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众所周知,在哺乳动物中,有一个目被称作“翼手目”,是仅次于啮齿目的第二大类群,包括大约1000个物种,就是我们俗称的蝙蝠。翼手目包括小蝙蝠亚目和大蝙蝠亚目,小蝙蝠亚目的成员使用回声定位,主要捕食昆虫;大蝙蝠亚目只有一个科——狐蝠科,包括42属173种,都不使用回声定位,主要吃水果,故又被称作“果蝠”。狐蝠科的42个属中,包含物种最多的是狐蝠属,有59个种。果蝠广泛分布于东南亚和非洲的热带、亚热带地区。据记载,在我  相似文献   

2.
张劲硕  马杰 《科技潮》2003,(12):50-51
每当夜幕降临,笔者常站在自家的阳台上,手持一种名叫detector(探测仪)的接受声音的特殊装置,聆听着寂静的夜空里大自然的声音。每当探测仪传出“哒、哒、哒……,哒、哒、哒、哒……”的信号音时,我就知道那一定是蝙蝠在捕食昆虫时发出的超声波被仪器截获了。这种生活在我家周围的蝙蝠学名叫普通伏翼(Pipistrellus abramus),俗称家蝠、夜蝙蝠、檐蝙蝠、盐老鼠。这种蝙蝠在我国分布特别广泛,从南到北都有它们的踪迹。它们身体细小,体背黑褐色,腹面灰褐色。伏翼是与我们人类生活最接近的蝙蝠种类,尤其喜欢栖息在旧式房屋的屋檐下或古老房子的顶棚里,有时无意间你还可以在房屋的犄角旮旯处窥见它们。其实在北京还生活着普通伏翼的兄弟——萨氏伏翼(P.savii),但这种伏翼很难在城市里见到,只有在延庆县的松山自然保护区有过记载。  相似文献   

3.
5种共栖蝙蝠的形态和回声定位声波特征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通过分析5种共栖蝙蝠的形态和回声定位声波特征,研究了它们空间生态位分化问题.结果发现:大蹄蝠(Hipposideros armiger)是共栖蝙蝠中体型最大的物种,适合在开阔的树冠或空地上方快速飞行;中菊头蝠(Rhinolophus affinis)、皮氏菊头蝠(Rhinolophus pearsoni)和大耳菊头蝠(Rhinolophus macrotis)体型中等,中菊头蝠和皮氏菊头蝠适合在树冠下捕食,大耳菊头蝠适合在较复杂的树林中、枝叶间捕食;大卫鼠耳蝠(Myotis davidii)是我国特有种,也是5种共栖蝙蝠中体型最小的种类,适合在复杂树冠间、枝叶间和灌丛中捕食较小的昆虫.所以,同域共栖5种蝙蝠的空间生态位显著分化.  相似文献   

4.
依据回声定位声波参数判别同域栖息的蝙蝠种类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利用超声波监听仪(D 980)在同一研究区域内记录到5种蝙蝠63个个体自然飞行状态下回声定位的叫声138次.依据声谱图可分为(FM/)CF/FM型(马铁菊头蝠Rhinolo-phus ferrumequinum)和FM型(绯鼠耳蝠Myotis formosus、伊氏鼠耳蝠Myotis ikonnikovi、水鼠耳蝠Myotis daubentoni和白腹管鼻蝠Murina leucogaster).马铁菊头蝠的声波能够比较容易地从5个种类中辨别出来.采用逐步判别分析方法对其他4种蝙蝠回声定位声波的6个参数进行了判别,结果显示,蝙蝠种类判别正确率为84.1%.表明回声定位声波参数在蝙蝠种类识别中具有重要作用,可用于检验研究区域内依据体型鉴定蝙蝠种类的准确度,也可为预测蝙蝠对生境的利用方式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5.
对翼手目大蹄蝠、中蹄蝠、中菊头蝠、普氏蹄蝠、普通伏翼和皱唇犬吻蝠腹部毛发进行显微结构观察与分析.结果表明:(1)6种蝙蝠腹部毛发的长度和宽度有不同,大蹄蝠和普通伏翼存在显著性差异;(2)6种蝙蝠腹部毛发鳞片形态和分布存在显著性差异,而且其鳞片大小也有显著差异.这些差异有利于分辨和识别该6种蝙蝠.  相似文献   

