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3 毫秒
1.
邓玉荣 《科技信息》2012,(2):47-47,49
本文以概念语法隐喻理论为基础,从功能语言学角度着重探讨了概念语法隐喻在翻译中的运用,具体分析了概念语法隐喻中的三种类型及其翻译,指出概念语法隐喻是翻译的有效手段之一,为翻译研究带来一些思索和启示。  相似文献   

2.
邵琳 《科技资讯》2007,(10):169-169
彼得·纽马克是当代英国著名翻译理论家。主要从事翻译理论和翻译实践的教学。纽马克在分析和总结各家各派的翻译思想的基础上,将文体论、话语分析、符号学、格语法的理论、功能语法和跨文化交际理论应用于翻译理论和研究,对于翻译理论、翻译教学、翻译语言学以及翻译技巧都进行了精辟的论述。他的代表作有《翻译问题探索》、《翻译教程》、《翻译论》和《翻译短评》。  相似文献   

3.
潘玥 《科技信息》2009,(31):I0184-I0184,I0094
对于中诗英译问题的研究,国内很多学者主要从文学批评和文学翻译的角度出发,从语法隐喻角度探讨尚为少见。本文旨在运用系统功能语言学的语法隐喻理论,以王维《相思》一诗的两种译本为例进行概念语法隐喻分析,以探索语法隐喻理论对中诗英译的指导作用,希望能为诗歌翻译实践和研究提供新的思考角度。  相似文献   

4.
翻译质量评估模式的研究是翻译质量研究中的前沿领域,不同的流派各自拟出了不同的相关理论和模式。卡特福特是首个将阶和范畴理论与翻译研究系统地结合在一起的学者。他对翻译的研究都是基于语言学理论,这令翻译研究跨入一个新时代。而韩礼德则以系统功能语法为框架,设计了语域分析模式,并对文化语境和情景语境进行区分。  相似文献   

5.
黄兴军 《科技资讯》2007,(32):159-160
奈达认为,翻译科学研究是比较语言学的一个重要分支.这种研究应以语义为核心,要在动态对等的层次上进行比较.他认为语言学理论对翻译的科学分析是极其有帮助的,语言学及其研究方法,在翻译研究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奈达将翻译作为一门科学去对待,采用一种语言学的、描写方法来解释翻译过程,他借鉴乔姆斯基的转换生成语法理论,提出了著名的逆转换翻译理论.乔姆斯基与奈达的理论有着各自不同的发展动因与研究内容.乔姆斯基的语言学探讨人脑的结构,讨论语法的普遍规则,而奈达的翻译理论试图寻找在不同语言间转换这些实体的各种方法.  相似文献   

6.
应慧 《科技信息》2006,(4):126-127
语法隐喻这一术语最早是由Halliday在<作为社会符号的语言从社会角度诠释语言与意义>一书中提及的.<功能语法导论>(AnIntroduction to Functional Grammar)(Hallidy,1985)为语法隐喻创建了理论框架,对语言中的语法隐喻现象进行了归类并从系统功能语言学理论立场出发构建了语法隐喻的理论体系.本文试用系统功能语法中"语法隐喻"(Grammatical Metaphor)来解释翻译中的一些现象,并重点探讨英译汉中概念隐喻的应用.在翻译过程中,不难发现源语语法隐喻在目标语中的实现形式是不同的,本文将分析解释英译汉过程中,英语中的概念隐喻中的隐喻式翻译成汉语时不同的处理方式及其原因.  相似文献   

7.
标记理论是结构主义语言学理论之一,现在已经应用于几乎所有语言学领域以及其他人文社会科学领域.追溯标记理论的思想和分析标记概念的判定标准及其主要的问题,然后结合标记概念的几个特征,从词汇、语法、文化三个层面,分析杨宪益夫妇和霍克斯的<红楼梦>英译文本各自标记性的主要翻译思想与文化翻译策略.  相似文献   

8.
王春玲 《科技信息》2011,(1):I0226-I0227
随着中国人文社科在学术方面由经验向实证的转变,语言学界也纷纷研究和探讨语言学理论与实际应用相结合的问题。本文以韩礼德系统功能语法中语法隐喻的理论框架为基础,讨论英语学术论文写作如何得以提高的问题。  相似文献   

9.
语言学的发展促进翻译的发展.韩礼德的系统功能语言学中的三大纯理功能理论应用到翻译理论研究中,能为翻译理论提供一个新的视角.同时,将认知语言学中的范畴化和家族相似性理论引进翻译中,可以为对等做出新的解释.  相似文献   

