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40 毫秒
1.
李蕊  李占乔 《科技信息》2009,(10):14-15
本研究在河北省6所高校内选取277名大学生为被试,研究了社会支持、自尊和主观幸福感的关系。结果显示,社会支持、自尊和主观幸福感两两之间显著正相关;回归分析表明,社会支持能显著预测自尊和主观幸福感,自尊在社会支持的基础之上对主观幸福感有显著预测;运用结构方程AMOS方法进一步验证了自尊在社会支持和主观幸福感之间起着部分的中介作用。  相似文献   

2.
采用自制问卷,对山东省部分高校600名体育专业大学生进行调研,考察了山东省体育专业大学生的主观幸福感的基本状况,并对主观幸福感与各维度之间的相互关系作了深入分析.结果表明:(1)男女大学生在主观幸福感、正性情感和自我满意感三个维度上存在显著差异;(2)主观幸福感主要是由正性情感、负性情感和生活满意度决定的;(3)正性情感和负性情感对主观幸福感的预测是直接的,而生活满意度对主观幸福感的预测既有直接作用效果,又有充当“中介变量”角色的间接作用效果.  相似文献   

3.
以890名中年人为研究对象,探讨了中年人主观幸福感现状水平,感戴、自尊与主观幸福感的关系及自尊和感戴共同作用对主观幸福感的预测性.结果表明:(1)中年人的主观幸福感指数处于中等偏上水平,得分指数不高.(2)中年人感戴能对主观幸福感作出预测.(3)中年人感戴和自尊共同作用能对主观幸福感作出预测.  相似文献   

4.
惠梓 《科技信息》2011,(22):I0188-I0189,I0192
【目的】探究职校生自尊、父母教养方式与主观幸福感的关系,为职校生教育提供一定的依据。【方法】采用整群抽样法抽取职校生300名,用量表及问卷测试的方式了解职校生自尊、父母教养方式与主观幸福感的现状。【结果】①职校生的自尊、主观幸福感总体水平都居中,性别差异不明显。不同年级的职校生在自尊水平上存在显著差异;②自尊与主观幸福感呈现显著正相关;③父母教养方式的不同维度对自尊与主观幸福感的影响不同;④父母情感温暖维度对自尊和主观幸福感都有正向的预测作用。【结论】职校生的自尊整体处于中等水平;职校生的父母教养方式受不同因素的影响;职校生的主观幸福感的总体感受处在中等水平;职校生的自尊、父母教养方式和主观幸福感之间存在较高的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5.
主观幸福感是个体根据自定的标准对其生活质量的总体评估,是个体对自己的主观评价。采用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等方法对鄂西少数民族地区中小学体育教师主观幸福感进行调查研究,结果发现:鄂西少数民族地区中小学体育教师总体主观幸福感水平不高,其正向情感处于中等水平以上,负向情感略低于中等水平;生活满意度评价为"既满意又不满意"。体育教师的主观幸福感除正向情绪维度不存在性别差异外,其它维度上均存在显著的性别差异,男性幸福感高于女性;中学体育教师的主观幸福感总体上高于小学体育教师,但在负向情绪维度上,前者得分低于后者;教龄只在负向情感维度上显示出了差异性;收入变量在情感维度上不存在差异,但在生活满意度和总体主观幸福感上存在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6.
为了考察中小学教师组织认同、职业认同与主观幸福感的关系,以316名中小学教师为研究对象,采用组织认同量表、职业认同量表和总体主观幸福感量表进行调查研究.结果发现:组织认同、职业认同与主观幸福感三者之间呈显著正相关.组织认同对职业认同具有显著正向影响,职业认同对主观幸福感具有显著正向影响,职业认同在组织认同与主观幸福感的关系中起中介作用.  相似文献   

7.
采用方便抽样的方法,选用Rosenberg自尊量表、幸福感指数量表对贵州省110名聋哑中学生进行调查。结果显示:聋哑中学生自尊与主观幸福感呈显著正相关(r=0. 45,P 0. 01),且正向显著预测主观幸福感(β=0. 42,t=4. 37,P 0. 001);性别在聋哑中学生自尊与主观幸福感之间的调节效应显著。  相似文献   

