颃菌”或“颉颃剂”此类词语?  相似文献   

18.
《科学大观园》2010,(7):72-73
十八世纪,法国启蒙运动风动一时,不仅为法国大革命之肇因,后来的“民主”、“理性”、“平等”、“人权”、“无神论”等理念亦发源于此。“在这场震撼西方的运动中,中国,至少是耶稣会士们看到的中国,有它的责任”,启蒙运动中的翘楚如伏尔泰、霍尔巴赫、狄德罗等人的重要思想,很多都来自中国儒学,这一点恐怕很少有人注意到。  相似文献   

19.
探讨了中文和英文中“景观”和相关术语的源与流。近年来英文文献中出现了一系列与“景观”相关的术语,相应的中文术语亦应进行规范。建议把landscape改译为“土地景观”,简称“地景”,与此相关的术语分别译为“月景”“海景”“土景”等。  相似文献   

20.
思想的力量     
令我感到迷们的是:近年来,晋职、招研、聘任、获奖、评优,忽然同有无科研项目和巨额经费挂钩。我写过一篇“打虎”的杂文,谓:武松打虎,单枪匹马,因为没有被列入国家“打虎”项目,没有“打虎”经费,因而没评上“打虎”教授;“官家打虎”队(唐人王健作诗讽刺官家射虎不力)虽然没有打到老虎,但却因为有项目和经费,可以评“打虎”教授,带“打虎”研究生,出“打虎”专著,获“打虎”先进,其巨额经费可以“折合”成“打虎”数量,云云。这决非子虚乌有。如今,争报项目、凶抢经费已成时髦。国家经费有限,能上项目,拿到经费者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