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95 毫秒
1.
为了探明甘薯种植对盐碱地的改良效果,采用平板菌落计数方法研究了不同品种及农作方式对盐碱地甘薯根际土壤微生物的影响。结果表明,甘薯根际微生物数量的变化因品种不同而异,覆膜、适宜的种植密度(每亩约4 167株)、施加有机基肥均在不同程度上提高了土壤的微生物量。钾肥追肥试验结果表明,页面喷洒追肥比沟施对微生物数量的影响更显著,而钾肥以何种载体(K2HPO4或 KNO3)施加对其影响不大。  相似文献   

2.
经水溶提取、乙醇沉淀、离子交换层析、凝胶过滤层析等步骤,成功从广薯98中分离到两种甘薯糖蛋白组分SPG-1、SPG-3和一种甘薯多糖组分SPPS-2.经SDS-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和凝胶过滤层析鉴定,均为单一的甘薯糖蛋白、甘薯多糖组分.  相似文献   

3.
紫心甘薯紫红色素的提取工艺研究进展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甘薯系旋花科植物(lopmoeabatata L.),紫心甘薯是甘薯的一个特殊品种类型,它的茎叶和根块中除含有各种营养成份外,还含有胡萝卜素和花青素(又称红色素)两大类色素。紫心甘薯紫红色素是一种天然色素,1980年我国已从国外引进并培育了适合于工业化提取色素的紫心甘薯新品种,在当今大力提倡绿色食品的情况下,开发研究紫心甘薯紫红色素有着极其重要的价值。本文将重点概述国内外紫心甘薯紫红色素的提取工艺。  相似文献   

4.
为了利用甘薯的近缘野生种所具有的抗病虫和适应性强等特性,日本自1956年以来,从甘薯的原产地引进了200多个类型的甘薯属,其中包括抗根腐线虫和根瘤线虫能力强的以及抗旱的野生种,并将这些野生种应用到育种上。他们利用甘薯的结薯性和野生种的多倍性,通过杂交于1971年培育成功四倍体甘薯。1972年获得13个株系,1973年四倍体甘薯再次相互  相似文献   

5.
根据多年不同的扦插试验,结合山柳生长特性,从整地作床、插穗剪制、处理及插后管理等方面,通过覆膜扦插繁殖可以缩短其生长周期,利用各种技术措施,能提高扦插成活率和单位面积产苗量。近几年我们开展了山覆膜扦插繁育试验,总结了肃南高寒地区山柳覆膜扦插繁育技术。  相似文献   

6.
刘保健 《今日科技》2006,(12):59-60
“紫甘薯”惊现网上技术市场活动周2006中国浙江网上技术市场活动周暨杭州高新技术展示交易会带来的新产品、新技术着实让人眼前一亮,其中人气最旺的要数展会上大家可以品尝的,由浙江省农科院等单位带来的紫色甘薯。甘薯起源于墨西哥以及从哥伦比亚、厄瓜多尔到秘鲁一带的热带美洲。16世纪末从南洋引入中国,世界甘薯主要产区分布在北纬40°以南,亚洲最多,非洲次之,美洲第三。中国的甘薯种植面积和总产量均占世界首位。紫甘薯,是根、茎和心叶都是紫色的一类甘薯品种的总称。由于富含花青素、胡萝卜素等一类对人体有营养的保健物质而被认定为…  相似文献   

