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Lamport一次性口令认证方案的改进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Lamport一次性口令认证方案是一种著名的口令认证方案,但存在如下不足之处如果用户想为原远程系统重新生成口令链,或为新的远程系统生成口令链,则必须再次到特定的系统注册,这是很不方便的,也是很不灵活的.为解决这些问题,文中提出了一种新的一次性口令认证方案.分析表明,该方案与Lamport方案同样安全、有效,但却比Lamport方案灵活、方便.  相似文献   

2.
一次性口令技术的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Lealie Lamport一次性口令认证方案是一种著名的口令认证方案,但存在不足之处:如果用户想为远程系统重新生成口令链,或为新的远程系统生成口令链,则必须再次到特定的系统注册,这很不方便,也不灵活.为解决该问题,提出了一种初始化和修改一次性口令的方案。  相似文献   

3.
目前常见的一次性口令认证技术都是采用hash算法或智能卡来实现,但是每一次认证都需要进行多次复杂的散列运算;用户登录一定次数后,系统还必须重新初始化;并且,很容易遭受小数攻击.我们设计了一种新的一次性口令认证方案.该方案不采用哈希链算法,而是基于RSA产生的用户私钥及有限域上离散对数的难解性,因此不存在小数攻击;此外,在每一次认证中引入随机因子,使得用户登录口令具有一次性,能够抵抗重放攻击.  相似文献   

4.
针对大多数高校现在使用的后勤管理系统所存在的一系列的不安全因素。设计出了一种基于RSA的智能卡远程口令认证方案和系统。在传统口令认证的基础之上,基于RSA密码系统和安全单向的hash函数,提出了一种相对安全的远程口令认证方案。采用双因素认证方式。大大地增强了系统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5.
分析了一种基于随机数和Hash函数的认证方案(NHRA)的认证过程,发现该方案存在着远程主机上容易泄露用户身份信息的安全问题。针对该问题,构造了一个基于随机数和Hash函数、隐蔽用户身份信息远程身份认证方案。该方案允许用户自主选择和更改口令、能够抵御假冒远程主机攻击、抵御假冒合法用户攻击,对用户身份信息认证更加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6.
丁猛  范九荣  谢钰 《科技信息》2012,(28):287-288
使用电子令牌是目前计算机网络控制中最常见的一种访问控制方法,但其存在非常大的安全性隐患,本文介绍了一种动态口令双因素认证系统的方案解决该问题。  相似文献   

7.
基于智能卡的高校后勤管理认证系统的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大多数高校现在使用的后勤管理系统所存在的一系列的不安全因素,设计出了一种基于RSA的智能卡远程口令认证方案和系统。在传统口令认证的基础之上,基于RSA密码系统和安全单向的hash函数,提出了一种相对安全的远程口令认证方案,采用双因素认证方式,大大地增强了系统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8.
提出一种新的图形口令认证方案,用于解决电子商务网站中用户登录认证过程不安全和二次验证过程繁琐的问题.针对文本口令易受攻击的特点,使用基于图形口令的认证方案,并且在选择图形口令时增加文字提示,解决图形记忆困难的问题.另外,使用随机模糊图形认证方案来抵制猜测攻击.实验结果表明,该认证方案在注册时间、登录成功率、认证时间和尝试次数方面明显优于传统方案.猜测攻击实验和理论分析结果表明,该认证方案可有效解决文本口令安全性低和二次验证过程繁琐的问题,符合电子商务网站的安全强度需求,同时具有安全、便易的特点.   相似文献   

9.
在基于网络的分布式环境中,基于口令的认证密钥协商方案是一项基本的安全防护机制.对一个已有的基于口令的认证密钥协商方案[Chen T H,Hsiang H C,Shih W K.Securityenhancement on an improvement on two remote user authentication schemes using smart cards.Future Generation Computer Systems,2011,27(4):337-380]做了安全分析,指出其易受离线口令猜测攻击,并且不具备完备的前向安全性.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一个安全性增强的远程口令认证密钥协商方案.所提出的方案继承了已有方案的优良性质,能够抵抗离线口令猜测攻击,并且具有完备的前向安全性.经过安全分析,论证了所提出的方案具有强安全性,适合于在分布式环境中对用户和服务器提供双向认证和密钥协商.  相似文献   

10.
提出了一种在智能卡中实现的基于单向散列函数的远程身份鉴别方案,用户能自己选择口令并且系统不需要维护任何与用户口令相关的信息,系统中用户不受限制,用户利用智能卡以及口令便可成功地登录到远程系统,攻击者不能从公开或传送的信息中获得用户秘密信息,也不能冒充别的合法用户,此外,本方案还能抵抗登录请求的重播。  相似文献   

