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16 毫秒
1.
为了选育渗入具有芥菜型油菜优良性状的白菜型油菜新资源,拓宽白菜型油菜的遗传基础,改良白菜型油菜的性状,试验将芥菜型油菜(AABB)作为母本,白菜型油菜(AA)作为父本通过杂交获得的F1代,再与父本回交获得BC1F1。并将其连续自交得到BC1F6,从BC1F6代中挑选62个芥白杂交后代单株作为供试材料。利用SSR分子标记技术对母本炉霍油菜的遗传物质在芥白杂交后代中的渗入情况进行分析。结果表明:针对油菜A基因组(A1~A10)设计SSR分子标记引物,并从中筛选得到25对SSR特异性引物,在BC1F6代材料中共扩增出43条带,其中多态性条带占总条带的58.1%;芥白杂交后代中芥菜型油菜遗传物质渗入率为13.95%~32.56%,平均渗入率为20.85%;炉霍油菜A组染色体A1~A10遗传物质都有不同程度的渗入到芥白杂交后代中。通过芥菜型油菜与白菜型油菜进行杂交,能够使种间遗传物质发生交流,从而拓宽白菜型油菜种质资源。  相似文献   

2.
油菜属十字花科云苔属,系异交(B.CampestrisL.)或常异交(B.napusL.)作物,前者为白菜型油菜,简称C,后者为甘兰型油菜,简称N。油菜是无限花序,花瓣黄色,两性花,一般每朵花内有雌蕊一个,雄蕊六个(四长两短),串粉受精后,子房膨大伸长,发育成为油菜荚果。  相似文献   

3.
异源四倍体甘蓝型油菜(Brassica napus,AACC,2n=38)是研究异源多倍体植物起源、进化的一种模式植物。先前的研究中,通过甘蓝型油菜与近缘种植物杂交,诱导C亚基因组染色体优先消除,重建了祖先种白菜类型(restituted B.rapa,RBR,AA)。本研究通过雌蕊细胞染色体压片技术,扩增片段长度多态性(AFLP)技术对已获得的2个重组白菜及其连续自交后代进行细胞遗传及系统聚类分析。结果显示:2个重组白菜及其自交后代的染色体数稳定在2n=20;与天然白菜相比,RBR在表型上表现一些特有的性状;经AFLP分子标记分析RBR Oro与白菜"Chiifu"聚为一类,RBR ZS11与本土的白菜型油菜"白油1号"亲缘关系紧密。结论:重组白菜在染色体组水平上具有稳定性,且重组白菜主要依赖于亲本甘蓝型油菜的起源。  相似文献   

4.
为了拓宽青海省白菜型油菜的遗传基础,本研究利用早熟甘蓝型油菜与特早熟白菜型油菜浩油11号种间杂交,通过表型选择并结合细胞学染色体数目观察,获得54份新型白菜型油菜品系。对这些品系的生育期、品质、恢保关系、遗传多样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成熟期比浩油11号晚0~10 d;获得5份低芥酸、5份低硫甙及1份双低材料;筛选出2份533A的保持系,回交转育出3份533A的恢复系;分子标记聚类分析结果表明新型白菜型油菜品系与天然白菜型油菜具有一定的遗传差异。  相似文献   

5.
油菜几个品种染色体组型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报导了我国几个油菜品种的染色体组型研究结果,即白菜型的浠水油菜白(Brassica campestris var.chinensis Linn.),芥菜型的泸州四棱油菜(B.juncea Coss.)和甘兰型的3529品系(B.napus Linn).浠水油菜白根端细胞具有10对染色体,它的染色体组型公式是2n=20=4sm+14m+2st(2SAT)。泸州四棱油菜根端细胞具有18对染色体,它的染色体组型公式是2n=36=14sm+20m+2st(2SAT)。3529根端细胞具有19对染色体,它的染色体组型公式是2n=38=18sm+16m+4st(2SAT)。  相似文献   

6.
芸苔属与诸葛菜属间杂种的细胞遗传学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在十字花科的诸葛菜与6个芸苔属栽培种的属间杂交中,发现亲本种染色体组在杂种有丝分裂中的完全与部分分开现象及此现象的遗传控制.各杂种中的染色体行为受芸苔属亲本中所含染色体组的影响;诸葛菜与3个二倍体种(白菜型油菜、甘蓝和黑芥)杂种的不同染色体行为,导致诸葛菜与3个四倍体种(甘蓝型油菜、芥菜型油菜和埃塞俄比亚芥)的杂种在染色体行为上的差异.由于亲本种染色体组分开现象的发生,可从这些杂种后代中获得芸苔属亲本的纯合植株和各种染色体组成的非整倍体,为研究芸苔属种的染色体组进化和结构、芸苔属作物的育种,提供了新的宝贵材料.  相似文献   

