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提出使用代表性酸碱组分定量表征大气颗粒物酸碱性的方法, 通过对颗粒物样品的水溶液进行微量酸碱滴定及其水溶性离子浓度测定, 利用酸碱平衡原理和溶液中离子 电荷守恒原理, 计算 出单位质量颗粒物中 6 种代表性酸碱组分的分析浓度, 能够量化颗粒物的酸碱性强弱和变化特征。将 1 mg 颗粒物加入到不同pH 值溶液中, 把计算得到的消耗氢离子的量与溶液的初始 pH 值进行多项式回归, 发现回归公式的相关系数均大于 0.99, 表明该多项式可以定量表征单位质量颗粒物对不同pH 降水的中和能力, 适用于估算较低离子浓度的降水捕获颗粒物后pH值的变化情况。  相似文献   

2.
从2010年1月到12月,对缙云山大气总悬浮颗粒物进行观测,得到缙云山TSP质量浓度月均值在69.9~205.9gm<'-2>之间,二月份的平均值最高、八月份最低.降水量与TSP之间并不具有明显的线性关系,TSP质量浓度的降低可能是一次降水作用的结果,也可能是连续多日的细雨共同作用的结果,与大气降水在时间上有一定的滞后性.雾的生消对TSP质量浓度也有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宝鸡市大气总悬浮颗粒物(TSP)中Pb含量、来源及其污染现状。方法利用石墨炉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测定了宝鸡市区8个观测点大气TSP中的Pb浓度,用地质累积污染指数法和Pb指数法对其数据进行评价分析。结果测定结果表明,宝鸡市区8个观测点大气TSP中Pb含量平均值是陕西土壤背景值的24.3倍;污染最为严重的观测点,大气TSP中Pb含量超过陕西土壤背景值的60倍。8个观测点大气TSP中Pb污染整体情况,与宝鸡市区"U"型地形有关,空气对流不畅,导致污染物不易流动和扩散。而污染最为严重的观测点,主要是处于工业发达区及交通主干道附近,车辆尾气和尘土飞扬的双重效应是宝鸡市区大气TSP中Pb污染的重要来源。结论宝鸡市区8个观测点大气TSP中Pb污染程度已达到偏重水平,采取相应的污染控制措施刻不容缓,宝鸡市区其他区域大气TSP的Pb污染情况有待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4.
离子极化理论是离子健理论的一个补充。离子极化力的大小是指离子使其它离子变形作用的大小,无论阳离子还是阴离子都有极化作用。因为极化力大小直接影响酸碱的电离,所以本文对离子极化力对含氧酸碱的酸碱性的影响进行讨论。  相似文献   

5.
西安市酸雨及化学成分时间变化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依据1987—2000年监测数据,分析了西安市酸雨及化学成分的时间变化.结果表明,西安市降水pH值和酸雨的年内变化呈“双峰”型,即每年1—3月和10—11月降水pH值低、酸雨出现频率高,4—6月酸雨出现频率低,7—9月酸雨pH值较高.14年来,降水pH值与酸雨年际变化可分为两个阶段:1994年以前降水pH值较高,酸雨年际变化不明显;1994年以后降水pH值下降,酸雨频率年际变化较大.降水pH值与酸雨强弱由酸碱离子相对浓度决定.当酸根离子摩尔含量超过碱性离子时,降水pH值下降、酸雨危害增强;反之,降水pH值升高,酸雨危害减弱.  相似文献   

6.
广州市降水化学特征及变化趋势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1991-2000年广州市降水化学成分特征、降水酸度、主要酸性污染气体浓度及各自的变化趋势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广州市降水酸化明显,但有逐步好转的迹象。降水化学成分中SO_4~(2-)对酸化仍起主要作用,但其作用略呈下降趋势,同时NO_3~-对降水的酸化作用呈上升趋势;Ca~(2+)、NH_4~+在中和降水的酸性方面仍起十分重要的作用,且两者的作用基本上保持稳定。大气中主要酸性气体的浓度对降水的酸度和酸雨频率有很大的影响,呈正相关的关系。  相似文献   

