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美国弗吉尼亚州入侵植物入侵性、克隆性和分布生境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了探讨入侵克隆植物入侵性与其克隆性之间的相关性,对美国弗吉尼亚州109种外来入侵植物进行了相关研究,结果表明:克隆植物有59种,占入侵植物总数的54.1%,且多数可通过根茎、分蘖等方式进行繁殖。入侵性最强的物种、较强的物种、较弱的物种分别占入侵植物总数的30.3%、44%、25.7%,其中克隆植物所占比例依次为:48.5%、56.3%和57.1%。上述入侵植物多为1~2年生草本、多年生草本、灌木和藤本类入侵植物,禾本科、豆科和菊科等科植物占据多数,多生长分布在光照充足、水分适宜的生境。上述结果表明,弗吉尼亚州入侵植物的克隆性可能促进了其入侵性,多数入侵植物具有较强的生境占据能力。  相似文献   

2.
开封地区主要外来入侵植物研究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对开封地区外来入侵植物的种类、来源地、入侵机制、危害和防治措施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开封外来入侵植物共计24种,全部为草本,大部分原产美洲和欧洲;它们主要随人类活动传人,自身强大的繁殖能力、生态适应能力和传播能力以及本地环境条件的适宜性等使它们能够在本地自然繁衍和扩散;它们的入侵给开封的生态系统和农林业生产带来了一定的危害,在进行防控的同时,还应注意积极利用.  相似文献   

3.
对于江苏、浙江和上海境内现有的647种杂草,统计了包括入侵能力、生活史、果实大小和数量、繁育系统和对水分环境适应方式等32个植物学和生态学性状.以这32个指标为基础,通过聚类分析将647种杂草分成11个类群.再以入侵能力为独立变量,其他31个性状为因子,应用SPSS13.0软件中的GLM和Bivariate分析模块,探讨了647种杂草作为整体和在不同类群中入侵能力与性状之间的关系.结果发现,如果将647种杂草作为一个整体,具有直根或块根、单性花、多年生、中生或阴生和花部两侧对称等性状的植物入侵能力较弱,而种子(或果实)数量多、生活史短、适生于阳生和湿生环境的植物往往具有较强的入侵性.但是,如果统计各类群中杂草入侵性与性状间的关系,发现在某个杂草类群中与入侵性关系密切的性状,在另外的杂草类群中不一定与入侵性有关.因此,不可能用某个统一的指标体系来评估不同生态适应对策的植物的入侵性.提出,要在特定区域开展外来植物入侵性的预测,首先应了解该地区的杂草有哪些生态适应类群,再判断目的植物更接近于何种杂草类群.  相似文献   

4.
外来入侵植物喜旱莲子草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喜旱莲子草已经成为我国的恶性入侵杂草.本文从喜旱莲子草的自身繁殖特性、生理生态适应性、群落内的种间关系、遗传多样性及其防治研究等方面综述近年来的研究现状,同时针对目前研究中存在的问题探讨今后喜旱莲子草研究的发展方向.大量的研究表明,喜旱莲子草的繁殖特性可能是影响它入侵的主要因子.但在入侵过程中它对各种环境的适应性是极为多样的,有可能是多方面的综合因素决定了其入侵的成功.  相似文献   

5.
江西省外来入侵植物入侵性与克隆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江西省55种外来入侵植物的入侵性与克隆性进行了研究,结果 显示:(1)入侵性最强的物种占14.5%;入侵性较强的物种占40%,入侵性较弱的物种占 45.5%.其中,入侵克隆植物有27种,占总数的49.1 %,且繁殖方式以分蘖型和匍匐茎型为主.(2)一年生或两年生草本有 25 种,占总数的45.5 %,其中克隆植物占24%;多年生草本有27种,占总数的49.1 %,其中克隆植物占66.7%.(3)随着入侵性的增强,来自美洲的入侵植物比例依次为:48%,50%和87.5%;来自欧洲的入侵植物比例依次为:36%,27.3%和12.5%.研究结果 表明江西省入侵植物的入侵性可能与其克隆性具有较强的相关性,且其地理起源多来自于美洲和欧洲.  相似文献   

