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当前贵州文物研究与保护主要采用纸质档案和属性数据库的管理方法,而面对日益积累的文物资料,传统方法和技术很难在空间格局和演化过程方面进行分析研究。鉴于此,以贵州省为例,基于空间数据模型和属性数据模型相结合的方式构建贵州省文物空间数据库,通过设计文物Geodatabase数据模型,数据利用关系数据库管理系统Oracle和中间件Arc SDE建立了属性数据库和图形数据库,用关键字将两者关联成统一的贵州省文物空间数据库,并通过Arc GIS Server发布数据,实现贵州省文物数据的有效管理与共享,以促进贵州省文物信息宣传和研究滞后的现状。  相似文献   

2.
文物保护科学的规律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我国历史悠久 ,文物丰富 ,地上、地下蕴藏着大量文物。这些文物带着历史、文化、艺术、科技等多方面的信息。近几十年来 ,愈来愈多的文物不断被发现 ,文物濒临损毁的难题日益增多。有相当数量的一批状态危急 ,即将毁灭或残损严重甚至形存实亡的国宝级文物 ,需要紧急抢救。其中有很多是目前国际文物保护科技界无法解决的尖端问题。以笔者亲身经历的抢救任务来说 ,就有 :敦煌莫高窟唐代壁画起甲病害的救治 ;出土《孙子兵法》及东吴10余万枚糟朽饱水竹简的脱水加固 ;长沙马王堆汉墓出土饱水漆器的保护 ;秦始皇陵兵马俑脱落彩绘的复位 ;战国酥…  相似文献   

3.
选取秦始皇陵兵马俑样品83个,秦始皇陵附近的粘土样品20个,耀州瓷胎样品2个,用中子活化分析(NAA)测量样品中32种微量元素的含量,将这些数据进行模糊聚类分析,得到动态聚类分析图.结果表明,一、二、三号坑的兵马俑样品各有相对的独立性,它们所用粘土不完全相同;兵马俑样品与秦始皇陵附近的垆土关系极为密切,与秦始皇陵附近的黄土关系不太密切,与耀州瓷胎无关.这说明兵马俑的原料可能取自骊山地区的某些垆土层,烧制兵马俑的窑址可能也在秦始皇陵附近.  相似文献   

4.
秦始皇陵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位皇帝的陵墓,其规模之大、陪葬坑之多、内涵之丰富,为历代帝王陵墓之冠。它是我国劳动人民勤奋和聪明才智的结晶,是一座历史文化宝库,在中国近百座帝王陵墓中,以其规模宏大埋葬丰富,著称于世,兵马俑的发现被誉为‘世界第八大奇迹”,“二十世纪考古史上的伟大发现之一”。一九六一年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布为第一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一九八七被联合国教育、科学和文化组织,列入世界文化遗产保护目录,具有全球突出价值、独一无二、无法替代,并不可再生的性质,成为全人类共同的宝贵财富。  相似文献   

5.
浙江良渚地区的考古研究工作已开展了八十余年,海量考古数据的存储与管理经历了从文件系统向传统关系型数据库再向空间数据库发展的过程.文件系统和传统关系型数据库在存储和管理考古数据上存在着一定的限制,尤其是不能够充分体现考古数据的空间关系,限制了考古空间分析工作的展开.而空间数据库不仅具有普通数据库存储和管理数据的性质,其特性更在于存储空间图形数据、属性数据并建立起二者之间的联系,从而能够将考古发现与其自身地理空间位置、环境紧密结合,为从空间层面进行区域性和综合性的考古分析提供技术支撑,实现向景观考古分析的迈进.基于ArcGIS Geodatabase设计并实现了良渚古城遗址空间数据库,完成了良渚古城数字化地图的矢量化,并综合考古发掘和研究成果,对不同空间实体进行了属性设计,使得各类已发掘的重要遗址、遗迹的空间位置及其文化背景和相互联系能够在地图上直观地表现出来.这一遗址空间数据库不仅实现了空间数据和属性数据的一体化存储、浏览、查询与管理等基础功能,还提供了考古专题地图的动态制作、考古遗址的空间分析等功能,为区域环境考古、景观考古等提供新的研究思路和有力支撑.  相似文献   

