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通过研究MDA、电解质渗出量和Q2^-这3个损伤性指标,初步探讨了通过生物标志物来管理生物除磷体系的可行性。结果表明,MDA、电解质渗出量和Q.^-这3个指标中,利用SOD电极在线检测Q.^-的变化来管理除磷体系最为简便。从Q.^-的变化规律得出当体系由好氧交替到厌氧时。前90min对释放磷尤为重要,即受氧胁迫时,系统产生O2.^-浓度不能高于0.025mmol/g,否则磷的释放不会增加,进而影响系统的除磷效果。因此,可以通过在线监测O2.^-的浓度变化来动态管理除磷体系。  相似文献   

2.
针对高炉冶炼超高(>80%)甚至全钒钛磁铁矿工艺流程,为了优化高炉造渣制度,进行了一系列关于高钛型炉渣(BFS)物理化学性质方面的研究。本工作分别利用阿基米德原理和最大气泡压力法研究了高钛型炉渣的密度和表面张力。系统探究了TiO2含量和MgO/CaO质量比对CaO–SiO2–TiO2–MgO–Al2O3炉渣密度和表面张力的影响规律。结果发现,随着TiO2含量从20wt%增加到30wt%,炉渣密度逐渐降低,但随着MgO/CaO质量比从0.32增加到0.73,熔渣密度略有增加。从硅酸盐网络结构角度来看,炉渣密度与结构聚合度(DOP)具有一致的变化规律。TiO2的加入会降低炉渣体系中(Q3)2/(Q2)比值(其中,Q2和Q3分别代表桥氧数为2和3的网络结构单元),进而降低炉渣结构聚合度,导致炉渣密度降低。随着TiO2含量从20wt%增加到30wt%,CaO–SiO2–TiO2–MgO–Al2O3炉渣的表面张力显著降低。相反,随着MgO/CaO质量比从0.32增加到0.73,表面张力增加。此外,利用基于Butler公式的Tanaka模型获得了1723 K下含钛炉渣等表面张力图,为高炉冶炼超高比例(>80%)甚至全钒钛磁铁矿工艺中造渣制度的优化提供了数据支撑。  相似文献   

3.
以N,N-二甲基甲酰胺(DMF)为溶剂、四丁基溴化铵(Bu4NBr)为支持电解质、玻碳(GC)为工作电极,用循环伏安(CV)法研究了6种有机阳离子的α-12-钨磷杂多酸盐Q3PW12O40[Q=(CH3)4N,(C4H9)4N,C10H29(CH3),N,C12H25(CH3)3N,C14H29(CH3)N,C18H37(CH3)3N]的电化学特性。结果表明:Q3PW12O40在GC电极上有4对准可逆的还原一氧化波,其还原一氧化峰电位和峰电流的差别甚小,因而有机阳离子碳链的大小对12-钨磷杂多阴离子的电化学性质影响较小。这些特性从理论上进行了解释。  相似文献   

4.
通过时Q2和Q3黄土的单轴压缩和常规三轴试验研究,对两种黄土单轴压缩曲线和CU剪切的应力应变曲线特征进行分析比较,探讨了两种黄土应力应变本构模型。研究表明:强软化型Q2黄土应力应变关系,可采用强软化型模型进行描述,并对其模型参数进行了分析;弱软化-硬化型Q3黄土应力应变关系可用两参数的指数模型描述,也可用强软化性模型描述。  相似文献   

5.
表生溶蚀作用是碳酸盐岩储层形成的重要因素.从岩石表面中筛选3种典型微生物,芽孢杆菌Q1、链霉菌Q2和曲霉菌Q3.通过比较不同种类微生物的产酸、溶蚀速率以及在多孔介质中溶蚀的动态模拟实验,研究了微生物对碳酸盐岩的表生溶蚀作用的普遍性.结果 表明,各实验体系中pH、钙离子浓度均发生了有规律的变化,其中曲霉菌Q3的产酸能力与溶蚀效果最显著,5 d内使培养体系的pH降低了2.69,Q3-方解岩和Q3-白云岩培养体系中Ca2+浓度分别达到了327 mg/L和258 mg/L.同时,微生物在多孔介质中对白云岩的溶蚀实验表明,曲霉菌Q3的岩心溶蚀能力也强于芽孢杆菌Q1和链霉菌Q2.研究表明,微生物不但能够对岩石表面产生溶蚀作用,也能够在多孔介质中也对碳酸盐岩等产生溶蚀作用.微生物对碳酸盐岩溶蚀作用具有普遍性,微生物岩溶很有可能发生在较广泛的表层岩石范围内,促进碳酸盐岩储层的形成.  相似文献   

6.
晋城矿区天然地基结构东西部较简单,仅分布Q3粉质黏土和Q2粉质黏土层,适合于钻探、坑探等各种勘察方法。而西区的天然地基结构发生了较大变化,除发育常规Q2、Q3粉质黏土外,还夹杂着砂土、砾石土、碎石土、卵石等河流堆积物,传统的钻探、坑探手段在这些砂砾石土地区显得无能为力,就必须采用新的勘探方法。  相似文献   

7.
本文从民俗学角度,分析了鲁迅小说《阿Q正传》中的阿Q,《祝福》中的祥林嫂的性格及其形成的原因,说明了民俗对增强鲁迅小说中人物的民族化具有巨大作用。  相似文献   

