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为了明确化隆岩群的时代,本文利用LA-ICP-MS法对化隆岩群中的黑云斜长片麻岩体进行锆石U-Pb同位素年龄测试,结果表明:在锆石U-Pb年龄谐和图中60个数据集中分布在谐和线上及其附近,上交点年龄为(2 092±29)Ma,下交点年龄为(833±71)Ma,上交点年龄应为成岩年龄。由此得出南祁连化隆岩群的时代应为古元古代。  相似文献   

2.
为了确定南祁连东段巴汉岩体的形成时代,文中应用LA-ICP-MS方法对巴汉岩体的片麻状花岗闪长岩体进行锆石U-Pb同位素年龄测试。测试结果显示:同位素表面平均加权值主要集中在900~940 Ma,锆石U-Pb年龄谐和图中25个数据集中分布在谐和线上及其附近,锆石U-Pb年龄为(916±11)Ma。根据测试结果确定巴汉岩体形成时代应为新元古代。巴汉岩体与化隆岩群呈侵入接触,化隆岩群形成于古远古代,即在新元古代时巴汉岩体侵入化隆岩群。  相似文献   

3.
大兴安岭柴河白音高老组流纹岩锆石U-Pb定年及成因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了研究大兴安岭中段柴河地区白音高老组流纹岩的形成时代和岩石成因,进行了锆石U-Pb同位素年龄测试和地球化学研究.LA-ICP-MS锆石U-Pb定年结果显示,白音高老组流纹岩形成于年龄为129~137 Ma的早白垩世.岩石地球化学研究表明,白音高老组流纹岩具有高硅富碱、贫钙镁的特征;稀土丰度总量m(∑REE)=121.35×10-6~194.92×10-6,轻重稀土分馏明显,m(La)/m(Yb)N=12.2~21.7,Eu负异常(δ_(Eu)=0.39~0.61),微量元素以富集Rb,Ba,Th,K,亏损Nb,Sr,P,Ti为特征;白音高老组流纹岩原始岩浆来源于上地壳岩石的部分熔融.  相似文献   

4.
为了确定大柴旦全吉山岩浆带夏日哈地区侵入岩的时代,利用LA-ICP-Ms方法对研究区内的二长花岗岩进行了锆石U-Pb同位素年龄测试。结果表明:在锆石U-Pb年龄谐和图中25个数据多数集中在一个较小的范围,且206Pb/238U和207Pb/235U的谐和性较好,其谐和年龄为(456±3) Ma(MSWD=0. 44),206Pb/238U加权平均年龄为(453. 1±1. 8) Ma(MSWD=0. 003 9),代表了夏日哈岩体的结晶年龄。夏日哈地区侵入岩形成的地质时期为晚奥陶世。由此可见,晚奥陶世侵入岩可能与柴达木盆地北缘加里东期的板块汇聚碰撞造山作用有关,可能预示着在晚奥陶世洋壳已俯冲到全吉地块之下。  相似文献   

5.
通过对藏东地区芒康盆地拉屋拉组高钾岩体(粗面岩体)2个代表性样品的LA-ICP-MS锆石U-Pb同位素年龄测试,获得该岩体的形成时代。岩石蚀变较轻,主要由长石(斜长石、钾长石)和黑云母组成;其LA-ICP-MS锆石U-Pb测年得到的加权平均年龄分别为(35.2±1.3)Ma和(36.4±0.3)Ma。这些测年值为高钾岩体的形成提供了一个准确时限。同时表明,芒康盆地高钾岩体属晚始新世的产物,为藏东地区金沙江-红河构造带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金沙江-红河构造带发生局部的陆内俯冲的又一具体表现。  相似文献   

6.
文章对西大别山腹地的仙居顶安山岩开展了激光剥蚀-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laser ablation-inductively coupled plasma-mass spectrometry, LA-ICP-MS)锆石原位U-Pb同位素测年和岩石地球化学研究。该安山岩的w(SiO_2)为59.98%~61.40%,w(K_2O)为5.03%~7.40%,轻重稀土分异明显((La/Yb)_N为15.16~18.62),Eu异常不明显;岩石属于钾玄岩系列。通过锆石U-Pb同位素分析,获得26个测点表面年龄在2 727~123 Ma之间,具有5组谐和的锆石,其~(206)Pb/~(238)U年龄加权平均值分别为:第1组,(2 416±120) Ma(n=6);第2组,(730±13) Ma(n=5);第3组,(430±9) Ma(n=2);第4组,(224±15) Ma(n=3);第5组,(128±2) Ma(n=9)。通过锆石成因和区域地质分析认为:第1组年龄反映了大别地区新太古代物质基底;第2组年龄记录了扬子北缘新元古代强烈岩浆事件;第3组年龄暗示了古生代岛弧岩浆作用;第4组年龄记录了早中生代扬子与华北陆块碰撞拼合-变质作用;第5组最年轻的岩浆锆石年龄代表了安山岩形成年龄。仙居顶安山岩可能起源于西大别地区白垩纪下地壳拆沉后、受到流体/沉积物熔体改造的富集岩石圈地幔,形成于约128 Ma的陆壳伸展环境;其中俘获锆石记录了大量太古代—中生代U-Pb年龄信息,暗示了元古代—晚中生代多期构造-热事件。  相似文献   

