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运用区域重心、地理集中指数等分析方法,对广西北部湾经济区1998-2010年人口与经济空间分布关系进行研究,并结合不一致指数对经济区发展类型进行了划分。研究结果显示:北部湾经济区人口重心位于几何中心的东南方向,经济重心则由位于几何中心的东南方向往西南方向转移,并呈现南北波动的格局,人口重心的移动远远慢于经济重心的移动;研究时段内北部湾经济区人口与经济地理集中度沿着南宁-北海一带分布;根据这两个地理集中指数将北部湾经济区各县(市)分为三种类型:人口集聚滞后于经济集聚、人口集聚与经济集聚协调发展和人口集聚超前于经济集聚。  相似文献   

2.
采用1997—2014年西安市10区3县文化产业和GDP数据,运用重心模型和地理集中度方法,对西安市文化产业与区域经济空间耦合特征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西安市文化产业重心与经济重心在空间分布上存在一定偏差,但总体上存在耦合关系;文化产业地理集中度整体上南高北低,经济地理集中度为中间高、四周低。文化产业与区域经济的发展呈现明显的圈层结构,以内城为核心向外扩散式发展,与经济发展相比文化产业在区域间差异更大。根据耦合度指数将西安市文化产业发展划分为滞后型、协调型、超前型三类区域。区位条件差异、文化产业地位以及产业结构调整是影响西安市文化产业发展与区域经济空间耦合关系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3.
基于三峡库区重庆段22个区县1997—2011年人口和GDP数据,计算各区县的人口地理集中度、经济地理集中度和二者的耦合指数,分析三峡库区重庆段各区县人口和经济集聚特征,人口与经济耦合类型,并在Geoda软件支持下对各区县人口与经济耦合指数进行全局空间自相关分析和局部空间自相关分析。研究结果表明,三峡库区重庆段人口地理集中度和经济地理集中度均呈现出西南高东北低的分布特点;根据人口与经济地理集中度耦合指数将三峡库区重庆段22个区县划分为人口集聚超前于经济集聚、人口集聚与经济集聚协调发展、人口集聚滞后于经济集聚等3种划分类型;全局空间自相关分析表明1997—2011年研究区人口与经济空间耦合具有较高空间集聚特征但呈下降趋势;局域空间自相关分析进一步表明研究区局域集聚程度也较高,并且空间集聚主要分布在重庆主城和研究区东北部。重庆主城由于地理位置优越,交通便捷,故而经济发展水平较高且人口集聚程度高;研究区东北部地理环境较差,交通不便,产业结构单一,故而经济发展水平较低且人口集聚程度低。为了降低三峡库区重庆段人口与经济空间集聚的不均匀程度,建议调整产业政策向研究区东北区域倾斜以促进当地产业经济发展和人口的回流;并且研究区东北区域也应抓住自身优势大力发展优势产业。同时还可采取改善重庆主城至研究区东北区域的交通条件等措施。  相似文献   

4.
基于三峡库区重庆段22个区县1997-2011年人口和GDP数据,计算各区县的人口地理集中度、经济地理集中度和二者的耦合指数,分析三峡库区重庆段各区县人口和经济集聚特征,人口与经济耦合类型,并在Geoda软件支持下对各区县人口与经济耦合指数进行全局空间自相关分析和局部空间自相关分析.研究结果表明,三峡库区重庆段人口地理集中度和经济地理集中度均呈现出西南高东北低的分布特点;根据人口与经济地理集中度耦合指数将三峡库区重庆段22个区县划分为人口集聚超前于经济集聚、人口集聚与经济集聚协调发展、人口集聚滞后于经济集聚等3种划分类型;全局空间自相关分析表明1997-2011年研究区人口与经济空间耦合具有较高空间集聚特征但呈下降趋势;局域空间自相关分析进一步表明研究区局域集聚程度也较高,并且空间集聚主要分布在重庆主城和研究区东北部.重庆主城由于地理位置优越,交通便捷,故而经济发展水平较高且人口集聚程度高;研究区东北部地理环境较差,交通不便,产业结构单一,故而经济发展水平较低且人口集聚程度低.为了降低三峡库区重庆段人口与经济空间集聚的不均匀程度,建议调整产业政策向研究区东北区域倾斜以促进当地产业经济发展和人口的回流;并且研究区东北区域也应抓住自身优势大力发展优势产业.同时还可采取改善重庆主城至研究区东北区域的交通条件等措施.  相似文献   

5.
文章基于藏、青、川、甘、滇的第五、六次人口普查数据与GDP数据,利用区域重心、地理集中度、空间探索性分析技术,分析了2000年、2005年、2010年青藏高原地区人口与经济的空间关联性及动态变化,探讨人口格局与经济格局的空间一致性,对各地市州经济与人口耦合性进行等级划分并进行空间相关性检验。结果显示:研究区域在2000—2010年间整体上经济重心与人口重心的偏离程度在缩小,人口、经济地理集中度呈现显著的空间自相关,人口、经济地理集中度相对等级变动不大,青藏高原区2000—2010年间人口、经济区域协调发展程度有所提高,但人口与经济耦合性未呈现明显的空间相关性。  相似文献   

