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5 毫秒
1.
杨也  滕智莉 《科技信息》2011,(9):I0156-I0156,I0146
学生本位课程模式是基于人本主义教育思想的一种课程模式,本文阐述了学生本位课程模式,探讨高校本科生学生本位体育课程模式的目标,内容、评价和具体实施,揭示其意义和存在的问题。  相似文献   

2.
学校体育工作作为学校工作中非常重要的一环,其发展情况如何,是关乎学校总体发展的关键因素。探讨我校体育校本课程的创新模式,对提升我校体育教育教学工作质量,进而对整个学校教学将会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1体育校本课程的内涵校本课程就是由学生所在学校的教师编制、实施和评价的课程。我国学者董翠香认为,体育校本课程是以学校体育教师为主  相似文献   

3.
高职教育是职业教育的最高阶段。目前高职校的体育教学改革的核心是实施职业实用性体育教学,具有鲜明的职业岗位服务性特点,能力本位特点鲜明。这种发展特点容易形成缺失社会责任感和职业良心的"工具人"、"经济人"。本文本着体育培养学生美好生活方式、健全人格的美好愿景,对人格本位的内涵作了解释,并认为高职院校体育教育"人格本位"的必要性在于:人格是人发展的归向、价值的归位、其主要因素构成了现代人的灵魂、主体因素构成人生大厦的梁柱。认为高职院校体育教育"人格本位"的可行性在于:高职院校培养目标与人格本位理念的契合性、体育是塑造生活方式的教育、体育课程显性与隐性特点易于人格本位课程体系的建构,强调在高职体育教育中人格本位为当代高职体育教育不可忽视的视角。  相似文献   

4.
卞文琰  蔡静 《科技信息》2007,(31):182-182,180
体育课程是体育学科领域学术前沿的一个重要课题。如何将以掌握运动技术为中心的体育课程变为以全面发展为中心的体育课程,这是素质教育对体育课程改革提出的新要求。以此为线索,本文针对我国高校体育课程的现状,提出了以学科本位课程,社会本位课程,学生本位课程相结合是体育素质教育构建的基础,并依据上述理论基础对我国高校体育课程构建浅叙作者的见解。  相似文献   

5.
学校体育与健康教育在社会转型中的融合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现今学校体育与社会转型相同的是,都随着我国经济、政治、社会、文化等领域的深刻变化而变化,社会凸现为结构的变化、分层的变化,学校体育则凸现为教育模式的转型.在承应于这种模式的转型中,"体育与健康教育"的课程改革于1999年应然而出,这种强调全面促进学生健康发展特别是心理和社会适应能力方面的健康教育,被学校体育摆到了教育目标的高度上,成为新世纪学校体育教育模式的主流方向.本文试从社会转型的背景下对学校体育与健康教育的融合问题作出相应之探讨.  相似文献   

6.
体育课长期以来是各级各类学校的普设课程,然而学校体育课程中体育安全与体育法学普及教育课程设置十分有限.基于对学校体育教学、竞赛、设施安全以及体育法学理论的分析,探讨了学校体育课程嵌入体育法普及推广教育的可行性和必要性.体育课除了具备传授常规的健身功能以外,同时应该具有提高学生户外自救能力、避免机械外力伤害的教育功能.通过有效的学校体育安全普法教育,对于提高在校学生体育普法意识,进行卓有成效、安全健康的学校体育多元化发展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7.
研究以教师教育专业化为实践导向,以体育教师的知识结构为理论支点,对体育教育专业主干课程进行了重构.研究认为:以体育教师的知识和能力为本位的体育教育专业主干课程应该包括:学生发展课程、体育学科专业课程、教育教学课程、教育场景设计课程和教育实践能力课程共五大类.  相似文献   

8.
采用专家访谈法和逻辑分析法等研究方法,结合课堂教学实验,探讨了能力本位教学模式的基本涵义及其构成要素,分析了目前高校体育教育专业篮球普修课教学在学生能力培养方面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构建高校体育教育专业篮球普修课程能力本位教学模式改革设想,以期为推动高校体育教育专业篮球普修课程的教学改革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9.
本文通过实地考察法、访谈法和文献资料法,对吉林省民族传统体育与学校体育契合模式进行调查研究.研究认为:民族传统体育走进校园是学校教育、社会需要和文化传承等多方面要求决定的,是我国学校体育发展的必然趋势.同时对民族传统体育与学校体育契合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以点带面模式、网格化模式和一体化契合模式的探讨.以期为发展民族传统体育和促进体育课程改革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体育教学目标作为学校教育目标的构成体系之一,在体育新课程改革深化落实过程中出现各种目标泛化现象,深入剖析其泛化的原因以及重塑体育教学目标体系将有助于深化体育新课程落地生根.分析认为,导致体育教学目标泛化的原因主要在于国外教育思想的照搬移植、新课程改革的迎合求全、体育课程主体价值的虚化、应试教育体制的束缚等,建议从树立正确课程观,构建体育与健康课程的本位指导思想;深刻理解新课程的三维目标,厘清体育新课程的内在目标体系;统筹把握体育课程的内容结构,合理分配与设计体育课时教学目标;坚持课程目标设置科学原则,协调处理体育教学中的各种复杂关系等方面,重塑学校体育教学目标.  相似文献   

