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高校拥有科技、知识、信息和人才优势,承担着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和服务社会的3大职能,在创新型国家建设中承担着重大的历史使命。占高校总数95%的地方高校是我国高等教育体  相似文献   

2.
【目的】高校是创新资源重要聚集地和创新成果主要源泉,地方应用型高校链接知识创造和具体场景应用,在创新系统中具有独特的使命和地位。然而,应用型高校知识产权运营管理建设过程中面临着一些问题亟须解决。【方法】面向地方高校从强化顶层设计、设置知识产权岗位微专业、贯彻高校知识产权标准、建设知识产权维权保护站和商标品牌指导站、推进校地合作、深化产学研用协同等六个方面对应用型高校知识产权运营管理路径进行分析。【结果】提出了地方应用型高校深入推进知识产权运营管理,服务区域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新对策。【结论】对地方高校深入推动知识产权运营管理、服务区域经济发展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3.
随着国家科技创新工作的进一步推进,我国科技创新任务特别是知识创新的重担越来越多地落到高校身上,高校正在迅速成为我国科技创新的主力军之一。科技创新是大学教育区别于基础教育、职业教育的重要特征,是培养有创新精神、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高素质人才的客观要求,也是高校发展改革的重要使命。我国高校具有丰富的科技创新资源,潜在着巨大的技术创新实力。据统计,截止2001年,全国高校从事科技活动人员达28.6万人,承担各类课题12.1万项,高校中经主管部门批准建立的研发机构5090个,研发人员24.1万人。那么,高校科技创新应坚持哪些原则呢?一、…  相似文献   

4.
高校的知识产权,是学校人才、技术、成果、信息等科技优势的集中体现。保护好高校的知识产权,能有效促进科技成果向生产力的转化,促进高校科技资源与企业经济资源的双向流通。作为区域创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目前,河南省的82所高校,教师、学生的知识产权知识普遍匮乏,知识产权人才奇缺,高校的知识产权管理工作也存在着体系不健全、制度不完善、管理不到位、人员和资金不足等问题。因此,对于河南省高校来说,尽快探索高校知识产权管理工作的新思路、新方法、新举措已显得尤为迫切。  相似文献   

5.
一、建立完善粮食主产区农业科技创新体系的重要性与必要性 农业科技创新体系是增强农业自主创新能力、推进农业科技进步的重要保障,直接关系到创新型农业和创新型国家建设的进程,其基本任务是应用农业科技新成果、新技术服务于生产,为提高农业生产率、农业资源利用率和保障国家粮食安全提供技术支撑.目前,我国基本形成了由国家、省、地市级农业科研单位、高等院校和科技型企业等组成的农业科技创新体系基本框架.区域特别是粮食主产区农业科技创新体系是我国农业科技创新体系的重要内容和基础,建立完善粮食主产区农业科技创新体系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6.
作为一个人口大省和资源相对缺乏的省份,河南省经济的发展必须依靠科技的支撑.改革开放30多年来,河南省高校不仅在学校数量和在校生人数上占了绝对优势,而且为河南省经济建设与社会发展培养了各类优秀人才,是推进河南省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基地,是河南省科技创新、技术转移和成果转化的重要载体与平台,是建设河南省创新体系的骨干和支撑力量."十一五"以来,河南省认真实施科教兴豫、人才强省和自主创新跨越发展战略,加快创新型河南建设,取得了显著成就.然而,机遇总是与挑战同在,发展也总是与矛盾共存.应该客观地看到,在河南省高校的科技创新能力发展中,还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7.
<正>《2004—2010年国家科技基础条件平台建设纲要》颁布以来,各省市陆续建设起整合区域科技基础资源的科技平台共享体系。响应国家号召,服务地方经济发展,郑州市也建立了科技公共平台。郑州科技公共平台是通过有效聚集、整合、优化郑州区域及周边地区的各类科技资源和创新要素,构建成的对社会开放共享的基础性支撑体系和科技公共服务载体,主要具备整  相似文献   

8.
地市科技信息服务机构服务模式创新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勇 《河南科技》2010,(5):28-29
一、科技创新需要科技信息的支持 科技信息是经济建设、科技发展、社会进步和国家安全的重要支撑条件,是国家重要的战略资源.科技信息资源的加工、开发、利用和服务水平是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科技能力、知识能力、信息能力的重要标志,其工作成效决定着一个国家、一个地区的科研水平和科技自主创新能力.  相似文献   

9.
<正>围绕高校学习贯彻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自觉承担文化传承创新和引领区域文化的使命这一课题,按照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创建有地方特色的学科专业,积极探索多种形式的人才培养新模式.为了能培养出适应社会发展的创新型  相似文献   