6.
蝙蝠的觅食策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民以食为天”,为数众多的动物同样要“以食为天”,这是一条千真万确的自然法则。那么,蝙蝠是如何寻觅食物的呢?大蝙蝠的觅食对策翼手目的大蝙蝠亚目现存约有1科42属175种,所有种类都是植食性的,全部分布于旧大陆热带地区,在整个太平洋的零星的岛屿上也有它们的足迹。大蝙蝠种类的食物包括多种野生和经济植物的花和果实,如无花果、胡椒、木棉、芒果、香蕉、桃等,甚至还有幼椰果和可可豆。它们单独利用的植物——其它动物不屑一顾的种类至少有64属188种,  相似文献   

7.
通过对河南省不同洞穴蝙蝠的调查,发现有1属3种绦虫寄生于2种蝙蝠消化道内.商城县和桐柏县普通长翼蝠消化道内寄生的是台湾蝙蝠绦虫,济源市和桐柏县马铁菊头蝠消化道内寄生的分别是蝙垦丁蝠绦虫和东北蝙蝠绦虫.该3种蝙蝠绦虫是河南省的首次报道,其中东北蝙蝠绦虫为我国新纪录种.  相似文献   

8.
吸血蝙蝠     
在美洲有一种体长不到10厘米的蝙蝠,白天藏在密林里,夜间飞进牛棚、马舍、猪圈,吸吮牲畜的鲜血,故名"吸血蝠"。吸血蝠见了家畜,就用大而锋利的上门牙,轻轻咬破它们股部或颈部的皮肤,再用舌头用力吸吮鲜血。它每秒钟可吸血3~5次,吸血的时间可长达30~40分钟。一只吸血蝠,一  相似文献   

9.
拜读了王福麟先生撰写的文章《〈本草纲目〉中的"鸓"到底是鸟还是兽?》(本刊2008年第4期),使我们受益匪浅。然而,文中谈到蝙蝠在飞行中携带幼仔的习性时,认为幼蝠用乳齿"衔住母兽的乳头在飞行时不致掉下来";菊头蝠和一种假吸血蝠的小蝙蝠"在出生后不久乳齿就消失,而幼蝠仍能在母蝠飞行中叼着母乳头而不会摔下来";以  相似文献   

10.
在翼手目染色体研究中,对蝙蝠科鼠耳蝠属动物研究的最多。至1983年止,全世界已对16种鼠耳蝠的染色体组型发表了论文报告,我国报道了一种。但就家族众多的鼠耳蝠属动物来说,仍然有很多种未进行研究。关于中华鼠耳蝠和绒鼠耳蝠的染色体组型,至今未见报道。本文对中华鼠耳蝠和绒鼠耳蝠的染色体进行了分析,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1.
你可能见过蝙蝠,可你一定没有见到过这样的蝙蝠。蝙蝠似乎是动物世界中与人类隔膜最深的了。儿童读物或音像节目中有那么多拟人化的可爱小动物,可有谁见过一只讨人喜欢的蝙蝠?不讨人喜欢也就罢了,它们形容猥琐、面目可憎,不仅象征着黑夜里的恐怖,还成了“吸血鬼”的同义语。著名哲学家托马斯·内格尔的一句话形象地概括了我们对蝙蝠的偏见:“无论是谁,只要与一只发疯的蝙蝠关在同一间屋子里,就能深刻体会遭遇外星人时的感受。”可是,当摄影师蒂姆·弗拉赫把他拍摄的蝙蝠照片倒过来给我们看时,竟产生了出人意料的效果:我们从这些饶有情趣的照…  相似文献   

12.
光的波动性是由光的干涉和衍射“间接”验证的。这里说“间接”是因为它包含着一个不甚讲道理的思维:人眼可见到的机械波(确确切切的一种波)有干涉和衍射的特性。于是强性反推,凡具干涉和衍射特性的物质也就称为波,这种逻辑就如同由“人须食物”反推出“须食物便是人”一样可笑。但是在物理学的一研究过程中却不乏用这种“权宜之计”,只要没有发现“需食物的非人类”,理论便坚持了下来。当今对光的认识已不局限在“光具有波动性”这个意义上了。然而,光的波动理论作为人类认识光世界过程中的一个重要阶段,它在一定的历史时期和当今  相似文献   