11.
一次性口令系统是一种新型身份认证机制,它克服了传统静态口令的固有缺陷,大大提高了口令系统的安全性,在身份认证领域应用前景十分广阔。  相似文献   

12.
无线环境下信息的传输是在开放介质中广播的,同有线网络相比其认证机制要复杂的多.讨论了适合无线网络的几种认证方法,如公钥认证、口令认证、证书认证、强口令认证、SPEKE,重点介绍了SPEKE认证方案.  相似文献   

13.
索望 《科技信息》2007,102(12):177-179
本文首先对典型的S/KEY口令序列认证方案的基本原理、实现方式进行了简单说明,通过研究该认证方案的工作过程和分析其安全性,指出其认证方案中所存在的安全缺陷。在综合S/KEY口令序列认证方案和SAS-2认证方案的基础上,本文提出了一种新型的一次性口令认证方案——NOTP(NewOne-TimePassword)认证方案。NOTP认证方案具有认证步骤简单、执行性能优异、无需重新初始化等特点。同时,NOTP认证方案还增强了抵御各种针对一次性口令认证方案攻击的能力,安全性得到了提高。  相似文献   

14.
当前身份认证系统口令设计过程复杂,不仅容易出现认证错误的现象,而且大大增加了计算复杂度,影响整体性能。为此,提出一种新的云环境下基于PKI的一次性口令身份认证系统,给出设计系统总体结构,其主要由CA证书服务模块、RA注册模块、认证模块与用户模块构成。身份认证选用用户数字证书与一次性口令相结合的形式,对用户名与一次性口令进行验证时,通过用户名得到其数字证书,利用“挑战-应答”协议判断用户是否合法。介绍了一次性口令生成技术,给出公开大素数与保密大素数的确定过程。实验结果表明,采用所设计系统对云环境下用户进行身份认证,不仅认证精度高,而且整体性能强。  相似文献   

15.
一次性口令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阐述了网络安全技术中口令认证系统的工作机制和原理,提出了利用JAVA语言平台无关性、支持多线程、位运算能力强的特点实现OTP系统的具体设计方案及其主要环节的实现方法。其特点是用户每次输入的口令一样,但传递到服务器的登录口令却都不一样,每个登录服务器的口令只使用一次,可以有效地防止网络窃听和口令泄漏。一次性口令(OTP)系统的安全性关键在于MD5这个散列函数的不可逆性和用户密码既不放在服务端也不放在用户端的不可知性。  相似文献   

16.
身份认证问题是网络安全中的重要研究课题.Wu和Chieu提出了一种对用户友好的基于智能卡的远程用户认证方案,但Khan指出该方案存在安全缺陷,容易遭受假冒攻击、服务器欺骗攻击以及智能卡偷窃攻击.该文针对Khan提出的安全缺陷,提出了一种新的认证方案,该方案能有效抵御Khan指出的各种攻击,同时实现了双向认证并设计了口令更改方法.  相似文献   

17.
针对传统基于USB接口的监控系统存在的诸如缺乏介质身份认证手段,难以有效地对各等级进行隔离,可信度低等问题,一种基于可信机制的数据传输监控系统被提出以解决上述问题.系统应用动态口令与指纹识别相结合的双向身份认证方案及文件过滤驱动技术,以“可信构件”为根构建系统内部的可信链模型,通过驱动层与应用层相结合的多级安全策略加强...  相似文献   

18.
在S/Key OTP的基础上设计了一种改进型一次性口令的身份认证方案.方案对传统的一次性口令方案进行了改进,并将其与对称加密体制结合,实现了用户和服务器端的双向认证,增强了网络系统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19.
为解决时间同步式和事件式的缺点,提出一种新的动态口令认证机制,它产生的口令与时间无关,只与登录的次数相关,故每次登录时的口令都不相同。它的核心是带输出的自动机,在客户端和服务器运行相同的自动机,且登录次数同步变化,故两端口令可以保持一致。在分析口令独立性的基础上,证明自动机产生的口令符合动态口令的条件。系统有两种工作模式,同步时的登录模式和失步时的校准模式。在校准模式下,只需经过两次握手,客户端和服务器就可以恢复同步。校准操作很容易,用户在客户端可以独立操作完成,不需要管理员干预。  相似文献   

20.
基于智能卡的口令认证是在非安全网络环境中保证通信安全最简单有效的认证机制之一.文章对Moon等提出的口令方案进行了安全性分析,发现存在无法抵御离线字典攻击、临时密钥泄漏攻击等问题,进而提出了一种改进的基于智能卡的远程用户口令认证方案.分析表明,该方案与类似方案相比更为安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