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采用组合纤维填料作为载体的序批式生物膜反应器进行了生物除磷的试验研究.结果表明,在生物除磷过程中,污水中的VFA总量与溶解磷的吸收量具有较好的相关关系,去除1 mg溶解磷大约需要20 mgVFA-COD;为获得稳定良好的生物除磷效果,COD负荷不能太高,否则过多的有机物进入好氧段将引起非聚磷菌的好氧异养微生物异常增殖,导致聚磷菌被洗出;同时COD负荷也不能太低,还要满足反应器中聚磷菌量能够实现净增长;磷的厌氧释放量和好氧吸收量具有良好的相关性,为提高除磷效率必须保证足够的厌氧磷释放量.图5,表1,参12.  相似文献   

2.
污水—海水混合体系中磷和有机物的吸附过程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通过实验室模拟实验,较详细地研究了城市污水和海水混合水体中磷和有机物(以COD为标度)的物理化学吸附、生物化学吸附、光化学降解以及生物吸收等过程。结果表明,污海混合体中有机污染物可通过吸附、光化学氧化以及生物吸收得以净化,对不同比例的污海混合水体中的总磷(TP)、溶解总磷(TDP)、有机物(COD)的吸附情况略导,但总的衰减趋势具有相似的规律,浮游植物也可以逐渐吸收利用生活污水中磷和有机物从而净化污水。  相似文献   

3.
厌氧间歇曝气生物膜系统用于生活污水的生物除磷。研究了运行方式对间歇曝气生物滤池除磷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序批运行方式相比,ACF(aerobic continuous feeding)运行方式可以有效提高生物膜除磷系统的净吸磷能力,采用不同于传统反冲洗方法去除生物膜中富集的磷,可以使间歇曝气滤池在长周期条件下保持良好的运行性能,减少滤池的反冲洗频率。ACF方式下,有机物与磷酸盐的分布及变化特征表明间歇曝气池内可能存在着微生物不同种群的空间分布。  相似文献   

4.
SBR法处理城市污水中最佳曝气时间的探讨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介绍SBR法工艺处理广东地区域市污水.曝气时间控制在120min左右,就能既有效去除有机物,又可以达到脱氮除磷的目的.  相似文献   

5.
用天然矿物方解石与硬石膏晶体粉末按10:1-15:1质量比配成混合矿物,在粒径为120800目、时间约为10h,pH值为5-10,温度在25℃-30℃的条件下,除磷率在89%-99%,最终处理后的水体磷平衡浓度在0.4—0.1mg·L^-1。左右;同时,混合矿物的除磷总量与硬石膏用量呈正相关,从而使得在富磷水体中除磷的定量化成为可能.该工艺除天然矿物方解石与硬石膏外,不需要添加其他化学药剂;能够广泛应用于城市生活污水、工业废水的除磷,还可以应用于农村分散式生活污水,大、中、小型的富营养化景观水体的除磷.  相似文献   

6.
针对传统生物脱氮除磷工艺处理生活污水时碳源不足、聚磷菌与反硝化菌对碳源存在竞争、泥龄矛盾难以协调等问题,提出了双污泥反硝化聚磷-诱导结晶磷回收新工艺.该工艺不仅可以有效提高污水脱氮除磷效率,还可实现磷资源的有效回收.针对该新型工艺,以厌氧释磷的富磷上清液为研究对象,利用对比试验优选结晶柱在生物系统中的位置,并考察结晶柱中钙盐投加量对化学除磷的影响.结果表明:从优化结晶过程p H的角度考虑,诱导结晶化学除磷系统宜放置于厌氧沉淀池后;钙盐投加量的增加并不能显著增加磷回收率,但在增加沉淀过程后,增加钙离子投加量可明显提高化学除磷量;粗糙的晶种表面更容易聚集钙磷结晶物,无定形钙磷化合物可能为结晶产物的主要前驱物.  相似文献   

