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以1984年、1995年、2008年遥感影像和2004年滨海新区土地利用现状图为主要数据源,在遥感与地理信息系统技术支持下,利用景观度量和转移矩阵的方法对天津市滨海新区1984~2008年期间景观格局及其动态变化进行分析。结果表明,研究期内滨海新区湿地面积整体呈下降趋势,湿地转出变为建设用地为湿地变化的主要方式。在滨海新区水资源变化不大的条件下,经济发展驱动下的土地政策变化是这一时期湿地变化的主要驱动因子,滨海新区纳入国家战略对区域湿地景观格局的变化产生了剧烈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本文分析了当前核技术在我国国民经济中一些主要领域的应用前景,结合天津市和滨海新区的具体情况,探讨其在天津滨海新区的开发中起到的作用,并提出了建立辐射加工工程技术中心、辐射消毒灭菌中心等一些可行性建议,为滨海新区增加新的经济增长点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天津滨海新区是石化产业集中分布的核心区域,根据天津滨海新区石化产业发展方向与目标,识别制约新区石化产业发展的主要资源环境因素,对石化产业发展规划实施后可能产生的环境影响进行了科学研究与度量,并对滨海新区现有的制约因素进行合理优化,进行结构调整,为滨海新区石化企业发展提供合理依据。  相似文献   

4.
以天津市为研究区域,针对天津市1994-2006年土地利用变化情况,分析研究期内天津市城市化进程以及各类用地之间的转化,得到城市化进程中天津市的土地利用变化特点及土地利用类型空间变化规律,并采用回归分析法,研究天津市土地利用变化与城市化的相关关系,结果表明城市化的快速发展是造成天津市耕地减少和建设用地增加的主要原因,说明城市化是天津市土地利用变化的主要驱动因子之一。  相似文献   

5.
《京都议定书》生效后我国耕地土壤碳循环研究若干问题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地球系统碳循环与全球变化研究的一个重要任务是阐明陆地生态系统的碳汇演变及其对日益升高的大气CO2 的收集与固定能力以及未来趋势。土壤有机碳是地球陆地生态系统最重要和活跃的碳库,同时又是土壤肥力和基础地力的最重要的物质基础,它影响着耕地生产力及其稳定性。随着《京都议定书》的生效,农业土壤碳循环及固碳潜力的研究将越来越成为国际全球变化研究中的主流趋势,国际科学界十分关注人为利用管理下土壤固碳潜力的变化。配合土壤固碳机理及其影响因素的研究,分析与预测未来通过改变管理政策与农业技术途径而可能达到的固碳能力成为今后研究的发展方向。我国农业面临着稳定耕地生产能力和补偿工业温室气体减排的压力和挑战,但我国耕地地力不稳、有机碳水平较低的现状又为实行固碳农业带来了机遇。我国所处的自然环境和社会经济背景条件的特殊性决定了我国耕地农业利用与土壤碳循环的特殊性,而这种特殊性对耕地土壤固碳潜力及其过程的影响是国际陆地生态系统碳循环研究中没有解决而又只能由我国自己来解决的重大科学理论问题。当前,我国急迫需要启动对耕地土壤碳循环与固碳潜力及其调控途径的重大基础研究,摸清国家尺度耕地土壤的固碳能力,认识耕地固碳与生产力保持的耦合机制,明确耕地土壤固碳与稳  相似文献   

6.
正经济发展减速、资源优势被稀释的天津突然加入抢人大战。天津为何如此迫切地想要引入人才?新时代下的天津又面临着哪些机遇与挑战呢?抢人大战,举国烽烟。年初,天津滨海新区GDP缩水3000亿之巨,不仅造就了天津经济总量的巨变,也造成了天津在中国城市系列中的地位滑落。天津从中国第五,成为中国第六。GDP增速仅3.6%,在十大城市中垫底。经济下滑,只是表象,天津最大的  相似文献   

7.
6月26日,2009国际生物经济大会暨展览会开幕式在天津滨海新区开幕。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委员刘延东出席并讲话,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天津市委书记张高丽,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桑国卫等领导出席。开幕式由科技部党组书记、副部长李学勇主持。  相似文献   

8.
全球变化驱动下陆表自然和人文要素相互作用及区域表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全球变化是自然与人文要素共同作用的结果,也会改变陆表关键要素的变化趋势、周期及空间格局。评价和预估陆表关键要素的相互作用机制及其对全球变化的响应与反馈,对认识和应对全球变化具有重要意义。然而,当前的研究受到高精度陆表要素数据集缺乏、人文要素和自然要素相互作用机制研究薄弱、多要素空间叠加效应认识不足等限制。本专项拟发展气候、水文观测结果的成因分析及精度校准方法,构建高质量陆表气候水文数据集;构建高分辨率人文要素的历史数据集和未来社会经济情景;阐明陆表关键要素的相互作用机制及其空间分异规律,揭示其对全球变化的响应机理,预估陆表系统格局的转折点,评估中国典型区域空间质量变化,为国家经济、人口与自然要素的协调发展和应对气候变化提供科学决策服务。  相似文献   

9.
农业是生物科技应用极为重要而广泛的产业,以现代生物技术为核心的农业科技革命,成为维护食物安全和经济安全的命脉所在。鉴于世界性的人口激增、耕地锐减、环境恶化、粮食短缺和危机感,许多国家开始重点支持农业生物技术的研究和应用,并将发展生物经济作为“强国”战略,纷纷制定发展规划,调整法律和政策,加大政府预算,鼓励社会投资,加强基础研究和应用开发。  相似文献   