8.
以西安市下岗失业人员为研究对象,运用相关分析和多元逐步回归分析对社会支持与下岗失业人员主观幸福感的关系进行调查研究.结果表明,社会支持及其各维度均与主观幸福感存在显著的正相关.即,年龄对下岗失业人员主观幸福感存在着显著的负向影响,收入和受教育程度对其主观幸福感存在着显著的正向影响.同时年龄、受教育程度还通过社会支持这一中介变量对主观幸福感产生影响.  相似文献   

9.
本研究以420名中职生为对象,考察其主观幸福感以及与主观幸福感相关的因素,运用回归分析等统计处理数据。结果发现:(1)中职生应对方式各因子与主观幸福感及其各因子均存在不同程度的相关。其中解决问题、求助与主观幸福感呈显著正相关,而自责、幻想、退避、合理化与主观幸福感呈显著负相关。解决问题和求助可以显著正向预测总体幸福感及其各维度,自责和幻想、合理化、退避等可以显著负向预测总体幸福感及其各维度。(2)中职生主观幸福感与归因方式没有显著相关,仅在主观幸福感因子中,忧郁或愉快的心境与对情感和行为的控制两个因子与情境有显著负相关。  相似文献   

10.
以北京市公立和打工子弟学校387名流动儿童为对象,采用问卷调查法对他们进行了为期10个月的追踪研究,探讨了流动儿童的主观幸福感、歧视知觉随时间的变化特点,以及歧视知觉、社会支持与自尊对幸福感的预测作用。结果发现:随着时间的增加,流动儿童的歧视知觉显著降低、幸福感显著增加;自尊在社会支持和歧视知觉对幸福感的影响中起部分中介作用;前测社会支持、自尊和歧视知觉共同影响前测幸福感;前测幸福感能够显著正向预测后测幸福感;前测歧视知觉能够通过后测歧视知觉间接预测后测幸福感;前测社会支持能够显著负向预测后测歧视知觉;前测社会支持无法直接预测后测幸福感,但可以通过影响后测歧视知觉间接影响后测幸福感。  相似文献   

11.
以坡月村为例,构建了乡村旅游地感知框架,运用模糊数学方法评价了养生型乡村旅游地感知水平,运用变异系数和回归分析法探究了乡村旅游地的感知关系.结果表明:乡村旅游地感知以及每一个感知维度的强度均处于较高的水平;归属感、依恋感和幸福感的强度差异较小,排斥感和满意度的强度差异较大.归属感、依恋感、满意度、幸福感与居住时间存在正向关系,与学历存在负向关系;而排斥感则相反.2000元是乡村旅游地感知及每一个感知维度与月收入相关关系发生变化的拐点.男性群体、中青年群体、旅游直接利益相关者、当地居民的乡村旅游地感知水平及每一个感知维度的强度均优于其他群体.归属感、依恋感、排斥感、满意度和幸福感相互之间存在显著的相关关系;乡村旅游地感知模型是一个基于线性模型和指数模型的综合多元回归模型.  相似文献   

12.
本研究采用量表法研究130名青年(其中包括在校大学生和同龄社会青年)的主观幸福感状况。结果显示:大学生群体与同龄社会青年的主观幸福感并无显著差异,但在社会信心、目标价值和家庭氛围三个维度上,大学生群体的得分显著低于同龄社会青年的平均水平。研究认为。该状况在一定程度上与当前大学生所面临的社会压力有关,应从社会、学校和大学生自身三方面共同做出努力,帮助大学生养成健全的人格特质.以提高他们的主观幸福感。  相似文献   

13.
为探索民俗文化旅游动机与文化认同之间的关系,以闽南芗剧为例对旅游者展开问卷调查分析。为了把旅游动机和文化认同联系起来,将旅游者满意度选择为二者之间的中介。结果表明:(1)民俗文化旅游动机正向影响旅游满意度和文化认同;(2)旅游者满意度正向影响文化认同;(3)旅游者满意度具有部分中介作用。研究结论有助于深化理解民俗文化旅游者的旅游动机与文化认同的关系,丰富旅游动机和文化认同理论研究,推动和传承旅游目的地的民俗文化发展。  相似文献   

