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主要研究了奥氏体化加热温度和奥氏体化保温时间对GCr15钢的球化组织的影响。分析得出GCr15钢最佳的球化退火工艺为:在790℃保温3 h然后在720℃保温3 h。GCr15钢在该工艺条件下获得的碳化物颗粒细小、分布均匀、硬度适当,大大缩短了球化退火时间,节约了能源。  相似文献   

2.
为了提高高碳铬轴承钢碳化物的均匀性,1983年国家科委及冶金部下达了“轴承钢控制轧制工艺研究”课题,决定在大冶钢厂430/300小型车间实现这一工艺。其目的是降低GCr15(GCr15SiMn)棒材的网状碳化物级别,获得理想的轧后组织及其后的球化退火组织,缩短球化退火时间,最终达到提高轴承的疲劳寿命。  相似文献   

3.
本文采用热扭转试验方法测定了GCr15钢在温形变条件下的真应力-真应变曲线及力学参数;研究了各种工艺参数对形变球化效果的影响;采用图象分析法测定了温形变球化退火组织中碳化物的颗粒平均直径、粒度分布及体积百分含量;初步探讨了温形变快速球化机理。  相似文献   

4.
以T10A钢为研究对象,通过省去随炉降温过程,采用延长保温时间的方法,探寻节约时间和成本的球化退火工艺。利用光学显微镜和扫描电子显微镜(SEM)观察样品的表面形态,Image pro plus 6.0进行碳化物颗粒统计分析。实验结果表明:Φ13 mm的T10A钢在700℃入炉升温至760℃保温10 min,迅速转移至690℃保温80 min后空冷,可获得碳化物球化程度CS3级组织,心部组织与表层组织的碳化物颗粒均匀性,均高于普通球化退火和等温球化退火,且硬度与等温球化退火一致。此球化退火工艺在保证质量的前提下,碳化物的球化时间极大缩短,可提高生产效率、降低成本、提高能源利用率,拥有较好的工业化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5.
研究了 GCr15 钢的温变形对球化退火的影响。结果表明:珠光体温变形显著加快了碳化物球化过程。随变形量、变形速度的增加及变形温度的降低,球化速度增加,变形量是影响球化速度最显著的参数。珠光体的温变形促进了在790℃加热、保温过程中渗碳体的溶解和未溶渗碳体粒子的圆整过程。还对温变形试样快速球化退火工艺进行了试验。  相似文献   

6.
张世萍 《甘肃科技》2001,17(3):11-12
1前 言 我们根据GCr15钢冷冲模具的服役条件,进行了GCr15钢高温固溶和循环加热淬火双细化工艺试验,分析对比了不同的工艺参数及热处理效果,并在生产中进行了验证。2 试验材料及方法2.1试验用钢及冶金质量 试验用GCr15钢化的化学成分如表1,冶金质量见表2,原始组织为球化退火组织。表1 试验用钢的化学成分化学元素CCrSiMnSP含量(%)1.041.620.240.280.0040.009表2 冶金质量检查球状珠光体碳化物不均匀性非金属夹杂物网状带状氧化物硫化物点状2级<2级<2级1级1.5级1级2.2热处理工艺2.2.1工艺A: 预处理是将φ16×15mm试样加热至104…  相似文献   

7.
预处理对GCr15轴承钢淬火组织与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球化退火和固溶+高温回火两种预热处理工艺对GCr15轴承钢淬火组织、硬度、冲击韧性和抗拉强度的影响.结果表明,两种预处理工艺都明显地细化了碳化物颗粒,其中经固溶+高温回火预处理的轴承钢具有较好的碳化物细化效果和细小晶粒的终处理组织,并获得了较高的硬度和抗拉强度值.在预处理都为球化退火工艺、终处理回火温度不同时,经较低回火温度(160℃)处理的轴承钢可获得良好的强韧性能.  相似文献   

8.
首先对H13进行了高温正火+球化退火的预备热处理,获得碳化物分布均匀、球化率高于95%的退火组织.进而对退火组织进行了淬火+回火最终热处理,研究了淬火温度对H13钢组织和硬度的影响.随着淬火温度的提高,溶解的合金碳化物增多,溶解的合金碳化物使基体中的碳含量和合金含量增多,淬火组织硬度得到了提高,大颗粒碳化物熔解为细小的碳化物,当淬火温度为1 100℃,保温1.5h,合金碳化物几乎全部溶解.对淬火组织进行了二次回火,回火使淬火过程中熔解的碳化物又重新弥散析出,且随着淬火温度的提高,回火硬度提高,碳化物更加细小,分布得更均匀.  相似文献   

9.
本文以一种新型冷轧辊用钢为研究对象,借助金相显微镜和扫描电子显微镜分析了试验钢在正火、球化退火、淬火、回火过程中的组织演变,研究了碳化物的成分变化和溶解析出行为。结果显示,试验钢正火后得到马氏体+部分颗粒状和少量块状碳化物的显微组织;球化退火后的显微组织为铁素体基体上分布有大量颗粒状碳化物+少量块状碳化物,球化退火组织评定为为2~3级;淬火后的组织为马氏体+部分颗粒状和少量块状碳化物;三次回火后的组织为回火马氏体+部分颗粒状和少量块状碳化物。试验钢中的块状碳化物在整个热处理过程中始终存在,1100℃以下奥氏体化时只发生边缘部分的少量溶解。颗粒状碳化物主要为M23C6型,在热处理过程中存在明显的溶解和析出行为,1100℃以下奥氏体化时部分溶解。  相似文献   

