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21 毫秒
1.
为加快柴周缘地区石墨矿勘查进程,在系统收集晶质石墨矿资料的基础上,通过野外调研及典型石墨矿床的综合研究,对柴周缘晶质石墨矿的成矿地质特征及找矿潜力进行了分析,总结了石墨矿的成矿规律、地质特征、成因类型及找矿标志,开展了石墨矿床成矿地质条件研究和找矿靶区预测,确定了两个成矿远景区。柴周缘广泛发育的古老变质岩系中晶质石墨矿找矿潜力巨大。  相似文献   

2.
为了探讨柴西北缘黄矿山一带晶质石墨矿的地质特征及成因,文中对黄矿山一带石墨矿床的矿床地质特征及成矿环境进行了综合分析,并对黄矿山一带石墨矿床从成矿地质条件以及成矿模式上进行了归纳总结。黄矿山一带石墨矿床产于下元古界达肯达坂群,大理岩和石英片岩为含矿岩性,经过区域变质作用以及动力变质及接触变质作用的叠加,最后形成晶质石墨矿石。综合分析认为黄矿山一带石墨矿床的成因类型为区域变质型,已发现的矿体规模大,走向延伸稳定,显示出较好的石墨矿找矿前景。  相似文献   

3.
隐晶质(土状)高碳石墨工艺技术隐晶质石墨又称土状石墨,一般石墨含量为60~80%,若想再提纯,就比较困难。本技术采用上述石墨,用“高温-化学法”,可以提纯石墨含碳量达96~99%,这种品位的土状石墨可以广泛用于胶体石墨、电碳.在冶金、石化、机电、国防...  相似文献   

4.
湖北省石墨矿属中国Ⅲ级成矿(区)带—上扬子中东部(坳褶带)Ⅲ-77-②湘鄂西-黔中南-磷-铝土矿-硫铁矿-石墨成矿亚带,文章对湖北省石墨矿产资源已知矿床的成矿规律进行分析研究。研究结果表明:湖北省主要出产晶质石墨,矿床类型主要以区域变质型为主;湖北省石墨矿主要赋存于前寒武纪地层中,代表层位为上太古界—下元古界水月寺(岩群),中元古界红安(岩)群和震旦系陡山沱组;湖北省鳞片状晶质石墨矿主要分布在宜昌、广水和红安等地;湖北省石墨矿矿石类型有片岩型、片麻岩型、变粒岩型、混合岩型、透辉岩型及大理岩型,其中,构成工业矿床的主要为大理岩型、片岩、片麻岩型,以大理岩型质量最好;湖北省隐晶质石墨矿主要分布在枣阳、随县、十堰,但品位较低,难以加工利用。  相似文献   

5.
为了查明黄矿山北石墨矿床的成因类型、找矿标志及找矿前景,文中从黄矿山北石墨矿床区域地质背景、激电异常特征、矿床特征、矿石质量等方面进行了综合分析。结果表明:黄矿山石墨矿床赋矿围岩—金水口岩群大理岩组,其原岩中所含的碳质经过区域变质作用,形成透闪岩型晶质石墨矿石;再经动力变质、接触变质作用,晶质石墨进一步结晶富集形成鳞片状、叶片状晶质石墨矿石。认为黄矿山北地区具有良好的变质热液型石墨矿成矿地质条件,加里东期—印支期侵入岩为石墨矿的再次富集提供了热源,矿床成因类型为区域变质型层控矿床。  相似文献   

6.
隐晶质石墨的结构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研究了隐晶质石墨原矿、中间石墨及高碳石墨,获得了不同阶段隐晶质的结构参数。隐晶质石墨结构同样在化学、物理作用下会发生变化、经过在似鳞片石墨的层间化合物。隐晶质石墨与酸、碱作用,其微晶中插入了某些基团,而杂质并未在衍射谱线上显示出来。本文对隐晶质原矿提纯也有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7.
为了查明大通沟南山石墨矿成矿地质背景、石墨矿化特征及成矿前景,文中对大通沟南山石墨矿床区域地质背景、矿区地质特征、矿床特征、矿石质量等方面进行了分析。研究认为大通沟南山石墨矿床赋矿围岩为金水口岩群大理岩组。矿体呈层状、似层状,少数透镜状集中分布。矿体沿走向、倾向延伸较稳定。矿石中的固定碳呈晶质石墨存在,石墨呈鳞片状、叶片状分布在方解石矿物之间。石墨矿床具有沉积—变质成因及层控后期热液变质的基本特征,其成因类型属于沉积变质型石墨矿床。  相似文献   