6.
浙江人口重心与经济重心耦合性演变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重心理论模型及相关公式,探索浙江省1994—2014年人口重心与经济重心的演变趋势,通过路径分析和耦合分析等方法,刻画20年间浙江省经济和人口空间分布的耦合态势。结果表明:人口重心位于浙江省金华市永康市象珠镇和唐先镇境内,持续向西南方向偏移,与地理重心的距离逐年减小,省内人口分布趋于均衡;经济重心位于浙江省义乌市佛堂镇、东阳市画水镇和南市街道的交汇处,偏移方向由东南转为西北,持续远离地理重心,省内地区间经济发展差异增大,浙江北部经济发展更为迅速;人口重心与经济重心的空间耦合性呈现高—低—高的分布态势,经济发展与人口分布的相关性增强,空间耦合性逐渐显著。  相似文献   

7.
基于2006—2016年环渤海地区44个地级市的人口与GDP数据,运用人口-经济增长弹性系数分析环渤海地区人口与经济增长的协调关系,运用地理集中度指数、不一致指数、重心分析方法、空间自相关模型分析环渤海地区人口与经济的空间集聚程度、空间配置协调程度、流动趋势及空间整体相关性.研究结果表明:环渤海地区经济增长对人口增长的拉动作用较弱;人口与经济向辽中南、京津冀中南部及胶东半岛地区集聚;人口重心与经济重心的移动轨迹显示,人口与经济重心轨迹变化方向与空间位置趋于一致;人口-经济不一致指数的全局Moran’I指数均为正且逐渐减小,人口与经济的空间分布趋于协调.  相似文献   

8.
采用人口密度、空间自相关、人口分布结构指数和人口重心等分析方法,结合GIS技术和GeoDa软件分析了清远市2005年—2015年人口分布时空演变特征.结果显示:清远市人口密度地域差异明显,北低南高;人口向清远市区集聚,但多地空间相关性较弱;人口分布不均衡但态势逐渐减弱;人口重心始终位于英德市黄花镇境内,偏离几何中心,呈西北向东南移动.清远市人口时空演变主要受自然环境和区位、城市规划和政策、轨道交通和经济发展水平等因素影响.  相似文献   

9.
基于福建省各县(市、区)2005年和2014年的人口和GDP数据,运用地理集中度指数、不一致性指数和探索性空间数据分析等方法,对福建省人口与经济的空间分布及变化进行分析。结果表明:福建人口与经济的空间分布整体上均呈东南高西北低的地理格局,并有围绕沿海中心城市集聚的趋势;县域人口与经济分布关系空间分异明显,总体上不断趋向于协调,表现为人口分布与经济发展不一致的县域逐渐向人口经济协调发展型转变;从人口与经济的动态关联上看,Moran’s I由2005年的0.422降为2014年0.374,表明不一致性指数较高(较低)县域在空间上集聚程度减弱,但人口与经济不一致性仍存在显著的正相关关系,并以"高-高"型集聚区域分布为主。  相似文献   

10.
基于呼和浩特市2000—2020年人口与经济发展数据,采用人口-经济增长弹性、不均衡指数、人口与经济地理集中度、不一致指数等分析方法,对呼和浩特市人口与经济时空演变进行分析。结果表示:呼和浩特市经济增长对人口增长的拉动作用不明显,旗县人口外流严重;人口与经济不均衡分布加剧;人口与经济地理集中度呈以玉泉-回民为核心向四周降低的“核心-外围”分布格局,并且人口与经济进一步向核心区域集中;呼和浩特市已经转变为经济集聚大于人口集聚,人口与经济分布耦合性不断上升。最后从建设“呼包鄂”城市群、推动经济发展、优化产业结构、合理实施人口迁移等方面提出推动呼和浩特市人口分布与经济发展格局优化建议。  相似文献   

11.
研究长江经济带运动休闲特色小镇的空间分布及影响因素,对促进长江经济带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该文以长江经济带42个运动休闲特色小镇为研究对象,运用地理集中指数、核密度指数、区域重心法等方法探究了其空间分布特征;并从资源禀赋、GDP与人口、交通、区域竞技体育实力等方面,基于地理联系率与皮尔逊相关系数,研究了其影响因素.结果显示:长江经济带运动休闲特色小镇呈现集中分布状态,主要分布在三大城市群,分布重心位于湖北省与湖南省交界的长江干流,类型分布数量从多到少依次为娱乐型、赛事型、健康型、文化民俗型、智能制造型与培训型;影响因素方面,运动休闲特色小镇的创建依赖于适宜的资源禀赋、适中的经济基础、较高的交通通达度、以及靠近长江干流,与区域体育竞技实力相关性较小.依据分析结果,结合长江经济带发展提出关于运动休闲特色小镇建设的建议.  相似文献   

