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特殊防卫作为一种特定的权利,只有正确地行使才能达到刑法立法的目的,因此实施特殊防卫必须符合一定的条件。本文认为特殊防卫的构成要件要体现其"特殊性",故赞同新的三条件说,即必须有特定的暴力犯罪侵害存在、必须是特定暴力犯罪侵害正在进行、必须有特定的防卫认识和防卫目的。  相似文献   

2.
刑法第二十条第三款规定:"对正在进行行凶、杀人、抢劫、强奸、绑架以及其他严重危及人身安全的暴力犯罪,采取防卫行为,造成不法侵害人伤亡的,不属于防卫过当,不负刑事责任。"如何理解该款关于特别防卫权或无过当防卫权的规定,理论界和司法界进行了广泛深入的研究,观点纷呈,见仁见智。  相似文献   

3.
1997年刑法第20条第3款的规定赋予了正当防卫制度以新的内容 ,然而,从立法和实践上看,尽管刑法第20条第3款的规定有一定的积极意义,但是由于立法的疏漏,造成不少在司法实践中不好把握的问题.因此合理地界定"行凶、杀人、抢劫、强奸、绑架以及其他严重危及人身安全的暴力犯罪"的范围,就显得极为重要.本文拟从对严重危及人身安全的暴力犯罪,对行凶、杀人、抢劫、强奸、绑架的含义等方面进行论述,从而合理的界定其范围,并阐述特殊防卫权存在限度的必要性.  相似文献   

4.
我国现行的刑法中有多处与罪刑法定原则相违背之处。如:正当防卫中对于“行凶”的界定;对于其它严重危害人身安全的“暴力犯罪”的理解;关于“死缓”的规定;对于“剥夺政治权利”的规定等条款都存在不严密或有疏漏之处,使执法在工作中无所适从。因此,我国的刑法必须针对有关问题进行认真的修定,以保下与罪刑法定原则的协调一致,使法律真正适应我国的社会需要,起到惩治犯罪,保护人们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5.
我国立法界鉴于社会治安状况不佳、“79刑法”正当防卫制度力度不大,对正当防卫制度进行了较大的修改,企盼通过立法来加大打击力度、遏制暴力犯罪,更好地保护合法权益、弘扬社会正气、规范司法行为、正确适用法律。然而,这种立法意图不论是从理论上讲还是从实施成效来看,仍存在诸如宣传贯彻不到位导致效果不明显、“无限防卫权”易被滥用诱发更多的犯罪、制度不严密易致司法实践中的随意性等问题。  相似文献   

6.
无限防卫是新刑法赋予公民的一项重要权利,它对保护公民的合法权利,鼓励广大人民群众同犯罪行为作斗争,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鉴于刑法对无限防卫的有关规定存在诸多弊端,目前在理论界和实务界仍未取得一致看法。从立法本意出发,从严解释和严格把握“无限防卫”的适用前提,有利于防止滥用无限防卫权,从而提升司法的科学性。  相似文献   

7.
群体性事件作为“公民集体行动”和“弱者的武器”,在社会转型和法制尚不健全的今天,被社会成员反复采用,对社会的正常秩序造成冲击,甚至引发严重的暴力犯罪。因环境诱发的群体性事件也是近年来惯常发生的群体性事件类型,环境作为“公共产品”被不合理掠夺开发,这种不合理开发所引发的环境污染等问题严重危及到群众的生产生活,由于没有有效的权益诉求机制,致使群体性事件不断发生,成为影响和谐社会构建的主要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8.
趋利避害是人的本性,防卫意识是人的一种本能,正当防卫是始终关注“人”的一项保障权利,也是一个古老而常新的话题。作为一种积极的法律行为,正当防卫高度体现了目的的正当性与行为的防卫性的统一、主观上的防卫意图与客观上的防卫行为的统一、社会政治评价与法律评价的统一。鉴于我国目前治安状况的严峻形势,新刑法确立了新型的“特殊防卫权”,赋予人们更宽泛的防卫权利,但并不意味着新的防卫权是无限度的。  相似文献   

9.
<正>七、必须落实从业人员在发现直接危及人身安全的紧急情况时停止作业,或在采取可能的应急措施后撤离作业场所的权利。依据:《安全生产法》第52条、第55条有关要求。解读:《安全生产法》明确规定,从业人员发现直接危及人身安全的紧急情况,如果继续作业很有可能会发生重大事故时(如矿井内瓦斯浓度严重超标),有权停止作业;或者事故马上就要发生,不撤离作业场所就会造成重大伤亡时,可以在采取可能的应急措施后撤离作业场所。《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企业安全生产工作的通知》文件提出,赋予企业生产  相似文献   

