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研究了咪唑类离子液体[Cnmim]Br与传统阴离子表面活性剂SDS混合水溶液的性质,结果显示混合水溶液性质随咪唑阳离子上烷烃链长的变化而呈现出明显的不同。当离子液体取代烷基链的碳数大于或等于6时,混合体系可以自发地分为共存的两相,即双水相。共存的两相界面清晰、性能稳定且能有效萃取染料二甲酚橙,有望成为新型高效的分离体系,在生物活性物质的纯化、分离中发挥作用。混合体系中离子液体和传统表面活性剂相对含量的改变引起混合溶液中表面活性剂聚集体尺寸和形态的变化,最终导致双水相上、下两相表观现象的差异。此外,离子液体、SDS头基间库仑力作用、烷烃链的疏溶剂力以及离子液体与SDS的协同效应,是形成溶致液晶的重要驱动力,导致较低浓度下十字花纹理层状液晶(LC)的生成。  相似文献   

2.
对离子型表面活性剂十二烷基硫酸钠、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与非离子表面活性剂聚氧乙烯油醇醚、烷基酚聚氧乙烯醚混合体系溶致液晶的相图及层状液晶的结构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当非离子表面活性剂中极性基较小时,其相行为类似于脂肪醇,易和离子型表面活性剂共同形成层状液晶。当非离子型表面活性剂极性基较大时,与离子型表面活性剂易形成六角液晶。在混合体系中阴离子表面活性剂比阳离子表面活性剂与聚氧乙烯型非离子表面活性剂的相互作用更强一些,表现为相图中形成的液晶区域较大。当离子型表面活性剂确定时,与脂肪醇聚氧乙烯醚复配比与烷基酚聚氧乙烯醚复配可形成液晶的范围更宽。  相似文献   

3.
对离子型表面活性剂十二烷基硫酸钠、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与非离子表面活性剂聚氧乙烯油醇醚、烷基酚聚氧乙烯醚混合体系溶致液晶的相图及层状液晶的结构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当非离子表面活性剂中极性基较小时,其相行为类似于脂肪醇,易和离子型表面活性剂共同形成层状液晶。当非离子型表面活性剂极性基较大时,与离子型表面活性剂易形成六角液晶。在混合体系中阴离子表面活性剂比阳离子表面活性剂与聚氧乙烯型非离子表面活性剂  相似文献   

4.
制备非离子表面活性剂P123(聚氧乙烯-聚氧丙烯-聚氧乙烯(PEO-PPO-PEO))、十二烷基硫酸钠(SDS)和水形成的3组分体系液晶并研究其性质.采用偏光显微镜(POM)及小角X射线散射技术(SAXS),观测体系内各组分不同质量分数时的双折射现象和液晶织构,并确定样品相态.结果表明:当wP123=w(H2O)=45...  相似文献   

5.
双子阳离子表面活性剂溶致液晶的流变性质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研究了双子阳离子表面活性剂在水溶液中形成的溶致液晶的流变性质.根据体系流变性质的变化和偏光显微镜照片发现,随双子阳离子表面活性剂质量分数的增加,体系中依次可以形成胶束、层状液晶、六角状液晶和立方状液晶.用液晶的空间构型解释了实验结果.  相似文献   

6.
本文采用密度泛函理论B3LYP方法在6-31G(d)水平上,用Gaussian03程序对1-乙基-3-甲基咪唑四氟硼酸盐离子液体进行了理论计算,几何优化得到两种旋光异构体,通过计算得到电荷分布、热力学参数、振动频率以及分子轨道参数,对优化结构的电荷特性、热力学性质、振动特性、分子轨道进行了综合分析。结果发现有一部分电荷从阴离子转移到阳离子,阴阳离子间共形成了5对氢键,使阴阳离子间的静电作用减弱,这是导致离子液体熔沸点低的一个重要原因;咪唑环上与甲基相连的N原子与甲基上H原子也有相互作用,此作用会影响到阴阳离子间的静电作用与氢键作用的强弱变化趋势,并且红外吸收比较强的C-H键都参与了氢键的形成。  相似文献   

