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经过几千年的变革,根据各地的自然条件,中国漆器形成了不同的类型和风格,技艺也在不断变化,日臻成熟. 从20世纪50年代开始,平遥就有了化学漆,如永明清漆、调和漆,60年代又有了改良金漆等.这些漆一般都作为民用或是建筑部门使用,漆器上并不使用.70年代市场上又有了双组份聚氨脂漆.80年代又有了腰果漆,也称合成大漆.腰果漆在我国的产生还有一段故事.20世纪60年代,周恩来总理访问一个地处热带的国家,宴席上有一道菜引起周总理的注意,就询问是什么菜.这个国家的元首告诉周总理说是腰果仁.因为这种果实形如腰肾,所以叫腰果.腰果树是一种热带植物,果仁是营养丰富的食品,果皮能制漆.  相似文献   

2.
新石器时期的漆器 浙江余姚河姆渡文化的第三文化层出土了一只木碗,造型美观,内外都有朱红色涂料,色泽鲜艳.江苏吴江梅堰新石器时代遗址中发现棕色彩绘陶器,经初步试验,棕色物质为漆.在辽宁敖汉旗大甸子古墓中出土的觚形薄胎朱漆器,距今约3400~3600年.  相似文献   

3.
近50 a来中国北方沙区风沙气候演变与沙漠化响应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王训明  李吉均  董光荣  夏敦胜 《科学通报》2007,52(24):2882-2888
中国北方干旱、半干旱地区近50 a以来风沙活动有显著的变化. 20世纪60至70年代区域处于强烈的风沙活跃期, 而自80年代至今则持续减弱, 在绝大部分地区其输沙能力仅为60至70年代的20%~50%. 沙丘活动指数的分析结果也表明, 20世纪80年代以后, 处于强烈风沙活动控制下的区域在不断向北向西退缩; 在中东部部分地区, 60和70年代有较强流沙活动的区域已演变为固定、半固定沙丘或者沙地. 风沙活动的这一显著变化在沙漠化过程中有很好的响应: 20世纪60年代至70年代中国北方沙漠化强烈发展主要与这一时期正处于风沙活跃期有关; 而近20 a以来沙漠化逆过程的发生则与风沙活动的大幅度减弱和春季降水量增加有密切联系. 因此, 尽管现代沙漠化的正逆过程或多或少受到人类活动的影响, 其仍主要被气候变化所制约.  相似文献   

4.
20世纪80年代,以色列农艺专家在无意中发现,与50年代相比,以色列的太阳辐射大幅度削减了22%.无独有偶,德国年轻的气象学研究生也发现阿尔卑斯山山脉的太阳辐射呈现下降趋势.事实上,从20世纪50年代到90年代,在世界许多地区,到达地球表面的太阳辐射都降低了.天空变暗已经成为一个全球性问题.  相似文献   

5.
金皇陵出土文物不单是指1986年的调查试掘时出土的,早在20世纪60~70年代就不断有文物出土。  相似文献   

6.
突尼斯是一个历史悠久的北非地中海国家.远在40万年前,这里就有人类居住.柏柏尔人是这里最早的居民.从公元前12世纪起,突尼斯历经腓尼基时期、罗马时期、汪达尔时期、拜占庭时期和七世纪的阿拉伯帝国时期.在这漫长的岁月中,来自东方和西方的文化与当地的传统文化艺术交相融合,创造出了绚丽灿烂的文明,给人类留下了宝贵的文化遗产.  相似文献   

7.
高杰 《科学通报》2020,65(14):1336-1338
正新中国成立70年来,我国在国防、科学、技术、工业、经济、社会等方面取得了举世瞩目的发展.回顾和总结我国独特的发展历史和成功经验,对我国实现党中央制定的"两个一百年"战略规划具有重要意义,对我国制定和实施"十四五"及之后长远发展计划具有重要意义.自20世纪50年代起,我国充分发挥顶层布局设计和决策机制及举国体制的优越性,从顶层布局设计上抓住"两弹一星"和核潜艇等军事科学技术工程这一龙头,打下了我国在基础研究、科学技术、工业体系、人才培养和国际合作等方面的坚实基础.改革开放以后, 20世纪80年代  相似文献   