10.
本课题是“十一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农村住宅规划设计与建设标准研究”(2008BAJ08800)的课题之一。研究的目标是:通过对村镇土地利用分区管制技术的开发集成,建立村镇土地利用规划技术体系,提出耕地质量遥感监测技术,开发耕地质量遥感监测与预警服务系统,形成有关村镇土地利用规划系列标准和监测技术,为科学编制村镇土地利用规划、合理安排村镇住宅建设用地、加强村镇土地利用监管提供强有力的科技支撑,促进村镇土地节约集约利用,改善人居环境,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相似文献   

11.
2011年12月15日,由科技部与天津市政府共同主办的首届“国际创新创业孵化论坛”在天津滨海新区举行。本次论坛主要针对当前国内外创新创业和孵化期建设的前沿和热点问题进行广泛和深入地研讨。  相似文献   

12.
滨海新区作为天津市和国家经济发展的重点区域,随着当地的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及时了解该区域内的辐射环境现状、辐射本底水平随人为活动的变化,对辐射安全和防护、环境保护工作是十分重要的.上世纪80年代初期国家曾经做过大规模的天然辐射环境本底水平调查,但是由于年代久远,很多环境已经改变,并且随着经济的发展,核能、核技术应用项目和电磁辐射项目不断增加,这些都是改变原有本底水平的原因.  相似文献   

13.
天津滨海新区软土地质条件决定了地面沉降的事实,加之人为超量开采地下水,使地面沉降速率不断加大,不仅加剧了滨海新区建设工程地表标高的损失,而且会加剧建设工程本身的破坏,从而引发灾害。滨海新区沿海还会因地面沉降而引起风暴潮灾害的加剧。因此,建议在做工程场地地震安全性评价中区域地质灾害影响时,应当加入地面沉降地质灾害影响评价。  相似文献   

14.
《中国科技成果》2009,10(4):59-59
“野生蔬菜沙葱优质丰产栽培技术示范与推广”项目是甘肃省治沙研究所依托甘肃省科学事业费项目“干旱沙区野生沙葱人工栽培技术试验研究与示范”(QS022-C31-066)所取得的研究成果(2007年获甘肃省科学技术进步三等奖),并被列入国家农业科技成果转化项目。项目主要针对甘肃省河西走廊人口多、耕地少、环境恶劣、水资源和自然植物资源匮乏,社会经济尚不发达等特点,以合理开发利用野生优质植物资源,促进和保护沙区脆弱的生态系统为目的,旨在为沙区地方经济发展、人民生活水平提高和生态环境建设多做贡献。  相似文献   

15.
滨海盐生湿地恢复,对天津滨海新区的生态环境质量改善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在系统调查、长期实践的基础上,总结了滨海盐生湿地恢复的生态学理论基础和恢复的技术路线,并以天津经济技术开发区再生水景观河道生态修复与水质改善示范工程为例,对滨海盐生湿地恢复的理论和方法进行了实证分析研究。  相似文献   

16.
《中国科技成果》2008,(17):61-61
本研究系国家社科基金研究项目(编号:04BZZ035)。 近年来,耕地保护因事关国家的粮食安全、生态安全、社会安全以及“三农”问题而备受关注。国家明确提出“一定要守住全国耕地不少于18亿亩这条红线”。我国正处于由计划体制向市场体制转型期,经济快速增长的同时,耕地大量流失,目前耕地数量仅约有18.27亿亩,成为落实科学发展观、建设“两型”社会的严峻命题。本研究从体制和政策的视角,对我国耕地保护失灵的体制障碍与政策缺陷进行了深入剖析,  相似文献   

17.
大尺度土地利用变化对全球气候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全球变化研究国家重大科学研究计划"大尺度土地利用变化对全球气候的影响"项目集中了国内外土地利用、气候、生态等领域的高水平研究机构,从"全球视角"出发,通过国际对比揭示与评估局地、区域和全球尺度土地利用/土地覆盖变化(Land-Use and Land-Cover Change,LUCC)过程对气候变化与生态系统的影响,不仅可以为全球变化与地球系统模式研究提供理论基础,而且对于科学调控人类土地利用行为,缓减与适应全球气候变化具有重要意义。本文简要介绍了该项目近5年取得的重要研究成果。  相似文献   

18.
土地资源动态与生态环境的变化特征及驱动因素是东北地区人地关系研究的核心科学问题。然而,区域尺度、长时间序列的系统分析比较缺乏。在中国科学院重大项目、国家973计划项目等的支持下,中国科学院东北地理与农业生态研究所王宗明、宋开山、张柏等系统揭示了东北地区土地资源动态及其驱动力、黑土农田土壤碳汇效应、内陆湖泊水质参数变化特征与区域生态环境宏观变化趋势。  相似文献   

19.
desert主要指“沙漠”;desertion主要指“沙漠化”;desertification主要指“土地退化”。“荒漠化”是“沙漠化”的通俗说法。土地退化是指在干旱、半干旱以及亚湿润地区,由于土地利用,或者由于某一种因素变化或多种因素变化的综合影响,包括各种人类活动和居住方式引起的各种变化的影响,而导致那些依靠天然降水的农田、人工灌溉农田,或者草地、牧场、林地以及森林的生物生产力、经济价值以及其他多种服务功能的降低或者丧失的变化过程或者状况。  相似文献   

20.
desert主要指“沙漠”;desertion主要指“沙漠化”;desertification主要指“土地退化”。“荒漠化”是“沙漠化”的通俗说法。土地退化是指在干旱、半干旱以及亚湿润地区,由于土地利用,或者由于某一种因素变化或多种因素变化的综合影响,包括各种人类活动和居住方式引起的各种变化的影响,而导致那些依靠天然降水的农田、人工灌溉农田,或者草地、牧场、林地以及森林的生物生产力、经济价值以及其他多种服务功能的降低或者丧失的变化过程或者状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