10.
自20世纪70年代韩礼德及其同仁草创的系统功能语法问世以来,翻译理论研究随即捕捉到了一个全新的研究视角,即视语言为语篇,用语域分析的模式来指导并描述语篇层面的翻译活动。该领域学者把语篇看作是翻译的基本单位,力图挖掘出超越句子层面的“语篇意义“,暴露出以往以纯语言学为基础的翻译研究的“盲点“,而哈蒂姆与梅森关于三个语境维度的论述更是把语篇翻译研究推上了新高。  相似文献   

11.
自20世纪70年代韩礼德及其同仁草创的系统功能语法问世以来,翻译理论研究随即捕捉到了一个全新的研究视角,即视语言为语篇,用语域分析的模式来指导并描述语篇层面的翻译活动。该领域学者把语篇看作是翻译的基本单位,力图挖掘出超越句子层面的“语篇意义”,暴露出以往以纯语言学为基础的翻译研究的“盲点”,而哈蒂姆与梅森关于三个语境维度的论述更是把语篇翻译研究推上了新高。  相似文献   

12.
本文以系统功能语言学派对语法隐喻理论的研究为基础,通过分析两篇美国主流媒体的新闻社论文章中所蕴含的概念隐喻和人际隐喻,探索作者写作的一些行文思路,以在一致式和隐喻式之间进行更好的选择,力求翻译得更贴切生动。  相似文献   

13.
从系统功能语言学与认知语言学两个学派对概念隐喻的微观研究以及它们的源头语法及认知隐喻进行功能和机制上的对比认为,虽然语法隐喻和概念隐喻两种理论各自研究的出发点不同,但是它们有着共同的基本思想,二者在运作机制上的差异恰恰是对各自隐喻研究的互补。  相似文献   

14.
通过对山西省部分旅游景点翻译现状的实地调查研究表明了目前景点翻译存在的问题。系统功能语言学从三大元功能的视角可以对景点翻译中的问题进行评析,对数据的评析证明了系统功能语言学理论对景点翻译在理论上的“适用性”和实践上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5.
翻译过程是在译入语中找出与原语对等的表达法的过程,确定两种语言中的表达法是否对等,必须对其进行对比分析.本文从对比语言学的角度来讨论英汉对比及其在英汉、汉英翻译中的应用,并从语音、词汇、语法等几个方面分析英汉两种语言的异同,为翻译实践提供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6.
翻译对等问题是翻译理论与实践的核心概念之一。韩礼德认为应在一致性理论框架范围内来探讨翻译对等问题。他根据语言本身的参数,从系统功能理论的角度探讨了翻译对等的类型。文章首先阐明了韩礼德翻译研究的系统功能语言学定位,并在此基础之上探讨了其关于翻译对等的两个观点,然后结合系统功能语言学的级阶观、层次观和纯理功能观等概念和思想,对韩礼德的翻译对等类型观进行了阐释。  相似文献   

17.
商务英语翻译一直以来都着重于翻译方法和技巧的讨论,商务英语翻译的理论与实践严重脱节。文章从功能语言学和功能翻译理论出发,从商务英语合同和广告两个方面,来探讨商务英语翻译中语境的建构问题。  相似文献   

18.
探讨了中国古诗词翻译过程中所存在的障碍及原因,分析了系统功能语法中语境理论指导古诗词翻译的可行性及理论依据.以古诗《清明》的两则翻译为例,检验了功能语法在中国古诗词翻译过程中的可应用性及可操作性.分析结果表明,功能语法语境理论的运用不但能够品析一些译作的优劣,而且能使翻译实践整个过程更为清晰、明确,译作更能被译文读者理解并产生美的共鸣.  相似文献   

19.
吕姣荣 《科技信息》2011,(27):209-209,242
在翻译学中,目的论认为,目的决定手段,结果决定方法,人们所做的翻译是为译者的目的而服务的,译者所使用的翻译方法是要达到译者的目的。而系统功能语言学中,韩礼德(Halliday)划分了三种元语言功能,其中人际功能中的主要言语角色有两种,即给予(giving)和需求(demanding),这是功能语言学对人们话语的功能进行的划分。本文试图从目的论角度分析人际功能中的两种主要角色给予和需求,因为功能语法对人们语言的划分是以话语的功能为标准的,即以功能为分类标准的目的,这和目的论所持的观点有异曲同工之妙。本文会阐述功能语法及目的论及其相互关系,在目的论和功能语法之间架起一座桥梁。  相似文献   

20.
以系统功能语法为理论基础,尝试从及物性、语气、主位结构等方面对詹姆斯.乔伊斯的短篇小说《死者》进行分析,从而揭示功能语篇分析如何帮助理解小说的主题意义,进一步印证功能语言学在语篇分析中的运用价值。以此验证Halliday的系统功能语法理论是一种适用于语篇分析的理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