7.
通过分类统计和多元线性回归,分析了福州市低层大气污染物及降水量对降水pH值的影响,分析结果表明降水pH值与低层大气中总悬浮颗粒含量、降水量呈负相关,说明福州市大气悬浮颗粒偏酸性,而降水量是降水pH值的重要影响因素。低层大气中二氧化硫、氮氧化物质量浓度对降水pH值的复杂影响有待进一步研究解释。  相似文献   

8.
兰州市TSP和可吸入颗粒物的状况及特征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通过对兰州市城关区1999年春季大气气溶胶的监测,分析了该地区TSP和可吸入颗粒物的质量浓度及可吸入颗粒物的粒径分布规律,并与1993年春季同一时期测得的数据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该地区TSP的质量浓度日变化呈双峰型;近几年可吸入颗粒物的粒径分布有了明显变化,粗粒子呈下降趋势,细粒子呈上升趋势;气象因子对TSP质量浓度的影响十分明显。  相似文献   

9.
受频繁的冷涡系统影响,2012年6月份辽源市降水由特少急转为特多态势.本文通过检验冷涡系统背景下降水量与水汽通量的相关关系,初步得到以下结论:(1)对于持续时间较长的降水,前一天水汽通量有明显增大过程.降水开始后,由于对大气水分的消耗,水汽通量的值处于相对的低谷.(2)水汽通量的峰值大小对明星降水有一定指示意义,但与降水量并无严格正比关系.(3)从水汽通量的变化上不能判断降水的开始时间.(4)对短时弱降雨,水汽通量的指示意义不大.  相似文献   

10.
重庆主城区冬春季降水强度对大气污染物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重庆主城区2004-2008年1-3月和11-12月的日平均降水资料和空气污染资料,分析了重庆主城区大气污染物浓度分布和不同等级降水对污染物浓度清除能力,结果表明:当降雨量在5mm以上时,大气污染物浓度明显减少,且大气污染物浓度随雨量增加而增加,但污染物下降幅度与雨量增加幅度的对应关系一般.连续降水的第1天和第2天有较好的湿清除能力,第3天和第4天湿清除能力较差.雨量在1~9.9 mm区间,每增加1 mm降水对大气污染物的清除率变化最大,10~15 mm区间,每增加1 mm降水清除率变化最小,几乎没有增加.15 mm以上,每增加1 mm降水,清除率变化增加.  相似文献   

11.
佛山市禅城区大气环境质量变化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以佛山市禅城区近20年的大气环境监测数据为依据,对NOx,SO2,降尘、总悬浮颗粒物(TSP)、酸雨等大气环境质量要素的变化进行分析。结果表明,禅城区大气环境质量20世纪90年代比20世纪80年代差,21世纪初有所好转,但近年来又有所变差,首要污染物从过去的尘粒性污染物转为现在的SO2。  相似文献   

12.
合成了一种油酸基咪唑啉类缓蚀剂,用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测定其最佳吸收波长为232 nm。根据咪唑啉在水解过程中最佳吸收波长处的吸光度值会发生变化的现象,研究咪唑啉类缓蚀剂在不同温度、不同pH和不同浓度条件下随时间的水解过程变化。实验结果表明:随着温度升高,咪唑啉水解速率加快,水解程度增大;酸性环境抑制咪唑啉的水解,而碱性环境则加速咪唑啉的水解;低浓度时咪唑啉水解速率较快,浓度对水解程度的影响不大。红外分析得到的结果证实了在高温碱性环境中8 h后咪唑啉已经完全水解为酰胺。  相似文献   

13.
洛阳市酸雨形势及成因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根据1997~2003年降水监测数据,采用多因子对比、统计分析的方法对洛阳市酸雨的形势及成因进行分析。分析表明,酸雨的形成不但和洛阳市污染加剧有关,而且和降水量、降尘量有密切关系,降水量越大,降尘量越小,降水时越易形成酸雨。夏秋季节太阳光照多,气温高、且大气降水多、空气湿度大,利于SO2向SO42-转化,易发生酸雨,大气中酸性污染物多虽有利于酸雨形成,但若降水量偏少,也很难形成酸雨。  相似文献   

