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8 毫秒
1.
直接从无定型二氧化硅出发,研究了与乙二醇、氢氧化钾反应,生成高反应活性的五配位硅钾化合物,再与2—氯乙醇反应制备双羟基四配位硅化合物,然后通过溶胶—凝胶法制备了双羟基四配位硅/聚乙烯醇复合膜,并分析了膜的热性能,发现改性PVA复合膜的热性能有所降低;但膜的透明性和韧性基本没变;说明四配位硅水解后得到的硅醇基与PVA中的羟基发生了缩合作用。  相似文献   

2.
本研究制备一种表面羟基化聚苯乙烯微孔粒子-聚乙烯醇(PVA)复合膜.首先采用原子转移自由基聚合(ATRP)合成了聚醋酸乙烯酯-聚苯乙烯二嵌段聚合物(PVAc-b-PS);通过傅-克烷基化反应(Friedel-Crafts alkylation)将聚苯乙烯链中的苯环超交联,制备了超交联微孔粒子(HCPNPs);将HCPNPs表面醇解,得到了表面羟基化的微孔粒子(AHCPNPs);将AHCPNPs、正硅酸乙酯(TEOS)与PVA反应制备PVA复合膜.通过红外光谱(IR)、核磁共振氢谱(1H NMR)确定PVAc-b-PS合成的成功;通过扫描电子显微镜(SEM)、热重分析(TG)、IR、BET比表面积测试等表征HCPNPs、AHCPNPs和PVA复合膜的结构和性能;结果表明AHCPNPs添加比例为2%时对复合膜的强度增强性能更好,并且不影响PVA复合膜的整体形貌和表面亲水的性质.  相似文献   

3.
通过乳液聚合方法,制备了双羟基四配位硅改性苯丙乳液;测定了乳液的粘度、粒径分布、凝胶率、稳定性等;测定了乳液成膜后的各种性能,如吸水率、热性能分析、玻璃化转变温度、附着力、硬度等.结果表明改性的苯丙乳液比纯苯丙乳液的热性能有所提高,玻璃化转变温度有所降低,附着力提高.并得出2%含量的双羟基四配位硅改性2%乳化剂、40%固含量的苯丙乳液性能最佳.  相似文献   

4.
纳米二氧化硅填充催化与分离双功能复合膜的性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聚丙烯腈(PAN)中空纤维膜为支撑底膜,聚乙烯醇(PVA)为渗透汽化(PV)层,全氟磺酸树脂(PFSA)为催化层,催化层中填充纳米二氧化硅,制备了催化与分离双功能中空纤维复合膜。考察了该双功能膜的一系列表面性能:亲水性、对乙酸乙酯塔顶粗酯的分离性能、力学性能以及对乙酸-乙醇酯化反应的催化性能。实验结果表明:催化与分离...  相似文献   

5.
由苯乙烯基四配位硅单体合成支链含硅共聚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二氧化硅与乙二醇、氢氧化钾反应制得高反应活性的五配位硅钾化合物,并以此为原料与对苄氯苯乙烯反应制备了含双键官能团的四配位硅单体,然后使其与苯乙烯进行自由基聚合反应,得到了支链含硅的共聚物。用红外光谱(IR)、元素分析(EA)、能谱元素分析(EDS)、热重分析(TG)、差示扫描量热分析(DSC)、凝胶渗透色谱分析(GPC)等对四配位硅单体及其共聚物结构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四配位硅单体在1 630 cm-1附近的C=C伸缩振动吸收峰在共聚物谱中消失了;共聚物在350°C才开始分解,其玻璃化温度为58°C,数均分子量为8.5×104。  相似文献   