6.
原建军 《科技潮》2006,(4):58-59
近一段时间,许多媒体接连报道兵马俑坑不是秦始皇陵的,而是其祖先“宣太后陵”的这一新闻。消息的发布者就是我国建筑学学者陈景元。随后,自兵马俑被发现就一直主持考古发掘达数十年之久、被誉为秦始皇兵马俑之父的“国宝级”老专家袁仲一,对此一一予以辩驳,形成了让国内外学人大开眼界的学术争鸣大观。  相似文献   

7.
空间数据管理和分析是GIS具有的优势功能,考古工作往往与遗址的空间分布和特征具有深层次的关系。该文章在研究国内外考古工作中地理信息技术的基础上,结合目前已经实现的技术,总结了GIS在考古中的五大应方面,包括制作考古专用地图、不同图层的叠置分析、利用空间数据库实现考古资料数字化、GIS支持下考古信息系统的开发以及对遗址建立预测模型,从数据的采集和存储、信息系统建立以及模型构建等方面对地理信息技术在考古中的实现进行了初步探究。  相似文献   

8.
边质洁 《科技资讯》2014,(26):215-216
本文基于笔者从事文物保护的相关工作经验,以科学技术在文物保护中的运用为研究对象,笔者在研读大量相关文献的基础上,研究探讨了化学、生物等自然科学专业技术应用到文物保护中的现状和显著成果,笔者认为,现代的文保工作者继承前辈的丰富实践经验,利用现代分析仪器对文物加以检测,获取各项分析数据,通过丰富的经验解读分析数据,从中寻找最佳修复材料和保护方法,可以文物藏品进行更科学有效的保护修复。  相似文献   

9.
秦始皇陵2,3号坑兵马俑原料来源和研制工程的初步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探究秦始皇陵兵马俑的原料来源和烧制技术,选取63个秦始皇陵2,3号坑的兵马俑样品和20个秦陵附近的黏土样品,2个耀州瓷胎样品,进行中子活化分析(NAA),测定每个样品中32种微量元素的质量分数.将这批NAA数据进行模糊聚类分析,得到动态模糊聚类分析图.结果表明,2号坑和3号坑兵马俑原料来源不完全相同,但多数兵马俑样品与秦陵附近的垆土样品关系密切,其原料来源可能在秦陵附近,由此推断烧制2,3号坑兵马俑的窑址也可能在秦陵附近.还初步分析了2,3号坑兵马俑研制工程的历史背景和秦陵封土,2号坑夯土、回填土与附近黏土的关系.  相似文献   

10.
林业信息系统体系构建分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随着林业各种特征信息的采集和处理的标准化,以地理信息系统为中心的"3S"一体化技术及网络技术为基础,采用现代科技方法,建立高精度的林业空间信息管理数据库,方便林业部门中进行天然林保护工程、退耕还林(草)工程、森林资源动态监测、资源数据管理、林权管理等管理,充分利用RS的实时性和动态性,达到林业可持续发展过程中的以信息提供、动态监测和辅助决策为目标的林业信息综合管理,实现动态管理与监测.  相似文献   

11.
三峡库区文物保护信息系统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举世瞩目的三峡水利枢纽工程建成蓄水后,由于水库水位的抬高,库区物古迹将部分或全部被永久淹没,为了研究物保护工作的发掘技术与改进物管理工作的手段,探讨了在RS与GIS技术支持下,三峡库区物保护信息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相似文献   

12.
随着考古学研究对象的拓展,文物与人工遗存在时代、类别和存在形式诸方面并没有本质区别。文物相对较高的价值是探讨文物学学科定位及特色的基本出发点。文物相对价值与综合价值是文物学研究的基础.文物管理、保护及利用是文物学独具特色的研究领域。文物学应该属于综合性学科。  相似文献   