7.
选择吕梁群中原岔上群北部地层的蚀变火山岩进行锆石U-Pb年代学和Hf同位素研究。锆石U-Pb测试获得两组年龄结果, 较年轻的谐和年龄为1813±6 Ma (n=7), 较老的207Pb/206Pb加权平均年龄为2516±31 Ma(n=2), 前者为火山岩喷发时代, 后者代表捕获锆石年龄。年轻锆石的εHf(t)值为-10.8~-2.3, TDM1值为2308~2655 Ma; 捕获锆石的εHf(t)值为+10.0~+13.1。年龄约为2.5 Ga锆石的εHf(t)值高于亏损地幔演化线, 考虑到UPb同位素和Hf同位素测点位置不完全相同, 说明所获得的Hf同位素组成为无地质意义的混合数值; 年龄约为1.8 Ga锆石的Hf同位素特征反映其可能源于富集地幔或受地壳物质混染的亏损地幔。结合前人的研究成果, 推断岩浆作用事件发生在约1.81 Ga 的碰撞后阶段。  相似文献   

8.
为研究德令哈滚艾尔沟矿区地球化学特征及成因类型,本文对该矿区含矿长英质片岩采用LA-ICP-MS锆石U-Pb定年法进行了测年及硫、铅同位素研究。锆石U-Pb定年结果测得:与成矿有关的长英质片岩锆石年龄较为分散,成岩具有多期次性,主要集中于400~500,800~1 100 Ma,代表矿区内铜元素成矿的下限年龄为400~500 Ma,属加里东期。S同位素为4.7‰,显示该铜矿点S质来源于深部硫,Pb同位素显示Pb可能为上地幔与上覆盖层混合来源。滚艾尔沟铜矿区内铜矿化的成因类型应该存在两种类型,即变质热液型和构造蚀变岩型。  相似文献   

9.
为了研究大柴旦红铁沟地区古生代岩浆岩的年代学特征,通过LA-ICP-MS方法对研究区内的辉绿岩进行锆石U-Pb同位素年龄测试。结果表明:(1)锆石~(206)Pb/~(238)U加权平均年龄为(426±14)Ma(MSWD=2.2),是辉绿岩脉的结晶年龄,即该期辉绿岩脉形成的地质时期为中志留世。(2)该岩体形成于全吉地块向北俯冲与南祁连陆块碰撞的弧后前陆盆地挤压环境。代表了中志留世幔源的基性岩浆活动,表明了该区域的基性岩浆活动发生在志留纪碰撞造山、弧后前陆盆地发展演化阶段。  相似文献   

10.
华北克拉通为中国最古老的克拉通,基底形成时经历了多期岩浆-构造热事件,前寒武纪基底上发育有大量的不同时代的花岗岩体。为了厘定分布在华北克拉通南缘的河南泌阳地区的前寒武纪变质花岗岩体的形成年龄,采用高精度的激光剥蚀电感耦合等离子质谱仪(LA-ICP-MS)锆石铀-铅(U-Pb)同位素测年方法对其进行精确定年。实验结果表明,变质花岗岩中锆石具有典型的岩浆结晶成因特征,但可能受到后期构造热事件的扰动影响发生同位素的丢失。该变质岩体四个锆石样品的~(206)Pb/~(207)Pb上交点年龄在误差范围内基本一致,给出了2 510~2 556 Ma的年龄,代表了岩体形成年龄。工作表明该地区变质花岗岩形成于新太古代晚期,而不是前人在区调工作中认为的中-新元古代,为华北克拉通南缘的早期岩浆-构造演化研究提供了年代学依据。  相似文献   

11.
华北克拉通为中国最古老的克拉通,基底形成时经历了多期岩浆-构造热事件,前寒武纪基底上发育有大量的不同时代的花岗岩体。为了厘定分布在华北克拉通南缘的河南泌阳地区的前寒武纪变质花岗岩体的形成年龄,采用高精度的激光剥蚀电感耦合等离子质谱仪(LA-ICP-MS)锆石铀-铅(U-Pb)同位素测年方法对其进行精确定年。实验结果表明,变质花岗岩中锆石具有典型的岩浆结晶成因特征,但可能受到后期构造热事件的扰动影响发生同位素的丢失。该变质岩体四个锆石样品的~(206)Pb/~(207)Pb上交点年龄在误差范围内基本一致,给出了2 510~2 556 Ma的年龄,代表了岩体形成年龄。工作表明该地区变质花岗岩形成于新太古代晚期,而不是前人在区调工作中认为的中-新元古代,为华北克拉通南缘的早期岩浆-构造演化研究提供了年代学依据。  相似文献   

