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吴建华 《海峡科学》2002,(4):43-43,45
本文通过事故案例对顶板事故的危害性进行分析,找出顶板事故的原因,并提出顶板事故的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2.
在分析煤矿顶板事故发生之因的基础上,探讨了预防顶板事故的主要环节,提出了预防顶板事故的安全措施。  相似文献   

3.
为了保证煤矿的安全生产和矿工的人身安全,文章主要论述了巷道顶板事故的种类、巷道顶板的事故种类上来分析巷道顶板事故的成因,并针对以上的种类及成因制定的巷道顶板事故的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4.
单体液压支柱采煤工作面顶板事故的控制是当前采矿技术的一大难题,本文融合近几年我国顶板管理与控制的成果,结合20年来的工作实践、经验、从顶板事故的分类入手,找出顶板事故发生的内在原因从而采取针对性强,技术性可靠的措施,达到控制顶板事故的目的。  相似文献   

5.
在我国,贵州、山西等省的主要经济支柱就是煤矿,其产量几乎占了我国煤矿总产量的一多半,相应的,也是煤矿安全事故多发的省份。而在煤矿的五大灾害中,最常见的就是顶板事故。以贵州省为例,2006年,贵州省共发生煤矿事故453起,其中256起为顶板事故,约占56%;因各种事故死亡的人数共计698人,因为顶板事故死亡人数为296人,约占死亡人数的42%;2007年,贵州省共发生煤矿事故407起,其中200起为顶板事故,比上年降低约7%;因各种事故死亡的人数共计544人,因为顶板事故死亡人数为210人,比上年降低5%。尽管顶板事故逐年减少,但是显而易见的,顶板事故还是占有着较大的比重,因此,防治煤矿顶板事故的发生时煤矿开采过程中安全生产的重要环节。  相似文献   

6.
本文讨论了用事故树方法进行回采工作面顶板事故安全评价的具体方法和步骤,提出了工作面顶板事故发生概率和风险率的计算公式,并提出了工作面顶板事故安全指标和事故法则的初步研究成果。  相似文献   

7.
煤矿矿井顶板事故发生概率及其危害程度的不确定性使得防治顶板事故非常困难。对煤矿顶板事故进行科学有效预防的难度在于没有科学的方法去量化风险因素,风险信息具有模糊性。为了有效减少煤矿顶板事故,更好地指导顶板事故防控政策的制定与实施。本文提出一种基于专家知识评估煤矿顶板安全性、顶板事件风险度和顶板应急预案投资效益的评估方法。利用专家调查法分析煤矿顶板事件发生的主要影响因素,对顶板事件安全性进行模糊综合评价;若煤矿顶板安全未达标,则进一步评估顶板风险事件发生的概率、严重程度和风险度;据此针对性地编制安全应急预案,并评估测算备选预案的经济效益,根据投资效益选择最优预案。实例分析表明这种利用专家知识的评估方法能够有效减少煤矿顶板事故。  相似文献   

8.
马志虎 《科技资讯》2013,(15):99-99,101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煤矿企业也不断的提高,煤矿事故频繁发生,瓦斯,顶板突水事故,然而,采煤工作面顶板事故是煤矿企业面临的主要生产安全事故之一。回采工作面顶板。这种事故往往会造成更严重的人员伤亡和经济损失,对煤炭生产造成主要威胁,甚至造成不良的社会影响。因此,在煤炭开采过程中,我们必须加强工作面顶板管控,回采工作面顶板有效地减少事故的发生,使煤矿生产安全,经济,社会效益更加显著。本文对煤矿采煤工作面顶板事故的形成过程和顶板事故的原因作了分析,并提出了不同的防治措施和日常安全管理工作的重点。  相似文献   

9.
孟迪  孔革新  胡超 《科技信息》2010,(4):313-314
本文对煤矿顶板事故发生的原因进行分析,对各类顶板冒顶事故发生的预兆进行总结,然后对采煤工作面及掘进工作面顶板事故提出了预防措施。  相似文献   

10.
顶板事故是煤矿的五大灾害之一。地方小煤矿顶板事故的多发要引起足够重视。要通过多角度和深层次事故原因分析,以及顶板管理专项整治,从血的教训中总结经验,对顶板管理探索并采取一些办法。  相似文献   

