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8 毫秒
1.
用平皿自然沉降法于2006年至2007年间分别对舟山市市区5个测定点作了12次空气微生物测定,调查了舟山市区主要功能区(居民区、沿海区、公园区、校园区、交通区)大气中细菌、放线菌和真菌类的数量变化动态。结果表明:全年空气中细菌的数量均远远高于真菌及放线菌的数量,真菌和放线菌数量变化相一致,其中真菌数略高于放线菌数量。细菌总数在冬季达到最高值,春季下降,至夏季最低与秋季基本持平;真菌与放线菌数量在春季达到最高峰,夏季急剧下降,秋季达最低,显示出舟山市空气微生物含量变化不全同于我国一些内陆城市的海岛特征。  相似文献   

2.
太原市大气细菌动态变化规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侯红  陈炫 《太原科技》1998,(3):8-9,11
在对太原市大气细菌污染,大气有害菌污染等项研究的基础上,与大气例行监测采样一致,选取6个采样点,进行太原市大气微生物污染动态变化规律的研究,得出如下结论;太原市大气细菌一般每日出现2次污染高峰和1次污染低谷:大气细菌浓度秋季-夏季-春季-冬季;在6个功能区中,商业区长风细菌浓度最高,对照点上兰最低,这一规律充分反映了大气细菌分布与人类,环境因素,气象因素,工农业生产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3.
广州大气粒子中的硝酸和硫酸离子   总被引:5,自引:3,他引:5  
利用复合薄膜法,对中国广州的大气粒子进行了研究。粒子通过一个二级粒子撞击器分为二部分:粗大粒子(r>1.0μm)和微小粒子(r≤1.0μm)。在电子显微镜下,一个粒子中所含的NO-3和SO-24分别可以通过针状结晶和同心圆环状结构的生成物而检出。观察表明,在广州大气粒子中,含有SO-24的粒子,在小于1μm的粒子领域中占有优势,而在大于1μm领域中,没有被发现。而含有NO-3的粒子,在以上两个领域中都被观察到。对一个粒子中所含的NO-3和SO-24的形成过程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4.
对广东大气中酸性粒子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利用电子显微镜对中国广州和珠海大气中的酸性粒子进行了研究,通过一个二级粒子撞击器将粒子分为二部分:粗大粒子(r〉1.0μm)和微小料(r≤1.0μm),然后对采集中电镜膜片上的粒子进行形态分析和复合薄膜法分析,在电镜下,酸性粒子可以通过卫星滴结构检出,粒子中的SO^2-4可以通过同心圆环状结构检出,观察表明,在广州大气中的酸性粒子主要是硫酸;珠海大气中的酸性粒子有硫酸和甲磺酸,这一研究提供了直接的  相似文献   

5.
内蒙古库布齐沙带东段油蒿根际土壤微生物类群数量的研究结果:1)微生物三大类群总数量排列依次为细菌>放线菌>真菌;2)芽孢细菌占无芽孢细菌数量比值随春、夏和秋的季节变化依次递减;3)在0.5~10cm土层中的芽孢细菌和放线菌数量多于其它各层;4)土壤微生物总数量根际大于根外,存在明显的根际效应.  相似文献   

6.
本文采用多对多双重逐步回归分析方法和数量化理论对浙江省某大城市大气中SO2、NOx、总悬浮颗粒(TSP)的含量随城市五大功能区和四季变化进行了计算和分析.结果表明城郊大气质量明显好于城区,但城区大气污物含量各区基本一致.大气质量变化受季节影响显著.其污染程度由重到经依次排列为:冬季>秋季>春季>夏季.  相似文献   

7.
在流体模拟中,为了真实、有效地捕捉流体自由表面的微观特征,表面张力的真实模拟十分重要。针对现有的处理表面张力的粒子间相互作用力(inter-particle interaction force, IIF)方法模拟流体表面张力存在的流体自由表面不光滑、计算效率低、模拟效果不稳定等问题,文章提出一种新的流体自由表面张力模拟方法。首先提出一种快速准确检测流体自由表面粒子方法;然后构造新的粒子间作用力模型和表面面积最小化修正项,对检测出的自由表面粒子进行表面张力模拟,减少不必要的计算量;最后对临近自由表面处的流体粒子进行密度修正,提高自由表面附近流体粒子密度的计算精度。仿真结果表明,与已有的方法相比,该文方法对表面张力的模拟效率更高、效果更好。  相似文献   

