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00 毫秒
1.
卷首语     
本期“民族学人类学研究”栏目刊发盘福东先生的《考古学文化考证的瑶族千家峒》,该文以考古学文化与瑶族迁徙为依据探析千家峒的生成,认为瑶族最早的千家峒在今天湖南临湘市龙窖山。证据之丰富,梳理之清晰,可见其用功之深。本期“文化人类学研究”栏目的主题是“口传文化与神话历史”。叶舒宪《人类学的文学转向及“写”文化的多种叙事》是他2008年11月在贵州民族学院召开的中国文学人类学研究会第五届年会上的主题演讲。文章将20世纪的人类学在“写文化”方法上的文学转向,同文学研究的人类学转向两相对照,揭示学科互动带来的研究视野和方法更新契机。通过对儒道两家共同推崇的远古圣人传统的知识考古学发掘,昭示对华夏文明发源起到关键作用的物质符号编码——玉礼器与青铜器组合的由来,彰显四重证据和五种叙事的立体研究范式。彭兆荣《我者的他者性——人类学“写文化”的方法问题》说明人类学的写作概念旨在全面和整体性地把握一种文化,对于传统的文学写作和历史写作概念起到一种拓展和补充的作用。王蓓《史诗〈格萨尔王传〉与口传文化》提出:《格萨尔王传》的诸种口传特征与藏族史籍中关于藏文创制的叙事体现出口传与书写两种不同的文化向度,而认识到口传文化的意义将有助于破除...  相似文献   

2.
曹阳 《科技信息》2007,(22):217-218
瑶族长鼓舞是瑶族人民社会生活、风俗习惯、宗教信仰、艺术风格等的体现,是瑶族灿烂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研究瑶族长鼓舞,并与全民健身运动相结合,不仅有助于传承民族文化,还有助于推动全民健身运动的蓬勃发展。本文通过对瑶族长鼓舞起源、特点、价值等的探讨,提出一些建议,力求能将瑶族长鼓舞推向全面健身运动的大舞台。  相似文献   

3.
民国时期桂东北瑶汉两族随着经济联系的密切,瑶族文化与汉族文化以多种方式接触和交流,强化了两族间的文化认同,密切了两族关系,有力地推动了瑶族经济、文化的发展,促进了瑶族的进步。文化交流使瑶族地区与汉族地区的联系得以加强,使统一多民族国家进一步巩固。  相似文献   

4.
瑶族有着独特的民族文化,是中国文化宝库中一朵鲜艳的奇葩。能歌善舞的瑶族人民在生活中"以歌养心"。根植于日常生活中的瑶族民歌蕴含着瑶族人独特的礼仪文化,这些礼仪文化影响、规范着瑶族人民的生活、生产和人际交往,体现了瑶族人民美好的人生理想,也反映了瑶族社会的良好风尚。  相似文献   

5.
瑶族宗教文化是瑶族社会历史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瑶族文化发展史上,宗教文化对瑶族的生活方式、经济生活、文学艺术、民间医学、历史传统和心理感情等都有这样或那样,间接的或直接的,甚至重要的影响。加强对瑶族宗教文化的研究,批判地继承宗教文化中的优秀遗产,既是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一项重要任务,也是民族  相似文献   

6.
少数民族文化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的传承与保护日显重要。瑶族文化的维系与发展依托诸多传承机制。本文从语言文字入手,探讨其在瑶族文化传承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7.
在瑶族社会文化的深层结构里,有一种"汉化"的心理倾向,他们已经把汉文化的许多因素如汉字、汉地道教等等,吸收进自己的文化体系之中,直到把它们作为一个瑶族的文化客体再度出现.千百年来,瑶族的"汉化"心理,一直影响着瑶族的教育.本文通过对云南省广南县那洪村这个蓝靛瑶村社的定点调查,考察瑶族的"汉化"心理与教育的互动关系,考察教育所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一些对策性的建议.  相似文献   

8.
首先对美国国会图书馆馆藏瑶族写本中的瑶用俗字现象进行概述,分析了瑶族写本的文化属性和瑶用俗字出现的历史依据,认为加强对"美馆藏"瑶族写本俗字的研究,有利于考证、解读文字背后的瑶族文化之谜,也有助于整体了解瑶用俗字发展状态,为瑶族古籍文献整理和抢救疏通道路。  相似文献   

