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借助恒等变形法,给出了几类有趣分式型数列的求和公式,直接应用其公式求解相应分式型数列的和显得格外简捷。  相似文献   

2.
本文借助恒等变形等方法,对有关数列极限作了更为广泛的推广,给出了求这几类数列极限的公式,应用所得结论,可直接写出有关文献数列极限的结果。  相似文献   

3.
特殊的分式线性递推数列通项公式可用等差(比)数列知识求得,一般的分式线性递推数列通项公式可用其系数矩阵的特征值、特征向量等矩阵理论而求得。  相似文献   

4.
本文称公式为数列极限运算的第五法则,给出了求形如型数列极限的解决办法。  相似文献   

5.
特殊的分式线性递推数列通项公式可用等差(比)数列知识求得,一般的分式线性递推数列通项公式可用其系数矩阵的特征值、特征向量等矩阵理论而求得。  相似文献   

6.
本文称公式lima_a~(b_a) a→∞=(lima_a)~H n→∞=b_a n→∞为数列极限运算的第五法则,给出了求形如lima_a~(b_n) n→∞型数列极限的解决办法。  相似文献   

7.
本文利用概率论中的有限可加性的加法公式及一般加法公式证明组合恒等式,并且利用求数学期望的方法证明组合恒等式。最后利用概率论的思维方法求分析学中的无穷级数之和,同时给出数列极限:的一个概率模型.  相似文献   

8.
高中代数课本第二册“数列与数学归纳法这一章,重点是等差数列、等比数列的基本知识,而求数列的通项公式,尤其是已知数列的速推关系求通项公式,是本章的难点.本文介绍一些高二年级学生能够掌握的求数列的通项公式的方法,目的在于突破难点,进一步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相似文献   

9.
利用矩阵的特征值理论,给出求分式递归数列xn=axn-1 b/cxn-1 d通项公式的一般规律.  相似文献   

10.
压缩映射原理给出了求不动点的迭代法(或逐次逼近法).在求数列的极限时,由压缩映射得到的数列必收敛于一个不动点.本文利用压缩映射原理得到了有关数列极限的几个结论,并将此结论应用于高等数学中求数列的极限问题中.  相似文献   

11.
特殊的分式线性递推数列通项公式可用等差(比)数列知识求得,一般的分式线性递推数列通项公式可用其系数矩阵的特征值、特征向量等矩阵理论而求得.  相似文献   

12.
通过递推关系求出数列的通项公式,是解决数列问题时经常遇到的,尤其是近年的高考题目中也出现了这类问题。由于平时练习少等各方面原因,大多数同学对这类问题感觉比较困难,本文将以例题的形式罗列平时遇到过并整理出来的几类常见的求递推数列通项的问题,谨供有需要的同学参考。首先说一下什么是递推数列。  相似文献   

13.
将一和式极限问题中的特殊数列{n}推广到一般的等差数列{an},使得所得公式适用于求更广泛的和式的极限.最后结合例子说明了它的应用.  相似文献   

14.
计算数列极限、往往不是轻而易举的事。但从计算极限的过程中,对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多科知识的综合应用,都会得到有益的训练。面对千姿百态的数列极根,总需认真思考,探索新的方法。回头一想,不免有妙趣横生,其乐无穷之感。从未觉得此类问题已算尽求竭。 极限的思想和极限的理论,对数学及其它科学的发展,起着奠基的作用。几百年来,不少数学家为之奋斗终身,奠定了极限理论的理论基础,找出了不少求极限的微妙方法。利用微积分求极限,就是其中的一部分。本文仅就此二种方法,作一些探讨。为便于读者联系其它方法,本文在例题中,也尽量再用一种方法求解。  相似文献   

15.
给出几个定理,将求迭代数列的极限问题转化为求某一函数的不动点问题,并举例介绍了这种方法在求数列极限方面的应用。  相似文献   

16.
在《数列》这章中,如何求数列的通项是一个重要的问题,同时又是学生学习的难点.在实际中,有些数列既不是等差数列,又不是等比数列,在给出数列的首项和递推公式后,如何求此数列的通项公式往往是关键所在.本文就常见的递推数列类型及各类型中通项公式的求法作一分析,以使数列明确化,从而解决相关问题.  相似文献   

17.
崔玉军 《科技信息》2011,(24):I0122-I0122
递推形式数列的极限问题是高等数学中的困难问题之一。本文介绍了一种求递推数列极限的方法。  相似文献   

18.
求数列通项公式是数列内容在高考中常见的题型,掌握数列通项公式的求解方法。对于高考中解决数列问题,有重要的意义。该文通过例题谈谈几种常见的求解数列通项公式的方法,并进行总结。  相似文献   

19.
通过分析线性递归数列、分式递归数列中的某些特定类型,给出了通项公式的求法。  相似文献   

20.
求两个数、三个数之和,很易计算出来。如果把几十个,甚至几百个几千个数加起来,就不是那么简单了。当然,如果不嫌麻烦的话,逐个逐个地相加,最后总是能把它的和求出来。多个数相加是否有简便的计算公式呢?人们在这方面已经进行了很多研究,得到了不少的结果,总结出很多类型数列求和公式,根据这些公式很易把前n项数列之和计算出来。当然,寻求前n项数列求和公式,不仅是为了简化计算,它也往往是求无穷级数之和的一个桥梁。另外在解决其他数学问题时,也常常需要求数列前n项之和的解析表达式。对于某些有规律的数列,我们很易总结出它的前n项求和公式。对于有些表面看来无法总结出求和公式的数列,但经过整理、变形,也能把它的公式推导出来。那么对于一些基本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