11.
利用钻孔资料,统计芦岭煤矿10#煤层顶板30m以内砂岩和直接顶的厚度。依据硬质岩石质量分数、直接顶厚度与采高的比值(Km)分析顶板的岩性类型和顶板的结构类型。结果表明:1”煤层顸板岩体岩性分为硬质岩体、中硬岩体和软质岩体三类,分别约占矿区的50%、35%、15%;顶板结构类型为老顶直接覆盖型、伪顸+老顶型、直接顶+老顶型和伪顶+直接顶+老顶型四种;顶板工程地质类型分为无周期来压、有周期来压和周期来压强烈三种,依次占矿区的49%、50%、1%。该矿地质条件较好,研究结果为矿区工作面布置方法、顶板支护方式的选择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2.
针对深部大跨度切眼顶板自稳能力差、变形剧烈、支护困难等问题,以赵固二矿1105大采高工作面切眼支护为工程背景,综合现场调研、理论分析、顶板探测等方法,分析了深部大跨度切眼冒顶机理和不同顶板的控制关键,提出了以接长锚杆支护为主导的顶板分区控制技术,阐明了不同顶板分区的控制原理。据此,对赵固二矿1105切眼二次成巷进行了支护设计,并进行了顶板下沉量和顶板失稳垮落规律监测,结果表明:接长锚杆与中部层位顶板共同形成的"锚固体岩梁"呈现出较好的稳定性,各层位顶板均得到了有效控制,保证了切眼顶板安全与正常服务。  相似文献   

13.
定向水力致裂能够有效降低坚硬顶板的强度和完整性,从而能够弱化顶板破坏时的能量释放和动力效应。采用定向水力致裂处理坚硬顶板,处理方式包括顶板分层和切断悬顶。为了研究定向水力致裂处理顶板起到的防冲效果,采用UDEC离散元分析软件对顶板致裂前后系统释放能量和系统动能进行了计算,研究结果表明顶板致裂后降低了系统释放能量和系统动能,从而减少顶板和煤体能量积聚,降低了冲击地压发生的危险性。  相似文献   

14.
矿井生产过程中,顶板事故频发,对煤矿安全生产威胁巨大,有必要明确煤层顶板力学性质和稳定性。本次研究以大同煤田同忻矿为研究对象,收集钻孔地质资料,总结了各可采煤层厚度特征和空间展布特征,确定了各煤层顶板类型;采集各煤层顶、底板岩心样品,以岩石力学测试实验为手段,得出了顶、底板岩石的抗压强度、抗拉强度和抗剪强度等力学参数,明晰了煤层顶板岩石类型和稳定性,并针对此提供了相应建议。结果表明,研究区发育山2#、山4#、2#、3-5#、8#和9#煤层共6套可采煤层,其中太原组3-5#和8#煤层为主采煤层;山2#煤层顶板多为中硬岩,稳定性相对较好,山4#煤层顶板类型多为直接顶和老顶,伪顶区域小规模存在,多为中硬岩和硬岩,稳定性较好;2#煤层可采区域顶板类型主要为直接顶和老顶,软岩—坚硬岩皆有分布;3-5#煤层顶板类型区域内以直接顶为主,大面积连片分布,伪顶和老顶穿插分布,主要为软—中硬岩;8#煤层顶板类型多为直接顶和老顶,伪顶罕见,软-中硬岩皆有存在;9#煤层顶板类型伪顶、直接顶和老顶穿插分布,软岩—中硬岩皆有发育。研究结果对于研究区矿井安全开采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5.
论文指出对采场冒顶事故的研究是矿山压力及其控制的重要组成部分,回顾了我国对顶板灾害研究的发展,重点分析了我国对“老顶来压预测预报”、“局部冒顶防治”和“采场顶板动态与支护质量监测”的研究,进一步论述了发展顶板灾害研究的方向。  相似文献   

16.
平屋面防水措施及构造的改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简述了施工平屋面防水采取的措施,从屋面排水坡度、屋面防水基层、屋面温度变形、女儿墙泛水等方面,介绍了屋面防水构造的改进方法。  相似文献   

17.
根据现场实测,采用统计回归与理论分析方法,对鸡西矿务局单体支柱工作面顶板压力计算方法进行了分析和研究,利用来高与直接顶厚度的比值确定老顶岩层作用在直接顶的压力,最后推导出较实用的顶板压力计算方法,并在鸡西进行了应用。  相似文献   

18.
本文建立了老顶周期断裂前后的弹性基础梁模型,分析了老顶断裂位置及其在采场前方的矿压显现。研究表明,老顶通常在煤壁前方断裂,断裂时煤体上出现“压缩—反弹—压缩”三个区域,利用相应的显现可成功预报顶板来压。文中讨论了有关因素对断裂位置及显现的影响。  相似文献   

19.
根据矿井回采工作面顶板情况,对回采工作面顶板冒高进行了估算,得到顶板冒高范围,揭示了回采工作面顶板破坏规律,为回采工作面顶板管理提供了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20.
锚杆支护是一个隐蔽性工程。如何保证锚杆支护巷道的可靠性,是锚杆支护的关键环节。结合煤矿企业的生产和锚杆技术现状,阐述了提高锚杆支护可靠性的途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