12.
构建了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经济与环境协同发展的序参量评价指标体系,建立协同演化测度模型评价经济系统与环境系统在共生模式下的协同发展程度,并以2009—2012年为评价期研究经济与环境的动态耦合问题.研究结果显示: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前两年发展势头较好,2011年起协同发展度有所下滑; 综合协同水平在空间上呈现出分布不均的状况; 大部分地区处于经济滞后型,少数地区为环境滞后型,经济滞后于环境的地区,应承接产业转移与优化资源配置,而环境滞后于经济的地区,应将经济发展阈值控制在环境阈值内,适时调控资源供需策略.  相似文献   

13.
以市域为基本研究单元,通过空间自相关分析、因子分析及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方法,探讨了2007年以来海峡西岸经济区市域经济发展差异的时空演化特点及成因机制.结果表明:海峡西岸经济区市域经济发展具有明显的空间自相关性,经济发展趋同现象明显且逐渐加强,市域经济发展差异不断缩小;市域经济发展在空间分布上呈现较为明显的"核心-边缘"结构特征,福州、厦门、泉州等设区市一直处于核心区,汕头、梅州、揭阳、潮州、赣州、抚州、上饶等设区市一直处于边缘区;行政隶属关系、地理区位、经济基础、市场化程度及城镇化水平对海峡西岸经济区市域经济发展的影响较为明显.  相似文献   

14.
泛珠三角经济区的建立是中国区域经济发展的一种新探索,是参与各方在应对竞争和追求发展的压力和动力下形成的区域经济合作组织。在区域合作的框架下,泛珠三角经济区建设取得了初步的成效。泛珠三角经济区的进一步发展,还面临着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求关中-天水经济区(以下简称关天经济区)旅游经济整合的基础与潜力。方法使用标准差、变异系数、地理集中指数和基尼系数数理指数及spss聚类分析,对形成原因进行探讨。结果关天经济区旅游经济发展存在较大空间差异,表现在旅游综合收入、接待游客人次数、旅游发展速度及旅游资源分布差异等方面,但旅游平均增长速度、旅游相对差异演变及大量新兴景区的涌现也显示出很大潜力。结论关天经济区需加强旅游合作,提高区域旅游竞争力。  相似文献   

16.
城镇化视角下长江经济带城市生态环境健康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随着新型城镇化进程的加快,如何实现城镇化与生态环境协调发展将是长江经济带发展的核心议题.本文以长江经济带的36个城市为研究对象,从生态环境压力、状态、恢复潜力三个维度出发构建生态环境健康评价指标体系,建立熵权综合评价模型,对各城市生态环境健康进行了综合评价.结果表明:长江经济带城市生态环境水平存在明显的空间差异,长江下游城市生态环境综合指数整体高于长江中游和上游.根据长江沿江36个城市生态环境各指标的差异,借助PCA排序对其进行分类,将36个城市大致分为六大类型.最后,利用相关分析探讨城镇化与生态环境压力、状态、恢复潜力等指标的关联性,了解城镇化背景下长江经济带城市生态环境水平的差异,结果表明城镇化与生态环境压力呈现指数曲线变化;长江经济带上、中、下游城市间生态环境与城镇化的耦合特征不同.  相似文献   

17.
通过基于RS和GIS的土地利用监测对山西清徐经济开发区不同时期土地利用变化进行了研究,完成了土地利用监测结果的初步评价。研究表明:RS与GIS相结合的新技术应用为开发区土地利用监测提供了及时高效的解决方案。通过对遥感影像及土地监测对照图的分析,揭示了山西清徐经济开发区土地利用方式主要是由农村居民点向其他独立建设用地的转变,将开发区土地利用逐步推向节约集约用地的方向。在用地调整布局上,经济利益与区位、交通优势作为驱动土地转变的主要动力决定了建设用地拓展的区域和方向。经济效益分析显示,开发区2005-2010年年均创造经济效益占全县GDP的30.28%,为清徐经济的稳步增长提供了强大推动力。  相似文献   

18.
陈萍 《河南科学》2011,29(9):1125-1129
在经济全球化、区域经济一体化深入发展的背景下,中原经济区的发展需要通过对外贸易的发展来促进资源的优化配置,而对外贸易的发展也需要中原经济区平台的构筑.作为中原经济区核心的河南省,深入剖析其对外贸易发展的内在问题,才能构筑起对外贸易发展的政策体系,真正从根本上促进对外贸易的发展.  相似文献   

19.
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生态屏障建设就是构筑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生态安全体系,保障区域可持续发展。以2010年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环境卫星遥感影像为数据源,叠合鄱阳湖生态经济区DEM高程数据,提取森林、灌丛、农田、湿地、草地、城镇、裸地7种生态类型为一级生态系统,依据不同生态系统构成及占有率,划分了森林、农业、湖泊湿地3种生态资源类型的6块鄱阳湖生态经济区重点生态屏障区,并针对不同生态资源类型提出相应的建设对策。  相似文献   

20.
伴随着世界海洋经济的发展以及人们对海洋认识的深化,以海洋经济为主体的"蓝色经济"正日益成为各国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重要领域,蓝色经济和蓝色经济区建设已经成为广受关注的热点。本文从区域经济理论和海洋经济理论的视角进行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的研究,从经济学角度提出了蓝色经济与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的科学内涵,为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建设乃至全国海洋经济的发展提供了重要理论支撑和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