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宗教迷信是中国古代民俗文化中的一股主流。其中汇聚了形形色色的神拜活动。这些神拜迷信活动与古代不少民间体育活动有紧密的关系,而这一点在明朝表现得尤为突出。  相似文献   

2.
本文阐述了抢婚风俗的研究过程及其现状,认为中国古代文献和现代文献中记载着十分丰富的抢婚风俗资料,但历来人们都较少对之进行理论上的探索,中国乃至世界对抢婚风俗的研究目前仍处于停滞不前的状态  相似文献   

3.
广西桂东各县客家人丰富多彩的风俗,展示了客家人的风俗文化,为客家研究提供了田野调查材料。  相似文献   

4.
广东地区多数客家民众的殡丧风俗,既有中原、江南一带汉族文化的背景,又有岭南少数民族文化的投影,呈现出文化多元化的趋势。  相似文献   

5.
辛亥革命后,由于政府的提倡,进步人士的倡导,物质文明和教育事业的进步及人们观念的变更,江苏社会风俗发生了巨大变化,这种风俗的变迁有其时代进步的意义,反过来,又促进了资产阶级民主革命,保存和发扬了革命成果。  相似文献   

6.
辛勤 《科技信息》2010,(10):53-53
民俗文化旅游的生存与发展依赖于民俗文化的存在、繁荣与传承。发展民俗文化旅游不仅可以丰富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为旅游地及民俗艺人创造经济价值,而且对保护和传承传统民俗文化也具有重要意义。在利用民俗文化发展民俗旅游的同时,我们既要保护民俗文化的原本特色,又要给现代旅游和传统文化注入新的活力,以实现民俗文化与民俗旅游的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7.
论把握     
把握无处不在,无时不有。把握显示能力、讲究艺术、蕴含哲理、体现境界。世界是丰富多彩的,事物是纷繁复杂的,需要我们把握的东西很多。要善于把握大局、把握小节、把握分寸、把握时机。把握是一种人生哲学,同时也是一种工作方法。既要抓住主要矛盾,又要注意统筹兼顾;既要防止好心办坏事,又要促进坏事变好事;既要坚持原则性,又要讲求灵活性;既要埋头苦干,又要明确思路;既要敢闯敢干,又要遵循规律。  相似文献   

8.
关于民族风俗改革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将民俗分为积极的、在历史上有积极作用又有消极影响的、消极的三大类,并以民俗变化发展的大量事实论证了民俗变革的必然性和必要性。提出了改革民俗的意见。  相似文献   

9.
对于北京风俗的出色描写,是形成老舍作品独特艺术魅力的一个重要因素。在老舍笔下,满族风俗,老北京的胡同,茶馆、四合院,以及往日的节令习俗一一绘声绘色地再现出来。文学作品的地域色彩是民族特征的生动休现。  相似文献   

10.
从某种意义上说,作为文化符号的时尚,在风俗传承和变异的过程中起着催化剂的作用。文章试图从物质、行为、观念等层次来讨论时尚的特点,探究时尚肇起的原因,并在此基础上阐释时尚在现代社会的意义及存在的必要性。最后,浅析了时尚和风俗之间的变奏关系。  相似文献   

11.
刘魁立研究员早年在国外留学,系统地研读了西方民间文化研究诸学派的论著,他这方面的系列文章可以说组成了一部高度凝炼的西方民间文化研究史和比较研究概论。他在民俗学一般理论研究、少数民族文学研究、神话史诗故事研究等方面也有不少建树。  相似文献   

12.
藏族《格萨尔》史诗不仅在雪域高原广为传诵,而且还流传到了裕固等少数民族地区。文章论述了史诗对裕固族史学、民间文学、民风习俗、宗教信仰乃至民族心理产生的影响,提出民族间的交流对各自文化发展的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13.
吉林省拥有比较丰富的民俗旅游资源,民俗旅游是吉林省旅游产品的重要组成部分,应该充分利用各民族的民俗文化,采取多种方式使吉林省民俗旅游合理发展。然而,吉林省民俗旅游在一些方面陷入了误区,必须加以引导,使其走出误区。吉林省民俗旅游的发展方向是不断创新、走可持续发展道路。  相似文献   

14.
项应莲和他的《西昭竹枝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十九世纪初项应莲的《西昭竹枝词》,对西藏地方的宗教活动、民俗风情进行了多角度、多层面的学描绘,具有颇高的学艺术性和史料价值。这组竹枝词的问世,乃是清朝中央对西藏地方全面治理和中国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完全确立之写照。  相似文献   

15.
随着旅游业的发展,民俗节庆旅游成为文化旅游的重要组成部分。白族历史悠久、文化灿烂,独具民族特色的民俗节庆众多,旅游开发的前景广阔。通过对白族民俗节庆的特征和旅游开发价值的分析,并从实现大理文化旅游产品更新换代角度对白族民俗节庆进行开发的可行性和实施途径等提出了初步设想。  相似文献   

16.
通过对玉林的民间文学、民间艺术、民间医药、民间信仰及习俗、民族武术及民族形式体育等地方特色文化资源的历史及现状进行调查,指出玉林市地方特色文化的多元性、地方性和历史性等特点,分析了玉林地方特色文化的研究价值、社会价值和市场价值,同时指出玉林地方特色文化研究不断完善的目标。  相似文献   

17.
羌族文学具有悠久的历史和研究价值,近年来随着对羌族文学的重视和保护性发掘,许多学者不断加入到羌文学研究阵营,涌现出不少羌文学研究的论著。他们在论著中展示了羌族民间故事、歌谣、传说、神话、戏剧以及羌族当代文学,这对于研究羌族文化与促进羌族同各民族相融合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8.
在中华民族漫长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各民族产生了绚丽多姿、特色各异的民族民间音乐,这是我国宝贵的民族文化遗产,也是世界艺术宝库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历史的变迁与社会的发展,随着全球经济的一体化与多元文化的形成,许多具有民族特色与地域特点的少数民族传统音乐也正经受着前所未有的冲击,正逐渐萎缩或濒临消失。广西平果县在保护和传承当地壮族民歌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采取了行之有效的民族文化发展策略,取得了较好的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近年来当地壮族歌圩的重新盛行,给我国民族民间传统音乐文化在现代社会条件下如何传承的问题带来了有益的启迪。  相似文献   

19.
就地方民族民俗文化信息资源的声像化采集与利用,进行分析和探讨,试图通过对这一资源的声像化采集与利用研究,来顺应地方民族各项事业的建设发展,保护和传承地方民族民俗文化信息,建设地方民族特色文献资源,做出新的努力。  相似文献   

20.
中国与西方国家,尤其是汉英两个民族的历史、文化、政治、教育、宗教、习俗和社会环境等有很大的差别。汉英两种语言的表达方式各异,词语用法在许多方面存在非对等现象,甚至同一个词语的表达形式在表面意义上大相径庭。有时候同一个事物,由于地域、视觉、兴趣以及认知方法等的差异,赋予它的理据也不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