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银杏的有效成份及提取工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综述了银杏中的提取成份黄酮类、萜内酯、酸类、氨基酸、微量元素等,并介绍了它们目前的提取工艺。  相似文献   

2.
甘草中皂甙和黄酮类化合物的提取分离与测定   总被引:23,自引:0,他引:23  
对 8种国产甘草根茎中总皂甙和总黄酮类化合物提取分离方法进行了研究 ,并用薄层光密度法对甘草总皂甙中的甘草酸和甘草总黄酮中的甘草甙和异甘草甙含量进行了测定  相似文献   

3.
用薄层层析法测定洋素馨中香精油含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硅胶 GF2 54薄层板进行层析 ,用薄层层析扫描仪以紫外吸收扫描方式进行扫描 ,测定洋素馨中香精油的成份  相似文献   

4.
本文研究了湖南桂东县产山鸡椒恨精油的化学成份,用薄层色谱和GC/MS联用法从中鉴定出七个主要组分.  相似文献   

5.
本文报道了以河北邢台产酸枣仁的提取物为主要原料制成的酸枣仁茶中酸枣仁皂甙的薄层鉴别方法。此法具有显色快,薄层图谱清晰可辨,不受其它成份干扰,且操作简单等优点。对控制含有酸枣仁的产品质量具有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6.
采用超声波对紫花地丁花进行提取,结合薄层色谱和柱色谱对提取物进行分离,并用紫外光谱仪进行了初步测定,确定了其中部分分离产物。主要包括黄酮类、香豆精类、饱和脂肪酸类等。  相似文献   

7.
川麦冬及其须根中多糖和黄酮类有效成分定量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多糖和黄酮类成分含量研究麦冬须根的药用及开发利用价值。采用标准曲线法,分别在可见光626nm波长和510nm波长处对川麦冬及其须根中多糖和黄酮类有效成分进行了含量测定,其中多糖的平均含量分别为16.961%和20.072%,黄酮类成分平均含量分别为0.805%和0.799%。试验结果表明绵阳三台麦冬基地的麦冬须根多糖含量较麦冬高,黄酮类成分含量与麦冬基本一致,麦冬须根具有进一步作为药用和功能食品资源开发利用的价值。  相似文献   

8.
本文介绍蛇药兔尾草抗蛇毒有效部位(05)植化成分的预试、提取、分离、鉴定方法和结果。通过聚酰胺柱层析和制备性硅胶薄层析,分离得六结晶,并鉴定为黄酮类化合物。  相似文献   

9.
星斗山自然保护区木本植物区系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湖北省星斗山属中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地带。有木本植物99科,247属,595种;区系的地区理成份以东亚成份占首位,占总属数(不包括世界分布属)的21%;北温带成份占18%;中国特有成份占5.1%;6个热带性分布成份占42%。与邻近的神农架关系十分密切,尤以中国特有成份更为接近;与华东区系各种地理成份组成比例也很接近,与华南区系关系较为疏远,但本区一些常绿成份具有一定的热带性质。  相似文献   

10.
板栗壳中黄酮类生物活性成分的提取与微乳薄层分离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利用正交实验研究了提取温度、时间、溶剂浓度和酸碱度对板栗壳中黄酮类物质提取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料液比为1∶20的条件下,以70%的碱性乙醇溶液为溶剂,在80℃下回流提取3h提取效果较好.进行了多项定性实验,证明了板栗壳中含有黄酮类化合物,并用微乳薄层色谱法从板栗壳中分离出3个黄酮斑点,其中一个斑点与卢丁的Rf值相同.  相似文献   

11.
采用30%水-35%乙醇-35%丙酮三组分体系浸提龙眼壳中总黄酮.以硝酸铝及亚硝酸钠为显色剂,芦丁做标样,可见分光光度法测定龙眼壳总黄酮含量.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对所提取总黄酮进行分析.实验结果表明:三组分体系总黄酮浸取率为4.80%,比60%乙醇体系高(平均浸取率3.66%),与70%丙酮体系相近(平均浸取率4.68%);高效液相色谱分析表明龙眼壳总黄酮提取液中黄酮含量约4.51 mg.  相似文献   

12.
亮叶杨桐中类黄酮提取及其抗氧化、抑菌作用的研究   总被引:19,自引:1,他引:19  
本文报道从亮叶杨桐中提取生物括性物质类黄酮化合物的工艺,探讨了该提取物的抗氧化和抑菌作用。实验结果表明,亮叶杨桐中总黄酮含量的28.4%。用乙醇提取类黄酮,得率高达97.3%,提取物的纯度为65.5%;用水提取类黄酮,得率为89,7%,其纯度为70.4%,类黄酮提取物浓度为0.06%时,对猪油的抗氧化能力高于0.02%BHT;类黄酮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埃希氏杆菌、枯草杆菌和普通变形杆菌等致病菌均有明显的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13.
利用HP-20大孔树脂提取分离甘草黄酮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利用大孔吸附树脂提取甘草中黄酮类化合物,通过正交实验设计得到HP-20型大孔吸附树脂的最佳吸附与解吸条件,甘草提取物中甘草黄酮的最大回收率为7.28%,甘草黄酮的含量为53.5%。通过聚酰胺柱色谱分离后,黄酮的含量可以达到90.26%。测定了HP-20型大孔吸附树脂的动态吸附曲线。  相似文献   