12.
对华北克拉通与兴蒙造山带结合部位的内蒙古四子王旗地区出露的一套原定为中?下侏罗统的流纹岩进行岩石学、岩石地球化学、锆石U-Pb同位素年代学和Hf同位素组成研究, 确定其岩石成因及地球动力学意义。新获得的流纹岩和流纹斑岩LA-ICP-MS锆石U-Pb 年龄分别为262±2和261±2 Ma, 表明流纹岩的时代应为中二叠世晚期。四子王旗地区流纹岩多属高钾钙碱性系列和钾玄岩系列岩石, 具有高硅、高碱、富铝以及贫钙、贫镁的特征。稀土元素总量较大, 配分曲线明显右倾, 具有中度到重度Eu负异常, 富集大离子亲石元素Rb, Th和轻稀土元素, 亏损Nb, Ta, Sr和Ba等元素。火山岩的εHf(t)为负值(-25.97~-11.94), 可能主要来源于古老地壳熔融岩浆。该套火山岩具有高硅流纹岩的地球化学特征, 表明岩浆经历过结晶分异过程, 岩浆喷出与深部幔源岩浆的加热有关。结合相关构造判别图解, 判断该套火山岩可能形成于后碰撞伸展阶段。  相似文献   

13.
为了研究甘肃北山地区北山幅晚古生代岩浆岩的年代学特征和地球化学特征,利用Agilent7500 a ICP-MS的方法对研究区的花岗闪长岩进行全岩地球化学分析。结果表明:(1)岩石中Na_2O/K_2O1,里特曼指数介于2.45~2.86,铝饱和指数A/CNK为1.48,总体显示过铝质、高钾钙碱质花岗岩类;(2)富集大离子亲石元素,如Rb,Ba和Sr,损失高场强元素如Ta,Ti和Hf;(3)δEu值为0.55~0.61,平均值为0.58,呈现负Eu异常,有一定的亏损,整体属于轻稀土富集类型。通过LA-ICP-MS方法对研究区的花岗闪长岩进行锆石~(206)Pb/~(238)U年龄测试,锆石~(206)Pb/~(238)U加权平均年龄为(400.1±2.3)Ma(MSWD=0.96),代表了花岗闪长岩的结晶年龄,即该期花岗闪长岩形成的地质时期为早泥盆世。  相似文献   

14.
为了加深对中亚造山带东段晚古生代构造背景的认识, 选取内蒙古西乌旗地区二叠纪火山岩进行年代学和地球化学研究。分别利用X光荧光光谱(XRF)、SHRIMP锆石U-Pb测年、ICP-MS和ISOPROBE-T方法测定研究区火山岩的主量元素含量、年龄、微量元素和稀土元素含量及Sr-Nd同位素。结果表明, 这套火山岩的SiO2含量集中分布在53.54%~54.71%和72.61%~80.81%两个区间, 分别属于玄武安山岩和流纹岩, 构成双峰式火山岩组合。流纹岩SHRIMP锆石U-Pb年龄为279 ± 4.3 Ma, 说明它喷发于早二叠世。玄武安山岩轻稀土略富集而重稀土略亏损, (La/Yb)N为2.06~2.34, 有轻微的Eu负异常, 富集大离子亲石元素和高场强元素, Nb, Ta和Sr有明显的负异常, 推断其来源于深部非原始地幔, 很大程度上受地壳成分的混染。流纹岩亦略富集轻稀土, 略亏损重稀土, (La/Yb)N为1.70~3.81, 有很强的Eu负异常, Sr, P和Ti相对强烈亏损, Nb和Ta轻度亏损, K, Zr和Hf相对富集, 具有较高的正εNd(t)值(+3.98~+5.62)和年轻的模式年龄TDM(490~690 Ma), 具有A型花岗岩的特征, 推断其为新生陆壳来源。综合地球化学特征、区域地质特征和前人研究资料, 这套双峰式火山岩具有板内成因特征, 形成于碰撞后的伸展环境。  相似文献   

15.
 钟吕群出露于浙西北地区,为一套强变形、浅变质的碎屑岩-火山岩系,其下未见底,上被南华纪休宁组不整合覆盖。传统上将其对比于赣东北双桥山群。本文主要研究钟吕群流纹岩的锆石U-Pb 年龄。样品A120408-4 采自苏庄断层以北,层位上属钟吕群的中上部,岩性为灰白色致密块状流纹岩,强烈片理化。样品A120408-4 中获得大量锆石,完成LA-ICP-MS 锆石UPb定年测点38 个,获得年龄加权平均值为(777.1±3.6)Ma,结合地层特点及变质变形特征,得出钟吕群主体相当于河上镇群上墅组,应属扬子古陆新元古代晚期大陆裂谷的地质记录。  相似文献   

