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循环经济生态产业链构建研究——以崇明岛芦笋产业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循环经济、生态产业的基本理论,系统分析崇明芦笋产业发展现状,尝试构建崇明生态岛芦笋资源开发利用生态产业链。研究表明:构建芦笋生态产业链的思路符合区域经济发展需求,具有较强的可行性;崇明芦笋资源生态产业链具有独特的链接结构和功能;构建崇明芦笋生态产业链是一项系统创新与实施工程,需要通过技术创新、管理创新和制度创新的实施与融合来实现。  相似文献   

2.
生态崇明     
《华东科技》2014,(4):28-29
正崇明生态岛建设得到了世人的肯定,联合国环境规划署的评价之高为其未来在中国乃至世界范围内的广泛推广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如今,生态崇明已成为了当下全球生态文明建设的一个典范,其最突出的一点贡献即是:生态文明应该是在有约束条件下的均衡发展论。无论怎样,生态文明建设之路漫长而崎岖,需要科技与生态相和谐的,共同的努力。  相似文献   

3.
崇明岛是世界上最大的河口冲积岛,发展目标定位于世界级生态岛,受到国内外的诸多关注.提出一种产业发展的集成分析方法,将态势分析法(SWOT)和钻石模型结合起来研究在崇明岛发展可再生能源产业的可行性.结果表明:①短期内崇明岛可再生能源产业难以出现较大的发展,但远期有可能成为崇明世界级生态岛经济建设中的重要产业;②应注重"错位发展",选择适合崇明岛特点的可再生能源产业细分市场;③崇明岛可再生能源产业发展具有良好的外部环境和较强的需求;④崇明岛在生产要素和相关行业支撑方面十分薄弱,也缺乏明确的战略,因而竞争力有限;⑤可再生能源产业具有高增长的特性,可以带给崇明岛较大的后发优势,但如果想要实现这种后发优势,必须充分发挥政策优势和外部力量的作用.  相似文献   

4.
<正>崇明东滩位于上海市崇明岛的最东端,南北濒临长江的入海口,向东缓缓伸向浩瀚的东海,并与南北大陆遥遥相对。而今,在"崇明生态岛"的建设布局下,东滩湿地的环境明显改善,湿地修复等科技示范工程也已建立。在未来,我们能见到一个"自然生态健康、人居生态和谐、产业生态高端"的生态崇明。其实,"崇明生态岛"仅是作为整个"生态上海"建设中的一环。  相似文献   

5.
《华东科技》2012,(1):57-57
2012年1月6日,崇明第一条"超级电容城市公交示范线"示范运营,标志着崇明生态岛新能源公共交通的应用推广拉开序幕。崇明岛是国家可持续发展实践区,其世界级生态岛的定位,迫切需要把生态保护和环境建设放在突出的位置,上海市科委与崇明县共同组织专家编制了"十二五"新能源汽车示范应用规划。  相似文献   

6.
恭城县在可持续发展实验区建设过程中,紧紧围绕如何同时实现经济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与改善的问题,探索并已形成"养殖+沼气+种植+加工+旅游"五位一体的生态产业体系,其过程有四个方面的成功经验值得借鉴,也暴露出五个方面的问题,参考国内外其它区域生态产业建设的成功经验,提出产业协同、"生态"品牌、规模化、龙头企业带动等完善其生态产业体系的战略。  相似文献   

7.
鄱阳湖生态经济区主导产业空间布局的构想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主导产业是区域发展的主要支柱,是体现区域产业竞争力的重要标志。产业集群是促进区域发展的一种行之有效的新方式。在充分借鉴产业集群理论及分析模型的基础上,通过研究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形成产业集群的内在机理以及地理位置、资源禀赋和产业基础等优势,提出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现代农业、新型工业和生态旅游业三大主导产业的空间布局构想。以期能充分利用各种资源,提高其综合竞争力,推动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的建设和发展。  相似文献   

8.
在全球生态文明及我国"两型社会"建设的背景下,生态产业的发展日益重要。针对张家界生态产业发展现状,提出树立正确的经济理念,完善产业发展规划,构建高效的产业体系,建设生态产业园以及夯实产业发展的基础等发展路径。  相似文献   

9.
关键词     
《华东科技》2012,(3):8-9
"东滩生态城"2月18日,上海市崇明岛东端,总面积86平方公里的崇明"东滩生态城"市政基础设施开工仪式举行。将在这里建设一个以"生态、低碳、长寿"为特色,集生态城镇、绿港农业、湿地公园三大园区为一体,城乡统筹  相似文献   

10.
随着国家“新基建”战略和“上云用数赋智”政策不断深化,云计算作为新型基础设施的核心环节,展现出巨大的发展潜力。为推动企业利用云计算加快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转型,上海应加速推进云计算产业创新体系建设,推动产业生态完善和企业集聚,提升“云+产业”赋能效果,加速云安全人才培养、构建可信云安全体系,从而实现数字经济高质量发展的目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