7.
阴离子表面活性剂(十二烷基苯磺酸钠)和离子液体(1-丁基-3-甲基咪唑四氟硼酸盐,离子液体[Bmim]BF4中)和水的混合物在一定组成范围内能自发形成两个独立的水相(水溶液两相体系,ATPS):一个是表面活性剂富相,另一种是离子液体富相.在20.0℃测定了十二烷基苯磺酸钠/[离子液体]BF4/水三元体系的相图.采用浊度滴定法确定了不同特定区域的边界线.结果表明:双水相区域接近水-离子液体[Bmim]BF4的一侧,比较狭窄.探讨了双水相的形成条件,组分以及它们的物化性能.同时测定了温度、表面活性剂和离子液体的含量对ATPS的相分离时间和相体积比的影响.用透射电子显微镜(TEM)和稳态荧光猝灭测量(SFQM)技术得到的结果表明,发生两相分离可能是由于体系中有较大的胶束聚集体存在引起的.  相似文献   

8.
采用动态光闪射、透射电子显微镜、流变仪等手段初步探讨了双十八烷基二甲基氛化铵(TA-100)水溶液内部胶束大小、形貌以及溶液的流变性质,借助偏光显微技术观察了TA-100表面活性剂形成的各相异性水溶液的液晶织构.研究发现,溶液中表面活性剂聚集体的平均粒径、溶液流变性质随表面活性剂的质量分数发生规律性变化,TA-100本...  相似文献   

9.
双阴离子吗啉型离子液体结构性能的量子化学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用密度泛函理论在B3LYP/6-31G*的计算水平上研究了同种阳离子不同阴离子或同种阴离子不同阳离子的吗啉型离子液体对其优化结构和结合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同一种离子液体形成两种构型(mon构型和orth构型),阴阳离子间主要通过6个氢键相互作用,除了乙醇N-甲基吗啉二氯中最强的氢键是Cl-与O原子上的H原子形成的氢键外,其他两种阳离子,卤素离子与吗啉环上3位和4位碳上的氢质子之间的氢键作用最强;所有的反应均是放热反应,阴阳离子之间的相互作用能非常大,说明阴阳离子之间均形成较强的相互作用,不同的阴离子和阳离子对其结合能都有影响.  相似文献   

10.
利用密度泛函理论,对6种氨基酸阴离子和不同链长咪唑阳离子形成的离子液体的结构、阴阳离子间相互作用以及碱性进行理论研究。优化得到5种稳定构型,并且阴阳离子间存在2种氢键。利用分子中的原子理论(AIM)、非共价键相互作用理论(NCI)及自然键轨道理论(NBO)进行分析,结果显示阴离子羰基中的O与H(C2)能形成更强的氢键且具有一定的共价性质。利用最负表面静电势(V_(s.ming))和平均局部离域化能(I_(s.ming)),在微观水平上对氨基酸离子液体的碱性进行分析,发现当引入氨基或羟基到阴离子中时,离子液体的碱性变强。  相似文献   

11.
测定了双十六烷基二甲基氯化铵正丁醇/水体系三元相图,确定了溶致液晶区的存在.应用2H核磁共振的方法结合液晶纹理像片做对照,对液晶的精细结构变化进行了研究.并利用差示扫描量热手段对液晶的相态转变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2.
在25℃下测定了十二烷基硫酸钠(SDS)/正戊醇/水三元体系的相平衡,确定了液晶区域的边界范围,在液晶区域内选取一系列样品点,用差示扫描量热法(DSC)与液晶纹理对照,研究了该体系的液晶结构特点.结果表明,在恒定温度下,该体系存在着两个液晶区域,并且随含水量的增加,液晶结构发生不同的变化.当组成固定时,体系的液晶相结构随温度升高也发生变化.  相似文献   