16.
锆石SHRIMP U-Pb定年结果显示: 内蒙古中部白音乌拉地区原宝力高庙组的流纹岩形成时代为300.0±2.9 Ma, 属晚石炭世; 青格勒宝拉格地区原宝力高庙组的凝灰岩结晶年龄为159.6±1.4 Ma, 并获得 3颗捕获锆石的年龄分别为291.8±3.4, 304.0±3.3和734.7±9.2 Ma, 应属于晚侏罗世满克头鄂博组。锆石LA-MC-ICP-MS Hf同位素分析显示: 流纹岩锆石εHf(t) 值为+10.5~+12.9, TDMC值为493~645 Ma; 凝灰岩岩浆锆石εHf(t)值为+10.1~+13.1, TDMC值为369~563 Ma。研究结果表明, 流纹岩源于晚古生代新生地壳的重熔并混入少量老地壳物质, 凝灰岩源于晚古生代地壳的熔融。Hf同位素特征显示晚古生代流纹岩和中生代凝灰岩源于相似的源区, 揭示了晚古生代的一次重要的增生事件, 并且在约160 Ma时期发生过地壳的再造。结合前人的研究成果表明, 兴蒙造山带在约300 Ma时处于古亚洲洋演化过程中岛弧向碰撞后伸展环境的转换时期, 在约160 Ma受到蒙古?鄂霍茨克构造域的影响。  相似文献   

17.
内蒙古科尔沁右翼中旗孟恩陶勒盖岩体年代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内蒙古科尔沁右翼中旗地区孟恩陶勒盖岩体进行了LA-ICP-MS锆石U-Pb同位素年代学研究.结果表明,孟恩陶勒盖岩体形成年龄为(224±1)Ma,表明该岩体是在中三叠世侵位的.结合区域地质资料和前人相关研究,推测该区中三叠世花岗岩可能是古亚洲洋闭合碰撞时岩石圈挤压机制下的产物,该结果为华北板块与西伯利亚板块碰撞时限提供了新的年代学资料.  相似文献   

18.
江西南部版石盆地火山岩SHRIMP锆石U-Pb年龄及其地质意义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应用SHRIMP锆石U-Pb定年方法,对江西南部三南-寻乌火山岩带版石盆地原鸡笼嶂组凝灰岩和原版石组流纹岩开展年代学研究.结果表明,凝灰岩SHRIMP锆石U-Pb年龄为(142.5±1.3)Ma,流纹岩SHRIMP锆石U-Pb年龄为(131.4±1.3)Ma.根据新的国际地层表,晚侏罗世与早白垩世的界线划在(145.5...  相似文献   

19.
黔东南新元古代花岗质岩石的特征及其地质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黔东南新元古代花岗质岩石地球化学、同位素年代学特征及其地质意义。方法对该花岗质岩石样品进行地球化学分析和锆石的LA-ICP-MS U-Pb定年。结果黔东南从江县秀塘花岗质岩石的SiO_2含量为54.21%~75.46%,Na_2O+K_2O为3.12%~6.89%,铝饱和指数均大于1,具有过铝质特征。稀土总量中等(∑REE=106.68×10~(-6)~216.46×10~(-6)),轻稀土强烈富集且轻稀土较重稀土分异明显,具有中等负铕异常(δEu=0.56~0.79)。Cs,K,Th等大离子亲石元素明显富集,Nb,Ta,P亏损,Zr富集。该花岗质岩石样品进行的锆石LA-ICP-MS U-Pb定年获得其年龄值为836 Ma±5.1 Ma。结论黔东南秀塘地区新元古代早中期的花岗质岩浆活动是同时代黔东南—桂北地区超基性至中酸性岩浆活动的一部分,这期岩浆活动是新元古代早中期江南造山带碰撞后伸展作用的产物。  相似文献   

20.
目的确定准噶尔盆地西北缘和布克赛尔玄武岩的形成时代,并探讨其地质意义。方法在锆石阴极发光内部结构研究的基础上,进行LA-ICP-MS锆石U-Pb测年。结果玄武岩形成时限在291~310 Ma。结论玄武岩喷发形成时代不是晚奥陶世,而更可能是在早二叠世。其中,最老的继承性单颗粒碎屑锆石谐和年龄为(2 395±27)Ma,推测该区应存在前寒武纪古老地块。因此,准噶尔盆地西北缘由两条蛇绿岩、蛇绿混杂岩带围限的区带,应是由蛇绿岩、蛇绿混杂岩地体、岛弧岩浆杂岩和微古陆块共同组成的古生代增生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