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93 毫秒
1.
道家思想是我国固有的传统文化,本文探讨道家思想与西方现代刑事法治理念的贯通。对老子思想中的"柔"与刑法谦抑精神,《易经》中的阴阳之道与两极化刑事政策思想,以及《道德经》中"和"与"俭"的观念与西方恢复性司法理念之间的契合展开研究,并将上述思想对我国刑事法治的现实影响展开探讨。  相似文献   

2.
道家属于中国哲学学派,始于老庄,尊崇道法自然,"道"是其理论核心。道教以道家学术思想为纲,吸纳了中国古代的自然崇拜、巫史文化、鬼神崇拜以及各类方术等民间信仰元素,是中国特有的以"道"为最高信仰的制度化宗教。道家与道教二者既相互联系,又相互区别。道教是对道家的继承与发展,道家思想为道教提供了文化背景和理论基础,但是二者也有着本质的区别。  相似文献   

3.
在诸子百家中,对中国文人影响最深远的莫过于儒、道二家,它们如同中国思想的阴阳两极一直互相依存又互相对立。庄子作为道家思想的继承者和弘扬光大者,其思想中旷达的生死观,逍遥的人生哲学以及对一切丑恶东西的彻底批判精神闪耀着积极的光辉。道家思想经受住了时代的大浪淘沙,成为中国传统思想文化的瑰宝。  相似文献   

4.
儒家思想与道家思想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思想内涵博大精深,它们在对人生与世界的认识上都有独到的见解.二者之间具有共性,也存在极大的差异.中国文化特有的环境促进了儒家和道家的互相借鉴和吸纳,共同影响了中国人的群体性格,达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高峰.两种思想体系并行不悖向前发展,展示了中国传统文化发展的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5.
文化教学中通过对母语文化和目标语文化的对比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不同的文化行为以及进行文化对比教学.文化教学是外语教学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对文化本质的理解影响外语教学策略的选择,理解文化教学的目标和原则将有助于有效地实施文化渗透.  相似文献   

6.
李泽厚的“儒道互补”论不能被望文生义地理解为儒家和道家的相互补充,而是主要指以庄子为代表的道家对以孔子为代表的儒家的补充。“儒道互补”的理论前提是“巫史传统”,互补的关键则是“自然的人化”与“人的自然化”。依据对汉民族“文化心理结构”的影响,李泽厚认为中国文化的主流是儒家,道家居于儒家的补充地位,但这种补充使儒家获得了提升。李泽厚从自身思想体系出发审视道家,其结果是以儒家作为去取道家思想的标准,导致道家的价值实际体现为对儒家的补偏救弊,从而忽视了道家思想本身的意义。  相似文献   

7.
沈从文创作中喜欢用"三"是一个值得引起注意的问题。道家的宇宙模型是"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1]从尚"三"特征出发,探讨沈从文创作的影响,本文考察道家文化从而进一步挖掘沈从文丰富的文化内涵。  相似文献   

8.
道家文化的价值体系对中华民族的性格曾有过难以估量的影响,其崇尚自然、治身重和、无为而无不为、抱柔守雌的理念,对于当代大学生职场处事、职业心态、职业责任的教育具有重要的现实价值。因此,有必要将道家文化与职业文化融合对大学生进行"社会人"教育。  相似文献   

9.
道家思想对武术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晓龙 《科技信息》2009,(28):I0224-I0225
道家思想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武术又是传统文化中的瑰宝,道家思想对武术的影响颇深,本文采用文献资料法对道家思想进行研究发现,道家思想中道生万物论、气论、天人合一论、防阳论辨证观、反者道之动对武术的影响极大。  相似文献   

10.
透过<荣格之道:整合之路>一书的内容及其写作历程,探索两位西方心理分析家荣格与戴维·罗森所理解的中国之道家,是亲历自性、回归自然的道家;荣格通过对自我心灵深层的探索,发现了隐含在中国传统文化和西欧炼金术传统中的分析心理学的存在意义与价值.这对我们理解传统文化与荣格分析心理学有新的启示.  相似文献   

11.
奥尼尔在深入研究了各种不同的哲学思想和文艺思潮之后,对于老庄的道家哲学情有独钟,道家思想慢慢地渗透到了他的思想和作品中,他的许多作品体现了道家的一些基本观点,如循环论和阴阳对立论等。奥尼尔受中国道家文化影响,从历史和社会方面来看,是当时的社会时代和自己的家庭所致;从思想和文化方面来看,奥尼尔的道家情结正是出于对天主教的绝望和对社会理想和文化身份认同的困惑,而道家这个遥远的东方智慧给了他理想的归属,他认定道家思想是一种能给人面对生活的勇气和智慧的力量。  相似文献   