6.
文章采用双喷头静电纺丝法制备了聚乙烯酸/聚氨酯(PVA/PU)复合膜。扫描电子显微镜(scanning electron microscope,SEM)表征结果表明PVA/PU复合膜中PU电纺膜与PVA电纺膜在交叉点上有明显的粘连。差示扫描量热仪(differential scanning calorimeter,DSC)分析结果显示复合膜中PVA的玻璃化转变温度降低,间接地反映出PVA电纺膜与PU电纺膜有较强的联系和相互作用。因此,PVA/PU复合膜在受力形变过程中,应力能够有效地在PVA间传递,从而提高了复合膜的拉伸强度;由于PU电纺膜具有很高的柔性,复合膜的断裂伸长率也得以大幅提升。该实验所制备的PVA/PU复合膜具有较强的力学性能和良好的生物相容性等特点,使得该复合膜在生物医学研究(组织工程、伤口敷料、药物释放等)领域具有良好的潜在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7.
采用浇铸浸渍法制备了PVA-x%ZrP(磷酸锆)(x=10, 15, 20)复合膜. 采用红外光谱(IR)和差热分析(DTA)对膜进行表征. 考察复合膜在不同电流密度(0~70 mA/cm2)下的膜压降和对VO2 /VO 2离子的渗透性. IR研究结果表明, 复合膜中ZrP与PVA间产生相互作用, 使得PVA的微观结构发生变化. 复合膜在165~170 ℃之间出现强吸热峰, 这是由于磷酸锆脱去结晶水及PVA分子内脱去化学吸附水, 于220 ℃开始出现一个较强的放热峰, 表明PVA的分子内羟基缩合脱水和磷酸锆开始发生相变. 复合膜的膜压降除了与电解液硫酸浓度有关外, 还与其中的ZrP含量有关, ZrP含量增加, 膜压降也提高, 但离子选择性也增加, 表明复合膜由其微结构中的电解液导电逐步向ZrP导电过渡;所制备的复合膜中, PVA-15%ZrP具有较好的综合性能.  相似文献   

8.
合成了新型苯乙炔衍生物EODHPA。在温和条件下,通过聚合,光环化(SCAT)等反应,高效合成了两亲性化合物1,3,5-三取代苯(T-EO),并通过1HNMR确认化合物结构。以T-EO为添加物,PVA为基质膜制备混合膜,并对其氧气选择透过性能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此混合膜T-EO/PVA具有气体透气量高,氧气选择透过性强等优点。  相似文献   

9.
合成了新型苯乙炔衍生物EODHPA。在温和条件下,通过聚合,光环化(SCAT)等反应,高效合成了两亲性化合物1,3,5-三取代苯(T-EO),并通过1HNMR确认化合物结构。以T-EO为添加物,PVA为基质膜制备混合膜,并对其氧气选择透过性能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此混合膜T-EO/PVA具有气体透气量高,氧气选择透过性强等优点。  相似文献   

10.
针对TiO2单独使用时存在吸附性差、易聚集、重复利用率低等问题,通过流延法制备了TiO2/聚乙烯醇(PVA)-壳聚糖(CS)复合膜,用XRD、IR及SEM对复合膜进行了结构形貌表征,并测量了其拉伸强度和断裂伸长率,同时以甲基橙为模型物,研究了复合膜在紫外光照下催化其降解的性能。结果表明:TiO2的加入使复合膜的羟基峰向低波数移动,但不改变其X-射线衍射峰,却使其拉伸强度和断裂伸长率增大。同时TiO2与PVA、CS相容性较好;紫外光作用下,有利于降解反应的进行,复合膜光催化甲基橙降解反应基本符合一级动力学方程,降解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11.
12.
13.
用TEA CO_2激光器研究了甲氧基乙醇(CH_3OCH_2CH_2OH)的红外多光子解离机理.探讨了解离机理与分子的电荷分布和断裂键的势能曲线之间的关系.测得了解离率与激光能流的关系,得到解离阈值约为0.9J/cm~2.  相似文献   

14.
由铅、钛乙醇盐配合物制备纳米PbTiO3粉体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0.03 mol/L (Bu4N)Br的乙醇溶液中, 电解钛片4 h, 然后电解铅 片2 h, 每隔30 min加入0.1 mL乙酰丙酮, 制得铅、 钛金属醇盐. 采用红外、 拉曼光谱测试结果表明, 纳米PbTiO3前驱体结构中含有acac-(乙酰丙酮基) , 可以有效克服团聚现象. 经差热-热重分析、 X射线衍射、 电子透射显微镜测试表 明, 凝胶经乙醇洗涤、 真空干燥24 h后粒径为10 nm; 700 ℃煅烧2 h制得纳米PbTiO 3粉体, 粒径在10~15 nm.  相似文献   