7.
通过将欧洲油菜(B. napus, aacc)的二个品种分别与其二个基本种甘蓝(B. oleracea, cc)和白菜(B. chinensis, aa)进行杂交所产生的两种三倍体杂种acc和aac,经秋水仙素处理后,获得了两种同源异源六倍体aacccc和aaaacc.它们和同源四倍体一样,具有横向发育的巨大特性.它们的染色体数目,一般正好是两种三倍体数目28和29的加倍而为56和58.它们在减数分裂时的单价体数目比三倍体显著地减少了,但另外却有少量三价体和四价体出现.它们的可育性比三倍体显著地恢复了,但由于其中有同源四倍性部分的存在,因而并不能完全恢复;如再通过一定的选育,或者可有一定的利用希望.它们和欧洲油菜、甘蓝及白菜三种亲本类型之间的可杂交性比三倍体显著地降低了,表示其间的生殖隔离程度似乎是加强了.  相似文献   

8.
“480”油菜(原系号为“73480”)系我院用甘油3号与特早13号杂交、经过一次高山夏凡选择培育而成的甘兰型早中熟品种。该品种在各地试验和生产示范中表现较好,比我省油菜当家品种“九二”油菜产量高而稳、经济性状好和抗逆性强;今年生产上扩种四、五千亩,亦获得好收成。因而普遍反映较好,已获得了全省农业科学技术大会颁发的科技成果  相似文献   

9.
油菜堆蓬     
油菜堆蓬是油菜收获技术上的一项革新,已在平湖县一带推广应用。目前,随着甘兰型油菜面积的扩大,油菜与早稻争季节的矛盾十分突出,为了争取油菜、早稻双丰收,去年我们聘请了平湖县农民师傅,专门介绍和推广他们油菜堆蓬的经验,全区共堆蓬油菜五千余亩,占油菜面积的20%,各地普遍反映良好,认为油菜堆蓬能促进成熟,减少浪费,提高产量,有利于扩大甘兰  相似文献   

10.
楸树自交及种内、种间杂交亲和性的细胞学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运用荧光显微技术、整体透明法和石蜡切片法,对楸树自交及种内、种间杂交亲和性进行了显微观察.结果表明:无论自交或种内、种间杂交花粉均可在柱头萌发,但萌发时间和萌发率存在显著差异.花粉管在柱头分泌物中生长或穿透乳突细胞沿柱头中部维管束生长,之后进入花柱引导组织胞间隙.大量种内和种间杂交花粉管于授粉后12~24 h迅速生长至花柱基部;48 ~72 h进入子房;96~120 h前后发生双受精,肉眼可见子房发红膨大.自交授粉后约36%的花粉管在柱头和花柱上端终止生长;42%的花粉管于授粉后72~96 h进入子房;直到授粉后120 h花冠脱落为止,少数花粉管能够穿透胚囊,但未见双受精发生,子房无膨大.研究认为:楸树具有自交不亲和性,而种内和种间杂交是亲和的;其不亲和反应发生的最终位置在子房,时间在合子形成前,为合子前晚期自交不亲和类型.  相似文献   

11.
对芸苔属甘兰类四个"种"白花芥兰、球茎甘兰、羽衣甘兰和结球甘兰作了生殖隔离的测验及细胞学上的核型分析.生殖隔离测验的结果表明,四种甘兰的杂交当代可孕,后代可育.对它们之间的杂种F_1的花粉母细胞减数分裂和四分孢子形成的观察证明,所有各个分裂过程大体是正常的.又对它们的体细胞染色体测量的结果显出,彼此之间的相应染色体在形态上没有显著的差异.因此我们认为,过去有些学者仅根据一些形态上的差异把这四种甘兰定为不同的种,是值得商榷的.根据我们就实验分类学标准所获得的结果,只能认为这四个"种"应属于同一个种即Brassica oleracea内四个不同变种或亚种.  相似文献   

12.
1 目的。“渝黄一号”油菜品种是西南农业大学李加纳教授采用化学杀雄培育出来的甘兰型黄籽杂交油菜品种,它具有产量高、含油量高、饼粕含蛋白高的优点,它的大量推广种植对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增加农民收入,发展产业化经营将起到良好的作用。为了掌握高产规律,探索最佳播种时间,为大面积种植提供科学依据,特设计该项试验课题。  相似文献   

13.
为明确青海白菜型油菜资源遗传多样性,本研究以58份白菜型油菜资源为研究材料,采用AFLP标记对其遗传多样性进行分析,以期为特早熟白菜型油菜杂交育种的资源创建及亲本选配提供参考依据。结果表明:16对多态性引物共扩增出124条多态性条带,多态性比率为58.49%。遗传距离变幅在0.073~0.375,平均为0.224。在遗传相似系数0.74处,白菜型油菜资源可分为A、B两大类群,其中A类群包含4份来源于青藏高原及印度的黄籽油菜;在遗传相似系数0.76处,B类群可进一步分为4个亚类,第一、三亚类基本上为具有加拿大及欧洲遗传成分的品种(系),第二亚类只包含一个西藏品种,第四亚类大部分为青海省特早熟油菜品种。聚类分析结果显示青海省特早熟白菜型油菜资源的遗传差异较小,遗传系统独立且遗传基础单一。  相似文献   

