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企业资源计划与数据仓库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传统的ERP系统属于典型的联机事务处理系统,它只是为企业决策层及员工提供了一个决策运行手段的管理平台,而不能直接提供满足决策所需的信息,即传统的ERP系统是很好的一个后台管理系统,而企业发展需要其同时具有前台管理功能,因而传统的ERP系统具有一定的局限性。而集成数据仓库的ERP系统则可以很好地实现这一功能转变,弥补传统ERP系统的局限性。与ERP系统以体系化结构方式集成的数据仓库能够在ERP系统运行过程中采集数据进行分析,并能将样本数据和分析结果存入数据仓库以便用户查询使用,帮助用户发现ERP系统积累的数据的潜在价值,进而帮助企业建立长久、广泛的竞争优势。  相似文献   

2.
陈宇莹 《广东科技》2008,(12):89-91
在现代信息环境中,信息技术的主导地位越来越明显,信息资源管理人员的主要任务将不再是从事具体的信息资源的采集、组织、存储、检索、开发和传播工作,而将主要从事信息资源管理的研究,并设法将研究成果转化为信息技术,然后由这些信息技术组成的自动化系统代替人来完成上述这些具体工作。企业资源管理计划(Enterprise Resource Planning,简称ERP)体现了当今世界上最先进的企业管理理论,并提供了企业信息化集成的最佳方案。它将企业的物流、资金流和信息流统一起来进行管理,对企业的人力、资金、材料、设备、方法(生产技术)、信息和时间等各项资源进行综合平衡和充分考虑,最大限度地利用企业的现有资源取得更大的经济效益,科学、有效地管理企业人、财、物、产、供、销等各项具体业务工作。本论文从现代企业信息资源管理计划的角度出发,结合了实际情况,深入分析、研讨企业的信息资源管理业务状况。本论文由两大部分组成。第一部分是ERP概述,主要讲述ERP理论的形成,ERP今后的发展趋势,第二部分是ERP构成,主要讲述ERP系统总流程图,ERP系统功能模块。  相似文献   

3.
面向ERP系统实施的知识管理体系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知识管理可以从输入和输出两个方面有力地支持ERP系统 (企业资源计划系统 ) ,从选型、安装到使用的全生命周期的实施工作。笔者通过较为广泛的调查分析 ,并结合亲自参加过的我国若干机械制造企业ERP项目的实施经验 ,根据知识管理的基本理论 ,探讨了ERP系统实施中的知识管理问题 ,从系统选型、安装到使用三个阶段 ,以及信息的输入和输出设计两个方面 ,初步构建了支持ERP系统实施的知识管理体系  相似文献   

4.
国有企业和非国有企业对实施ERP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据资料统计:中国已经花费数亿美元投资ERP系统,到2001年,有1000多家公司实施了ERP系统。几乎300家企业用了SAP’s R/3软件(Martinsons,2004)。到2003年为止,只有2.9%中国企业实施了ERP,但在这些企业中,仅仅30%的企业熟练地实施了ERP,只有10%从ERP中受益。从这些数据表明绝大多数企业由于各种各样的原因或困难并不能成功地实施ERP。一般而言,绝大多数国有企业规模比较大,而非国有企业大多都是中小规模的。在中国,由于公司的所有权形式是多种多样的,本文将把公司所有权形式看作是一个重要的因素,因为它对实施ERP有着重要的影响。Martinsons(2004)研究发现在国有企业与非国有企业之间实行ERP的区别,包括实施过程和实施的结果,非国有企业实施ERP要比国有企业成功得多。  相似文献   

5.
徐东岳 《科技咨询导报》2007,(18):115-115,117
在企业信息化的大潮流下,信息管理系统的应用在中国企业中开始逐渐普及,如何做好企业的ERP(企业资源规划),成为众多企业CIO们的核心问题,本文通过对海尔ERP成功案例进行分析和研究,通过对ERP特点的阐述,以期待能给企业建立ERP系统提供一些帮助和建议。  相似文献   

6.
基于Intranet的ERP和CRM系统整合机制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在信息一体化的竞争环境下,企业必须有效整合以ERP(企业资源计划)为核心的内部资源和以CRM(客户关系管理)为核心的外部资源。通过从企业关键价值体系、业务管理和技术层面研究了ERP和CRM系统的整合机理,指出了ERP和CRM整合的必然性.在对目前已有的ERP和CRM整合机制进行了深入剖析的基础上,提出了基于Intranet的ERP和CRM系统整合机制。通过建立基于Intranet的信息互动交流平台使得企业能低成本高效益的整合ERP和CRM系统,实现系统的强势整合,从而为企业提供共享内外部信息,知识等资源的平台,提高企业竞争能力。  相似文献   