8.
通过对青海省格尔木市郭勒木德镇晶质石墨矿含矿特征、岩石地球化学特征以及成矿环境的分析,查明晶质石墨矿赋存于早元古代金水口岩群白沙河岩组的大理岩段与加里东期岩浆接触部位;大理岩具有构造多期叠加、变形强烈的特征.晶质石墨矿具有层控后期热液变质的特征,具有很好的成矿环境和找矿前景.  相似文献   

9.
为了使苏北地区晶质石墨矿勘查取得新突破,研究苏鲁造山带(江苏段)典型石墨矿床成矿规律及找矿模型具有重要意义。通过总结双湖石墨矿床地质、物探等综合特征,结合研究其成矿模式及关键找矿要素,总结了找矿预测模型。研究表明,双湖石墨矿体呈似层状、透镜状产于东海杂岩斜长角闪岩大理岩组一套大理岩-变粒岩-石英岩中,含矿岩性为石墨石英岩、含石墨大理岩,系多期区域变质作用形成。双湖石墨矿属区域沉积变质型晶质石墨矿,矿(化)体的产状、规模、形态均受大理岩控制,大理岩既是含矿母岩,又是赋矿围岩。石墨矿化体与低阻高极化异常基本吻合。据此建立了地质-地球物理找矿预测模型。可见,在含矿地层附近采用激电测量是快速确定找矿远景区的方法。  相似文献   

10.
采用光学显微镜、场发射扫描电子显微镜、X射线衍射和激光拉曼光谱等方法, 研究吉林省烟筒山隐晶质石墨的矿物学特征及其对矿床成因的指示意义。矿石样品中石墨微晶的直径La=59~175 nm, 堆叠高度Lc=32~93 nm; 石墨化程度值在0.573~1.000之间, (002)层面间距在 0.3352~0.3370 nm范围内变化, D1峰与G峰的强度比值分布在0.07~0.28之间, 据此计算得到变质温度范围为526~622℃, 平均561℃, 表明其变质程度可达普通角闪石角岩相。矿石光薄片中不同位置石墨的石墨化程度变化较大, 含Fe矿物附近石墨化程度更高, 指示石墨的结晶过程中受到含Fe化合物的催化作用。  相似文献   

11.
在测定碳酸盐型石墨矿中固定碳的含量时,常用方法为非水滴定法和间接法。然而,这2种方法都有缺点。当使用非水滴定法时,由于瓷舟容量小,滴入的酸容易飞溅,且由于黄铁矿和磁铁矿等的包裹,使碳酸盐不能完全反应,此外,反应生成的硝酸盐在燃烧阶段分解成NO2使测定结果偏高,造成样品结果重现性和准确性差。此外,间接法也被证明可产生较大误差。因此,本文研究了一种可以更加准确地测量碳酸盐型石墨矿中固定碳的含量的新方法,用稀硝酸溶解样品,过滤、洗涤,消除碳酸盐等对测定固定碳的干扰,470℃灰化滤纸且纯化固定碳150 min,然后用高频红外碳硫仪测定固定碳含量,相较于非水滴定法和间接法检测结果准确度高、重现性好。  相似文献   

12.
研究了隐晶质石墨的提纯工艺中焙烧动力学方程.分析了焙烧时间、焙烧温度及矿样原始尺寸对焙烧过程中脱硅效果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硅是最难脱除的杂质,其主要赋存物相为高岭石、石英和云母;采用碱焙烧法以及氢氟酸法相结合的工艺可以使脱硅率达到80%以上;采用酸浸加压等强化措施后,最终得到的石墨纯度可达99.56%;碱焙烧过程的活化能为40.694 kJ/mol;降低了原矿平均粒度,提高了焙烧温度;添加矿化剂有助于提高脱硅效率.  相似文献   

13.
为了查明黑龙江平安鳞片石墨矿工艺矿物学特征,在化学分析的基础上,采用自动矿物解离分析仪(mineral liberation analyser, MLA)系统研究了原矿矿物组成、粒度分布和矿石嵌布特性等.结果表明:原矿有价元素固定碳的质量分数为17.7%,主要以石墨形式存在.主要脉石矿物为长石、石英,其质量分数分别为34.32%,20.83%.该石墨矿大鳞片石墨(粒度大于0.15 mm)的颗粒数占比为46.17%;当粒度为0.18 mm相似文献   

14.
内乡县蛮子营晶质石墨矿位于朱夏断裂带南侧,主要赋矿层位为秦岭群雁岭沟组.通过对矿区矿床地质特征、矿石类型及特征研究,分析了矿床成因,探讨了石墨矿中碳物质来源,认为该区石墨矿中碳物质来源于无机物,该石墨矿属于沉积变成矿床.  相似文献   