8.
旱季广州大气中的硝酸盐粒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利用复合薄膜法和总体分析,对旱季广州大气中的硝酸盐粒子进行了4年的观察.粒子通过一个二级粒子撞击器分为二部分粗大粒子(r>1.0μm)和微小粒子(r≤1.0tm).在电子显微镜下,一个粒子中所含的NO  相似文献   

9.
兰州市城区春季大气微生物动态变化规律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对兰州市城区春季大气微生物的分布做了研究.结果表明,在城区不同的功能区内微生物浓度差异明显,其浓度顺序为交通区>商业区>工业区>居民区>风景区.以自然沉降法计算,CFU值远高于同类报道,大气微生物浓度表现出明显的季节性、日周期性、空间性和降雨效应.  相似文献   

10.
用旋量零标架方法推导出Vaidya-Bonnet空时中Dirac粒子的能级方程;从Hamilton-Jacobin方程出发,通过广义Tortoise变换推导出该时空中标量粒子的能级方程;发现Dirac粒子和标量粒子在该空时中的能量分布在视界附近有着明显的不同,但在远离视界处即r→∞时是相同的,都等于它的静止质量,两类粒子的能级方程则有明显区别。  相似文献   

11.
研究室内臭氧和甲苯两种污染物之间的化学反应和可能产生的二次污染,可以有效提高室内空气品质.依据臭氧与甲苯化学反应的基本原理,利用环境舱实验监测臭氧与甲苯共同存在时,两者浓度的变化以及室内颗粒物浓度的变化.实验研究发现臭氧与甲苯发生了氧化反应,加快了臭氧的衰减;通入甲苯后,计数中径0.27μm以下颗粒物浓度出现明显增加,在颗粒物浓度达到最大值时,0.27μm以下颗粒物总数占总颗粒物的99.57%.室内臭氧和甲苯可发生化学反应,生成包括超细颗粒物在内的可吸入细颗粒物,影响室内空气质量.  相似文献   

12.
以帕萨特柴油轿车为试验样车,使用排气颗粒数量及粒径分析仪(EEPS),对分别燃用沪Ⅳ柴油、生物柴油混合体积分数分别为5%,10%,20%和50%的沪Ⅳ柴油-生物柴油混合燃料、纯生物柴油的模态颗粒排放特性进行了试验研究.结果表明:GB18352.3—2005Ⅰ型试验循环中,该车燃用生物柴油的聚集态颗粒数量浓度下降,核模态颗粒数量浓度上升,总颗粒数量浓度变化不大;随着生物柴油混合比例的增加,该车燃用沪Ⅳ柴油-生物柴油混合燃料排气颗粒的平均粒径降低,颗粒数量浓度峰值向小粒径方向偏移.  相似文献   

13.
脉冲电场处理对钢的凝固组织和元素分布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改变脉冲电场的电压对钢液进行处理,研究了脉冲电场处理对钢液凝固元素迁移特性和晶粒细化的影响.利用ImageJ软件统计分析了试样的晶粒数和晶粒分布,利用原位分析仪分析了钢中主要元素C、Si、Mn、P和S的分布与偏析情况,探讨了不同电压下脉冲电场对钢液凝固过程元素迁移特性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随着脉冲处理电压升高,晶粒明显得到细化,钢中元素Si、Mn和P具有相似的分布,而P和S具有相反的分布特性.  相似文献   

14.
有效粒子数MCMC粒子滤波算法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冯驰  赵娜 《应用科技》2009,36(4):19-22
MCMC( Markov chain Monte Carlo)粒子滤波算法改善了粒子滤波算法的估计性能,但同时也带来了过大的计算量,在研究MCMC粒子滤波算法的基础之上,对其进行改进,改进算法引入有效粒子数概念,适时抛弃退化粒子,动态调整粒子数,减少了运算量,提高了运行效率,仿真结果表明,该改进算法在不降低原算法估计性能的同时,有效地提高了MCMC粒子滤波算法的运行效率,并且随着粒子数目的增加,这种优势表现更加显著。  相似文献   