14.
运用微波技术提取莱菔子总黄酮和多糖,用比色法测定总黄酮和多糖含量。结果表明:莱菔子中总黄酮含量为0.60%,平均回收率为100.3%,RSD=1.04%(n=5)。多糖含量为12.73%,平均回收率为101.54%.RSD:0.46%(n=5)。运用微波技术从莱菔子中联合提取总黄酮和多糖,其反应速度加快,提取效率提高。  相似文献   

15.
甘薯茎中黄酮类物质提取工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乙醇溶液提取甘薯茎中总黄酮,考察了乙醇浓度、温度、固液比、浸取时间对总黄酮提取率的影响.进行了单因素实验设计,得出优化实验条件:乙醇浓度50%,浸取温度80℃,固液比1∶20,浸取时间3 h,总黄酮提取率为74.6%.  相似文献   

16.
采用超声波辅助乙醇溶液提取利川产区显齿蛇葡萄嫩叶总黄酮,通过液质联用高分辨电喷雾质谱(LC-HR-ESIMS)技术鉴定其组分,采用高效液相外标法测定各组分含量,运用滤纸片法测试显齿蛇葡萄嫩叶总黄酮对10株供试菌的体外抑菌活性.结果表明:从显齿蛇葡萄嫩叶总黄酮中鉴定和定量了7个黄酮组分:二氢杨梅素(18.57%)、杨梅苷(0.53%)、杨梅素(1.29%)、花旗松素(1.38%)、槲皮素(0.51%)、三叶豆苷(0.78%)、山柰酚(0.45%);显齿蛇葡萄嫩叶总黄酮对苏云金芽孢杆菌、枯草芽孢杆菌、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溶藻弧菌有中度敏感抑制活性,其最小抑菌浓度(MIC)值为1.0 mg·mL-1、2.0 mg·mL-1、2.0 mg·mL-1、1.0 mg·mL-1.  相似文献   

17.
采用可见分光光度法进行测定,确定枇杷酒中总黄酮的含量,并通过单因素实验和正交实验优化了测定条件。确定了NaNO2、Al(NO3)3和NaOH浓度分别为4%、0.5%和6%(质量分数)时最适合用于枇杷酒中总黄酮含量的测定。最后,通过芦丁标准曲线确定总黄酮含量。以上方法简便、稳定、可靠,容易操作,可以作为总黄酮含量的测定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18.
花生壳资源丰富,其黄酮成分具有多种重要的生理功能,在医药、化妆品、保健食品领域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通过单因素试验和设计正交试验研究出超声-微波协同提取花生壳黄酮的最佳工艺条件:液料比为1:20,乙醇浓度为70%,超声功率为300 W,时间170 s,微波功率360 W.在此条件下花生壳黄酮类化合物的提取量可达(4.65±0.12)%.选择聚酰胺柱层析分离,用乙醇梯度溶液以2 mL/min的速度洗脱,收集各浓度乙醇的洗脱液浓缩点样,确定黄酮中各类物质,干燥称重,木犀草素的含量约为0.26%.  相似文献   

19.
葛花总黄酮的抗氧化作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研究葛花总黄酮的体外抗氧化作用,以70%乙醇为溶剂,微波方法提取葛花中的总黄酮,用比色法测定其含量为4.72%;通过还原能力的测定、Fenton反应体系、DPPH法以及邻苯酚自氧化体系等评价葛花总黄酮体外抗氧化能力.结果显示,葛花总黄酮在还原力测定以及对三种自由基的清除上,表现出了不同程度的抗氧化能力.对O2-.和DPPH.及.OH 3种自由基具有明显的的清除作用,其EC50分别为:0.095mg/ml、0.114mg/ml、0.700mg/ml.葛花总黄酮具有较强的还原力,在清除自由基方面其清除率与其浓度存在着明显的量效关系.  相似文献   

20.
用乙醇超声波辅助提取法提取毛竹叶总黄酮,并以芦丁为对照,用紫外分光光度计法测定了湘西北5个县市、区(吉首市、古丈县、龙山县、花垣县、永定区)毛竹叶总黄酮质量分数.花垣县毛竹叶黄酮最高为3.49%,龙山县最低1.32%,吉首市、古丈县、永定区的分别为2.54%,3.04%,1.86%.湘西北武陵山区毛竹叶总黄酮含量存在较大的差异,花垣县的毛竹叶开发价值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