7.
紫甘薯营养成分分析及休闲食品开发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以紫甘薯粉为原料分析了紫甘薯粉的营养成分,开发了紫甘薯馅饼休闲食品,并确定了紫甘薯馅饼的配方,为75%紫甘薯粉和25%糯米粉。同时研究了加热方式和包装方式对紫甘薯速冻馅饼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本研究在实验室前期研究的基础上,对甘薯生产淀粉的废水中各生化成分的分离回收方法和工艺进行了系统的研究、改进和优化,开发了一种甘薯可溶性生化成分分离回收的新方法,可简单地从甘薯废水中成功回收多酚氧化酶(PPO)、-淀粉酶、储藏蛋白和小分子物质。通过等电点沉淀(pH 3.8)分离PPO,超滤(10 kDa)浓缩和絮凝沉淀(0.1%海藻酸钠,pH 3.6)回收-淀粉酶,纳滤膜浓缩回收小分子物质,获得了PPO粗酶制剂、-淀粉酶粗酶制剂和小分子物质分离制备的最佳工艺。两种粗酶制剂经50%乙醇沉淀可获得纯化的PPO和-淀粉酶,上清液浓缩干燥获得甘薯储藏蛋白。利用该工艺,可从每公斤甘薯的水溶液中回收PPO 3.2 g(1.2105 U/g,回收率38.7%),-淀粉酶 1.2 g(3.4107 U/g,回收率 97.5%),储藏蛋白 13.6 g,小分子物质 7.2 g。本研究为提高甘薯的开发利用价值、资源综合开发利用和解决甘薯淀粉生产业对环境的污染提供了新的可行途径。  相似文献   

9.
指出了甘薯细胞遗传学研究仍存在的很多技术瓶颈,如功能基因定位等,总结了甘薯细胞遗传学的研究进展,包括染色体行为、杂交种染色体分析、甘薯起源与亲缘关系等.同时展望了甘薯细胞遗传学的发展和亟待加强的方向,为甘薯遗传背景的研究提供了新的方法和思路.  相似文献   

10.
象山县常年种植甘薯1900hm~2左右,但当地农民偏施氮肥现象普遍,甘薯产量一直不高、效益较低。增施钾肥可提高甘薯产量,由于甘薯是喜钾忌氯作物,而市场上供应的含钾素化肥大多数为含氯元素的KCI,过量偏施KCI不利於甘薯的正常生长,为此,我们从1994年开始连续三年在甘薯地上进行了KCI用量试验,以探讨KCI最佳施用量,现将结果报导如下:  相似文献   

11.
白云 《甘肃科技》2008,24(3):137-138
从2005年开始,笔者在天水市秦州区、武山县、张川县等地冷凉阴湿山区试验、示范覆膜辣椒种植,取得了显著的社会经济效益,文章从选种、育苗、覆膜、田间管理、采收贮藏等方面,并结合试验、示范情况予以归纳总结,提供给广大读者。  相似文献   

12.
以作者的实验室发现的变异单株紫叶甘薯为材料,采用形态性状、花色素相对含量和ISSR为遗传标记,对其与普通甘薯品种(系)之间的遗传差异进行了分析,采用层次分析法,对其观赏开发价值进行了定量评价.结果表明:(1)紫叶甘薯的地上器官均呈紫色,在20个形态标记中,紫叶甘薯与9个甘薯品种(系)最明显的形态差异是茎叶的色彩;(2)紫叶甘薯茎叶等地上器官的花色素含量明显高于其它品种(系),并且各器官之间的花色素含量存在明显差异,表现为叶叶柄茎;(3)使用9条引物从10个甘薯品种(系)中共扩增出93个DNA片段,其中多态性片段为78个,占总条带数的83.8%;依据ISSR分子标记绘制聚类图,紫叶甘薯与白骨企龙及渝紫263的亲缘关系最近;(4)采用层次分析法对紫叶甘薯的观赏开发价值进行定量评价的结果表明,紫叶甘薯具有较高的观赏开发与利用价值.  相似文献   