6.
理论预测植物传粉方式会影响植物的入侵性,使入侵被子植物中动物传粉的比例有所降低,但这个预测缺乏观察数据的证实.收集整理了亚洲太平洋沿岸的6个港口城市的入侵植物的种类及其传粉方式,以探究传粉方式与植物入侵的关系.结果表明,入侵植物中动物传粉的比例在66.1%与82.6%之间,平均值高达76.8%,但与原产地的被子植物相比,入侵的被子植物中动物传粉的比例显著地降低,这一特点在热带尤为明显.绝大部分的入侵种都能进行有性繁殖以及入侵种中高比例的动物传粉这两方面特征意味着这些入侵种将与土著种竞争传粉者,从而影响土著种的繁殖.  相似文献   

7.
许昌市城郊外来入侵植物调查及危害风险评价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对许昌市城郊的外来入侵植物统计分析结果表明:外来入侵植物共有46种,隶属18科;其来源地有南北美洲、欧洲、西亚等地区;入侵途径主要包括人为有意引入、人类活动无意引入和自然侵入;成灾机制则主要受植物本身的生物学特性和适宜的地理环境以及人类活动的影响.据作者建立的许昌市城郊外来入侵植物危害风险评价指标分析:在46种外来入侵植物中,其中有21种属于高风险危害植物,10种属于中风险危害植物.  相似文献   

8.
外来种在新栖息地种群建立的成功与否,其繁殖特性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为了揭示外来入侵植物刺苍耳(Xanthium spinosum L.)的入侵机理,本研究测定了刺苍耳的开花物候、传粉媒介、柱头可授性、花粉活力、柱头表面积与花粉粒横截面积的比值、繁殖分配及交配系统等繁殖生物学特征。结果表明:(1)刺苍耳种群花期很长,雄花花期91 d,雌花花期100 d;(2)刺苍耳为风媒传粉植物,即便在风速为0. 89 m/s的微风条件下,其花粉散播距离也可达到34 m;(3)柱头具有可授性的时间为11 d,1 d内花粉具有活力的时间为15 h;(4)柱头表面积与花粉粒横截面积的比值为742. 08,有利于雌花柱头成功捕获空气中的花粉;(5)繁殖分配比例高达53%,说明该植物将超过半数的母体资源都用于投资繁殖产生种子;(6)刺苍耳既自交亲和,又可以异交结实,从而确保繁殖成功。本研究表明刺苍耳具有很强的有性繁殖能力,这可能是其成功入侵的重要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9.
3种入侵菊科植物对入侵域土壤肥力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探寻入侵植物与本地植物竞争是否存在一定的规律性,研究了黄顶菊、三叶鬼针草、豚草3种菊科植物与本地不同植物(狗尾草、藜、草木樨)竞争,对土壤酶活性和土壤养分的影响.结果显示:1)3种入侵植物对可利用氮的利用能力显著高于本地植物,且三叶鬼针草、豚草单种对氮素的利用能力要强于黄顶菊;3种入侵植物所需速效钾的含量较低;2)入侵植物对土壤生态的影响还与入侵域本地植物种类密切相关:3种入侵植物与狗尾草竞争过程中脲酶活性显著升高,入侵植物利用铵态氮的能力要强于硝态氮,3种入侵植物与藜竞争,入侵植物利用硝态氮的能力要强于铵态氮,有机碳含量呈上升趋势.3种入侵植物与草木樨竞争,速效钾含量显著升高.黄顶菊、三叶鬼针草、豚草入侵可以改变土壤养分和土壤酶活性,创造对自身生长有利的土壤环境,并借此增强其竞争能力.  相似文献   

10.
温州菊科入侵植物的分布特点及其扩散特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对温州地区菊科入侵植物的分布特点,适宜生境、原产地、生活习性等几方面的分析,探讨温州地区外来植物入侵与扩散的一般特征与机制,为进一步开展入侵生物学与生态学研究提供基础资料.结果表明:菊科入侵植物绝大多数来自美洲,多为一、二年生植物;15种菊科植物除苏门白酒草.豚草、睫毛牛膝菊、大花金鸡菊分布较窄外都已广泛分布且多数适应各种生境,这表明外来菊科植物在温州已是一类十分普遍的杂草;温州适宜的气候及环境,再加上菊科植物所具有的繁殖和传播特性,使得它们能顺利入侵成功;种间关联分析表明,外来菊科植物之间既有相似的生物学特性,某些种间有着协同作用,又有各自特有的性质以保证对新生境的适应.  相似文献   