15.
考虑颗粒间多种相互作用机理及颗粒碰撞后的凝并与反弹机制,建立声凝并微观动力学模型,对大粒径外加颗粒及两个邻近的亚微米细颗粒之间的声凝并微观行为进行数值模拟研究。结果表明,双模态颗粒声凝并行为主要表现为外加颗粒仅与一个细颗粒发生凝并,以及外加颗粒先后与两个细颗粒发生凝并,声尾流效应、重力沉降作用是双模态颗粒声凝并的重要机理。随着外加颗粒初始位置与波节间距的增大,外加颗粒与较近细颗粒的平均凝并时间变化很小,两者形成的团聚体与较远细颗粒的平均凝并时间显著缩短;外加颗粒距离波节很近时,其仍能与较近的细颗粒发生凝并。对于外加颗粒与较近细颗粒以及两者形成的团聚体与较远细颗粒的凝并,随着外加颗粒直径的增加,平均凝并时间显著缩短,凝并概率先增加而后趋于恒定。  相似文献   

16.
发动机燃用乳化柴油的颗粒粒径分布特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一台涡轮增压柴油机燃用纯柴油和乳化柴油时的颗粒数量粒径分布、总颗粒、核态颗粒及聚集态颗粒数量和体积浓度进行了试验研究.试验燃料为纯柴油E0和E10,E15及ED乳化柴油.试验结果表明:发动机燃用乳化柴油时,颗粒数量粒径呈单峰或双峰对数正态分布,数量浓度峰值出现在粒径为10~20nm;与纯柴油E0相比,核态颗粒数量和体积浓度增大,聚集态颗粒数量和体积浓度减小,而总颗粒数量浓度增大、体积浓度减小.  相似文献   

17.
Cu Mn催化剂对于由合成气一步法合成甲酸甲酯具有较高的活性和选择性 采用草酸盐胶态共沉淀法 ,相转移法 ,络合物溶液法及快速燃烧法来制备Cu Mn催化剂 用XRD ,BET ,TEM对催化剂的结构进行了表征 ,发现采用这些方法所制得的催化剂达到了纳米超细粒子水平 ,对于合成气一步法合成甲酸甲酯显示出了很高的活性和选择性  相似文献   

18.
以云杉纤维为原料,采用原位复合方法制备纤维素/磁性纳米复合纤维。用X-射线衍射、FTIR、SEM、AFM对样品的结构进行表征,用SQUID测定样品的磁性能。结果表明,磁性粒子在云杉纤维上以表面复合为主,腔内复合较少,其晶体类型主要为-Fe2O3,粒径为20~100nm;磁性测定显示样品具有超顺磁性,其饱和磁化强度Ms为14.7emu/g纤维。以不同方式将复合纤维添加到抄纸系统,制备了多层复合及磁性纳米复合纤维呈取向分布的磁性纸。与单独用磁性纤维抄造的纸相比,将磁性纤维与植物纤维配抄或抄造成多层复合纸后,纸页白度提高,强度性能显著改善,并具有较好的磁性能。  相似文献   

19.
杨宁  钱峰  朱瑞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2011,45(10):1526-1530
针对粒子数量和质量对粒子滤波(Particle Filter,PF)的退化问题具有重要影响,从大量采样粒子中采用遗传算法(Genetic Algorithm,GA)获得采样重要性重采样粒子滤波(Sampling Importance Resampling Particle Filter,SIRPF)的初始粒子,改善初始粒子质量,并保证其随机性和统计性.在车辆定位仿真中,采用定位精度、滤波发散次数和计算时间为指标对改进的遗传 粒子滤波算法GA SIRPF和传统SIRPF进行比较.结果表明,GA改进了初始粒子质量,减少了粒子退化可能性,提高了系统定位精度.  相似文献   

20.
把QPSO算法与模糊c-均值(FCM)算法相结合提出一种混合模糊聚类算法(QPSO—FCM),将FCM算法中基于梯度下降的迭代过程用新算法进行替代,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克服FCM算法易陷入局部极小的缺陷,降低FCM算法的初值敏感度.通过典型的Wine的数据实验结果证明,改进后的新算法具有良好的收敛性,聚类效果也有一定的改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