10.
为进一步保障警察履职过程中的人身安全,《刑法修正案(十一)》新增设了袭警罪。与此同时,理论界与实务界就警察防卫行为是否适用刑法中的正当防卫制度进行了讨论,形成了“正当防卫说”、“职务行为说”两种存在争议的观点。职务行为说原则上排除警察防卫适用正当防卫制度的可能性,而正当防卫说则认为正当防卫制度当然可以成为警察防卫行为的合法性依据。根据现行相关法律法规的制度设计,深入思考警察防卫现状,同时考虑比例原则、明确性原则、最小限度原则、权利与义务等方面问题,“正当防卫说”更为合理,警察防卫行为的性质应当被界定为违法阻却事由中的正当防卫。  相似文献   

11.
剖析并驳斥了对无限防卫权的种种质疑,认为湖北省交警总队发布的有关群众打死车匪路霸不负刑事责任,公安机关还给予奖励的通告,合乎刑法典关于无限防卫权的规定,是一种合法的行政奖励行为。对无限防卫权的质疑既没有合理的依据也没有现实的必要,反而容易造成思想上的混乱,令人无所适从。因此,从正面肯定对无限防卫权的行政奖励并推而广之是十分必要的。  相似文献   

12.
赛前准备无论对于运动员还是教练员来说 ,都是极其重要的 .从当前篮球运动攻防对抗更加激烈和多变的发展趋势来看 ,要想在高速度、高强度和激烈对抗的比赛中 ,一开局就先发制人 ,尽快适应“白热化”的争夺 ,取得攻防的主动权 ,就必须加强和重视赛前准备  相似文献   

13.
随着篮球规则不断对进攻时间进行限制,无论是进攻与防守的地面制约,还是制空高度、制空能力的争夺都将更加激烈,这势必对攻守转换提出更高的要求。通过查阅文献资料,对篮球运动员攻守转换意识和技术、战术运用能力进行研究,以促使篮球运动员在比赛中能够把握攻防瞬间转换的有利时机与优势,获取最大的攻守效益。  相似文献   

14.
唐甄认为,要治理好一个国家,一方面要有法可循,随时制法,依法治国.在依法治国中,他特别强调要法而有实,刑自贵始.另一方面,他主张以德治国.在以德治国中,他特别强调德风于世.他从德治具有时空无限性等特性论证了"德外无治"的命题.他认为只有把法治与德治紧密结合起来才能治理好国家.他从"众为邦本"的立场出发,围绕"民本中心论",揭示了法治与德治深刻的经济根源和深厚的人民性.  相似文献   

15.
潘爱民 《科技资讯》2012,(1):204-205
安全用电包括用电时的人身安全和设备安全,当发生人身触电时,轻则烧伤,重则死亡;当发生设备事故时,轻则损坏电器设备,重则引起火灾或爆炸。因此必须重视安全用电问题,本文在分析人身触电事故的基础上,介绍防止触电的保护措施,强调安全用电的知识和重要性。  相似文献   

16.
防守是我国蓝球队的一个薄弱环节。攻、守是蓝球比赛的基本规律,不能忽视任何一个方面。较高水平的强队,一般说来,必须是攻守兼备,能攻善守,重视防守训练,有利于促进攻、守提高强度,加强对抗,即提高防守强能力又利于促进攻质量,个人防守技术是战术的基础,提高个人防守能力,是解决防守薄弱的重要课题,本文对个人防守技术与应用谈谈个人的几点认识。  相似文献   

17.
自然人一人公司的法律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促进个人独资企业的发展,完善我国的企业制度并使其与国际接轨,在我国有必要设立自然人一人公司,并提出了两种可供选择的形式:一人公司(A)和一人公司(B),尤其一个公司(B)很适合我国国情,具有很大的发展潜力,本文试图打破传统的法律责任中根据责任的承担程度为标准所划分的有限责任和有限责任,设立相对无限责任,该制度的设立可以激发个人出资人的投资积极性,从而有利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  相似文献   

18.
维护世俗封建统治秩序是路德一贯的、根本的政治立场。路德对农民战争的态度和他晚期强化世俗政权的主张均是他维护世俗封建统治秩序的一贯立场在新形势下的必然发展,并不意味着他"背叛了人民"。路德中晚期继续坚持维护民族利益;他晚期的政治主张与封建诸侯的政治主张仍有显著差异,某些政治观点包含了与封建等级制度不相容的进步因素。因此路德晚期并未"成为诸侯的奴仆",而是坚持了当时先进的市民阶级的政治立场和主张。  相似文献   

19.
利用文献和录像资料对排球二传手进行了分类,在此基础上,对二传手的作用、素质和能力进行了研究分析.结果表明:排球二传手不但要具超强的组织指挥能力和较强的个人攻击能力,还要具备较高的攻防智商和敏锐的观察能力.因此,要发挥二传手在比赛中的作用,就必须加强对二传手的身心素质和基础技术训练、增强其攻防意识、提高组织和指挥能力、培养良好的战斗作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