7.
生物信号的非平稳特性使得经典的时域分析方法和频域分析方法不能更好地描述信号的局部特征,而联合时频表示可以有效地反映信号的瞬时频率特性.事件相关电位(ERP)是指在特定认知任务下获取的脑电信号,它与刺激所引起的皮层电位直接相关,ERP信号的时频分析将有助于从更深层次上解读其中蕴涵的丰富信息.本文在对几种典型时频表示方法的比较基础上,提出了一种基于滤波器组-Hilbert变换的信号时频表示方法,将这几种方法应用到模拟信号的结果表明,该方法可以更好地保留信号时频特征的细节.因此通过将滤波器组-Hilbert变换方法应用到心理学经典Stroop任务的ERP信号分析中,除了可以得到与心理学传统ERP分析一致的结果外,还可以获取比之更为丰富的信息.  相似文献   

8.
影响我国企业成功实施ERP系统的主要原因分析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ERP系统是基于供应链管理的思想和方法 ,在MRPⅡ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集成化信息管理系统 ,代表了制造业企业在信息时代管理革命的发展趋势。其主要宗旨是将企业内部和外部资源充分调配和平衡 ,提高企业的市场竞争力。本文在对ERP系统的基本思想及特点阐述基础上 ,重点对影响我国企业成功实施ERP系统的主要原因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9.
详细地分析了输电线路杆塔设计信息的计算机处理过程和数据、图形的处理方法,开发出一个完整的杆塔设计信息管理系统.使用该软件系统可以大大地降低人工查找信息的复杂程度,简化设计过程,提高工作效率,并可将“母型塔”直接转换为AutoCAD文档而进入设计绘图、修改状态,方便设计师的工作.  相似文献   

10.
11.
勘误表     
《科学技术与工程》2006,6(6):782-782
  相似文献   

12.
13.
Excel在报表打印方面优势突出,可以弥补VFP中报表工具的不足.二者交互使用的方法很多,结合实例重点介绍导入、导出法.  相似文献   

14.
试题库系统在教学中应用日渐广泛,组卷算法是试题库系统的核心问题。本文主要对现有的常用的组卷算法进行分析,总结其优缺点,提出了一种中间表组卷算法,这种算法适用于小型的试题库系统。  相似文献   

15.
针对图像进行准确数字化描述是计算机图像处理的关键问题。在图像特征提取过程中,采用链码表和线段表描述特征向量的数据结构。首先进行轮廓跟踪,用行扫描得到图像轮廓起点,然后采用链码跟踪技术得到封闭的轮廓信息--链码表,直到所有的轮廓跟踪完毕为止。再通过线性转换得到线段表,最后根据链码表和线段表分别求出周长和面积等特征。此方法已在Visual C++平台实现,经验证,采用链码表和线段表两种结构可准确求出图像几何形状特征。  相似文献   

16.
印度正弦表与唐代正切函数表之比较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为澄清印度正弦表与唐代僧一行(683-727年)正切函数表的关系,采用中、印数学比较的方法,分析唐代传入中国的印度《九执历》中所载印度正弦表的构造方法,并与僧一行所编《大衍历》中的晷影差分表比较。结论指出:僧一行的数表没有利用传入中国的正弦表的结果推算,而是在中国天文学史上独立创造的。  相似文献   

17.
孙萧寒 《甘肃科技》2005,21(12):69-70,49
数据库设计过程中确定表的数据结构是非常关键的一步。设计满足标准的数据表利于节省磁盘空间、便于维护,但是这样的表在实际的使用过程中可能会产生整个系统的低效。本文分析了五种情况可以以反规范换取高效以求得规范与反规范的平衡。  相似文献   

18.
每个大学生都有自己的性格特点,针对他们的性格特点,在乒乓球教学中改变传统的教学方法,以人为本,抓住学生的心理特征,锻炼意志品质,引导学生形成终身体育思想。  相似文献   

19.
讨论在大型物资统筹供应决策支持系统中构造智能决策规则模型的一种方法.该方法的实质是通过将传统决策表加以扩展,使系统中那些知识结构松散的经验规则,形式化为智能决策规则模型,从而增强其结构性和可操作性,有效支持对其它信息的操作.  相似文献   

20.
人因失误的后果-前因追溯表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认知可靠性和失误分析方法(CREAM)属于第二代人因可靠性分析方法。该文研究CREAM中的追溯分析方法在人因失误事件根原因分析中的应用,对人因失误基本原因的分类和后果前因关系进行归纳、整理和补充,给出了简洁的后果前因追溯表和具体的追溯分析步骤和框架,便于实际应用。应用于ThreeMileIsland事故中的一个重要人因失误事件的追溯分析,得出了设计、规程和认知等方面的根原因。结果表明,追溯分析方法在工业系统人因事故的根原因分析中是实用而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