10.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一个地区能否实现经济的持续增长,这是区域经济发展所面临的重大问题。如何根据安阳市特定区域的实际情况创建区域技术创新系统,提升科技创新能力,推动安阳市区域经济快速协调稳定发展,已成为今后一个时期我市科技、经济工作的一项重要任务,在今后区域技术创新工作中应处理好以下几个关系。一、处理好区域创新体系与国家创新体系的关系 区域创新体系是一个子系统,其特征既强调特性和个性,又具有开放性,需要因地制宜地建设。同时,必须把区域创新体系与国家创新体系紧密…  相似文献   

11.
高校科技成果转化率低的原因及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进入21世纪,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极大地推动了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作为国家科技创新体系重要组成部分的高校,凭借其庞大的科研力量和创新群体,在加强科学研究、推动国民经济发展等方面作出了巨大贡献.如今,高校已成为推进我国科技成果转化和高新技术产业化的主力军,高校科技成果转化水平的高低不仅是高校科技实力和科技水平的重要标志,更是高校为国家科技、经济和社会发展服务的重要体现.然而,目前我国高校却普遍存在着科研成果未转化、滞留的现象.  相似文献   

12.
独立学院克隆母体高校进行专业建设,在一定程度上忽视了国家创办独立学院的初衷,忽视了区域社会、经济发展对多样化人才的需求。因此,以地方和区域社会经济发展的需求为导向,创新独立学院的专业建设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13.
《漳州师院学报》2019,(1):126-130
改革开放以来,地方高校培育了大量高素质人才,对社会和经济的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是推动国家现代化建设的重要力量。然而无论是师资力量还是教师管理等各个方面,地方高校与直属高校都还存在着较大的差距,大多数地方高校对教师管理缺乏足够的重视,存在一系列问题,影响了地方高校的发展。应树立科学的人力资源管理理念,创新激励机制,促进地方高校内涵式发展。  相似文献   

14.
《漳州师院学报》2021,(1):125-128
"双一流"建设背景下,高校服务区域社会发展是高等教育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现代化应有之义,是建设高等教育强国的必由之路,是培育"同类竞争、多元发展"高校生态的必然选择。高校要在学科交叉融合上体现行业特色,要在专业准入退出上契合区域产业,要在人才引进培养上对接地方需求,要在产学研用智库上服务社会关切,积极主动服务区域社会发展。  相似文献   

15.
<正>一、科技创新需要科技信息的支持科技信息是经济建设、科技发展、社会进步和国家安全的重要支撑条件,是国家重要的战略资源。科技信息资源的加工、开发、利用和服务水平是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科技能力、知识能力、信息能力的重要标志,其工作成效决定着一个国家、一个地区的科研水平和科技自主创新能力。科技创新是通过自身的学  相似文献   

16.
<正>高校的知识产权,是学校人才、技术、成果、信息等科技优势的集中体现。保护好高校的知识产权,能有效促进科技成果向生产力的转化,促进高校科技资源与企业经济资源的双向流通。作为区域创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目前,河南省的82所高  相似文献   

17.
高等学校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担负着重要的社会职能,必须坚持以观念创新为先导,推进高校持续健康协调快速发展;以完善机制为根本,保障高校党基层组织建设的组织体系;以先进性建设为核心,提高高校基层党组织的创造力、凝聚力和战斗力;以载体创新为重点,增强党的基层组织建设的活力,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进程中发挥作用、作出贡献。  相似文献   

18.
以龙岩学院生物技术专业为例,分析地方本科高校在创新创业教育中存在的问题,并从实践教学体系改革、实践课程体系与教学方法改革以及实训平台建设等方面研究地方本科院校生物技术专业应用型创新创业人才培养的改革与实践.  相似文献   

19.
知识经济时代,知识产业已经成为新必产业并逐渐演变为主导产业.经济学家和学者们已形成共识:在21世纪(后工业化社会)的经济发展中,知识将成为生产函数中的核心要素,经济活动的关注点也将转移到对知识要素的配置上来.基于发达国家在20世纪期间科学技术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不断上升(注:20世纪初仅为5%~20%,到80年代达到60%~80%)的事实,也可推断和获得上述结论和认识.知识的生产、扩散和应用将成为经济增长的主要源泉.正如Cooke(1996)认为的那样,未来区域的发展核心是高校、研究机构与产业之间关系的发展.换言之,未来区域发展的核心是高校科技创新创业水平的发展.  相似文献   

20.
地方高校是培养专业人才的重要基地,现有的数学类专业教学模式已不能满足社会需求,数学与应用数学专业应主动适应发展需要,将培养目标与行业和企业的需求紧密对接,培养应用型人才.以中国计量大学为例,从地方高校数学与应用数学专业实践教学模式出发,对师资队伍建设、课程体系优化、教学方法改革、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培养等内容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