15.
为探究矿石粒径对矿堆内溶液毛细渗流的影响特征,利用所构建的溶液毛细上升实验装置,针对单一粒径矿堆和混合粒径矿堆,分别开展不同矿石粒径下溶液毛细上升实验,得到了溶液毛细上升高度与时间的关系曲线及相应的拟合方程,分析了溶液上升速度随时间变化规律。研究发现:实验初期矿堆内溶液上升速度较快,随着实验时间的增加,溶液上升速度逐渐减小并最终降为零,且溶液最大上升高度及溶液上升速度均与矿石粒径负相关。矿堆内由毛细作用形成的不可动溶液含量随矿石平均粒径的减小而增大,细颗粒矿石含量过多时在矿堆内将形成大范围的不可动溶液区域,影响矿堆内溶液渗透效果。  相似文献   

16.
云山石墨矿床位于黑龙江省萝北县境内,行政区划属于萝北县云山镇管辖。该矿床赋存在早元古代兴东群大盘道组中段变质岩中,集中分布在东西宽约2 300 m,南北长1 900 m,约4.4 km2范围内。详查共圈出27条工业矿体,提交石墨资源储量矿石量79 379.34万t(7.94亿t),矿物量6 769.48万t,平均品位8.74%。是目前世界上储量最大的晶质石墨矿床。  相似文献   

17.
鸡西市石墨资源丰富,总储量达5.18亿吨,资源储量37206千吨,总储量居亚洲之首。麻山—柳毛成矿带呈东西向分布,可分为柳毛、三道沟和麻山3个石墨矿区,是鸡西市主要石墨产地,矿石储量4亿多吨。鸡西市石墨矿产资源的开发利用,直接影响着鸡西非金属产业的发展和鸡西经济的振兴。多年来诸多方面的因素制约了鸡西市石墨矿产的开发与利用,没有发挥出其经济与社会效益。现就鸡西市石墨矿产资源的特征进行初步的分析,为今后更好的开发利用石墨资源提供一些基础资料。一、区域地质与地层鸡西地区石墨矿床位于佳木斯隆起南端八面通凸起之北缘与鸡西煤盆…  相似文献   

18.
南江坪河石墨矿是四川省典型的含钒晶质石墨矿,在对坪河石墨矿变质岩岩相学和岩石地球化学特征研究的基础上,分析了变质岩的原岩类型及其古沉积环境。变质岩样品的ω_(SiO_2)/ω_(Al_2O_3),ω_(K_2O)/ω_(Na_2O),ω_(Eu)/ω_(Sm),ω_(Rb)/ω_(Sr),ω_(Sr)/ω_(Ba)值均表明原岩物质来源为陆源碎屑沉积;(ω_(La)/ω_(Yb))_N,δ_(Eu),δ_(Ce)均值分别为7.67,0.75,0.81,反映轻、重稀土分馏程度较高并呈轻微Eu,Ce负异常的特征。原岩恢复相关判别图解显示其原岩是一套以含炭质黏土细-粉砂岩为主,夹少量泥质砂岩、基性岩的岩石组合,具有明显的前寒武纪陆源碎屑河流与边缘海沉积的特点。古水体氧化-还原环境微量元素判别指标、ω_(Ba)-ω_(Sr)图解和不同气候带黏土岩的成分图解均揭示其形成于干燥气候带条件下缺氧静水低能的泻湖环境,古水体介质主要为陆相淡水。  相似文献   

19.
采用稀王水前处理样品,高频燃烧-红外吸收法测定低含量石墨矿石中固定碳.通过对样品称样量、样品前处理溶(熔)剂和方法的选择、工作曲线的建立等测定条件进行优化试验,以纯铁屑和钨粒作助熔剂,高温燃烧分解样品,CS-3000型高频-红外碳硫分析仪直接测定低含量石墨矿石中固定碳.用国家标准物质验证了方法的准确度和精密度,结果表明,方法相对误差(RE)小于1%,样品加标回收率为98.3%~100.6%;相对标准偏差(RSD,n=9)小于1%.与传统的化学处理、直接定碳等方法进行比对试验,碳的测定值吻合较好.  相似文献   

20.
基于遗传算法的多目标优化配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综合衡量配矿效果,基于多目标优化理论,以磨浮入选原矿组分指标、入选原矿品质稳定及最大限度利用原矿为目标,构建磷矿堆场多目标优化配矿模型,并采用改进的多目标遗传算法求解该模型。经约束多目标优化算例测试结果表明:改进的多目标遗传算法可以找到多目标优化问题分布广泛、均匀的Pareto最优解集。并针对磷矿浮选堆场开展多目标优化配矿,现场测试结果显示,矿石混配后P2 O5含量23.052%,MgO含量4.195%,混配原矿30654 t,比常规优化方案资源利用率提高0.31%。研究结果表明,该多目标优化配矿技术可实现稳定矿石品质的同时最大限度地利用原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