9.
玉时阶的《瑶族文化变迁》2005年12月在民族出版社出版。本书共分为12章,从11个方面全面论述了瑶族文化,分别论述了瑶族的山地经济文化的变迁;饮食居住文化的变化;婚姻家庭制度的变迁;丧葬制度的变化;社会组织的变化;语言文字的变化;教育与科学技术的发展;节日文化的演变;文学艺术的发展;服饰文化的变迁;宗教信仰的演变等领域。定价:25元。玉时阶的《瑶族文化变迁》出版@华光  相似文献   

10.
试论瑶族传统文化的山地文化特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瑶族作为我国南方的山地民族 ,其文化传统中带有较多的山地文化特质。瑶族勤劳互助的民族美德、诚实守信的族群秉性、粗放实用的生活方式和平等秩序的伦理取向等人文特征 ,均是大山养育的结果 ,从中可窥测到瑶族山地文化的精髓和特质。在现代化的过程中 ,瑶族文化要实现由传统到现代的转型 ,对其中的山地文化因素在有所继承的基础上 ,也必须有所扬弃  相似文献   

11.
著名的"宁乡青铜器之谜"困扰了几代考古专家和历史学家,至今仍未彻底解开。据宁乡炭河里西周古城遗址的考古发现,以及专家关于宁乡青铜器与炭河里遗址属同一文化内涵的研究成果,从研究炭河里古文化入手,通过对有关青铜器发现资料、历史文献记载,以及地名所蕴含的历史信息等进行疏通和推论,认为炭河里遗址的生活族群是三苗,且炭河里遗址是古三苗国在商末西周时期的都邑所在地。三苗国商代地域包含了赣西北、鄂东南、湘水下游和资水下游,而西周时期仅留有湘水下游和资水下游。最后通过对三苗地域内商周文化遗存等相关资料的分析,为"宁乡青铜器之谜"寻找了一种合理的解释:古三苗国创造了灿烂的青铜文明。  相似文献   

12.
干宝对于董永故事的历史书写主要体现在对汉代诸多社会信息的展示,而个别叙事要素的变更使得《搜神记》中的董永故事增添了如许美好。织女出场时间的变更不仅增添了董永美德的内涵,而且完成了对于汉代政治的反讽,同时也写出了社会文化对于个人生存空间的挤压。  相似文献   

13.
文章通过对田林木柄瑶铜鼓舞保护的现场观察,采用文献资料和田野调查法,对田林木柄瑶铜鼓舞在申请区级和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反思,进而探讨民族文化传承中地方政府和村寨民众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14.
二里头文化的考古发掘和文献记载表明,在这个历史阶段,不仅存在着阶级和阶级斗争,而且已经出现了国家。因此,将夏代作为中国奴隶社会的开始,亦即中华文明正式形成的时代,是比较适当的。  相似文献   

15.
世居于湘黔桂的侗族是以歌代言的民族.长期以来侗人通过歌唱不断展示着自己的思想,以表演的方式完成着与外界的沟通交流.随着市场经济影响的深度和广度的扩大,特别是近期民俗旅游热的兴起.空前扩大了侗族民歌文化的传承范围和影响力,引发了侗歌文化功能的全面革新,在一定程度上消解了侗歌文化传统的自足延续性,影响着侗歌文化的传承轨迹.  相似文献   

16.
史书关于唐太宗之女衡山会主的记载非常模糊,根据史料有关衡山公主、新城公主的记载及新城公主墓志的内容,新城公主即衡山公主。  相似文献   

17.
韩东的长篇小说《扎根》和《小城好汉之英特迈往》的主体部分均取材自特殊历史时期小人物的日常生活,但它们并没有落入过往文革题材作品价值取向类型化的窠臼当中。韩东分别从历史叙事立场的确立、历史经验的呈现以及写作指向的定位三个方面完成了关于历史经验的重构,而这种小说写作中历史经验的重构所内蕴的精神价值值得我们深究与重视。  相似文献   

18.
明初是中国人口发展史上的一个重要时期,明初辽东都司的人口演变是中国人口史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从明初辽东都司辖区内的人口数量变化入手,进一步探究人口的地理分布状况及原因,以期对辽东的人口学、历史地理学研究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19.
学问与学风     
当前社会的潮流是,写书的人多,做学问的人少。因此有必要重温“乾嘉学风”,这是我国学术史上值得推崇和传承的高尚学风。现在要理解这种学风,应该不限于它严格的训诂和考据方法,更重要的是它所包含的学人应遵循的人格规范和做学问的品德准则。  相似文献   

20.
吕本中是一位诗人也是一位诗论家,《东莱诗集》是他的诗歌别集。在大量史料考察分析的基础上,对《东莱诗集》的书名、卷数、解题内容及版本形式进行了梳理、阐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