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90年代以来,以数字化技术、多媒体技术和网络技术为核心的信息高速公路迅速发展,第四媒体-国际互联网使大众传播的媒介形式、采访方式、报道方式、传播方式及受众地位、受众行为等都发生了一系列巨大变化,对传统传播媒介-报纸、广播、电视等都造成了巨大地冲击,迫使传统媒体必须选择新的对策。  相似文献   

2.
从武汉城市圈农村地区媒介使用情况来看,农村受众在媒介接触方面逐渐从单一走向多元,地方电视媒体在功能实现上明显滞后于农民的媒介观念,媒介所营造的拟态环境也与城市圈的社会现实不符,其公信力有待提高。有鉴于此,地方电视媒体应以信息传播为主体,整合多媒体信息传播渠道,并建立城市圈信息交换机制和交流平台。  相似文献   

3.
自上世纪90年代始,随着电子媒介易用技术的普及,纸媒体、电子媒体等大众媒体海量化的传播趋势日益厚重,如何改进、强化媒体的传播形式,加大视觉冲击诱惑力度,以满足受众快速攫取信息的需求,已经成为当代媒介提升自身竞争力的重要内容。为了填补由于摄像机无法触及的新闻现场画面而造成的新闻信息空洞贫乏的缺陷,极为有效的手段就是利用数字虚拟技术模拟现场,给观众呈现一种亲眼所见的效果。  相似文献   

4.
王楠 《奇闻怪事》2011,(9):46-60,24
近年来,中国经济发展迅速,社会结构和社会生活都发生了重大变化,消费已成为生活的必须,中国社会已经呈现出“消费社会”的发展特征,深受消费文化的影响。电视媒介在消费社会的背景下,在传播立场、内容、对受众的影响上都发生转变,与消费社会共谋,深刻影响着大众的生活。本文以消费、消费社会、消费文化、消费主义、符号学等理论为指导,采用内容分析法、个案研究法、文献分析法等研究方法,对消费社会背景下的电视媒介传播进行现状分析,揭示出消费社会与电视媒介是^何共谋的。进而从电视媒介传播内容、对受众价值观的影响及电视媒介作为传者的偏向3个方面分析二者共谋带来的消极影响:视觉表达肤浅、内容表达趋同、意义表达虚无;对受众价值观产生了自我实现功利化、对幸福的追求物质化、人性结构单一化的影响;电视媒介作为传者传播注重电视的商品主导、受众主导、技术主导。  相似文献   

5.
王楠 《奇闻怪事》2011,(10):39-45
近年来,中国经济发展迅速,社会结构和社会生活都发生了重大变化,消费已成为生活的必须,中国社会已经呈现出“消费社会”的发展特征,深受消费文化的影响。电视媒介在消费社会的背景下,在传播立场、内容、对受众的影响上都发生转变,与消费社会共谋,深刻影响着大众的生活。本文以消费、消费社会、消费文化、消费主义、符号学等理论为指导,采用内容分析法、个案研究法、文献分析法等研究方法,对消费社会背景下的电视媒介传播进行现状分析,揭示出消费社会与电视媒介是如何共谋的。进而从电视媒介传播内容、对受众价值观的影响及电视媒介作为传者的偏向三个方面分析二者共谋带来的消极影响:视觉表达肤浅、内容表达趋同、意义表达虚无;对受众价值观产生了自我实现功利化、对幸福的追求物质化、人性结构单一化的影响;电视媒介作为传者传播注重电视的商品主导、受众主导、技术主导。笔者最后针对不良影响从电视媒介传播内容、对受众影响、对传者的要求三个方面提出了积极对策。希望本文能够对消费社会中电视媒介的良性发展带来些许启示。  相似文献   

6.
打破行业壁垒,实现跨媒介整合传播,成为媒体发展的一大趋势.电视读报节目的出现,不仅体现了电视新闻节目形式的创新,而且实现了跨媒介资源的资源共享和优势互补.电视读报节目通过对众多报纸新信息资源的二次整合把关,将报纸介质中最有吸引力的信息以视听形式传递给受众,满足了受众的需求,实现了报纸与电视媒体的共赢.  相似文献   

7.
媒体传播形式和技术发展日新月异,高新技术特别是信息网络技术迅猛发展,媒体传播理念、传播渠道、传播方式正在发生深刻的变化和调整。数字化是媒体发展的重要趋势。加强以数字化为龙头,以科技创新带动体制机制创新,加快媒体现代化进程,实现多媒体综合集成发展。笔者以玉林电视台网站为例,探讨电视新媒体发展建设问题,就新媒体管理系统改进提出建议和对策。  相似文献   

8.
网络传播具有信息容量大、传播速度快、传播范围广、接受信息方便等特点.从受众的角度来看,与传统媒介相比,网络传播能够满足受众交互性、主动性、个性化、媒介接近权等方面的需求,给受众的社会地位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变化.  相似文献   

9.
网络传播具有信息容量大、传播速度快、传播范围广、接受信息方便等特点.从受众的角度来看,与传统媒介相比,网络传播能够满足受众交互性、主动性、个性化、媒介接近权等方面的需求,给受众的社会地位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变化.  相似文献   