7.
在序批式反应器中考察不同好氧反应时间(tAHR)条件下两段式厌氧氨氧化工艺中除有机物除磷系统活性污泥吸附有机物和磷的能力,以及相应条件下系统的稳定性。研究结果表明:当好氧反应时间为40~60 min时,系统对污水中有机物及磷的去除能力较强,污泥沉降性能良好,但胞内贮存物聚-β-羟基烷酸(PHA)与污泥碳含量随好氧反应时间的递增而缩短;当好氧反应时间为30 min时,系统对污水中有机物及磷去除效果较差,且系统发生严重的污泥黏性膨胀,不适合长期运行。综合考虑除有机物除磷系统在不同好氧反应时间下对有机物与磷的吸附效果、资源与能源回收的潜力及系统长期运行的稳定性,推荐tAHR=40 min为"两段式厌氧氨氧化工艺"中除有机物除磷系统的最优好氧反应时间控制参数。  相似文献   

8.
有机碳源对生物除磷的影响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研究了不同浓度乙酸盐和不同基质的有机碳源对序批式生物膜法生物除磷的影响以及磷的厌氧释放量和好氧吸收量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为获得稳定良好的生物除磷效果,厌氧时间必须保证生物易降解有机物在厌氧过程基本去除,同时COD负荷也不能太低,还要满足反应器中生物量能够实现净增长。研究认为乙酸盐能够较好地刺激聚磷菌厌氧释磷达到过量生物除磷,磷的厌氧释放量和好氧吸收量具有良好的相关性,为提高除磷效率必须保证足够的厌氧磷释放量。  相似文献   

9.
脱氮除磷膜-生物反应器的除磷效果及特性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为了研究在脱氮除磷膜-生物反应器中的除磷效果及特性,主要考察了反应器处理生活污水过程对总磷的稳定去除效果,以及生物生长除磷、反硝化聚磷、好氧聚磷、膜截留除磷等不同除磷途径对除磷的贡献.试验结果表明,该工艺取得了较好且稳定的除磷效果,总磷的平均去除率为92.0%.在脱氮除磷膜-生物反应器中,缺氧区发生的反硝化聚磷占到了生物聚磷总量的34.0%~38.6%,反硝化聚磷得到了强化.此外,膜本身对胶体形态磷有一定的截留作用,对进一步降低出水磷浓度起到了一定作用.  相似文献   

10.
该文介绍污水除磷工艺的现状及研究动向;着重介绍污水强化生物除磷工艺及其影响因素如碳源、pH值、温度等,并结合此工艺探讨如何实现磷回收;指出实现从污水中去除磷的目的和磷资源的可持续发展的污水除磷和回收磷相结合工艺,应是将来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11.
物理化学法处理含铜废水及铜二次资源化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综述采用无机吸附剂、有机吸附剂、有机-无机复合材料吸附剂以及生物吸附剂等物理化学方法处理含铜废水及铜二次资源化的研究应用情况.物理化学法处理含铜废水的主要机理为表面能吸附、离子交换、螯合、膜分离、渗透等.物理化学法处理含铜废水具有处理方法简便、吸附剂可重复使用、无二次污染以及铜可回收利用等优点.  相似文献   

12.
再生水回用是解决水资源危机的重要途径,但是城市污水厂二级出水中仍含有大量的污染物,对人们的身体健康存在着潜在威胁。为保证再生水回用的安全性,本研究通过探究生物膜慢滤-次氯酸钠消毒组合工艺处理污水厂二级出水的方法研究了该工艺对水中的有机物和条件致病菌的去除效能,并对其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表明,相同滤速下,生物膜慢滤较慢滤对溶解性有机物的去除效果好,滤速为20 cm/h时对DOC的去除效果最佳;生物膜慢滤对富里酸类有机物、微生物副产物类有机物、腐殖酸类有机物的处理效果均比慢滤好;相同滤速下,生物膜慢滤对浊度的去除效果优于慢滤;在NaClO最佳投加量8.0 mg/L(以有效氯浓度计)的条件下,生物膜慢滤-NaClO消毒组合工艺对军团菌、铜绿假单胞菌均有较好的去除效果,且NaClO对于自由悬浮态条件致病菌的去除效果更优;另外,较低pH值和较高水温更有利于NaClO消毒对水中条件致病菌的去除。可见,生物膜慢滤-次氯酸钠消毒工艺可以有效控制二级出水中的有机物和条件致病菌等污染物,可以一定程度上保证再生水回用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13.
两相厌氧生物技术处理环氧树脂生产废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采用两相厌氧生物技术处理环氧树脂生产废水。试验结果表明:经过AMBR和EGSB反应器处理后,COD去除率达到91%,SS去除率达到67%;进水在产酸器AMBR反应后,pH值由6.8降至5.86,VFA由1265 mg/L升至3862 mg/L,酸化效果较好;经产甲烷器EGSB反应后,pH值和VFA分别为7.61和206 mg/L,产甲烷效果良好;经过后续工艺SBR处理后,出水符合国家污水综合排放标准。  相似文献   