8.
RLC谐振电路对输入信号具有选择性能,这个性能已被广泛应用于无线电工程技术中。谐振电路选择性能的优劣是与谐振曲线的锐度息息相关的,后者取决于诸振电路参数L,R,C。在无线电工程技术中,人们通常用一个值Q来表征谐振电路的这种性能。这个比值Q称之为品质因数,工程上又称Q值。文献中,曾给出过多种Q定义形式,现将有代表性的四种形式列表如下:据此,可知Q定又通常所见有如下四种形式:定义1:式中ω0是谐振频率,BW是通频带。定义2:谐振容纳谐振电导定义3:Q3定义4:以上四种Q定义分别由几个文献论述三种类型谐振电路时所引…  相似文献   

9.
胡才高 《科技资讯》2009,(6):202-203
从文化学的角度审视现代文学的经典之作《阿Q正传》,不难发现大文豪鲁迅与他塑造的不朽艺术形象阿Q之间是一对塑造与自我塑造的互补关系。鲁迅试图通过解剖阿Q这个典型案例,在畸形的文化废墟中搜寻建设新文化的契机,并用文化反思与批判的姿态塑造着尝试超越的“文化自我”。阿Q被塑造成一个文化的“异端”,倾注了作者对民族文化劣根性全部的怒与恨。同时,阿Q不仅仅是被塑造,他也在进行着自我的塑造。经济(物质)突围的溃败使阿Q不得不转向精神-文化层面的突围。在阿Q四次“堂·吉诃德”式的文化突围中,贯注了作者所有的哀与痛。  相似文献   

10.
文章主要是针对输电线路铁塔设计中几种的材质类型Q235、Q345和Q420,从材质的物理及化学性能方面对材质所影响的铁塔加工及检验方面来,说明加工及焊接应注意的事项来保证产品的质量进行了论述。  相似文献   

11.
赵丽娜 《科技信息》2009,(13):95-96
《反分裂国家法》的出台是维护台湾海峡地区的和平稳定,维护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维护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的重要举措。《反分裂国家法》是宪法性法律,其中第8条是军事法的重要渊源。因此,该法与军事法是交叉关系,但基于目前情况应当将其纳入到军事法范畴进行研究。  相似文献   

12.
"知畏惧成人,知羞耻成人.知艰难成人"家训对人的成长有着重要的规范作用.要让今人经受"三成人"家训的历练,可用通过恢复中小学劳动课、大学生下厂下乡锻炼、义务服兵役,增加警示教育等渠道来实现,加上从小辅以如<朱子家训>之类易于诵读记忆、从生活身边小事做起的具有时代特色的行为教育,对构建和谐社会是大有裨益的.  相似文献   

13.
城市间既有共性又有个性.离开个性,则难以找到一座城市文化名片独特的印记.郑州城市文化名片的印记是什么?寻根、少林、书院、军事、生态、饮食等诸多文化形态和文化理念,都难以涵盖郑州丰饶的文化积淀和绵长的文化传承.惟有"商",才是郑州城市文化名片印记的首选.  相似文献   

14.
“齐”和“斋”在古代曾通用,二者的关系是:“斋”是古“齐”的一个引申义的分化字,是“齐”字加“示”旁专表“洁戒”等义的一个后起的会意兼形声字,“斋”字中的偏旁“齐”表音兼表义。在“斋”字出现之前,“戒洁”等义是用“齐”的,出现之后与“齐”同用了一段时间,大概在汉以后,基本不再用“齐”表“洁戒”义,而用“斋”字。  相似文献   

15.
齐梁是东宫武装体系的继承与变化期,南齐恢复宋初东宫武官体系,但员额发生削减,这一变化与太子侍从类职官员额的削减相对应。南齐沿袭两晋的武职文授的特征,并扩大到东宫次一级武官身上。萧梁继承了宋、齐的武官体系,在天监官制中,形成了更加严格的对应统属关系,东宫武装的整体地位得到提高。  相似文献   

16.
以"义"为核心,对项羽既重情义,又失仁义;既有侠义,又无道义的道德错位进行分析,指出造成错位的根本原因是其复仇和嫉妒狭隘心理在作祟,并由此导致其政治上、军事上一系列的决策错误,最终造成了项羽失败的结局。  相似文献   

17.
唐代状元刘单杂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唐代状元刘单的最后职任应为礼部侍郎,担任过一次知贡举,去世于完成大历六年的试事之后,享年60岁左右.入仕初期当过多年安西节度使判官,此时已届中年.天宝十三载前后当过一任奉先县尉,此后曾任司勋郎中.擅长绘画.可能是浙江人,岐山只是他的祖籍.  相似文献   

18.
民国初期,唐继尧以云南一年收入仅600万元的穷土僻省,竟维持长达十数年驻军分布广泛、所需军饷浩繁的战争局面,与其特殊的财政支持体系密切相关。从当时的社会政治背景,很大程度是利用了"护国"、"护法"的政治正当性,不仅获得了从中央到西南各省、国外借款、海外华侨捐助等广泛的财物支持,加上对地方财力的进一步挖掘,进而保障了庞大军费需求的稳定来源。  相似文献   

19.
复句中的歧义现象是普遍存在的。与单句中的歧义现象相比,复句中的歧义现象有其显著特点。而经过对“只要p,就q”句式的歧义进行分析,不难发现,下列因素均是复句逻辑——语义歧义产生的重要原因:1.关联词使用的不确定性;2.客观事理关系的不确定性;3.关联词的逻辑共性。  相似文献   

20.
武士道作为日本传统文化的象征和民族精神的核心要素,平安时代是私人性武装集团的道德规范和战争精神;幕府时代是武家社会的理想价值、战争精神和统治理念,左右国家的统治体制、内外政策、决策方式和运作模式,引领日本社会以武为本的发展方向;明治、大正和昭和时代初期是全社会的核心价值、军队的战争精神和统治阶级的统治理念,"忠诚的伦理观念"构成塑造日本崛起的精神动力,"武勇的战争精神"则充当日本军国主义恶性膨胀的思想渊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