14.
郑州市大气污染情况分析与对策   总被引:7,自引:3,他引:4  
刘平波  陈晓岚 《河南科学》1999,17(3):339-342
对郑州市1991年-1998年大气污染物进行测试分析。表明郑州市大气主要污染物为TSP、NOx、FD和SO2。大气综合污染水平严重,但呈潜在下降趋势。并指出了其危害及治理对策。  相似文献   

15.
Na蒙托石的层间离子被各种金属离子交换取代后,经不同条件的热处理,表面酸性发生了变化.用CVL显色法评价其表面酸性,结果表明金属离子类型、浓度以及热处理温度等对表面酸性有不同程度的影响.以交换后的Ni蒙托石为一元酸酯化催化剂,具有较高的催化活性.  相似文献   

16.
影响郑州市大气TSP浓度诸因素的灰色关联分析与弹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郁平  权瑞  何颖 《河南科学》2001,19(4):372-375
根据郑州市大气TSP浓度的监测数据以及相关影响因素数据 ,运用灰色系统理论的关联分析方法 ,得出了影响TSP浓度的主要因素 ,并通过建立灰色GM ( 1,N)模型 ,运用弹性分析理论分析了各影响因素对TSP浓度的贡献大小。经过两者分析 ,提出了控制和治理TSP污染的对策。  相似文献   

17.
对在不同酸碱度和添加剂的电解液中,铜电极氧化膜呈现与块体铜氧化物不同的n型半导体性质的实验结果进行了综合分析,指出铜阳极膜导电性转型应归因于隙间铜离子在膜中向溶液方向的迁移并形成浓度梯度,使邻近基底的氧化物层转呈n型导电,并在可吸收到足够强度和能量的照射光时呈现阳极光电流响应。  相似文献   

18.
西宁市市区环境空气中总悬浮颗粒物来源解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伟 《青海大学学报》2004,22(5):65-68,74
应用受体模式的化学元素平衡法,对西宁市市区3个环境监测点环境空气中的总悬浮颗粒物(TSP)进行污染源的源解析,得出4类主要污染源对TSP的平均贡献率-煤烟尘37%,土壤尘27%,建筑尘15.4%,冶炼尘2.9%。同时,对该市市区的地面扬尘也进行了源解析,结果表明地面尘中土壤尘60.2%,建筑尘10.2%,煤烟尘6.0%,冶炼尘1.3%。这与该市环境空气中TSP的构成有所不同。  相似文献   

19.
鼎湖山不同演替阶段土壤酸性阳离子淋溶动态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采用室内土柱模拟实验,对鼎湖山不同演替阶段(演替早期的针叶林、演替中期的混交林和演替后期的阔叶林)森林土壤酸性阳离子的淋溶动态及机理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土壤滤出液酸性阳离子的释放浓度及电导率(EC)与土壤所处的演替阶段密切相关,即与本底值密切相关。随着模拟酸雨处理时间的增加,滤液EC呈下降趋势,pH逐渐上升,在淋溶的第6天略有下降,且滤液pH和EC呈极显著负相关(P< 0.001;R= -0.81)。滤液中H+浓度及EC变幅均以演替早期针叶林最大,混交林最小。各演替阶段土壤Al3+溶出随着淋溶时间的延长迅速下降,但在第6天有进一步被活化的趋势。针叶林和混交林Fe3+和Mn2+比较相似的释放;而阔叶林则较为复杂。与模拟酸雨的酸度相比,离子的浓度对测定指标起着更重要的作用。对不同演替阶段土壤酸性阳离子的释放动态分析表明,各演替阶段土壤均处于铝氧化物缓冲阶段;同时,演替后期阔叶林土壤还处于铁氧化物和锰氧化物(氢氧化物)缓冲阶段。  相似文献   

20.
在不同含量的蔗糖溶液中研究了磷酸钙对焦糖及葡萄糖碱性降解物的吸附特性。研究结果表明,磷酸钙对这类色素的吸附特性均属于Langmiur型,其吸附量与溶液中蔗糖的含量有一定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