14.
甘蓝型油菜细胞核雄性不育系“79.7”的遗传及应用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雄性核不育油菜“79.7”作了遗传和应用研究。结果表明,“79.7”雄性不育油菜的不育特性是由两对隐性重叠基因控制的,甘兰型油菜可作它的恢复源。将“79.7”核不育油菜转育成新的低芥、双低及双低黄籽两用系.用低芥两用系组配筛选育成的优质杂交种“蜀杂1号”已在生产上大面积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5.
芸苔属的种间杂交工作一向受到植物学者们的注意.U.最先以芸苔(Brassicacampestris L.)与甘蓝(B.oleracea L.)杂交,人工合成了B.napus L.是这一方面经典的工作。根据他的杂交成果和以往的细胞遗传学观察,提出了芸苔属植物各物种种间关系的理论。此项理论法经学者们从各方面予以验证属实,现已成为遗传学的重要论题(参阅[1])。 白菜(B.pekinensis Rupr.)是我国特产的蔬菜,与人民的生活关系极为密切。白菜与芸苔血绿很近,可以自由杂交,因此自然地令人想到以白菜与甘蓝杂交极有可能获得一种有价值的新植物。我们曾以白菜为母本,以羽衣甘蓝为父本进行杂交,获得一能育力极  相似文献   

16.
甘兰型油菜“花而不实”症在我省发生较为普遍。试验证明,它是由于土壤缺少微量元素硼所引起的营养生理性病害,施用硼肥是防治“花而不实”的最有效措施。为了验证试验结果年份间的重演性;探讨泥灰、猪粪等农家肥料防治“花而不实”的效果;硼肥的经济用量的方法以及白菜型品种喷硼的增产效果等,在1974年冬田间试验基础上,1975年冬又进一步做了田间试验。试验情况如下:  相似文献   

17.
青海省新型甘蓝型油菜品系主要性状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甘蓝型油菜(039、E144)与青藏高原白菜型油菜浩油11种间杂交获得的66个新型甘蓝型油菜品系的生育期、产量性状、含油量、脂肪酸组成、抗虫性和对波里马细胞质雄,陛不育的恢复性等性状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66个品系中出现了具有以下特征的新型甘蓝型油菜品系,即生育期极短(西宁地区100d以内)、产量性状优于甘蓝型亲本、含油量高于甘蓝型亲本、油酸含量大于70%、饱和脂肪酸含量小于5%、能够完全恢复波里马细胞质雄性不育、抗虫性(茎象甲)强于甘蓝型亲本。这些品系将为今后甘蓝型油菜育种提供优良的亲本资源。  相似文献   

18.
通过对采自西藏不同地区49份野生油菜种质资源材料进行的抗蚜性初步鉴定,结果显示:3份表现免疫,全部是芥菜型油菜,占9.52%;高抗22份,其中:芥菜型油菜16份,占芥菜型油菜的50%;白菜型油菜6份,占白菜型油菜的35.29%;中抗15份,其中:芥菜型油菜8份,占芥菜型油菜的25%;白菜型油菜7份,占白菜型油菜的41.18%;低抗4份,芥菜型和白菜型各2份,共占9.20%;感虫6份,芥菜型油菜4份,占芥菜型油菜的12.50%.说明在芥菜型和白菜型油菜中,芥菜型油菜的抗虫性和感虫性均较高.从经纬度来看,西藏野生油菜主要分布在北纬27°45′~31°42′,东经89°~92°,免疫品种主要在北纬7°45′~31°42′,并随着经纬度的增大免疫数量在减少,免疫的品种是野芥16、野芥22、野芥27.从海拔高度来看,免疫品种主要分布在3800 m以上;高抗品种在采集的所有海拔高度上均有分布,但随着海拔高度的升高,高抗品种数量在增加.说明随着海拔高度的增加油菜的抗蚜性明显升高,可以推断随着海拔的升高,害虫的适应性减弱,种群数量的发生与海拔有很大关系.  相似文献   

19.
该项目以我们发现和育成的两种白菜型细胞质雄性不育材料29A和广丰A为主要研究对象,研究光照和温度对白菜型油菜细胞质雄性不育(CMS)的影响。结果表明,光对该CMS育性变化无显著影响,高温和积温共同作用是育性表化的主要影响因素。对广丰A的研究表明,其育性变化同29A一样,可能  相似文献   

20.
1 目的,“渝黄一号”油菜品种是西南农业大学李加纳教授采用化学杀雄培育出来的甘兰型黄籽杂交油菜品种,它具有产量高、含油量高、饼粕含蛋白高的优点,它的大量推广种植将对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发展产业化经营,增加农民收入起到良好的作用。为了掌握高产规律,探索最佳栽植密度,寻找最合理的群体结构,创造最高产量,为大面积种植提供科学依据,特进行该项试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