14.
以中国社会综合调查项目数据(CGSS2015)为研究样本,构建了社会资本通过社会经济地位和社会治理满意度的中介作用影响城市居民主观幸福感的结构方程模型,并进行了检验.结果表明:(1)社会网络、社会信任、社会经济地位和社会治理满意度均对主观幸福感有正向影响,但社会规范对主观幸福感有抑制作用;(2)社会网络、社会信任和社会...  相似文献   

15.
探讨苗族成年人在不同变量上主观幸福感的现状以及与主观幸福感相关的各影响因素。方法:用人脸量表,主观幸福感量表,生活满意度量表及社会支持量表,对324名苗族成年人进行测查。结果:苗族成年人主观幸福感整体水平较高(26.10±8.349),男性在各变量上的得分高于女性,但只有家庭内支持存在显著差异(t=-1.996,p=0.047)。主观幸福感与生活满意度及社会支持呈显著相关(r=0.635**,0.625**,0.312**,0.349**,0.366**),婚姻自评和个人收入能预测主观幸福感。结论:苗族成人主观幸福感水平较高,但主观幸福感的性别差异依然存在,提高主观幸福感,要注意社会支持、婚姻状况和个人收入等因素的影响。  相似文献   

16.
采用领悟社会支持量表、自尊量表以及总体幸福感量表对247名在校高师生进行测试。结果表明:高师生的社会支持、自尊与主观幸福感之间存在显著的正相关(r在0.230.89之间,P<0.01);回归分析发现,社会支持对自尊和主观幸福感回归效应显著;自尊在社会支持基础之上对主观幸福感回归效应显著,对社会支持与主观幸福感起到了中介作用;中介效应进一步验证了自尊是社会支持与主观幸福感关系中的中介变量。  相似文献   

17.
随着高等特殊教育事业不断发展,听力障碍等残障大学生的人数也与日俱增。听力障碍大学生的主观幸福感对其自身学习和生活有着深刻的影响。文章通过对听力障碍大学生的主观幸福感研究发现:听障大学生的生活满意度显著高于普通大学生,积极情感和消极情感显著低于普通大学生;女生的积极情绪显著高于男生;独生子女听障大学生的主观幸福感显著高于非独生子女;大一大二听障大学生的生活满意度显著高于大四学生;城市听障大学生的主观幸福感显著高于农村学生。  相似文献   

18.
胡慧 《科技信息》2011,(5):161-162,56
本文以初中生为研究对象,在了解其社会支持、自尊与主观幸福感的关系的基础上重点探讨社会支持与自尊是如何影响主观幸福感,目的在于一方面充实了对主观幸福感研究的理论成果.另一方面为教育工作者做好初中生心理教育工作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9.
采用工作家庭冲突量表、社会支持量表和主观幸福感量表对福建省163名职业女性进行调查,研究职业女性工作家庭冲突、社会支持与主观幸福感的关系。结果表明:职业女性的工作家庭冲突与社会支持呈显著负相关,社会支持对工作家庭冲突存在显著的负向预测作用;职业女性的社会支持与主观幸福感呈显著正相关,社会支持对主观幸福感有显著正向预测作用;职业女性工作家庭冲突与主观幸福感呈显著负相关,工作家庭冲突对主观幸福感有显著负向预测作用。  相似文献   

20.
大学生主观幸福感的影响因素研究   总被引:82,自引:0,他引:82  
在运用《国际大学调查》(ICS)问卷(分A卷和B卷),对广州市200名大学生进行抽样调查的基础上,考察了影响大学生主观幸福感的若干因素.结果表明:(1)生活满意度、积极情感和消极情感是影响主观幸福感的重要因素;(2)个体的社会关系会影响主观幸福感;(3)个体的价值取向对主观幸福感产生影响;(4)性别、个体的家庭经济收入以及个体过去的生活事件等不会对主观幸福感产生显著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