13.
Introduction  Mostpreviouslyreportedchiralliquidcrystalswerelaterallyunsubstitutedormono-substituted[1].Certainlaterallydifluoro-substitutedsystems(ondifferentrings)haveanS*CAphase[2].TheS*CSAS*AN*IsequencediscoveredinaTGBAsystembyBouchta[3]wasduetolateralfluoro-substituents,whichsuggeststhatlateralfluoro-substitutentsdonotsimplylowerthemeltingpointsandcompresstheformationoftheunderlyingsmecticphases,butinfluencethemesomorphiccharactertoagreaterextent.Amongthesechiralliquidcrystals,th…  相似文献   

14.
A series of sandwich-type tungstoarsenates heteropoly compounds with As/W ratio of 4/30, Na16[As4W30M4(H2O)2O112]·XH2O (M = Zn,Cu,Co,Ni,Mn and Cd), have been synthesized for the first time and structurally characterized by elemental analysis, IR and 183W NMR spectra. The crystal structure of Na16[As4W30Cu4(H2O)2O112]·63H2O was determined to be a triclinic system, of P1 symmetry, a = 1.2721(3) nm, b = 2.451 6(5) nm, c = 2.6450(5) nm, α= 89.90(3)°,β= 77.32(3)°, γ= 89.96(3)°, 2=2. Using tetrahepty lammonium bromide as a phase transfer reagent, [As4W30Cu4(H2O)2O112]16- was transferred from aqueous solution to organic phase (benzene), and the heteropolyanion lost the coordination water molecules to form the coordination-unsaturated ion. After lactic acid was added to the benzene solution, the coordination-saturation was recovered. By esterification reaction between lactic acid and cholesterin, the latter was attached to the heteropolyanion indirectly. Therefore, a new type of lyotropic liquid crystal was obtained, which was characterized by a polarimicroscope, DSC and variable temperature wide-angle X-ray diffraction.  相似文献   

15.
郑文军 《广西科学》2004,11(1):30-36
硅上铁电液晶显示器是以Flos空间光调制器为光引擎的微显示系统,空间光调节器的工作原理与表面稳定型铁电液晶器件相同。硅上铁电液晶微显示器运行时,图像信号被编码后经由空间光调制器加载到光波前,再通过光学系统解码读出,灰度和色彩则可通过时序编码方法来产生。  相似文献   

16.
为了降低聚酰胺的熔融温度,运用分子设计的方法,采用芳香族和脂肪族两类二元胺共缩聚,成功地合成了三个系列的热致液晶聚酰胺。这些共聚酰胺具有300℃以下的熔融温度100℃以上液晶温度范围和稳定的液晶相。通过偏光显微镜、X光衍射分析和DSC分析等手段,确认上述热致共聚酰胺液晶为向列型液晶。  相似文献   

17.
采用新的路线合成了两类共8个文题液晶化合物。其中,中间体对烷氧基苯酚产率由30%提高到50%以上,并对关键中间体对氯联苯的合成方法作了较大改进,产率提高到了20%,批料合成量提高了10倍。元素分析、红外光谱及质谱分析确证了文题化合物的分子结构,测定了其液晶相态的相变温度。并通过混合配方,得到温度显示范围较宽的热变色液晶材料。  相似文献   

18.
以新的路线合成了两类文题化合物共七个液晶单体,合成了催化剂(1,3-双-(二苯基膦基)丙烷-二氯化镍)和光活性中间体(S)-2-甲基丁基苯酚,获得了较高的产率及纯度。经元素分析、质谱和红外光谱分析确证了化合物的分子结构,测定了其液晶相态。进行了配方尝试,得到了对温度变化敏锐的热变色液晶材料,具有较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9.
负介电向异性(△ε)液晶广泛应用于DS、ECB、GH、FLC、PDLC、VA-TFTMDVA-TFT等模式的液晶显示中。此类液晶可以用来调节液晶混合物的△ε/ε⊥以改善液晶显示器件的电光特性,对侧向氟取代负介电各向异性液晶的结构、性质和应用作了论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