10.
在信息融合的新时代,电视、报纸、网络、手机等逐渐出现相互融合的趋势,一个以用户为主导的崭新的多媒体平台形成。电视作为覆盖率最广的传统媒体,其主流媒体的地位仍十分稳固.但随着后信息时代的到来,整个社会的非群体化趋势,电视在传播过程中的缺陷也日趋明显。作为媒体创意人,我们敏锐地捕捉到解决这一问题的方案——印通过二维码"一拍入网",实现手机(?)电视(?)网络的互动交流.这一课题填补了手机二维码在电视媒体中应用的空白,拥有着巨大的市场潜力。  相似文献   

11.
大数据时代,能否创新媒介传播形式,做到"精准服务"成为媒体发展的关键因素之一。大数据为分析受众的精准需求、个性化精准的传播内容提供支持。通过社会化媒体和社会网络平台吸引受众参与信息的制作与传播,分析受众需求的"相关性",从而对受众需求进行精准研究;通过多元化经营与合作等互动形式,重视基于互联网的数据库的建设,实现"精准服务"。  相似文献   

12.
由于媒介技术、媒介环境、媒介与社会的关系、媒介与受众的关系、媒体扩张形式等因素的变化,传统的新闻自由理论在新形势下有了新的含义.特别是传播新技术和所谓的"草根新闻"大量出现,对新闻自由和新闻事业的控制都带来了新问题.对新闻自由理论的现状和未来发展需要有新的思考.  相似文献   

13.
随着社会经济的迅速发展,新观念层出不穷,受众心理需求在不断提升,对电视媒体的要求也就越来越高,再加上电视台数量地急剧膨胀,网络、手机等新型媒体不断涌现,对电视媒体造成了巨大的冲击。在当今报纸、广播、电视、互联网等媒体之间日趋白热化的竞争中,我们可以发现",抢新闻"已经很难实现,新闻的同质化相当严重,在这样的背景下,媒体开始将注意力转移到创新力上,而最能体现创新灵魂的当属传媒的新闻策划。所谓策划上质量,策划出精品。可以说,在传媒日益同质化发展的格局下,新闻策划已经成为了各大电视媒介在竞争中脱颖而出的制胜法宝。  相似文献   

14.
<正>作为信息社会的最大载体,互联网络极大地改变了信息的保护、复制和传播的速度,对知识产权的专有性、地域性和时间性产生了巨大的冲击,对知识产权的保护提出了严峻的挑战。目前,我国知识产权和互联网络事业尚处在发展阶段,做好网络环境下知识产权的保护工作  相似文献   

15.
王轶慧  朱慧  杨裴 《科技信息》2007,(13):30-30
近年来,数字技术、电脑、互联网和多媒体等信息传播新技术、新媒介以越来越快的速度更新换代,广泛进入人们的日常生活,引发了一次意义深远的信息传播革命,对传统媒介形成巨大冲击,成为继报  相似文献   

16.
电视媒体服务于农业科技传播之功能探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电视媒体是传播农业科技的主要渠道,在农业科技传播中具有突出的优势,表现在覆盖广、传播迅捷,现场感强、生动直观,多媒体、参与互动等方面.同时电视媒体也存在对农业科技传播思想认识不足、节目制作粗糙、缺乏与农业科技部门的合作等问题.电视媒体服务于农业科技传播,必须提高认识,形成工作合力,针对农村观众需求,增强实效性,加大前期策划和后期制作的投入力度,尽快应用和普及数字化传播技术.  相似文献   

17.
作为一种新型电子商务模式,O2O将线上营销和线下营销有机结合,为商家和消费者提供沟通平台,吸引众多商家涉足。基于拉斯韦尔的5W模式从传播者、传播内容、受众、媒介、传播效果五方面分析O2O电子商务的传播过程,可知,O2O电子商务的传播优势包括受众的媒体接触、多媒体的传播手段、通过"意见领袖"提升宣传效果及传播效果的针对性等。  相似文献   

18.
网络媒体传播优势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范文德 《甘肃科技》2005,21(12):225-226
计算机互联网是继报纸、书刊、电影、广播、电视等大众传播媒介之后出现的第六媒体,它的出现给了传统媒介及人们的日常生活极大的冲击,本文从传播学的角度对网络媒体的传播特色及优势进行了全面分析。  相似文献   

19.
蓝兰 《科技资讯》2011,(5):211-212
20世纪末期媒体技术经历了一场前所未有的大变革。数字化媒体的出现对传统的媒体带来了巨大冲击,不断地挑战并充实着人们的感官能力,尤其是视觉传播形式更是呈现出无与伦比的先锋性,以日新月异的变革不断进步,不断发展。新媒体承载的视觉传播形式已经成为当今视觉文化发展的一种普遍意识和时代潮流。本文结合当今新媒体运用的实际概况,分析了新媒体技术的变革、新媒体的表达方式以及新媒体影响下的数码影像的视觉表达,反映出这种视觉创新不同于传统媒体的流光溢彩。  相似文献   

20.
<正>随着互联网、移动通信网和广播电视网等多网络平台与手机、数字电视、移动电视等多媒体终端的发展,传统图书馆与数字图书馆正在加速融合,向复合图书馆转型,以数字化为突出特点的服务形态正在逐步形成。图书馆的信息服务方式也从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