13.
黑夜的精灵——蝙蝠山里的月亮格外高远、清亮。林场昏黄的灯光给凄冷的夜色增添了几分暖意,半空中无声无息地盘旋着10几只蝙蝠,它们正忙着捕捉被灯光吸引来的夜蛾和蚊子。黑暗隐去了这些夜行者的真实面目。我们曾听到过不少印度杀人蝠和吸血蝠等传说,但我国北方的  相似文献   

14.
笔者于2010~2016年对广东南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树栖蝙蝠进行了调查,结果表明,南岭自然保护区树栖蝙蝠物种多样性十分丰富,共计8属13种,其中哈氏管鼻蝠(Murina harrisoni)为广东省蝙蝠分布的新发现,喜山鼠耳蝠(Myotis muricola)为南岭保护区蝙蝠分布新纪录.经对13种树栖蝙蝠统计分析,其中管鼻蝠属(Murina)4种、鼠耳蝠属(Myotis)3种,2属共计7种,占53.85%;金背伏翼属(Arielulus)、伏翼属(Pipistrellus)、假伏翼属(Hypsugo)、毛翼蝠属(Harpiocephalus)、扁颅蝠属(Tylonycteris)和斑蝠属(Scotomanes)等6属各1种.列为易危(VU)等级的有渡赖氏鼠耳蝠(M.ruforniger)和大黑伏翼(A.circumdatus)2种,列为近危(NT)等级的有中华鼠耳蝠(M.chinensis)等5种,列为无危(LC)等级的有普通伏翼(P.pipistrellus)等4种,列为数据缺乏(DD)等级的为哈氏管鼻蝠(M.harrisoni)和水甫管鼻蝠(M.shuipuensis)2种.  相似文献   

15.
采用取骨髓蒸汽固定法对河南省蝙蝠科3种蝙蝠的核型进行研究.结果:大棕蝠的染色体数为2n=50,N.F=48,与南蝠有较为近似的核型;普通长翼蝠的染色体数为2n=46,N.F=50;毛腿鼠耳蝠的染色体数为2n=44,N.F=52.本文研究的3种蝙蝠中,毛腿鼠耳蝠为河南省新记录,大棕蝠的核型为国内首次报道.  相似文献   

16.
折翼蝠和鲁氏菊头蝠血液有形成分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折翼蝠和鲁氏菊头蝠血液的有形成分的数量、直径和各种白细胞百分式等项参数进行了测定。分析所测的各项参数,每一个种内的雄雌之间均无显著性差异;两个种的各项参数的平均值与毛腿鼠耳蝠的相应参数比较,两两之间也无显著性差异。这厂种被推测为有较强的抗病能力的蝙蝠的红细胞计数和淋巴细胞的百分含量均高于猴属和人类的相应数值,均有显著性差异(P〈0.01);而嗜中性细胞的百分含量低于猴属和人类的相应数值,也有显著  相似文献   

17.
2010年4月,在山西省运城市垣曲县王茅溶洞采到1种蝙蝠标本,经鉴定为大耳菊头蝠Rhinolophus macrotis,是山西省翼手类新纪录,目前这是大耳菊头蝠在我国分布的最北限.  相似文献   

18.
采用分子系统发育分析方法对菊头蝠科蝙蝠的系统发育关系和分类地位进行研究,以7种127个蝙蝠为研究对象,测定了mtDNA Cytb基因全序列(1140kb),用最大简约法(maximum parsimony,MP)和最大似然法(maximum likelihood,ML)建系统发育树,对菊头蝠种间亲缘关系及分类地位进行分析,角菊头蝠、菲菊头蝠和大耳菊头蝠属于较原始的种类,且彼此间有较近的亲缘关系;大菊头蝠、皮氏菊头蝠关系较近,为较原始的类群;马铁和中菊头蝠关系较近,为后分化的类群.  相似文献   

19.
蝙蝠是具有飞翔能力的哺乳动物。全世界的蝙蝠有一千多种,其中有许多种是居住在洞穴,特别是岩溶洞穴之中的。科学家们对穴居蝙蝠作了大量的、长期的观察研究,国际上曾召开过五届螭蝠研究会议。  相似文献   

20.
谁丢了耳朵?     
蝙蝠娃在一次出行途中,捡到了一对耳朵。回来后,他把耳朵交给了蝙蝠王。蝙蝠王接过耳朵一看,说:“这对耳朵不是我们蝙蝠王国丢的。我们的耳朵是圆圆的,长得很大,像两只喇叭口,能接受超声波。耳朵上长有毛,能够觉察到轻微的震动。”说着,蝙蝠王把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