13.
论述了在我国广大甘薯产区发展甘薯加工产业化的意义 ,分析了我国甘薯加工的现状和加工产业化具备的条件 ,提出了进行甘薯加工产业化发展的模式  相似文献   

14.
我县甘薯种植面积占全县粮地面积百分之三十左右。几年来,甘薯瘟的发生、蔓延,给我县甘薯生产带来了很大的损失。在与甘薯瘟作斗争的过程中,我们初步摸清了甘薯瘟的发生为害情况、传播途径与发病规律,并总结了群众的防治经验,为消灭甘薯瘟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5.
通过祁连山区白榆起垄覆膜育苗试验研究,从白榆种子采集、整地做床、覆膜点播方法、苗期管理等方面总结出了白榆覆膜点播育苗技术。同时,试验结果表明,白榆种子采用ABT6生根粉50ppm溶液浸泡种子1~2h,育苗后发芽率、根长、细根数量、苗木高度、地径均要优于对照,该项技术为白榆在祁连山浅山区育苗提供了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16.
土豆和甘薯     
正秋天,主人把土豆和甘薯从地里收回来,贮藏在家里。土豆住在大大的房间里,感到十分寂寞,于是给住在地窖里的甘薯写了一封信。"甘薯,我们结成兄弟吧!我们有许多相似的地方,比如形状差不多、主要成分差不多。你比我个儿大,你当哥哥,我当弟弟。我们应该住一起,你搬到我这儿来,好吗?"  相似文献   

17.
根据顾客反映的水泥袋质量问题,从设备操作,覆膜设备的模头、辊子结构,膜卷的宽度变化以及缠卷的平齐程度、高分子材料的失效原理、覆膜工艺等方面进行深入研究,找出造成水泥编织袋边侧破裂的主要因素是高分子材料失效和热氧老化,针对主要因素从工艺、设备、操作等方面进行改进,及时落实解决方案,提高了产品质量,消除了客户疑虑。  相似文献   

18.
牛峰 《安徽科技》2005,(3):26-27
甘薯具有产量高、稳产性好,用途广泛,适合精深加工等优点.近年来,随着社会经济发生根本性变化,资源循环经济可持续发展尤为重要.甘薯作为一种资源开发,推动了农业产业结构的调整和人们生活水平消费形式的转变,已由传统的粮食作物逐步转化为经济作物,甘薯消费状况基本实现了工业、饲料、加工和食用三分天下.由于甘薯是无性繁殖作物,体内病毒积累会导致种性丧失、品种退化、产量降低、品质下降,减产幅度可达20%~40%.目前利用甘薯茎尖分生组织离体培养脱除病毒病是防治甘薯病毒病最为有效的方法.脱除病毒后能恢复其优良种性,增产效果显著.阜阳市1996年组织引进试验示范甘薯脱毒技术,并对其关键环节进行了研究,组装配套改进和创新完善技术体系,形成了集甘薯育种、茎尖组培、病毒检测、试管苗快繁、工厂化育苗、种薯繁育、高产开发和推广应用于一体的科技运行模式.  相似文献   

19.
为了研究夏旱期间灌溉、覆膜与盖草不同管理措施对盛产期油茶光合作用的影响,利用Li-6400XT便携式光合测定仪对赣无系列2个无性系的净光合速率(Pn)、蒸腾速率(Tr)等日变化参数进行测定。研究表明:灌溉、覆膜与盖草措施可以不同程度地提高油茶的净光合速率、蒸腾速率、水分利用效率(EWUE)、气孔导度与胞间二氧化碳浓度,其中不同管理措施下的赣84-8与赣71的Pn日均值从大到小均表现为灌溉B、覆膜、灌溉A、盖草;赣84-8的Tr日均值从大到小表现为灌溉B、灌溉A、覆膜、盖草;赣71的则从大到小表现为灌溉B、覆膜、灌溉A、盖草;赣84-8的EWUE日均值从大到小表现为灌溉B、覆膜、灌溉A、盖草;而赣71的从大到小则为盖草、覆膜、灌溉B、灌溉A。说明采取上述措施能有效缓解夏季高温干旱对油茶林的水分胁迫,促进高产油茶夏旱期水分利用效率与光合作用,此外,还可提高油茶叶片中叶绿素含量。  相似文献   

20.
刘杰 《安徽科技》2000,(4):34-35
通过茎尖剥离和组织培养的高新技术,脱去植株体内的各种病毒,恢复甘薯的优良种性,大幅度提高产量,显著增强抗性,这种技术叫甘薯脱毒,各地都在大力推广应用。但事实上此项高新技术从80年代后期投入生产应用至今,实际推广应用的范围和面积不大,进度也不快。我们在几年的工作实践中,对制约甘薯脱毒高新技术推广应用的因素进行了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