15.
首次制得(苯膦酸—磷酸氢)锆-氯化铁复合物Zr(O_3PC_6H_5)(HPO_4)(H_2O)_0.35[FeCl_2(OH)]_0.65该复合物在空气中稳定、不易吸潮、不冒烟,对于卤代烷与芳香烃在液相的F-C烷基化反应有较好的催化活性。反应的优点是:反应条件温和,收率高,操作方便,后处理简单,催化剂重复使用性好。  相似文献   

16.
由5—位取代的2—甲氧基—1.3—苯二甲醛与乙二胺、丙二胺在无水乙醇中缩合,非模板法合成了九个新的[2 2]大环Schiff碱。所以化合物均经IR,’HNMR和元素分析确证。  相似文献   

17.
IntroductionThere are several industrializable membraneseparation techniques,such as reverse osmosis(RO) ,nanofiltration(NF) ,ultrafiltration(UF) ,dialysis(D) ,electric dialysis(ED) ,gas separation(GS) and pervaporation (PV) [13] . In recentyears,another application of membrane technology tocoupled reaction- separation processes has receivedspecial attention from academic circles andindustrial enterprises[4 7] . When separationmembranes are incorporated into a reversiblereaction system co…  相似文献   

18.
为了深入探讨杀虫剂的结构与生物活性之间的关系,我们已运用量子化学的从头算分子轨道方法和MOSMO方法优化了乙酰胆碱分子的几何构型。计算结果表明,两种方法给出的分子构象及两个活性中心部位(即酰基碳和季氨基氮两个正电荷中心)之间的距离都相当符合。从头算给出的这两个活性中心之间的距离为0.4946nm,MOSMO计算的结果则是0.4916nm,均满足与乙酰胆碱酯酶活性间距(即胆碱酯酶中阴离子部位与酯动部位之间的距离0.45~0.59nm)相一致的要求,从而能较好地定性说明其生物活性。由此可见,MOSMO方法和从头算方法均能较好地描述这类具有生物活性的分子的结构和性质。但在这两种方法中,  相似文献   

19.
通过NiSO4·6H2O与4,4'-联吡啶在H2O-CH3OH混合溶液中反应,制备了配位聚合物[Ni(4,4′-bpy)(H2O)4]·(SO42-)·(CH3OH)·(H2O),并使用X射线单晶衍射技术对其结构进行了表征.此配合物含有三种分别沿[100]、[010]、[110]方向排列的无限长链,并通过其配位水分子与位于层间位置的SO42-形成氢键而连接成为超分子结构.  相似文献   

20.
采用铜盐与四种碱NaOH、Na2CO3、Na2SO3、Na2S2O3在室温(25℃)下反应于Cu2O表面包覆碱式铜盐,均得到组成为Cu2O@Cu4(SO4)(OH)6的核壳型催化剂,其中,由Na2S2O3得到的样品其催化活性远高于其他碱制备样品。通过性质表征可知,由Na2S2O3制得样品具有核内部孔洞多、缺陷分布广、活性表面大、表面粗糙、晶体紧实度低等特点,这些特征均有利于催化活性的提高。进一步研究确认,Na2S2O3在反应中具有多重身份,一是水解提供OH-;二是自身发生歧化反应或者与Cu2+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生成SO42-和S2-,提供形成Cu4(SO4)(OH)6所需的SO42-;三是能与Cu2O核反应,使其溶解形成孔洞。因此,采用铜盐与Na2S2O3在室温下反应形成的Cu2O@Cu4(SO4)(OH)6核壳型催化剂具有非常高的催化活性,能实现黑暗条件下高效降解高浓度(400 mg/L)染料(橙黄II),2h基本实现完全降解(99.5%)。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