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文章论述了当代媒介形式对中国审美文化的影响,尤其对审美文化的扩展性方面来看,当代媒介在社会网络中的中心地位已确立,虽然审美文化对媒介的变化存在着依赖性,但是忽视了媒介文化对美和艺术的影响,破坏了其本源和模仿现实的权威性。  相似文献   

2.
近年来,我国学界掀起了一股媒介文化研究的热潮。作为媒介文化研究史上的"双璧",法兰克福学派和英国文化研究学派的主要观点对于我国的媒介文化研究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站在精英主义的立场,法兰克福学派强调,媒介不仅是一种文化工业,而且已经成为一种意识形态。而英国文化研究学派则站在普罗大众的角度拓展了文化的内涵,肯定了受众的能动性。但是,从我国的现实语境出发,中国的媒介文化研究不仅需要借鉴西方的相关理论,更应该立足于本土,以发展出一种全新并具有实践性的多元化视野。  相似文献   

3.
斯图亚特·霍尔(Stuart Hall)被称为当代文化研究之父,对当代文化研究有着重要贡献。霍尔的文化理论研究涉猎诸多方面:媒介传播、文化身份、文化差异、文化认同与族裔散居、种族与族性、社会与权力等等。在他几十年的文化研究中虽然有过诸多的转向和焦点,但对"他者"身份的源起和构建研究始终是一个不悖的原点。霍尔从自身的"他者"身份开始,探究了"他者"身份形成的实质是意识形态,而多元文化和文化表征及实践则是"他者"构建的主体。  相似文献   

4.
大众传播技术的发展使大众媒介和其传播的内容渗透到社会每一角落,从某种程度上讲,当代文化就是媒介文化。媒介构成了被真实化的虚拟环境。而个人身份的认同,并不是独立于社会情景的,而几乎完全是由社会情景所界定的。当代社会情景是由媒介塑造,人们的思想、行为无不受到媒体文化的影响。勿庸置疑,媒介从一开始就控制着人的生长轨迹,其中之一便是对个人身份认同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在媒介文化影响下,当代大学生亚文化在表现形式上出现了新的变化,其文化价值以及社会价值有了新的内涵。面对媒介文化对大学生亚文化的冲击,我们必须深入思考新时期大学生亚文化的特质,采取各种有效措施来正确引导大学生,丰富大学生亚文化的思想内涵,以促进当代大学生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6.
从古至今,媒介一直是艺术生产力中的重要因素。在信息社会向纵深发展的21世纪,构成当代艺术生产力形态之一的“媒介艺术生产力”已经应运而生。媒介艺术生产实践中的作为艺术生产基础性物质力量和原动力的生产力形态就是媒介艺术生产力。媒介艺术生产力以当代新科技、新媒介催生出来的新型施动性媒介为生产工具,以高科技载体媒介及其设施为其他生产资料,以当代媒介带来的“拟态环境”或“信息环境”为重要生产对象,以当代高新媒介技术为主要生产技术,以当代媒介建构的艺术创造力、表现力为艺术生产者的主要生产能力。开展媒介艺术生产力研究对丰富马克思主义艺术生产理论和艺术生产力理论,促进马克思主义艺术生产论的当代化具有重要意义。关键词:媒介艺术生产力;艺术生产;媒介生产工具;媒介生产技术  相似文献   

7.
李杰  田伟丽  杨芳 《科技信息》2012,(12):143-143
符号是信息的载体,自从人类文明诞生之日起,就扮演了认知媒介的角色。人类文明的延续,文化的传播,都与符号有着密切的关系,时至今日,传统的文化在当代设计中该如何表达及传承,传统文化在当代设计中该如何运用符号表意和达意?文章做了相应的探讨。  相似文献   

8.
法国思想家鲍德里亚对后现代社会的性质——消费社会的研究,揭示了消费社会的文学艺术变成了纯粹的符号再生产,以大众媒介为手段消费社会成为了一个“仿象”的“超现实”社会。提出了非常现实的消费文化的理论问题和人类消费欲望化的现实问题,给我们建构中国特色当代文论提供了一个参照系:我们的中国当代文论应该关注日常生活的消费问题、消费欲望化问题,引导大众文化健康发展,以真正实现日常生活审美化,防止日常生活的欲望化。  相似文献   

9.
当代体育审美教育理论构架的基本思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根据当代审美文化的发展与素质教育的时代要求,围绕体育审美教育是繁荣社会主义文化这一任务,力图说明体育审美教育应拓展其研究的对象与途径,超越以往的审美教育局限在学校体育的狭窄圈子,提出以审美文化的当代发展为基本线索;以素质教育思想为理论基础;以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为基本原则,作为建构与发展体育审美理论的基本思路.  相似文献   

10.
以中国当代少女成长小说为研究对象,以彭学军、陈雪、笛安等作家的小说为例,借鉴文化研究的理论视角考察其中的少女形象、故事情节,从乡民文化、前工业文化、大众文化三个方面,解析中国当代少女成长小说文本中的文化语境特征,诠释其中的文化意蕴。作家们表现了不同文化语境中的少女们各具特色的身心特质,揭示了她们真实的和潜在的生存境遇,给成长中的少女以引领和慰藉。  相似文献   