13.
随着考古学研究对象的拓展,文物与人工遗存在时代、类别和存在形式诸方面并没有本质区别。文物相对较高的价值是探讨文物学学科定位及特色的基本出发点。文物相对价值与综合价值是文物学研究的基础.文物管理、保护及利用是文物学独具特色的研究领域。文物学应该属于综合性学科。  相似文献   

14.
充分运用当地的文物资源,促进高校历史专业的教学改革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我国历史悠久,历史文物众多。在新形势下,高校历史专业应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社会实践能力为中心,充分运用当地的文物资源,结合课程开展教学改革工作,促进人才的培养,并推动中国文物保护事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15.
长期以来文物保存环境一直受到人们的关注,文章着重论述了文物保存环境对文物的影响,并通过多个实例说明了文物保存环境的破坏给文物带来的种种损害,指出了整治文物保存环境和文物保护的重要性,为整治文物保存环境和文物保护提供了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16.
山南邦嘎新石器时代遗址考古新发现与初步认识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李林辉 《西藏大学学报》2001,16(4):50-51,56
邦嗄新石器时代遗址位于山南地区琼结县下水乡,现存遗址面积约3000平方米,遗址呈条状形分布,东西长约100米,南北宽约30米,海拔3900米。该遗址于20世纪80年代由原西藏自治区文物管理委员会进行全区文物普查时发现。2000年9月至10月由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西藏博物馆及山南文物局组成的联合考古队对该遗址进行了第一次田野考古考察与发掘,获得了重大考古发现。邦嘎遗址是继拉萨曲贡遗址、山南贡嘎昌果沟遗址在西藏腹心地区雅砻河谷地带发现的另一重要的史前遗址,其在西藏考古学的学术地位和文物保护、研究的重要性是不可忽视的。为进一步了解遗址的文化内涵,对遗址的性质、绝对年代、分布范围、地层堆积、出土物类型学等方面获得进一步的科学认识,联合考古队于2001年5月至6月进行了第三次科学的田野考古发掘。在此,本文将对此次发掘情况做个简单介绍。  相似文献   

17.
从我国文物建筑保护的现状入手,论述了我国文物建筑研究中的薄弱环节。指出应吸收国外的先进经验,加强对文物建筑保护理论与技术的研究。文章认为文物建筑保护与文物建筑研究是相辅相成的,呼吁从事这一领域研究的学者以及从事文物建筑保护工作的同志协同努力,建立我们自己的文物建筑保护学科。  相似文献   

18.
石质文物风化程度超声波检测方法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石质文物是文化遗产的一部分。由于年代久远,许多石质文物都遭受着严重的风化病害侵蚀。对石质文物的风化程度进行检测、评价,已经成为石质文物保护中一项紧迫的任务。从理论和方法上探讨了利用超声透射波和瑞雷波检测石质文物风化程度的可行性,并分别应用这两种方法对浙江义乌古月桥桥身条石、故宫汉白玉栏板以及北京西黄寺抱鼓石的风化程度进行了检测,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9.
馆藏浮放文物地震滑移响应振动台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保护馆藏浮放文物,采用振动台试验方法,研究了浮放文物在地震作用下的滑移响应。基于某博物馆陈列柜的实际尺寸,制作了1:1比例的模型。考虑陈列柜底部固定在振动台面上,并考虑在陈列柜内部浮放一玻璃文物,研究了模型在地震作用下的滑移响应。通过输入不同类型、不同强度的地震波,获得了文物典型节点的加速度、位移响应及动力放大系数,讨论了不同摩擦条件的影响,并在理论上对试验结果进行了验证。结果表明:随着地震波强度增大及文物与陈列台之间的摩擦系数减小,文物滑移响应趋于明显。因此,为减小文物的滑移震害,陈列台面与文物之间应有较大的摩擦系数,且对陈列台面最小尺寸应有一定的要求,以避免文物因过大滑移量而产生掉落。  相似文献   

20.
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必须正确处理旅游资源保护与开发的关系。科学地保护文物古迹更是北京市旅游业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就长城、故官和圆明园这三个举世闻名的文物单位的一些现状和做法提出了质疑和设想 ,并进而探讨了旅游资源开发与保护的原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