8.
中国的漆器和油漆技术有着悠久的历史,在世界上享有很高的声誉。早在距今七千多年的新石器时代,我国就已出现了油漆技术的萌芽。例如,在浙江余姚河姆渡遗址曾出土一件木碗,内外均有色泽鲜艳的朱红涂料;江苏吴江梅堰遗址曾出土彩绘陶器,其彩绘原料颇类漆。这些涂料膜,经过一些初步的鉴定,认为其性质与天然漆膜相似,但限于目前的技术条件,尚不能断言它们是漆膜。至迟到商代,我国的漆器和油漆技术已趋成熟,这一点已为出土文物所证实。  相似文献   

9.
<正>用核能作为动力源驱动汽车,也许你会觉得这是一个比较新奇的想法吧,其实早在20世纪40年代,科学家就提出了核动力汽车的构想。1941年,加州理工大学著名物理学家兰特博士提出了用铀235作为动力源驱动汽车的设想。1945年,著名汽车设计师威廉·斯托特也提出了用原子能驱动汽车的设想。20世纪40年代末到50年代初,随着核动力潜艇和舰船的大力研发,业界掀起了一波开发核动力汽车的热潮,美国、欧洲和俄罗斯都开始研究这类"永动机"式的交通工具。20世纪50年代又被称为"原子时代",各种核能利用的设想与实际应用层出不穷,到20世纪60年代初期,前后出现了5款核动  相似文献   

10.
我国东北冬季降雪的年代际增多及其与冬季风减弱的关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王会军  贺圣平 《科学通报》2013,58(8):629-633
针对我国东北冬季降水(降雪)近几十年来的变化进行了研究, 结果显示: 20世纪80年代中期之后冬季降雪开始增多, 就区域平均而言1986~2010年期间比1951~1985年显著增多了20%以上. 进一步的研究揭示这种年代际降雪增多和20世纪80年代中期之后东亚冬季风的减弱有密切关系, 其基本物理图像是: 东亚冬季风年代际减弱导致冷空气减弱, 从而使得东北亚的太平洋沿岸区海温升高, 进而海面的蒸发加强使得其上空水汽含量增多, 由此导致向我国东北地区的水汽输送增多; 另外, 20世纪80年代中期之后由于冬季风减弱, 导致大气变暖, 来自冬季风上游的水汽输送也增多了. 这两个因素使得东北冬季上空水汽含量显著增多了, 从而导致冬季降雪增多.  相似文献   

11.
震惊世界的发现1972年初,经过四个多月紧张艰苦的工作,在长沙马王堆发掘出土了一座西汉前期的大型古墓。该墓规模宏大,保存完好,墓中不仅出土了一套完整的棺椁,而且还出土了我国从未发现过或很少发现过的大批完好的丝织物、服饰、漆器、乐器、简册、帛册、帛画和农产品、肉食品以及中草药物等珍贵文物。这是我国及世界考古发掘中一次极为罕见的重要发现,它又一次向世人展示了我国光辉灿烂的古代文化。  相似文献   

12.
从出土的古代陶瓷碎片上的奶脂痕迹看,早在7 500年以前,欧洲人就已经制作出了奶酪.在没有冰箱的时期,那些奶农为了保存牛奶的新鲜,想出了制作奶酪的方法,以此从牛身上得到最大的利用率. 美国新泽西州普林斯顿大学的考古学家彼得·博古茨基(Peter Bogucki),在上世纪80年代就开始揣摩公元前5 500年欧洲人是否已经发明了奶酪.  相似文献   

13.
根据资料记载,我国的染织工艺在西周时期(大约公元前11世纪)就已经得到较大的发展.蜡染也是其中一门古老而颇具规模的工艺.根据<礼记>等文献的记载,丝织、染色在西周时期都设有专官主管,由此可见当时的丝织、染色工艺已经具有一定规模并相对成熟了.从出土文物来看,我国发现最早的蜡染文物是新疆"于田屋于来克"古城遗址出土的北朝蓝色蜡染毛织物,时间大约是公元396-581年.  相似文献   