14.
用生物法去除工业废水中的重金属离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利用厌氧生物处理法,通过硫酸盐还原菌作用产生的硫化氢作为沉淀剂去除工业废水中的重金属离子,用含锌的化纤废水进行试验,锌的浓度可降低到1mg/L以下,同时还可去除废水中的有机污染物。  相似文献   

15.
将转炉渣破碎、筛分后与粘结剂和造孔剂混合,制备钢渣滤料,并考察其除磷性能。结果表明,制备钢渣滤料的最佳原料配比为钢渣:粘土:淀粉=5:2:1,最佳烧结条件为1100℃,30min;对含磷2~25mg/L的水样,达到吸附平衡的时间随着浓度的升高而延长,反应2h可保证达到吸附平衡;对pH为3—7的废水均具有理想的吸附效果,对碱性废水的吸附效果下降;不同温度条件下钢渣滤料对磷的吸附过程属于单分子层吸附,以化学吸附为主,符合Langmuir模型(线性相关系数R2〉0.98);且最大吸附量随着温度的上升而增加,升温有利于吸附进行;通过破碎和重新造粒,可有效提高钢渣的除磷效果。  相似文献   

16.
地表水中藻毒素的监测与控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大量含氮和磷的废水流入湖泊和江河,导致淡水污染现象日趋严重.污染的最主要危害是释放多种藻毒素,因此如何有效控制、去除藻毒素是摆在中外环境科学领域的一个难题,目前水体中藻毒素的监测方法主要有生物法、化学法、免疫法等;控制的方法主要有常规净水工艺、生物处理、光降解与光催化氧化以及臭氧氧化等.  相似文献   

17.
采用复合滤池-人工湿地组合工艺处理城市高污染水,考察了组合工艺对污染物的去除效果及稳定性的影响。结果表明,有机物的降解和硝化主要在滤池中完成,氮、磷则通过人工湿地进一步去除。温度的季节性变化对磷的去除效果有少许影响,碳源不足限制了脱氮效果,组合工艺对污染物的处理效果稳定,出水中COD、TP、NH4+-N、TN平均质量浓度分别为16.39、0.38、1.44、16.38 mg/L,出水水质可达到城市杂用水水质标准。  相似文献   

18.
COD进水浓度对SBMBBR脱氮除磷效果影响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研究了序批式移动床生物膜反应器(SBMBBR)中COD进水浓度对同步脱氮除磷效果的影响.维持进水PO3-4-P浓度为10 mg/L、NH3-N浓度为40 mg/L左右,COD浓度为200~800 mg/L,研究了反应器的脱氮除磷效果.结果表明:厌氧释磷量在COD进水浓度为450 mg/L时达到最大,为61.2 mg/L;之后,增加COD进水浓度不利于磷的释放.在厌氧段初期,TN便有超过30%的损失,可能是因生物吸附造成的.好氧时TN和磷均损失较大,说明在生物膜上很可能发生了同时硝化反硝化和反硝化聚磷.一定范围的COD浓度能促进TN的去除.TN去除率在COD进水浓度为450 mg/L时达到最大,为87.8%,氮磷的去除与生物膜的生物量和生物膜厚度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9.
采用SMT法(standards,measurements and testing harmonized protocol)分析了福州西湖表层沉积物磷的赋存形态和垂直方向溶解性磷质量浓度梯度.结果表明,福州西湖表层沉积物总磷质量比在711~1 654 mg/kg之间,沉积物中以无机磷为主,活性较大的有机磷和铝/铁形态磷的质量分数为70%~90%,表明沉积物具有较大的释放磷潜能;沉积物间隙水与上覆水体之间存在明显的总磷和溶解性磷的质量浓度梯度,在外源磷负荷减少的情况下,溶解性磷将从间隙水扩散到上覆水体,影响福州西湖水体的富营养化水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