11.
郄光超 《科技信息》2013,(35):116-116
和谐美学是在中国美学发展史上,以和谐思维方式演变的基础,借鉴自然科学而形成的重要理论成果。本文从当代中国审美文化的发展现状入手,在概述其现实状况的基础之上,结合和谐美学的思维方式探讨当代中国审美文化的发展脉络。由此得出结论:坚持和谐美学的思维方式是当代中国审美文化发展的必要条件,并且和谐美学的思维方式是当代审美文化研究的重要方法。  相似文献   

12.
当代美学理论研究中话语转型的学理诉求和审美对一般文化领域强势介入的姿态促成了当代美学的文化转向。审美文化在当代更是消费大众审美狂欢的盛宴,繁荣的表象却遮蔽了"小众"生产者制造的审美文化"传播假相",由此带来当代审美文化的感官化、娱乐化、虚拟化和可塑化倾向。  相似文献   

13.
黄河文明是由自然生态和区位条件所孕育的历史文化及其当代遗存、非物质文化遗产和现代公共文化等要素所构成的区域文化整体。山西省黄河文化生态保护应从文旅结合、新型城市化、传统村落保护、乡村振兴以及传统戏曲振兴、传统工艺振兴、“研培”计划等诸多工程或计划中获得助力,依靠传统文化与现代媒介之间的互动,获取非遗的核心技艺与价值观念,围绕技能的各类拓展资源合理利用现代媒介技术,在遗产保护、传承、传播方式上为传统文化实现新的突破,充分发挥其资源转型过程中的积极作用,让黄河文化融入当代,实现其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4.
本文通过文献资料法、访谈法及观察法对当代审美文化与艺术设计的基本理论进行研究,分析了当代审美文化视野下的艺术设计的发展及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发展对策。  相似文献   

15.
商品经济在各国的经济史上都有过一席之地,审美文化代表着人类文明和文化的高级形态.当代审美文化是在现代商品社会应运而生的、以大众传播媒介为载体的、以现代都市大众为主要对象的文化形态.审美文化的发展和弘扬固然需要商品经济的支撑,但完善社会产业体制结构,提高全民的知识水平,使国民通过对自己本国的思想文化精髓的学习和认知,结合商品经济大潮中带来的新型思想和科技,来把我们整个民族的审美文化进一步发扬宏大,这是迫在眉睫的.  相似文献   

16.
民俗节日文化的传播媒介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民族文化传播是建立民族传播学的重要内容,研究民族文化传播中的文化传播现象和规律对于建立中国的民族传播学意义重大。从文化传播的角度,把民俗节日视为民族文化传播的文本,运用当代传播学的知识分析民俗节日中的文化传播媒介及其特性,在分析众多民俗节日的基础上,把民俗节日文化传播中的传播媒介分为音乐歌舞符号群、物体语言符号群和民俗文化传播中的终极媒介——人,希望有助于民族文化信息传播规律的把握和民族传播学的建构。  相似文献   

17.
媒介生态学就是用生态学的一些理念和理论来研究媒介的一门前沿学科。作为传播和媒介研究的一个分支,媒介生态学是一门相当年轻的学科,它的研究领域在不断延伸和扩展中。媒介生态学的研究方法起源于北美,其中又以加拿大的多伦多学派和美国的纽约学派最为著名。在中国,媒介生态学作为一个崭新的研究领域,目前研究思路和学科框架还比较模糊。在研究前期,主要是译介欧美学者关于媒介生态的研究。  相似文献   

18.
传统资源怎样转换为一种当代的建筑实物存在,既需要寻找到传统建筑形式上的当代因素与材料,搞术上的当代运用及拓展,又要使传统建筑的形态和功能迭到与当代生活方式的契合。建筑文化是人类社会历史实践过程中创造的建筑物质和建筑精神财富的总和。“建筑与文化”成为20世纪以来现代建筑理论中一个重要的研究内容,在阐述地域文化内涵和分析建筑文化地域性的形成与表现的基础上,就建设设计与地域文化的融合,提出一些新的见解,以期对我国建筑设计吸收地域文化要素并促进我国地域文化与建筑设计的融合,从而体现建筑艺术的个性化提供指导和参考。  相似文献   

19.
张有平 《科技信息》2010,(10):I0070-I0071
毛泽东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结合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具体实际,在各个不同的历史时期,提出了文化建设的一系列指导方针和指导思想,形成了一整套具有中国特色的先进的新民主主义文化理论和社会主义文化理论,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文化理论的宝库,对当代中国的先进文化建设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20.
大众媒介在审美文化创新的过程中显示了重要的作用。从古代到现在,审美文化媒介经历了漫长的演化过程。先后出现以口语媒介、文字媒介、印刷媒介、电子媒介和网络媒介为核心的阶段。审美文化的创新,应在继承优秀传统文化的基础上.着眼于世界文化发展的前沿.立足于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现实.敢于突破陈旧观念和思想障碍.在探索中实现创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