14.
17具船棺和独木棺,其中1具堪称船棺王。长达18.8米,直径1.7米。棺中尸骨有男有女,年龄最大的40岁,最小的仅7岁,其中有的为殉人。大量精美漆器、铜器和陶器,其漆器为出土战国漆器中仅见之精品。四川地区继三星堆之后又一重大发现,价值远在北京老山汉墓之上。2000年7月29日,一个令考古界激动,狂喜的日子:中国最大的战国船棺墓葬在四川省成都市重见天日。这是一次偶然的发现,但恰恰是这个偶然,创造了上述一系列令人拍案称奇的奇迹。发现2000年7月29日夜,在成都市商业街——一历史上的商贸重地——一四…  相似文献   

15.
墨西哥首都墨西哥城东北约48公里,在海拔2280米的荒凉中央高原上有一个被称之为特奥蒂瓦坎的遗迹。特奥蒂瓦坎在南北美洲大陆谌称是最古老、规模最大的城市。16世纪初西班牙殖民者科尔特斯在入侵古代墨西哥最后的文明阿兹台克帝国时,连那时的阿兹台克人都已经不知道是谁、什么时候住在这个巨大的遗址上。专家估计特奥蒂瓦坎最盛时期有20多万人,最少时也有5万人。城市的建造年代至今不能确定,从考古学上来看,大体上认定从公元前4世纪起城市文化崛起,公元5世纪左右迎来全盛时期,到公元七八世纪突然谜一般地消亡。难怪美国历史学家W·佩雷斯各…  相似文献   

16.
振兴京剧的话头,从20世纪80年代说到今天,已有20年之久了.提起这个话头,自然是因为现时的京剧已经不"兴"了,非但不是繁荣局面,而且似有衰歇的势头,所以需要"振"它一下.所谓繁荣,不说像晚清时期新老"三鼎甲"和"同光十三绝"齐聚京都舞台,也不说像民国时期"四大名旦"争芳斗艳、京津沪众多水陆商埠走马巡演,至少也要像20世纪五六十年代那样汇演连台热闹红火吧?京剧离开主流娱乐日远,越来越躲在了时代的"灯火阑珊处".  相似文献   

17.
正20世纪50年代,美国发明了硅太阳能电池。20世纪80年代,美国在太阳能研发上的花费比任何其他国家都要多。但不管怎么说,美国最终还是失去了技术优势。你可能不会知道这一点:在郊区屋顶和太阳能电场,你发现的那种标准的黑色含铜太阳能电池板,也叫硅光伏太阳能电池,这种电池在美国诞生和发展。  相似文献   

18.
网络数据挖掘及其在生物信息学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忻健  朱景德  王翼飞 《自然杂志》2004,26(5):269-273
20世纪90年代中期,随着万维网的崛起和高速发展,大量信息可以从网上获取.传统的数据挖掘技术已开始应用于网络数据的挖掘中,这也正成为人们研究的焦点.本文介绍了网络数据挖掘的定义、分类,并对当前网络数据挖掘的研究现状作了综述,最后介绍了网络数据挖掘在生物信息学研究中的实际应用.  相似文献   

19.
平遥推光漆器是我国四大漆器之一,它以大漆(天然生漆)为料,用描金彩绘及人工手掌推光的独特工艺著称于世.漆面光洁,映影如镜,有耐潮、耐热、耐酸碱、耐老化等特点.平遥推光漆器髹饰技艺于2006年5月20日由国务院正式列入国家第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这是继平遥古城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后,平遥县又一个列入文化遗产名录的项目.然而,就是如此让山西省为之骄傲的推光漆器,现在却不知该推向何方?分散经营、无序竞争、后继无人以及要艺术还是要商品?是坚守传统还是抛弃传统等等,都成为平遥推光漆器前进道路上不可回避的难题.  相似文献   

20.
尼罗河西岸底比斯的国王谷,以出土古埃及法老基群闻名于世,千百年来游人不断。墓壁上的涂鸦和象形文字表明公元前古罗马、希腊人就曾在此驻足观光,近几个世纪,考古学家们开始纷纷光临。1798年拿破仑入侵时,就曾带来了他自己的挖掘队。在随后的19和20世纪,挖掘队换了一批又一批。古墓也一个又一个地被挖掘,直至1922年英国著名探测家霍华德·卡特打开堆满财宝的图坦卡蒙墓为止,已发现了61处古墓。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