11.
教学评价是衡量学校教学效果、学生学习效果的重要手段,在高等教育改革中有着十分重要的地位。技术课程既是学校体育教学的主要内容,又几乎是体育教育专业的主干课程,对体育教育专技术普修课教学评价进行研究有着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本文以教育学、教育评价学、心理学以及体育教育学等相关学科理论为基础,运用调查和数理统计等方法对体育教育专业技术普修课程教师教学评价现状进行分析,并对体育教育专业技术普修课程教学评价的实施及相关问题进行分析和研究。  相似文献   

12.
全日制学校体育教育应贯彻终身体育思想,终身体育的实质是提高在校学生的体育能力。在学校体育运用终身体育思想过程中,应注重培养和发展学生的一般身体能力、运用体育知识的能力、自我检查和评价锻炼效果等四个方面的能力  相似文献   

13.
普通师范类院校是培养未来教师的基地,其教育教学能力是学校教育目标的核心,深入研究如何培养学生的教育教学能力是各类课程落实和实施学校教育总体目标的主打工程,鉴于大学公共体育课程的性质及其特殊性,以及社会对师范类学生的未来发展和要求,本文就如何在体育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体育能力的方法问题,提出我们的思考和建议.  相似文献   

14.
健康的体魄是青少年为祖国和人民服务的基本前提,是中华民族旺盛生命力的体现。学校教育要树立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切实加强学校体育工作。这是体育课程和教学改革的重要指导思想,培养学生的健康体魄是体育与健康课程的主要目标。因此,体育教学目标的设计簧在体育课堂上通过体育教学方法来实现,所以体育教学方法的改革势在必行。  相似文献   

15.
喻瑞元 《科技信息》2009,(26):I0261-I0261
21世纪的教育什么最重要?笔者认为是以学生为主体,因材施教,突出以学生为本。因此,我们的教育思想、教育观念、教育的价值观、质量观将发生一系列的变化。素质教育将成为学校教育的主旋律,中小学校体育教学应改变传统的教育模式,向培养学生兴趣、正确引导学生锻炼,形成良好锻炼习惯,养成终身体育的意识的教育模式——快乐体育转变。  相似文献   

16.
运用教育学、教育心理学、课程导论和系统科学的理论,借鉴国内外体育课程模式的研究成果,对体育课程模式及其设计进行了研究,旨在揭示体育课程模式的特征,科学地界定体育课程模式的内涵和外延,从而促进体育课程理论的发展。同时对艺术职业院校体育教学开展的实际情况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7.
屈洪波  林何凤 《太原科技》2008,172(5):91-93
运用教育学、教育心理学、课程导论和系统科学的理论,借鉴国内外体育课程模式的研究成果,对体育课程模式及其设计进行了研究,旨在揭示体育课程模式的特征,科学地界定体育课程模式的内涵和外延,从而促进体育课程理论的发展。同时对艺术职业院校体育教学开展的实际情况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8.
高校体育课程设置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体育课程是学校课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学校体育工作的中心环节。针对大学体育课程现状,以大学生的实际需求为导向设计符合学校实际的体育课程。要转变教育思想观念,优化课程教学内容,构建与素质教育相适应的测评体系和考试制度,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加大课外活动的组织与管理,建立学生自主择课、教师灵活上课的新型体育教学模式。  相似文献   

19.
运用文献资料法、调查访问法,对澳大利亚、美国、英国和加拿大学校体育教育理念、课程设置、课程评价进行分析研究,旨在汲取其先进教育理念,学习其先进经验,提出了我国中外合作办学体育教学改革思路,为我国中外合作办学体育课程构建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0.
杨华清 《科技信息》2013,(20):355-356
义务教育学校体育课程是身体运动实践与认识活动的统一,认识自我与改造自我的统一,竞争、冒险与安全的统一。学校体育课程可以促进智力发展,增强体质;张扬个性,锻炼意志;实施思想道德教育,培养进取精神;陶冶情操,培养审美能力。体育课程改革是学校体育改革的核心问题之一,义务教育阶段,体育应以身体实践活动为基本特征,适应课程发展趋势,改革单一课程模式,加强体育活动课程研究,开展多种体育活动课教学实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