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贺志强  李耿  席彩琴 《甘肃科技》2009,25(16):142-143
近年来,随着数字化消化道造影设备的普及应用,解决了检查时间长、曝光量大、胶片损耗大等问题,特别是数字(化)图像,是以前普通造影远不能达到的。但目前尚没有统一的数字化消化道气钡双对比造影检查方法,本文通过进一步对消化道气钡双对比造影的认识,结合数字化设备使用,进行造影方法探讨。  相似文献   

2.
许文礼 《甘肃科技》2010,26(3):145-146
结肠气钡双重造影检查诊断先天性巨结肠是不可缺少的直接观察的一种方法,指导治疗具有重要意义;对于28例经手术病理证实为先天性巨结肠的患者接受了普通X线结肠气钡双重造影检查,其中男19例、女9例,15例显示狭窄段以上扩张、13例显示痉挛段与扩张段成漏斗状;所有检查的结肠病变肠管的肠壁和粘膜下神经丛内的缺乏神经细胞而处于痉挛状态,丧失了正常的肠蠕动和排泄功能,粪便、肠气蓄积在远端结肠,使该段肠管继发扩张、肥厚、逐步形成巨结肠的改变。由于出现肠扭转及肠梗阻,所以,早期诊断是非常重要的。从1997~2009年收集经过结肠气钡双重造影检查诊断先天性巨结肠的28例患者,做一以下总结。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胃恶性淋巴瘤的 X线表现 ,提高胃恶性淋巴瘤的诊断水平。材料与方法 :本组选择经气钡双重造影检查 ,X线征象较典型的胃恶性淋巴瘤 7例 ,其中男性 5例 ,女性 2例 ,全部经胃镜手术病理证实。结果 :病变发生在胃窦部 5例 ,胃体部 1例 ,胃底部 1例。息肉结节型 3例 ,较大溃疡型 2例 ,肿块型 2例。结论 :气钡双重造影结合内窥镜及病理学检查是诊断胃恶性淋巴瘤的主要方法。  相似文献   

4.
探讨原发性小肠肿瘤的诊断及治疗方法.回顾性地总结分析25例经手术和病理证实的原发性小肠肿瘤的病例资料.结果发现原发性小肠肿瘤早期缺乏特异性症状,中、晚期以出血、肿块、梗阻、黄疸为主要表现.良性肿瘤9例,恶性肿瘤16例,病理类型多样,治疗以手术为主.说明本病早期缺乏临床特异症状及体征,X线消化道气钡双重造影及纤维内窥镜检查是诊断的重要手段.治疗以完整手术切除为主,必要时联合脏器切除,对恶性肿瘤应强调综合治疗.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探讨应用影像学检查对结肠癌诊断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结肠癌患者100例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经手术病理证实,回顾性分析患者的临床基本资料以及多种影像学检查手段检查的结果,计算其诊断有效率。结果:经常规超声检查,多排螺旋CT扫描、结肠气钡双重造影和结肠内镜检查的患者诊断准确率分别为52.3%、56.5%、93.3%、92.5%。结论:不同影像学检查方法在进行结肠癌的诊断过程中各有优势,根据诊断和治疗的需求选择合适的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6.
探讨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及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在胃癌的气钡双重造影X线表现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7.
牛维国 《甘肃科技》2015,31(3):135-136
研究探讨早期食道癌的影像学诊断及低张双对比造影的价值。收集69例早期食道癌X线低张双对比造影的影像资料和双对比造影的影像资料及临床病理资料,分析发现低张双对比造影检出率最高达到92.75%。糜烂型和乳头型早期癌症易检出,斑块型次之,平坦型X线难显示。癌组织浸润黏膜下层的,低张双对比造影全部检出,浸润黏膜层检出率87.5%,原位癌的检出率37.5%,且不能确诊。食道癌的X线检出以低张双对比造影检出率最高,结合内镜检查能准确进行分型,结合CT检查能了解周围浸润情况。  相似文献   

8.
张昕 《科技信息》2012,(13):459-459
通过对丰满地震台数字化气氡与模拟水氡观测的对比分析,发现仪器的观测方法和工作原理相同,但观测的对象不同,二者的观测数据曲线变化形态也不一致,数字化气氡的地震前兆异常反映明显。  相似文献   

9.
收集1986年1月~1998年12月共187例经临床X线检查、纤维胃镜及手术证实为自为性消化道异物的病例。所谓自为性消化道异物是经口吞入或经肛门塞入而造成的人为消化道异物。凡因误服而引起的消化道异物或有意服食药物引起消化道改变等,均不属此例。本文将其临床X线表现总结如下。1临床资料 (1)一般资料:本文187例,男106例,女81例,年龄17~60岁。131例采用透视,56例采用照平片,一部分病例合并吞钡检查。病例来自看守所,属病人自残引起。就诊时间最短2h,最长4d,追踪检查时间最长达149 d…  相似文献   

10.
针对目前厂拌热再生设备能耗大、污染重和生产成本高等问题,提出了一种新的能源利用技术——煤转气。基于煤转气技术对厂拌热再生设备加热系统进行了热力学理论计算,结合实际生产,与燃煤、燃油设备进行对比试验。试验结果表明,煤转气厂拌热再生设备的热能利用提高了10%左右,废气排放降低了43%。故煤转气厂拌热再生设备能使热能利用显著提高、污染物排放得到有效控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