10.
为探究奥氏体化温度和冷却速率对40Cr钢球化过程的影响,采用双相区球化退火研究了热轧态40Cr钢的球化退火行为和力学性能。奥氏体化温度从760℃提高到800℃,冷却速率从10℃·h-1上升到30℃·h-1,组织硬度随冷却速度呈V形变化,碳化物球化率随冷却速度变化正好与前者相反。奥氏体化温度为760℃,冷却速率为20℃·h-1所得到的球化组织球化率高,且碳化物细小,具有良好的冷成形性能,可大幅度缩短球化退火时间,显著提高生产效率。提出了球化退火过程中离异共析转变机制,控制好球化过程中奥氏体化温度、冷却速率及保温时间有利于离异共析转变的发生。  相似文献   

11.
本文对不同显微组织切屑样品,用光学和透射电子显微镜观察第一、二变形区中组织的变化情况,证实了切屑形成是“微区热加工”过程,而碳化物则发生破碎、溶解和“球化退火”过程,在相近硬度下,钢在切削时,球状碳化物组织比片状碳化物组织所耗的能量少。  相似文献   

12.
T8钢由于含碳量高,过剩碳化物极多,塑性和韧性差,若热处理工艺不合适,使材料在服役早期出现开裂和破碎的现象。通过SEM,OPM及XRD等试验方法,研究了T8钢组织和性能随球化退火时间、淬火温度及回火温度的变化。结果表明:T8钢在600℃球化退火2 h后,原始组织中的碳化物即可获得充分球化,以粒状形式细小均匀地分布在基体中,延长退火时间不显著改变碳化物的球化效果;试样经(770±10)℃保温,6 min油淬后,获得的隐晶马氏体组织硬度最高;试样经180~210℃回火1 h空冷后,消除了淬火过程中产生的残余应力,最终获得有球状碳化物均匀分布的隐晶马氏体组织,回火试样硬度较淬火态略有下降。  相似文献   

13.
通过4种穿水冷却工艺生产20mm热轧GCr15轴承钢棒材,研究了穿水冷却对热轧及球化退火、淬回火热处理后轴承钢组织和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终轧前后均采用穿水冷却,控制终轧温度在800~860℃,上冷床返红温度为620℃,能明显降低先共析碳化物及珠光体相变温度,减小热轧轴承钢中先共析碳化物厚度、连续度及珠光体片层、球团大小.退火及回火组织中碳化物厚度减小,均匀性增加,防止了粗大未溶网状碳化物的遗传.热轧及热处理后轴承钢抗拉强度及面缩率均增强.  相似文献   

14.
通过对Cr12型模具钢常规球化退火工艺的改进,得到了预冷等温球化退火新工艺。并对不同球化温度、不同退火保温时间对钢组织性能的影响进行了探讨。结果表明:改进的预冷等温球化退火新工艺合理可行,可获得硬度低于200HB、碳化物颗粒均匀细小的球化效果。球化温度和退火保温时间对组织性能均有一定影响。Cr12型模具钢理想的球化退火工艺为:球化温度940℃,保温至透烧,出炉油冷到400℃,进行730℃等温退火处理,冷却速度为<30℃/h至200℃出炉。  相似文献   

15.
本文对GCr15钢超塑形变热处理后的组织与性能进行了分析。分析表明,GCr15钢超塑形变淬火得到细小的马氏体组织,其亚结构为以高密度位错加孪晶的混合结构,碳化物体积份数增多,残余奥氏体量增多。力学性能试验表明,该钢的多冲寿命成倍提高,抗弯强度提高67%,耐磨性也明显提高。  相似文献   

16.
本文概述了GCr15钢强韧化研究的现状,分析了影响高碳钢韧性的诸因素。指出:奥氏体晶粒大小、碳化物尺寸及马氏体中含碳量是主要控制因素。为了探索新的双细化途径,本试验采用高温固溶空冷珠光体作为预处理组织,淬火后可以得到奥氏体晶粒度为ASTM11~13级,碳化物尺寸细化到0.4μ以下。文中还对GCr15钢的常规淬火温度作了试验探讨,采用815℃的较低温度淬火可以降低马氏体中含碳量,并使奥氏体及碳化物尺寸得到一定程度的细化。  相似文献   

17.
唐华 《科技信息》2006,(10):284-285
稀土元素能提高9Cr2Mo冷轧辊钢的热疲劳性能、低周疲劳性能、塑、韧性以及细化奥氏体晶粒、改善碳化物的形态和变质夹杂物的作用,通过添加稀土元素Re以及合理的热处理方式来改善冷轧辊的性能,用正交设计法研究了电渣熔铸9Cr2MoRe钢碳化物球化退火工艺,通过对调质球化工艺中各因素对球化效果影响的综合分析,重点讨论了9Cr2MoRe冷轧辊用钢球化退火工艺。  相似文献   

18.
本文研究了5种钢在等温球化处理中残留碳化物的分布形态(数量、有效尺寸、弥散度、形状)的作用,结果表明,残留碳化物的有效尺寸越小,数目越多,形状为圆形时,效果较为理想。经过电子显微镜、金相显微镜以及理论上的分析,证实了点状残留碳化物起的作用为:使碳化物以短棒状和颗粒状析出,为以后碳化物长大做好准备,同时,本文还制定了GCr15和T12最佳的等温球化工艺。  相似文献   

19.
通过材质分析、金相组织分析、球化机理的探讨及对球化工艺过程的追溯 ,得出GCr15轴承钢管冷拔产生横裂的主要原因是由于炉温不均、局部加热温度偏低而产生的球化退火欠热型反常组织在冷拔过程的复杂应力作用下产生裂纹所致。  相似文献   

20.
塑性变形加速钢中碳化物球化过程的机理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在讨论钢中碳化物球化的三种途径的基础上,着重讨论了钢经塑性变形后可明显加速片状碳化物在高亚相变温度下球化过程的效果与机理,并提出这种塑性变形和低温快速退火相结合的工艺在生产中的实用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