12.
顾城是中国新诗史上具有鲜明个性的诗人,他的诗才与生俱来,可谓"天然去雕饰"。"自然"在顾城的生命中占有极高的地位,无论其诗学观还是其人生观都体现了回归自然的理想。"自然"同样也是道家哲学的一个重要概念,顾城心倾道家,多次阐述了对道家自然观的理解,但他最终却走上了"背道而驰"的道路,让人们感叹深思。  相似文献   

13.
周新娟 《科技信息》2009,(10):122-122
道家文化传承千年,对中国文化及世界文化产生了重要影响。现当代大学生的品德心理教育所出现的问题让我们不得不思考如何借助道家文化,影响和塑造新一代的大学生,不断完善大学生的个性特征。  相似文献   

14.
中国的传统文化可以被看成是"儒道合流"的文化,而中国的音乐美学思想也是在儒道思想的基础上产生的.其中道家思想的代表人物就是老子,老子的"大音希声"思想是中国传统音乐美学根源性的论点,并对现代音乐美学思想产生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5.
中国传统文化是多元融合而成的,道家尤其有这种色彩.曾任周史官的老子一方面精通周礼、娴熟于礼乐文化;另一方面又浸染有楚文化的内蕴.这使他在批判周礼时能毫不留情,又能直指其要害.老子以哲学本体论的"道"批判西周的宗教之天,扬弃了西周的宗法宗教传统.老子的自然本体论思想丢弃了西周的尚德精神,保持一种价值中立的观点.这使道家的楚文化背景发生影响.荆楚文化崇尚巫风和多神体系,而巫术是一种工具化的宗教思维.道家之所以能后启道教正是这种巫术思维影响的必然结果.  相似文献   

16.
蝉作为一个生命意象,从诗骚始就出现于士人的笔下,至魏晋南北朝时期突出频率最高,这与道家文化背景相关。对蝉意象作剖析可以看出其反映了道家文化的内涵,并折射出中国传统文人的心态和道家文化对士人生存之道的影响。  相似文献   

17.
老庄思想及儒道互补对中国文化精神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文化是以儒家精神为主导,以道家思想为补充的,儒家思想是入世的、功利的,道家思想则是出世的、超然的;儒家主张阳刚,道家强调阴柔。二者的互补与融合,对铸就民族的文化心态和民族文化精神产生了极大的影响。一般来讲,封建社会的士人和官吏,处于顺境,儒家意识占上风;处于逆境,道家意识来抚慰。或儒或道,各取所需。道家的贵柔守雌学说作为儒家刚毅进取精神的补充,作为一种智慧,是以柔克刚,以退为进,以静制动,“无为而无不为”,强调的不是无为,而是达到“无不为”的手段和方式。从这种意义上讲,道家思想为中华民族的文化提供了丰富的政治策略,至今依然具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8.
老子哲学,是我国奴隶制时代哲学发展的一个总结.近年来随着道家研究的不断升温,有关老子哲学思想的文化渊源问题日益为人们所关注.不少学者提出了自己的见解.胡孚琛先生就曾撰文指出;“老子道家之学渊源于原始社会母系氏族酋长的政治经验和社会习俗,他认为以女性崇拜为特色的母系氏族巫教也就是道家和道教的文化渊源.①胡先生的论断不失为卓然之说,这对正确认识和理解老子的哲学思想也有着很大的启发意义.但笔者认为,老子哲学思想的文化渊源不仅源于母系氏族社会原始宗教文化传统的思想基础,而且还源于楚文化圈内的巫术,仪式,以及这种巫术仪式活动所转化出来的思维方式.从而形成了道家学派特有的价值体系和思维方式.缘于此论,笔者斗胆试从文化人类学、神话学和训诂学的角度论证中国远古时的宗教习俗——祭社和老子思想的渊源关系.不妥之处,恳请方家批评斧正.  相似文献   

19.
道家文化是中国文化最重要的组成部分,要了解中国的历史和现实,构建具有中国风格的社会主义新文化,就必须对道家文化的基本精神的时代价值有一个客观的认识和把握。道家文化中的与时迁移的超越精神、无为而治的管理思想、自然和谐的生态智慧、节欲尚俭的生活态度等,对中华民族的民族心理、民族性格、民族精神和民族凝聚力的形成和维系都产生过深远的影响,仍彰显着鲜活的时代价值。  相似文献   

20.
马克思在批判费尔巴哈机械唯物主义时指出:旧唯物主义的主要缺点在于“对事物、现实、感性,只是从客观的或者直观的形式去理解,而不是把它们当作人的感性活动,当作实践去理解,不是从主观方面去理解。”①任何文学和艺术产品,当然都不外是社会生活的反映,但艺术并非照搬生活,它是艺术家主观心灵对现实积极加工的结果。在中国哲学史上,道家在精神自由上的提倡影响到艺术理论远超过儒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