11.
西安地区外来入侵植物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经过野外调查和对大量文献的整理分析,初步确定西安地区的外来入侵植物约有47种,隶属19科,其中有害检疫杂草1种。对这些外来入侵植物的入侵途径、外来物种入侵的形成机制及其对生态系统的影响进行了评述,进而提出了外来物种入侵的防治策略。  相似文献   

12.
湖北省外来入侵植物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24,自引:0,他引:24  
通过调查和对文献资料的整理和分析,初步确定湖北省外来入侵植物有56种,隶属于20科41属,其中菊科的种类最多,有13种,其次是苋科和蝶形花科,分别有6种、5种.从来源看,有35种来源于美洲,其他种来源于欧洲、亚洲、非洲等地区.人侵植物中有杂草54种。包括2种被列为我国的检疫杂草。即豚草和毒麦.这些外来物种的入侵,特别是一些有毒或恶性杂草的侵入与蔓延.已对省内部分地区产生了许多负面的影响.对其传人途径、主要危害以及防治措施也作了初步的分析。  相似文献   

13.
长白山区外来入侵植物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经过三年的调查和查阅参考文献 ,确定长白山区外来的入侵植物共有 2 4科、5 0属、5 6种 ;来源于世界各地的入侵植物有 1 6科、36属、4 2种 ,其中 3种为有害检疫杂草 ;来源于国内其它地区的有 1 3科、1 4属、1 4种 .分析研究了外来入侵种对长白山区诸方面产生的影响及入侵的途径 ,提出了一些具体的管理措施 .  相似文献   

14.
北京地区外来入侵植物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79,自引:1,他引:79  
经过调查和对大量文献资料的整理和分析,确定北京的外来入侵植物有91种,隶属25科,来源于世界各地的入侵植物有66种,其中 5种为有害检疫杂草,另有25种来源于国内其他地区.并对这些外来植物入侵北京后带来的影响和危害、入侵的途径以及应该采取的防治措施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5.
安徽淮北地区外来入侵植物初步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通过野外调查和参考有关的文献资料,安徽淮北地区现已知的外来入侵植物有31种,隶属于17科24属。其中的2个种,即豚草和毒麦,为我国检疫性杂草。许多入侵植物已对淮北地区的生态和经济造成危害。结合分析外来入侵植物传入淮北地区的途径,提出了相应的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16.
山东昆嵛山外来入侵植物调查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赵宏  董翠玲 《江西科学》2007,25(4):390-396
经过3年多的实地调查,确定昆嵛山外来入侵植物共35属,43种,隶属于19科。约占山东省入侵植物的67%。根据入侵程度不同,分为入侵种和潜在入侵种。分析了外来入侵植物的入侵机制,在昆嵛山的入侵现状、入侵特点、入侵途径和蔓延因素、入侵动态及某些本地物种的疯长现象,提出了防治建议,为昆嵛山的生态保护提供本底资料。  相似文献   

17.
江西省外来入侵植物现状分析   总被引:4,自引:3,他引:1  
调查研究发现,江西省现有外来入侵植物85种,隶属27个科64个属,且主要集中在菊科、禾本科、豆科和苋科,上述4科总计包括入侵植物50种,占全部种类的58.9%。入侵危害性最强的植物种有22种,占入侵植物总数的25.9%;入侵性较强的植物种有28种,占总数的32.9%,入侵性最弱的有35种,占总数的41.2%。一年生或两年生草本有25种,占总数的45.5%;多年生草本有27种,占总数的49.1%。在地理起源方面,江西省入侵植物多来自于美洲和欧洲。研究结果表明,江西省入侵植物的种类数量和入侵危害性均呈上升趋势。  相似文献   

18.
通过实地调查和查阅相关文献资料,对井冈山地区外来入侵植物的种类组成、生长型、地理起源和风险等级等进行了分析。结果发现:该区现有入侵植物89种,隶属30科61属,菊科、苋科、豆科、茄科和大戟科为优势科,且1~2年生草本和多年生草本植物占据多数;来源于美洲的种类最多;恶性入侵植物有15种,严重入侵的有22种,局部入侵的有17种,一般入侵的有26种,有待观察的有9种;在旅游活动频繁的地区,入侵植物分布较为集中,并呈蔓延趋势。本研究表明:目前井冈山地区的入侵植物种类较多,并对当地的生态环境形成了较大危害,当地管理部门应该采取有效的措施进行防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